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幸福的選擇:往陽光多處走(2 / 3)

盡管母親後來還給我做了不少新衣服,對我來說,那件方格上裝卻成了我的最愛。它時常提醒我,我是多麼幸運,有著那麼一位慈愛的母親。

她終身為我們操勞,默默地奉獻。其中最大的奉獻就是:她的言傳身教使我懂得了:令我們感到更大幸福的事,不是得到,而是給予……在別人需要時,給予我們力所能及的幫助。

心靈慧語

令我們感到更大幸福的事,不是得到,而是給予……在別人需要時,給予我們力所能及的幫助。

幸福要素 ◎ 林少山

美國哈佛大學曾經作過一個有趣的心理調查,調查人員給一位調查對象打電話,提出一個最簡單的問題:“請問您現在在做什麼?”

“我在上班。”

“請問您上班的感覺如何?”

“枯燥乏味,毫無樂趣。”

“那麼您覺得幹什麼更有趣?”

“下班以後,我可以和同事一起去酒吧,那裏最有趣也最快活。”

過了兩個小時,調查員又打電話給他:“請問您現在在做什麼?”

“我和同事在酒吧喝酒。”

“怎麼樣,現在感覺好多了吧?”

“好什麼啊!雖然喝了很多酒,還是沒勁。大家談論的都是些無聊的話題,我想還是去找女朋友好些。”

過了一個小時,調查人員再次給那個人打電話:“您現在和女朋友在一起嗎?感覺怎麼樣?”

“別提了,簡直令人無法忍受。一位女同事打電話來問一件工作上的事,她竟然懷疑我有外遇,不依不饒地盤問我,真是煩死人了。我現在就回家休息。”

到了午夜,調查員又把電話打到那個人的家裏。他拿起電話沒等調查員問話就煩躁地說:“你不用問了,沒意思極了。電視幾十個台竟然沒有喜歡的節目,雜誌全看完了,光碟也看了個遍,真不知道幹點兒什麼好。

仔細想想,還是上班的時候最開心,和同事們一起工作的時候最有趣。明天開始要努力工作,並且盡情享受工作中的快樂。”

人之初,並不是為了工作而來到這個世界。但為了在這個現實的世界過上美好的生活,我們必須堅持不懈地工作。許多人都把工作看做是苦差事,尤其是幹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更近乎是一種折磨。然而,你想過沒有,一旦沒有任何事情可做的時候,你不僅不能感受到愉悅,反而會感到更加痛苦。愛爾蘭作家巴克萊說:“幸福有三個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有人愛。”有事做不是造成不幸的因素,而是使我們幸福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當一個人全身心地沉浸在自己所熱愛的工作之中時,就會感到前所未有的興奮與滿足,這就是一種幸福。牛頓、愛因斯坦、居裏夫人,這些偉大的科學家,他們投入工作的時候會體會到創造的樂趣,這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無論從事哪種工作,都能找到興趣和滿足。一個農婦,一個獵人,盡管他們不認識多少字,對外麵的世界也知之甚少,但他們仍能從自己的勞動中獲得樂趣。如果剝奪了他們勞動的權利,他們會感到痛苦。

快樂工作並不排斥職場奮鬥,我們相信馬登講過的那句名言:上帝總會保佑那些習慣於每天早上七點起床的人。

心靈慧語

不管你處於何種職業生涯階段,你仍然可以繼續心懷夢想,朝著既定目標奮鬥;況且,無論是成功的職業生涯,還是平凡的職業生涯,都可以快樂或不快樂,關鍵是你是否工作著,是否快樂著!

給愛因斯坦的糖果

每當落日的餘暉照射到窗台的時候,小姑娘蘇菲娜就會把自家的房門打開,站在那兒,等待著一位自己的朋友同時又是自己的家庭教師的老人的到來。

蘇菲娜讀小學三年級。開始的時候,她的數學成績很糟糕,但自從認識了一位老人做自己的朋友,並由他輔導學習數學之後,她的成績就逐漸好了起來。

這位老人住在她家的斜對麵。他一向衣著隨便,頭發是一副好像從來都沒有認真打理過的樣子。但時日漸長,蘇菲娜發現他其實是一位很和藹的老人,而且這位老人能夠做出很難的數學題,於是,她就央求他做自己的數學家庭教師,報酬是分自己糖果的一半給他。

老人愉快地答應了。他們每天的落日時分都在一塊兒。小女孩蘇菲娜也很守信用,每天都拿出自己最愛吃的糖果分給老人。

這一天晚上,蘇菲娜格外地高興,因為在昨天的數學測試中,她拿到了班裏的第一名,數學老師將她誇獎了一番,還獎勵給她一套精彩的課外讀物。

老人準時來到。他們接著就投入了愉快的學習之中,一老一少不停地爭論著……很快,一個小時過去了,老人該告辭了。小姑娘跑進了裏屋,將自己整整一盒的糖果拿了出來,然後一分為二,對老人說:“這邊是你的,剩下的是我的。”接著,她從自己的那一堆中抓了一把放到了屬於老人的那一堆之上,“今天,老師誇獎了我,還說你是一個優秀的家庭教師,這是給你的獎勵……”

老人很高興,回到家在日記中寫道:“今天我過得很愉快,因為小姑娘蘇菲娜獎勵了我一把糖果,這糖果分外的甜,它帶給了我快樂,也帶給了我珍貴的財富……”

其實,這位老人並不需要每天辛苦地做家教去賺取一把糖果的,他需要的隻是從那把糖果中得到的快樂。他是一位科學家,到任何一家研究所或者一所大學做一個小時的報告,都可以得到上萬元的報酬。這位老人的名字叫艾爾伯特·愛因斯坦。

