第五章 學會寬恕:留一條路給別人(3 / 3)

某企業管理培訓班現場。

培訓師在談到管理者的親和力時,一針見血地指出某些人身上帶著一種“比癌細胞更為有害、更為難醫的官宦之氣”。他說,最讓人悲哀的是,沾染了這種官宦之氣的人往往渾然不覺,而目睹了這種官宦之氣的人往往見怪不怪。

培訓師輕輕點擊鼠標,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個身著西服的人。那人似乎是在主持一個記者招待會。在他麵前,攝像機、照相機和舉手的人被模糊處理掉了,最奪眼目的是他僵硬地直伸著的手臂和更加僵硬地直伸著的那根食指。培訓師給這個畫麵配音道:“你!你!就是你!回頭瞅別人幹嗎?就是你!有什麼問題?快問!”他話音一落,在場的學員都忍不住悄聲笑起來。培訓師再翻頁,依然是衣冠楚楚的人站在主席台上,伸出一根奪人眼目的食指指向罪犯般的提問者。一連翻了七八頁,那些人的食指驚人地重複著同樣的動作。我們誰都笑不出來了,會場上有了歎息聲。

培訓師說:“想聽聽我搜集這些圖片的過程嗎?大約5年前,我留意到了第一幅肆意指點人的攝影作品,於是,我將它加進了我的幻燈片裏麵,想以此提醒管理者注意自己的一些無意行為;後來,我居然接二連三地在各種媒體看到了相似的畫麵,多到了讓我心痛的地步。

因為指點慣了,不恭慣了,粗暴慣了,刁蠻慣了,所以,一些人用指頭戳起別人來就分外自然。我想問問在座的各位,當你們按照某本管理寶典上的點撥,對員工說著春風般輕柔的話語時,你們的身體和內心能不能說出同樣動聽的話語呢?我想我們要表達對他人的尊重,不是會說‘您、請、對不起’就OK了,我們要真正把員工、把他人放在心尖上,捧在掌心裏。”

培訓師說完,輕快地點了一下鼠標,畫麵上出現了一位衣著得體、笑容可掬的女士。隻見她站在主席台上,伸出右手,掌心向上,對台下做出了一個親切的“請”的手勢。畫麵一轉,依然是這位女士,不同的衣裝,不同的背景,不變的是她動人的微笑和掌心向上的親切手勢。“章啟月!”

學員中有人激動地高聲喊出了這位前外交部發言人的名字。半晌陰鬱的心終於放晴!會場一片歡騰,仿佛畫麵上出現的是我們期待已久的美麗自我!

培訓師不失時機地說道:“我相信你們已經聽到了——聽到了章啟月女士指尖上無比美妙的語言……”

心靈慧語

輕慢他人的人,自我的心靈會更多地蒙羞;尊重他人的人,會不期然獲得至高的尊嚴。

這個人重不重要

我們常原諒討厭我們的人,但不能原諒我們討厭的人。

我有一個朋友,因為與同事交惡,幾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以至於家庭生活與工作都大受影響,最後他選擇了離職。我問他:“如果不是那個人,你會繼續留下來嗎?”

他回答:“當然,這工作我很喜歡,但是我恨透了那個家夥,隻要他在一天,我便覺得芒刺在背,隻能離開。”

“你為什麼要讓他成為你生命的重心?”被我這麼一問,他頓時啞口無言。

一個老師將做作業的學生分組,11個人一組,一個學生請求老師讓他換組。

老師問:“為什麼?”這學生說:“因為我很討厭其中的一個人。”老師就讓他換了。不過問他:“其他的組員你也都討厭嗎?”學生說:“不會啊,都蠻喜歡的。”老師說:“那這個人在你生命中重不重要?”那個學生答:“重要個鬼啦!討厭死了。”老師說:“但是十個好朋友留不住你,你卻為了他一個人離開。你說,這個人重不重要呢?”

