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為更加親密蛻變(1 / 3)

《幸福的方法》reference_book_ids\":[7148733883305954312]}]},\"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從前的你,成就了現在的你,現在的你,將成就未來的你。

\\u003e\\u003e\\u003e嶽曉東\/尹璞\/汪冰\/史宇

1

采訪人:付洋

采訪對象:嶽曉東,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係副教授,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分會首任會長,受聘為南京大學等25所大學的客座教授。著有《登天的感覺》《少年我心》等多部心理學著作,先後在國內外的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影響深遠。

觀點:絕對愛自己是自戀,絕對愛他人是自卑,相對愛自己是自信。在愛情中,隻有做一個自信的人,才能擁有一份健康的愛情。

成熟的愛,才能幸福和永恒

生活中,我們常常關注的是如何找個好伴侶。可嶽曉東卻認為,愛情首先不是找對人,而是做好自己。因為你沒有做好自己,即使遇見一個極其理想的人,你也留不住他\/她。

比如,麵對一個優秀的人,如果你是個自卑的人,就會把對方看得高高在上,把自己看得渺小可憐,這樣你連表白的勇氣都沒有,更談不上戀愛了。再比如,如果你是個自戀的人,要求對方圍著你轉,對你唯命是從,你就是開始了戀愛,也不會持久的,因為你早晚要把人家嚇跑。

所以,愛情中要先做好自己,而後征服他人。“先把自己練好了,那麼一亮相就能吸引人。匆匆忙忙地談戀愛,對方會覺得:哎,你說話辦事那麼幼稚,和你相處太累!”

那麼,“沒有做好自己”在愛情中有哪些表現?做好了自己,又怎樣贏得愛情?來一起聽聽嶽曉東的人生感悟。

半個饅頭和一個自卑的男生

1977年,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有一個男生因來自外地而時感自卑。曾經是全省英語狀元的他,上了大學後卻發現同學們都比他優秀,信心大受打擊。

此外,因為是應屆畢業生,年齡最小,他常被女生們當成小弟弟看,沒人想做他的女友。一次,在學校食堂吃飯時,一個漂亮女生給了他剩下的半個饅頭,這使他一度心花怒放:她是對我有意思嗎?陽光會普照到我這個被人遺忘的角落嗎?

他不敢相信自己有這種幸運,該不該向女生表白?糾結了一段時間後,發現那女生對他毫無興趣,這令他更感自卑,心裏想,既然你對我沒有意思,幹嗎送我那個饅頭呢……這個自卑的男生,就是嶽曉東。

走出自卑,嶽曉東用了近10年的時間。在這期間,他大學畢業後,赴澳深造一年,後來又赴美留學8年,取得了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成為了心理學專家。

留學期間,他竭力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幽默能力,增強情緒自控能力,從而超越了自卑。回想多年前那段“饅頭經曆”,嶽曉東說:“即使她當時對我有意思,我也留不住她。因為自卑的人隻愛別人,不愛自己,一味地看低自己,認為自己沒有資格擁有一份美好的愛情,不配被對方所愛。所以,自卑的愛情是很痛苦的。”

“自卑的人往往消極、頹喪,缺乏生活情趣。在戀愛時,會像祥林嫂似的向對方傾訴自己的煩惱。”嶽曉東說,諾貝爾就是一個有著嚴重自卑情結的男人。他認為自己相貌難看,沒有女人會喜歡,認為自己最大的優點是不給別人帶來負擔。

更不該的是,他在談戀愛時,時常流露出自怨自艾的傷感,把女友當成自己的情緒垃圾桶,不是說自己被誰拋棄的煩惱,就是說在做實驗時炸死誰的慘事。

這樣的傾訴,沒有一個女孩子能聽下去。女孩會想:你能不能說點兒開心的事?所以,諾貝爾的愛情總是無疾而終。

自卑的人,還會因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敢開始愛情。一次,一個男生來找嶽曉東,因為他愛上一個優秀的女孩,但是沒有勇氣表白。

