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過好我們的生活(1 / 3)

這是我們親密之路上,最後的一次求生的戰爭。

\\u003e\\u003e\\u003e吳熙玥\/徐震雷\/趙昱鯤\/柏燕誼\/胡佩誠

1

采訪人:付洋

采訪對象:吳熙琄,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婚姻與家族治療博士。2005年回中國台灣定居,在台灣掀起學習敘事治療的熱潮,在祖國大陸亦受到熱烈歡迎。著有《熙琄敘語:一個谘詢師的成長曆程》。

觀點:吳熙琄認為,自己才是麵對和解決問題的主人。用傾聽、珍惜、好奇和專注的敘事精神可以幫我們經營婚姻,並且找到生命的力量。

好的婚姻就是自由分享彼此的生命故事

身為台灣著名的心理專家,吳熙琄最擅長的是敘事心理治療。敘事心理治療簡單地說,就是通過傾聽別人的故事,問一些不一樣的問題來幫助人。從事婚姻與家庭治療這幾十年,吳熙琄運用敘事的方法,幫助有外遇的夫妻渡過婚姻危機,幫助關係冷淡的夫妻進行深層溝通,也幫助夫妻倆在婚姻裏找到自己的力量,實現自我成長。

如果你的先生有外遇了

吳熙琄說,在婚姻問題裏,外遇是最恐怖的事情。因為它會摧毀夫妻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讓伴侶經受嚴重的情感創傷。有些谘詢師會急於給求助者建議,但是,敘事學認為,“自己”才是解決問題的主人。所以,吳熙琄不會急著解決問題,而是耐心地等求助者說出自己在不同狀態的內在故事,陪伴受傷的一方走過這段艱辛的路,找到自己生命的力量。

吳熙琄接待過一對台灣夫婦,先生和太太都是成功人士,結婚12年,生了兩個小孩,兩個人的感情非常深厚。有一次,先生去參加一次飯局,結果和席上認識的一個漂亮女孩發生了關係。太太知道這件事情後,如遭晴天霹靂,她痛苦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一下子老了10歲。她開始和先生冷戰,拒絕過年時與先生一起看望婆婆,拒絕與先生說話,拒絕與他待在一個房間裏……這位先生事後非常後悔,他和那個女孩隻是逢場作戲,沒有想到隻是“玩一玩”,卻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太太痛不欲生,而兩個孩子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驚嚇。

經過幾個月的冷靜後,太太決定不離婚,於是找吳熙琄做婚姻谘詢。吳熙琄用了幾個小時來傾聽她的故事,一直到她覺得自己說夠為止。因為表達創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隻有先充分地表達,然後才能慢慢去看創傷背後的生命力。

吳熙琄對太太說:“你是血肉做成的,對先生有這麼深厚的感情,所以生氣、憤怒和無力都是正常的。你得好好地關愛自己,雖然這很困難,但是還要盡量讓自己吃飯、睡覺、喝水、運動、接觸大自然。因為如果你不能關愛自己,狀態不好,那麼和先生對話時,他就會覺得我的老婆就是那副德行,不願意和你溝通……”

為了幫助太太發現自己的力量,吳熙琄采取敘事的治療方法中的外化與重寫技術。外化是把人和問題分開,她會問這樣的問題:“如果把這幾個月辛苦的自己比作一朵花,你想對她說什麼呢?”

重寫是找到自己的不容易,然後去感謝。吳熙琄經常會采取“跨越時空見證”的辦法,讓老年的自己來感謝現在的自己。比如問太太:“60歲的你,看見現在的你雖然痛苦、絕望,但還在努力地去找谘詢師談。60歲的你想和現在的你說什麼呢?她最被你感動的是什麼?”吳熙琄說,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人隻要想得遠,就會走得不一樣;如果隻想到現在,就會很辛苦。

通過一個階段的谘詢,太太終於找到了生命的力量——孩子。她對吳熙琄說:“我現在真的很痛苦,但是我一定要努力把我們的關係弄好。我希望將來孩子結婚時,我和他的爸爸能夠一起出席婚禮,微笑著給他祝福。而不是像仇人一樣,如果爸爸去,媽媽就不肯去,我絕不能讓我的孩子承受那樣的痛苦!”