敵對的關係有時要比愛的關係來得更深沉,恨一個人要比愛一個人付出更多的情感。你若一直處於跟某個人的抗爭中,慢慢就會失去自己;當你把整個焦點都集中在那個人身上時,那他就涵蓋了你的整個世界,成為你生命的重心。這樣的結局,你願意嗎?

心靈慧語

敵對的關係有時要比愛的關係來得更深沉,恨一個人要比愛一個人付出更多的情感。你若一直處於跟某個人的抗爭中,慢慢就會失去自己;當你把整個焦點都集中在那個人身上時,那他就涵蓋了你的整個世界,成為你生命的重心。

如果你遭遇怨恨循環

一家公司的老板正在氣頭上,他對公司經理大聲斥責。

經理回到家對妻子大聲斥責,說她太浪費了,因為他看到餐桌上的飯菜太豐盛了。

妻子對兒子大聲斥責,因為他幹什麼都慢悠悠的。

兒子對保姆大聲嗬斥,因為保姆打碎了一個碟子。

保姆沒好氣地去扔碎碟子,傷著了一位行人。

行人是一位婦人,她哭鬧一番後趕緊去醫院治傷。她對護士大聲嗬斥,因為護士上藥時弄疼了她。

護士回到家裏對母親大聲斥責,因為母親做的飯菜不合她的口味。

母親並不生氣,溫和地對她說:“好孩子,明天我一定做你合口的。

你忙了一天一定很累,吃了飯就休息吧,我給你換了一床新被子……”

“怨恨循環”終於在善良的母親這裏融化了。

生活中免不了會有怨恨,怨恨最容易傳染和循環。當你遇到“怨恨循環”時,你是繼續傳遞它,還是用寬容和愛心去終結它?也許你忍下了一時之氣,那麼你是“怨恨循環”的終結者;如果你以善意的理解和關愛,改變了那怨恨的本質,那麼你將是“善心循環”的啟動者。

心靈慧語

怨恨是一種疾病,在人的心裏製造痛苦,並通過痛苦的心傳播蔓延。問題是,你願不願意接受它的傳染?願不願意讓它給你帶來痛苦?願不願意再把痛苦送給更多的人?還是你想要健康,想要痊愈?

善於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

在聖誕節期間,一位女士帶著她5歲的兒子去一家大百貨公司,她想,那裏的櫥窗展覽和那些漂亮的聖誕玩具足以讓兒子高興得樂開花。她拉著他的手飛快地走,他的那雙小腿幾乎追不上她。他開始大哭大鬧,緊緊抓住母親的外衣。

“如果你不立刻安靜下來,我永遠都不會帶你出來買東西了。”她警告他。“哦!對了,難道你的鞋帶鬆了,走起來不舒服?”她說完便蹲下來,替她的兒子綁鞋帶。

就在她蹲下來後,她湊巧抬起了頭。這是她第一次用她5歲兒子的視角來看這家大百貨公司。從他那個角度看起來,那些美麗的商品、珠寶飾物、禮物、琳琅滿目的櫃台,玩具都看不見了,隻能看到那些迷宮似的走道,還有煙囪似的腿和背影。到處都是陌生人,他們互相推擠,又搶又奪,又奔又跑。這種情形簡直是太可怕了!她立即決定帶小孩子回家,並發誓說,絕對不再把她的想法強加給她的孩子了。

在他們離開百貨公司時,這位母親看到一個亭子裏坐著一位聖誕老人。她想,讓自己的小孩子去和聖誕老人見麵,他可能就把剛才那一幕忘掉了,或者他會覺得采購聖誕物品是一次愉快的活動。