他覺得自己太平凡了,配不上這個好女孩。而通過觀察,他發現很多男生都在向她獻殷勤,女孩接受他的可能性太低了。

他問嶽曉東:“嶽老師,您說,我該不該找她表白呢?”對此,嶽老師與他耐心地探討:“如果表白,可能有兩種回應:一種是良性回應,就是她接受了你;一種是惡性回應,就是她拒絕了你。無論怎樣,表白意味著你先戰勝了自卑,戰勝了自我,以後遇到了關鍵時刻,你不會退縮。即使她拒絕了你,也沒太大關係,因為你戰勝了自我!而如果不表白,你就什麼機會也沒有了。”輸別人而不輸自己,這就是打了個平手!

此外,嶽曉東還教了那個男生一些表白技巧,比如用英文的方式來表白,這樣會顯得含蓄優美,又很有品位,容易被對方接受,如:You are my suneshine,my only sunshine.(你是我的陽光,我唯一的陽光)Whenever I see you,my heart sings like a bird;when you leave me,my heart sinks like Titanic.(一見到你,我的心像鳥一樣唱歌;每當你離開我,我的心像泰坦尼克號一樣下沉。)最後,這個男生勇敢地向心愛的女孩表白,實現了自我成長。

總之,嶽曉東認為,談戀愛時,不要總惦記自己的短板,如家裏沒錢、長得平凡、工作不好……對方接受你的愛,就代表他接納了你這個人。他的選擇,本身就能證明你是一個值得愛的人。否則,在茫茫人海中,他為什麼會選擇你?又不是做實驗,隨機取樣!

嶽曉東還認為,助長戀人的自卑情結,是愛情對人性最大的摧殘。懦弱、退縮、逃避、頹廢、消極都是自卑的副產品。人要是自卑了,愛情就不太可能會讓人幸福和快樂。所以,在戀愛中,我們要盡量地肯定、讚美、包容戀人,千萬別把他貶得一無是處。

自我中心和完美主義,愛情的兩大殺手

自我中心是自戀型人格的主要表現,即凡事從個人利益出發,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和需要。這樣即使製造浪漫,也令人不舒服。嶽曉東舉了一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很多男生喜歡跑到心愛女生的宿舍樓下當眾示愛,比如,在地上用玫瑰或者蠟燭擺個漂亮的心形,然後對著女生的窗戶大喊‘我愛你’,招來一堆人圍觀看熱鬧。

“這其實是把一件最浪漫的事情做得最不浪漫!因為本質上這是一種綁架行為,讓人生厭!當眾表白前,你考慮過女孩子的感受嗎?她會不會覺得尷尬和難堪?你製造浪漫,但是對方根本不認同,這就是一種自我中心的表現。咱們換個角度想想,假如有一個女生突然跑到男生宿舍樓下,大喊‘XX,我愛你,我要給你生個孩子’,男生不被嚇死才怪呢!”

嶽曉東還舉例說,他以前有一個女同事,老公每天下午5點45分準時來單位接她。大家都特別羨慕她:“看看,這個男人多浪漫啊!”可女同事卻總是鬱鬱寡歡。有一天,她幽幽地說:“那叫啥浪漫啊?那叫看管!”戀愛時,男友天天來接她下班,她覺得男友很在乎她。但是結婚後,老公天天來接她下班,她就有了壓迫感。都結婚了,還要天天看著她!非但沒有感到浪漫,反而還覺得很窒息,沒有自己的空間。

如果總按照一種方式來對待愛人,不去考慮她的感受變化,這也是一種自我中心。所以,在愛情中,我們要少一點兒“想當然”,經常問問對方:“我這麼做合適嗎?你希望我怎麼做?”這樣彼此都會輕鬆很多。