之後,太太也和先生講了這句話,希望他們能夠一起努力。先生以前從來沒有想過“參加孩子婚禮”這樣的事情。但是因為有了這個共同的願景,先生主動改變自己。這對夫妻花了很多心思來經營自己的婚姻,過得越來越好。但是,外遇的修複是需要一個漫長曆程的。直到11年後,這對夫妻才真正徹底地走出了這次外遇帶來的傷害。

吳熙琄說,如果想挽回婚姻,太太要找回自己的力量,而先生要善於發現太太行為中的善意,千萬不要把太太的接納當作理所當然。譬如,要遵守建立安全感的約定,徹底終止外遇行為,不再和情人聯係。如果建立約定後,自己又不去遵守,那麼就可能永遠失去太太了。如果太太變得疑神疑鬼,先生千萬不要指責她,而是要體貼她、理解她,說:“我知道,你的懷疑,都是為了讓我在你的身邊。”先生隻要這樣說,太太就會感到很舒服,疑神疑鬼的程度也會減輕。

如果吵架時太太翻舊賬,又對先生發飆,先生千萬別說“我都回來了,你幹嗎還這樣”,而是要說:“太太,你為這個家付出這麼多,我還做出這種事,真是對不起!你真的很不容易,謝謝你!”先生的理解,會讓太太感到溫暖,態度也會緩和下來,漸漸地,她就不會翻舊賬了。伴侶外遇會帶來很多傷痛,但是如果夫妻倆能夠從痛苦中獲得成長,這些成功的經驗就會刻骨銘心,一輩子都忘不了。

在外遇事件中,太太因為家人的不理解,往往會受到多元的創傷。吳熙琄接待過一個太太,她的先生一向表現得很愛家,也沒有任何不良嗜好,是一位好好先生。有一次,先生去外地出差了半年,因為太寂寞,就和一個女同事外遇了。事發後,太太非常痛苦,可是婆婆完全不安慰她,還對她說:“我的兒子從小就規規矩矩的,他為什麼會有外遇?肯定是你不好,你自己要好好檢討一下!”

聽了這種話,她簡直是心如刀割。最痛苦的是,父母也不理解她。因為先生一直對嶽父嶽母很好,隻要有時間就去看望老人家,陪嶽母擇菜、購物,陪嶽父喝茶、下棋。所以,父母非常舍不得這個好女婿,紛紛勸女兒說:“哎呀,你看女婿對我們這麼好,你上哪兒去找這樣的好男人?一次逢場作戲而已,男人都這樣,為了孩子你就忍忍吧!”這位太太聽了這句話,火冒三丈:“我每天努力工作養小孩,也在賺錢養家,憑什麼叫我忍?”這樣一層又一層的創傷和壓力,反而讓太太走向極端。最後即使先生下跪懇求、寫下保證書,太太還是堅持要離婚。

吳熙琄說,假如家人都能夠懂一點兒心理學,那麼結果就會完全不一樣。譬如,婆婆說一句:“媳婦,我兒子做了這樣的事情,委屈你了!”父母則溫和地對孩子說:“女兒,我知道你這樣已經很辛苦了,無論你做什麼決定,我們都會支持你。有空回家一起吃飯啊!”這樣太太就會覺得很溫暖,也會很有力量。無論是否離婚,她將來都會過得很好。

有的太太,認定先生隻要外遇一次,就代表人品不好,以後會不斷外遇。其實,吳熙琄認為,大部分先生的外遇都是因為逢場作戲,因為不知道外遇的代價有多大,抱著僥幸的心理想“玩玩”。隻要外遇一次,他們就會被嚇到,以後不敢再做這種事,所以要給先生一次回頭的機會。有的先生就很聰明,他們知道外遇的代價很高,所以從來不會外遇。

還有些男人外遇,不是因為逢場作戲,而是因為婚姻本身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在婚姻裏,他無法獲得滋養和成長,也無法得到溫暖和力量。所以,與其等愛人外遇後,再來修複外遇造成的創傷,不如從一開始就努力地經營婚姻,從根源上避免外遇的發生。那麼,要如何經營婚姻呢?吳熙琄說,傾聽、專注、珍惜和好奇的敘事精神是秘訣。

愛人分享故事時,你要專注地聽

吳熙琄說,愛人和你說話時,是在分享他的生命故事,這說明他在乎你、相信你,所以一定要好好地聽。在婚姻裏,很多問題就出在我們不肯認真地聽對方講故事。於是,房間裏隻剩下一個人的聲音,久而久之,婚姻裏就隻剩下一個人。