這個裝扮奇特的男子戴著假胡須和眼鏡,穿著紅色的外衣,裏麵好像還塞了一個枕頭,他抱起了這個小男孩,哈哈一笑(他似乎認為,聖誕老人都是這麼笑的)。

“你想要什麼聖誕禮物呢?孩子。”聖誕老人很和藹地問道。

“我想下去。”小男孩回答說。

對小男孩來說,這個聖誕老人怎麼也是陌生人,他已經見到兩個聖誕老人,但他的母親還讓他和這個“真正的”聖誕老人坐在一起。對一個5歲的小男孩來說,在一個到處都是焦急地進行最後大搶購的成年人的百貨公司裏,實在沒什麼好玩的。這位母親因為替兒子綁鞋帶,同時了解了他在麵對一個陌生的聖誕老人時的不安,她才得到了同情經驗——我們之中隻有少數人能夠與我們最關切的對象分享這經驗。想真心地同情他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的心胸變得寬廣,寬容地接受別人的感受。同情他人,首先要明白,地球上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權利去追求自己生活需求的滿足,大家都知道,膚色、出生地、政治信仰、性別、經濟情況以及智力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地位,溝通的意思是接受這一事實,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即使雙胞胎也有所不同。

在家庭與社會生活中,存在著很多的不協調,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經由不同的頭腦去理解事情。你所做的決定,就是經過你自己的大腦思考的獨特的後果。但是,我們應該嚐試從別人的立場看他人的世界——而不是以我們自己的眼光來看他人世界。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個方法:找出別人的優點,不管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信仰與我們有多麼顯著的不同。在發掘別人優點的同時,你是在用愛心和他人交流。我們最需要的就是愛,這也是溝通的前提。

歐文·揚,一位著名的美國律師兼大企業的巨頭之一,曾經指出:“那些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懂得他人心理活動的人,從來不需要為前途未卜而憂心忡忡。”

想要推銷出產品,就要學會從他人的觀點著想,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傑克認為,要使顧客依照“你希望的那種方式”去做,就應該跟那些你想去影響的人交換意見。嬌恩女士的失敗就說明了其重要性。

嬌恩聰明漂亮,受過良好教育,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平價百貨公司的成衣部擔任助理采購員。她的師長在介紹信裏給她的評價很高,說她有野心、天分和熱忱,一定會成大事。

但是嬌恩並沒有取得輝煌的成就,她隻做了八個月就改行了。

有人問她的上司到底是怎麼回事。

“嬌恩確實是個好女孩,而且個性又好,”他說,“但是她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

“是什麼啊?”

“哼!她老是買些她自己喜歡、顧客卻不喜歡的東西。她總是根據自己的好惡來決定式樣、顏色、質料和價錢,而不是針對專程前來的顧客所喜歡的標準選購。當我提醒她有些貨品可能不合顧客口味時,她就說:‘喔!他們一定會喜歡的。那還用說嗎?連我自己都喜歡呢。它一定很暢銷。’”

嬌恩女士的家庭環境很好,她無法以中低收入民眾的眼光來評論服裝的好壞,所以所選衣物都不適合平價公司的顧客。

所以,我們應該永遠按照對方的觀點去思考,以他人的立場去看事,把它當成是自己的一樣,這或許不難成為影響你終身事業的一個關鍵因素。

心靈慧語

對方為什麼會有那樣的思想和行為,其中自有一定的原因。探尋出其中隱藏的原因來,你便得到了了解他人行動或人格的鑰匙。

陶罐裏開出的花

古人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能被世人作為交際守則流傳至今,是有它的精要所在的。其闡述了從古至今保留了幾千年的待人接物的人際關係準則——包容與理解。

寬容是人生中最醇的佳釀,但它比最烈的酒更易醉人。正因有了它,生活才能令人更加陶醉。

有這麼一個故事。有個鄉下人,大年初一一開門,就發現有人在大門口放了一個裝著骨灰的陶罐。這事兒幹得夠缺德的,大過年的,這麼一鬧就全沒氣氛了。這人一轉悠,就知道了,“好事”是鄰村的仇人幹的——估計也就是你拿了他的釘耙、雞鴨不給,他挖了你的蘿卜、青菜之類的仇吧。