自我中心的人,常會對自己的過錯一筆帶過,對別人的過錯揪住不放。在美國哈佛大學心理谘詢中心工作時,嶽曉東曾經給一個叫查理的男生做過谘詢。

他有一個戀人叫海倫,兩人相愛5年。高中畢業後,查理考入哈佛大學,海倫上了本州的一所大學。一次,查理沒有抵住誘惑,和波士頓另一所名校的一個漂亮女生發生了一夜情。

海倫知道後,報複性地也和一個男生發生了關係。查理知道女友出軌後,異常痛苦,扇了女友一個耳光。

雖然是自己出軌在先,但是查理對自己的錯誤一語帶過,還找了一大堆理由,比如當時喝醉了、太寂寞、無心之錯等等,但對女友的錯揪住不放。他可以輕鬆地原諒自己,但是卻不肯原諒海倫。

在谘詢中,嶽曉東發現,查理有明顯的自我中心傾向。他沒有同感共情,不能感知女朋友因為他出軌有多痛苦。所以,嶽曉東把培養他換位思考和共情的能力,作為查理成長的支撐點。

建立良好的谘詢關係後,嶽曉東運用一些技術,引導查理去體會海倫的感受:“你站在海倫的位置上,當她知道你和別的女孩曖昧時,她會怎麼想?內心是什麼感受?”

查理用心地去體會,才發現海倫當時有多受傷,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谘詢結束後,查理真誠地向海倫認錯。海倫非常感動,為了挽回感情,她轉校來到了哈佛,與男友在一起。由於查理經常自我反省,不再自我中心,兩個人的關係比以前更加融洽。

自我中心的人,也習慣說一不二,要求戀人都得聽自己的。從本質上來說,自我中心的人不是“自私”,而是“無私”得讓人無法接受。他會把別人都歸在自己的範疇裏,所有人都得跟著自己轉。比如,一個女孩給男朋友買了一塊表作為生日禮物,也不問對方喜不喜歡,就硬逼著他每天都戴:“這個表是我給你買的,你不能不戴!你要是不戴,就是辜負我對你的一片心!你就是對不起我!你知道我給你買這塊表,花了多少錢!”

對付這種人最好的方式是以毒攻毒,給她做一次同感練習。男孩可以在下次女孩生日時,送一塊她最討厭的頭巾。然後說:“我給你買的頭巾,你為什麼不戴啊?你知道我是花多少錢買的?你不戴我送的頭巾,就是不愛我!”她說:“我愛什麼時候戴,就什麼時候戴!”這時候,男孩就可以回應:“你上次送我表的時候,就是這麼跟我說的。”

這樣,她就能知道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是不對的。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我中心的時候,但是,如果一直不覺察、不反省、不糾正,讓自我中心成為高度的習慣養成和條件反射,就會發展成為自戀。沉醉在自己的幻想裏,總是自作聰明、自以為是,沒有自知之明;總是要求戀人一定要愛自己、對自己好,自己卻不停地抱怨戀人、懷疑戀人,那是很討人嫌的,而且讓對方感到窒息。

完美主義則是自戀的另類表現。完美主義,就是拚命揪細節,一點兒遺憾都不能有,別人一點兒錯都不放過。到頭來,自己過得糾結,別人跟著累。嶽曉東曾經收到過一個女孩的來信,她覺得自己的男友不完美。雖然他人品可靠、有能力,長相也不錯,也非常愛她,但家裏是農村的。她不太滿意男友的家庭背景,但是又舍不得分手,所以非常痛苦。

嶽曉東在信中回複她說:“……人們往往習慣以十分挑剔的眼光看待對方,於是就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循環:有才華的人嫌長得醜,長得帥的人嫌掙錢少,掙錢多的人嫌不顧家,顧了家的人嫌沒出息,有出息的人嫌不浪漫,會浪漫的人嫌靠不住,靠得住的人嫌不出國……如此循環下去,滿世界的男人沒一個可以達標的……

“戀愛和婚姻中永遠存在遺憾,問題在於哪一種殘缺是可以接受的?哪一種殘缺是不可接受的?哪一種殘缺可以激勵人成長?哪一種殘缺可以使人墮落不振?”