做伴侶,不僅要做生活上的伴侶,盡力去照顧對方,更要做靈魂的伴侶,願意分享彼此的生命故事。理想的婚姻狀態,應該是讓家成為一個避風港,無論是先生還是太太,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無論在外麵遇到什麼事,回到家都有人願意聽自己說話。

吳熙琄說,結婚最初,她的先生是一個還不太會傾聽的人。吳熙琄每次傾訴自己的煩惱時,不等她說完,先生就劈裏啪啦給出一大堆的建議,讓她照著做就好。吳熙琄就會很生氣:“我隻是想說給你聽,誰要你給建議?你不能聽我把話說完嗎?”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先生就變聰明了,每次都會先耐心地聽她講,等她停下來之後,再問:“太太,你是想要我繼續聽呢,還是給你建議?”

認真聽對方講故事,其實就是對愛人最大的支持。在敘事裏,愛人是麵對自己問題的主人和專家。如果你還沒有聽明白,就貿然地給建議,這樣對方心裏肯定會很不舒服的,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下次,他有了事情就不會找你說。時間久了,愛人就可能找別人說。

吳熙琄接待過一位先生,他的太太從來不認真聽他講話。有一次,先生在工作中受到了極其不公平的對待,氣得差點兒當場辭職。因為事情涉及長官,他在外麵不敢和別人說,回到家後就和太太說了。

沒想到,太太連頭都沒抬,坐在沙發上一邊織毛衣一邊說:“那肯定是你做得不對,那麼大的官,哪兒會針對你?還有,你以後不要再這樣衝動了,萬一被炒魷魚,你讓我和孩子去喝西北風嗎?”

被太太劈裏啪啦批了一通後,先生的心都涼了,覺得太太一點兒也不理解他。作為伴侶,我們應該陪伴彼此去經曆所有痛苦、困難的狀態,絕不能否定對方,因為愛人的心是不能被否定的。

我們聽愛人講述的時候,一定要專注。吳熙琄說,為什麼談戀愛的時候,我們的感情會轟轟烈烈?因為我們聽對方說話時,總會專注地看著對方,用眼神傳遞著愛的能量。我們因此覺得自己在男友麵前像一朵盛開的花,所以有一個詞叫作“心花怒放”。可是結婚後,我們就不肯好好看對方,也不肯認真聽對方說話了,把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戀愛時,我們的專注度是200%,結婚後隻剩50%。

有一次,先生和吳熙琄講朋友的事,講了一陣後突然停下來,生氣地說:“我不講了,你都不專心聽!”這是吳熙琄生平第一次被先生批評“不專心”。她連忙問道:“是我的什麼表現,讓你覺得我不專心?”先生回答說:“你聽我說話的時候,眼珠子一直轉來轉去。”

原來那段時間,吳熙琄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和挑戰。在和先生聊天時,她還在分心想工作中的事情。於是,她真誠地為自己的“不專心”向先生道歉,以後類似情況再也沒有發生過。

在傾聽上,有的太太遇到了另一種麻煩:“我想要聽先生講故事呀,可是他不跟我講,怎麼辦?”吳熙琄說,一定要去探索先生“不想講”背後是什麼;要發生什麼樣的事情,才會讓他想談呢?太太要好好地想一想,如何去營造一個對話的氛圍,創造對話的空間。

珍惜與好奇:每個人的故事都是寶貴的

在一次公開課上,吳熙琄跟學生們分享過一個事情。幾年前,先生問吳熙琄:“我們還可以在一起幾年?”吳熙琄答:“根據我們兩家父母的曆史,大概我們還可以在一起30年。”先生說:“哎呀,好短啊,30年一晃就過去了。”隔了幾年,先生又問吳熙琄:“太太,我們還會在一起幾天?”那時已經沒有30年了,吳熙琄算了算,隻有一萬多天。這一下,吳熙琄和先生都嚇了一跳:“天啊,原來我們能在一起的日子這樣短!”從那天起,吳熙琄就更加珍惜和先生在一起的時間。

吳熙琄說,要珍惜的不僅是“時間”,對方做的一切都要珍惜,並且由衷地感謝。一次敘事工作坊下課後,有位太太等先生接她回家,吳熙琄在一旁和她聊天。那位先生開車途中遇到了冰雹,車窗差點兒被冰雹擊碎,幾乎是走一步,停一步,本來30分鍾的路程,他開了兩個多小時。