心靈慧語

快樂是單純的,是對真和善的敏感和發掘,並不依賴承載物的價值。真摯的快樂不一定來源於迷人的金錢,也可以來源於一把廉價的糖果。

隻有愛才能創造奇跡

這是一則在日本流傳很廣的童話。

古時候,有一位國王,性格冷酷。他所擁有的土地都蓋在厚厚的白雪之下,從來就沒有花的芳香和草的翠綠。國王十分渴盼春天來到他的國家,但是春天從來都不肯光臨。

這時,一位流浪已久的少女,來到了皇宮的門前。她懇求國王給她一點食物和一個睡覺的地方。她實在太餓太累了。但是國王從來都不願意幫助別人,他叫侍衛把少女趕走了。

可憐的少女在肆虐的風雪中走進了森林。在森林中,她遇到了一位厚道的農夫。農夫急忙把她扶進屋,讓她睡在溫暖的火爐邊,給她蓋上毛毯,然後用僅有的麵粉為少女做成了麵包和熱湯。

當農夫把麵包和湯端到少女麵前時,才發現少女已死了。

農夫把少女埋在了田野裏,並把麵包和湯放進去,還為她蓋上了毛毯。第二天一早,奇跡發生了:其他地方仍舊是白雪皚皚,但是在少女的墓上,竟然開滿了五彩斑斕的小花——這裏的春天來了。

原來,這個女孩便是春天。

農夫接納了她,誠待了她,滋潤了她,安息了她。於是,農夫也便享受了她。

心靈慧語

隻有愛才能創造奇跡,隻有愛才能澆灌出春天,那些心腸冷酷的人,永遠都會生活在冰天雪地裏。

牽著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了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沒敢走得太快,蝸牛已經在盡力向前爬了,可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責怪它,蝸牛用抱歉的目光看著我,仿佛在說:“人家已經用盡全力了!”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一腳把這個慢吞吞的家夥踹得遠遠的。

真是奇怪,上帝為什麼叫我牽一隻蝸牛散步呢?

“上帝啊,為什麼呢?!”

天上一片寂靜。

“哦,也許上帝去抓蝸牛了。”

好吧,鬆手吧。上帝都不管了,我還管什麼啊!

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麵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裏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拂麵,原來這夜裏的風是這樣溫柔;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星鬥眨著眼睛。

怎麼以前沒有看到呢?哦,我突然間想起來,莫非是我弄錯了?原來上帝是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心靈慧語

匆忙的腳步追趕成功,緩慢的行程享受人生。

快樂其實很簡單

一位哲學家在一次有幾萬名聽眾的演講中講了這樣一段話:“快樂由心而生,心由事而定,事由人來做。全然的快樂是一種單純,它來自於簡單的心靈,心如果負荷太多,事事想得太複雜,煩惱和憂愁就會隨之而來。”

演講完後,很多人都上前問哲學家:“快樂真的就這麼簡單,這麼容易獲得嗎?”

哲學家回答是肯定的。為了證明自己的說法是正確的,他把一個小孩、一個數學家、一個物理學家同時請到一個密閉的房間裏。

黑暗中,哲人吩咐他們:“請你們用最廉價又最能使自己快樂的方法,盡快把這個房間裝滿東西。”

物理學家馬上伏在桌上開始畫這個房間的結構圖,然後埋頭分析這個季節哪裏是光照最佳的方位,在哪堵牆哪個位置開扇窗最合適。草圖畫了一大堆,絞盡腦汁的物理學家還是不能確定在哪堵牆上開窗。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惱中。

而數學家在聽到吩咐後,立即找來卷尺丈量牆的長度和高度。之後伏案計算這間房的麵積,又在苦苦思索能用什麼最廉價的東西恰到好處地把房間迅速填滿。

隻有那個小孩不慌不忙,他找來一根蠟燭,從口袋裏掏出火柴點亮它———昏暗的房間一下子明亮了。在物理學家和數學家還皺著眉頭設計種種方案時,小孩已經在屋裏圍著搖曳的燭光幸福地跳舞和歌唱了。

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看著盛滿燭光的小屋,看著那個不費吹灰之力就簡簡單單獲勝的小男孩不禁麵麵相覷。

哲人問物理學家和數學家:“你們難道沒聽說過用燭光盛屋這個古老的民間故事嗎?”

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回答:“我們知道,可我們是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啊,怎麼會用這麼簡單的方法。”

哲人又歎了口氣:“簡單的心一旦複雜起來,歡樂和幸福就離你們越來越遠了。”

心靈慧語

快樂是一種態度,而不是狀態。這種態度在於你解決問題總是選擇最簡單,但同時又是最有效的方法。記住:當你的心靈越簡單時,你獲得的快樂就有可能比別人多得多。

你想幸福,你就會幸福

一位經常愁苦的少婦問自己快樂的鄰居:“你為什麼這麼幸福呢?你不是也和我一樣坐公交車上班,也是‘房奴’一族嗎?你一定有關於創造幸福的不可思議的秘訣吧!”

“不,不,我隻是選擇‘幸福’而已。”鄰居樂嗬嗬地說。

在西部山區有一位還未脫貧的農民,他長年住的是漆黑的窯洞,頓頓吃的是玉米、土豆,家裏最值錢的東西就是一個盛麵的櫃子。可他整天無憂無慮,早上唱著山歌去幹活,太陽落山又唱著山歌走回家。別人都不明白,他整天樂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