她挑剔男友不完美,是因為她認為自己是“完美”的,自我價值感膨脹,其實就是一種自戀的表現。

嶽曉東還曾給一個哈佛女博士生做過谘詢。她的丈夫在美國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想回國內發展。而她既想在哈佛大學讀書,又不想放棄婚姻,總想兩全其美,結果夫妻倆都非常痛苦。

嶽曉東引導她思考,想要兩全其美本身沒錯,但是在爭取不到的時候,必須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要懂得為自己做的決定承受代價。什麼都想要,必然會沉醉在自己的幻想中,這就是完美主義者的糾結。經過谘詢後,女博士終於明白自己最想要什麼,也做出了適合自己的選擇。

對於完美主義者,嶽曉東的建議是:走出完美,變成足美。完美主義者是追求完美,找出不足;足美主義者是盡力而為,尋找受益。就像曾國藩說:“盡人事,聽天命,隨其自然。”這樣的人,更加真實和可愛;這樣的愛,才不會讓人太累。

完善自我,練好愛情基本功

那麼,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夠做好自己呢?

嶽曉東認為,做好自己,首先是要自信。自信得益於清醒的自我認識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自信就是有自知之明,實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善於自我反省,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比如,發現自己有毛病時,及時地改變,讓自己獲得成長。找對象時,能從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出發,衡量雙方的性格、愛好、生活習慣、價值觀是否匹配。無論麵對多優秀的人,也能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有了自信,你會變得很可愛,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愛情的機會和選擇也就更多。

其次,是修煉一些愛情基本功,讓自己的吸引力更強。

對於女孩子來說,首先要溫柔可愛。托爾斯泰說過一句名言:“女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溫柔,就是展現出女性柔軟的特質,會討巧、哄男人,而不是逆來順受。

其次是善解人意。善解人意是要學會察言觀色,善於溝通,做一朵解語花。嶽曉東開玩笑說,如果在賈府搞一個“寶二奶奶”的公投,勝出的肯定是薛寶釵。因為林黛玉動不動就使小性子,如果真和賈寶玉結婚,兩人一定會一三五單打,二四六雙打的。

三是會做一點兒家務。現在“80後”“90後”小夫妻鬧矛盾,都是相愛容易相處難。兩個人眼裏都沒活,家裏亂得不得了。女孩會做一點兒家務,比如織毛衣或炒菜,男人回到家裏才有家的感覺,才會留戀。兩個人一起做家務,還能增加生活情趣。現在會做家務的女孩已經成為稀缺資源,非常吸引人。

對於男孩來說,做好自己首先是要學會幽默,能哄女孩子開心。反之,誰會喜歡讓自己一直不開心的人呢?此外,要有責任心,做人要靠譜,要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並敢於承擔責任。三是要有上進心,有夢想,處於一個積極進取的狀態。四是要包容,其實冷暖都是情,苦辣都是味。寬恕是一種美德,寬恕別人,也就是寬恕自己。五是如果男孩也會做一點兒家務,會加分不少。

不要說自己沒有辦法改變,沒有時間改變。

總之,在愛情中,心在哪裏,時間就在哪裏。什麼都不上心,才什麼都得不到。當你不是帶著自卑、自戀而是自信走入愛情時,就不會千百遍地問自己,今天說的哪句話得罪了對方;也不會陶醉在自己說的話裏,不管別人如何想。

你會自我覺察,理解對方的感受,知道如何讓彼此開心。這樣的愛,才是一種健康的愛,幸福的愛。

2

采訪人:付洋

采訪對象:尹璞,國際著名心理專家,教育專家,個人成長教導師。著有《好心態=好生活》《男人那幾天》等,被德國《時代周刊》譽為“現代中國靈魂的繪圖師”。

觀點:擁有好心態,才能讓你擁有一份好愛情。

好的愛情,就是讓各自享受變成一種共同擁有

愛情,不講條件講感覺

現代人找對象總是離不開各種條件:房子、戶口、工作、學曆、相貌、身高、胖瘦、家境……愛情漸漸地變成了一場交易,隻看條件是否合適,至於愛不愛的,先結了婚再說。

尹璞說,愛情是兩個人從相識到了解,產生情感共鳴和摩擦直至融合的過程。所以,愛情的主體是人和人,而不是條件和條件。講條件,就是給自己的愛情找麻煩,把簡單的事變得複雜了。