按說這事在村人眼中的確是犯了最大的忌諱——最快樂的時候硬添上最不快樂的色彩。就是聖明如孔夫子,遇到事兒還要罵一聲“是可忍孰不可忍”,何況一村夫?罵是火力最低的,不過癮的話還要打,最“酷”

的就是將這罐玩意兒砸到他腦袋上去。隻是這麼一來,骨灰怕是變成真的了。

這樣的結局就一點也不“酷”了,怕是“哭”了。到這時,寬容反而顯出了它的可貴。

俗話說“冤家宜解不宜結”,多平淡而又多深刻啊!寬容的力量可以四兩撥千斤,危急關頭,能夠化險為夷,甚至轉敗為勝。

那個鄉下人把陶罐拿到田裏裝了泥土,並種進一棵梅花。

又是大年初一,花開了,他悄悄地把花送回那仇人的門口。在這一天,仇人羞愧地來到這位鄉下人家裏賠禮道歉說:老兄,我輸了。

這個結局,用時下流行的詞來形容,叫“雙贏”。這位鄉下人那種看似平常的大智慧,更是不輸外交家。

所以,寬容別人,就等於善待自己。

當別人無論怎樣都無法激起你的怒氣,無法煽起你的惡意,你也就具備了別人無法企及的人格,那就真的不是在一個層次上了,你真要比對方高出好多了。

心靈慧語

原諒別人是為了自己,不肯原諒別人,就是不肯善待自己。

冰雪中激發的熱力

不要去報複自己所受到的屈辱,而應當把它看成自己前進的動力,讓屈辱激勵自己。

相信每個人都聽過“希爾頓大飯店”,在這裏要與您分享的,是希爾頓大飯店集團的創始人希爾頓先生賴以成功的秘訣。

希爾頓年幼時,很不幸地正好遇到美國曆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大蕭條,而希爾頓又是一個孤兒,在那樣不景氣的時代,他隻好四處流浪,靠著乞討維生,到了夜晚,則找一個勉強可以遮風避雨的地方棲身。

有一次,希爾頓流浪到城市裏,連著幾個晚上,都躲在一間大飯店門廊的陰暗角落避寒與睡覺。

這天半夜,希爾頓在睡夢中被飯店的門童合力抬了起來,丟到距離飯店10米外的雪地上。

睡夢中驚醒的希爾頓,大怒地質問門童:“我睡我的覺,哪裏礙著你們,為什麼把我丟到雪堆裏?”

幾個門童答道:“明天一大早,我們飯店的集團老板蒞臨,經理認為如果讓你們這些流浪漢躺在門廊邊,不僅有礙觀瞻,還可能會引起大老板的不悅與指責,所以要請你們離開!”

希爾頓十分憤怒地大聲道:“你們集團老板也是人,我也是人,在這麼寒冷的天氣裏,讓我在門廊下睡一晚,明天再趕我走,也還不遲。為什麼要在半夜裏,偷偷地把我丟在雪地上?”

門童趾高氣昂地說:“這是飯店經理交代的,我們也隻是按命行事。”

希爾頓咬著牙,握緊拳頭,道:“你們給我聽著,終有一天,我一定要開一家比你們飯店更大、更豪華的酒店,記住我現在所說的話!”

憑著在雪地中所受的屈辱,希爾頓立下宏願,從此之後,他不斷地努力工作,存下他所賺得的每一分錢,終於創立了第一家“希爾頓大飯店”,並進而擴充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飯店集團之一——“希爾頓飯店集團”。

麵對他人對你的侮辱,你可以強忍下來、可以反擊回去,或者,也可以像小希爾頓一樣,用屈辱來激勵自己,帶著具有潛力的憤怒,來開創自己偉大的事業。將挫折化為偉大的誌向,並進而完成自己的夢想,是希爾頓的成功秘訣!

心靈慧語

不要想著報複給你屈辱的人,而應當把其看成自己前進的動力,讓屈辱激勵自己,才能不斷創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