講條件的背後,隱藏的是虛榮的心態:我找到一個條件這麼好的對象,親朋好友、同事同學都羨慕我,我特有麵子!所以,男人通常會在意女朋友夠不夠漂亮,帶出去自己有沒有麵子;女人通常在意男朋友是否有房有車,在閨蜜麵前夠不夠風光。

有一次,一個朋友找到尹璞說:“最近,我的女朋友向我求婚,我不知道該不該答應。”尹璞問:“你在猶豫什麼?”他苦惱地說:“在我曆任的女朋友中,她是讓我感覺最放鬆、最舒適的那個。但你也見過她,她是我所有女朋友中,長得最醜的那個。我怕朋友笑話我,所以特別糾結!”

尹璞開玩笑地說:“你要記住:她的那張臉是屬於廣大人民群眾的,其他部分才是屬於你的。你不要太關注廣大人民群眾的感受,快不快樂,隻有你自己知道!”

朋友哈哈大笑,豁然開朗。後來,他和這位不太漂亮的女朋友結了婚,婚後非常幸福。

尹璞發現,絕大多數找他做婚姻谘詢的夫妻,條件看上去都很匹配:先生有錢有地位,太太年輕漂亮。但這些條件並沒有讓他們擁有一個幸福、舒適的婚姻。

而真正幸福的夫妻,他們講的不是條件,而是感覺。隻要感覺兩個人在一起舒服、放鬆就好。

但問題是,我們其實並不了解自己的感覺。很多人隻在某個瞬間,知道自己開心不開心,但在更深和更細的感覺層次上就不敏感了。

這和我們的成長經曆有關:傳統的家庭環境,都是讓孩子淡化對自己感覺的關注,強化對其他人感覺的關注。比如,考試考砸了,孩子最先關注的不是自己內心的沮喪,而是家長的失望;不小心打碎盤子,孩子最關注的是媽媽的憤怒,而不是自己內心的恐懼。

尹璞經常問求助者一個問題:“你喜歡一個什麼樣的人?”絕大多數的人能清楚地回答他“我不喜歡什麼”,但很少有人能說出自己喜歡什麼。

比如,一個女孩的答案是:“我不喜歡娘娘腔的男人!”尹璞問:“80%的男人都不是娘娘腔,但是這80%的男人都適合你嗎?”她一下子愣住了。尹璞說:“你沒有聚焦到自己的感覺,所以,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哪怕最適合的人就站在你麵前,你也不會確定。你對他的印象是:哦,他不是娘娘腔!僅此而已。結果當然是一次又一次地錯過……”

還有很多人談戀愛後,感覺找不出對方有什麼毛病,自己沒有理由分手,於是戀愛一談就是好幾年,可就是沒有動力走進婚姻。這很可能是因為,對方身上並沒有你渴望的東西,他給你的感覺不舒服。

如果讓自己的感覺為別人的感覺讓步,就等於是替別人來尋找終身伴侶。比如,有一個女孩的擇偶條件是老實,因為媽媽告訴她,老實的男人不容易“出事兒”。這顯然是媽媽的經驗之談,媽媽也是出於保護女兒的好心。但老實的男人是否適合女兒呢?事實上,很多女人都無法忍受一個雖然老實,但缺乏激情和活力的男人。

那麼如何了解自己的感覺呢?寫情感筆記,能幫助我們聚焦自己的感覺,了解內心真實的渴望。把每天讓自己有明顯情感觸動的人或事情記錄下來:什麼讓你開心、委屈、鬱悶、溫暖、向往、幸福、舒服等等,至少要堅持一個月。

有一個女孩曾經認為自己想找一個強勢的男人,但是每次找到這樣的男朋友,都是以分手告終。通過寫情感筆記,她終於發現,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渴望的是那種溫柔體貼的暖男。因為隻有被關心嗬護的時刻,她才感覺到溫暖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