吳熙琄對學生說:“等他到的時候,你一定要謝謝他!”學生問:“謝他什麼?他來接太太下課,不是應該的嗎?”吳熙琄認真地對她說:“不要把先生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他能在這種天氣來接你,是很辛苦的。有些先生還不肯過來接太太呢!”學生聽後很受觸動,上車後,她輕輕地親吻了一下先生的臉頰,說:“謝謝你開車來接我哦!”先生的眼神一瞬間變得特別溫柔。

對於我們的婚姻本身也要珍惜,要明白它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在敘事裏,有一種技巧叫作“解構”,意思是不以主流文化的標準去衡量、看待問題,從尊重的角度,讓夫妻雙方看到自己的價值,發揮自己的特色。

吳熙琄接待過一對由太太負責養家的年輕夫婦。太太的工作能力非常強,先生性格溫和,做事細心,做了全職爸爸,把孩子帶得很好。兩個人這樣相處了3年,彼此都感覺很滿意。可是,雙方的親朋好友都不認可他們的婚姻模式,經常指指點點說他們“太怪”了,男人不是男人,女人不是女人!

在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之後,這對小夫妻跑過來做谘詢,問吳熙琄他們是不是太怪了。吳熙琄告訴他們,“怪”並不等於“壞”,隻要夫妻倆都舒服、滿意,那就沒問題。

能夠突破主流文化的束縛,需要很大的勇氣,他們真的很勇敢!有些夫妻就是太在意別人的眼光,所以根本不敢自在地生活。

珍惜,會讓愛人覺得自己很有價值,而有價值的人,就會在婚姻裏得到足夠的力量,可以一直把婚姻帶到一個美好的方向。

在婚姻裏,“好奇”也很重要。譬如看見先生情緒不好,就問一聲:“先生,你最近都不理我,‘不理我’是怎麼來的?”經常探索對方內心的需要,可以陪伴愛人成長,為婚姻注入生命力。

有一位太太發現先生對自己特別冷淡,可是她不知道原因,也沒有發現先生有外遇的跡象,於是強迫先生一起做谘詢。先生對吳熙琄說:“我們有3個孩子,生活壓力很大。我要經常加班,努力尋求升職加薪的機會。我不需要太太對我說甜蜜的話,也不需要她為我做什麼,隻希望她能夠看到,我正在為這個家努力著,不要讓我覺得這麼孤單。”

原來,因為先生差不多每天都要加班,很少回家吃飯,所以太太經常罵先生不負責任。這讓先生覺得,他的付出沒有得到珍惜,因此對這個婚姻心灰意冷。當太太了解到先生的需要後,再也沒有指責他。無論先生回來得多晚,都能吃到太太為他準備的熱乎乎的飯菜,兩個人的關係因此得到改善。有時候,幸福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

吳熙琄說,好的婚姻,就是能夠自由分享彼此的生命故事。而用敘事的精神去經營我們的婚姻,就能夠探索對方的內心需要,完成自我的成長,最後找到生命的力量。

2

采訪人:付洋

采訪對象:徐震雷,北京大學醫學部心理教研室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執業醫師,中國性學會副理事,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性治療與性教育。

觀點:中國女性的性意識已經覺醒,可惜隻覺醒了一半。她們渴望性福,但把責任推到男人身上。女人的性福,應該由女人做主。

中國妻子隻覺醒了一半

隻覺醒了一半的妻子

在北醫三院每周三下午的心理門診中,徐震雷聽到太多女人對丈夫床上表現的抱怨,既有關於性能力的,也有關於性技巧的。每當聽到妻子們的這些抱怨,徐震雷首先感覺的是欣慰。因為,有需要,才會有不滿;有不滿,才會有抱怨。這是一件好事,表明她們的性意識已經開始覺醒。

可是這條覺醒之路,妻子們走得異常艱難。在徐震雷看來,中國的傳統文化對女性有很深的束縛,它曾經讓女性認為:性是不好的、肮髒的、令人羞恥的;女人對性應該采取冷漠、冷淡的態度;女人做愛的任務就是生孩子;生完孩子,就不應該有性生活。

而如果母親因為性受到傷害,或者自己童年有過性創傷,甚至會形成這樣的性觀念:性是罪惡的。陰道痙攣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性心理及性生理障礙綜合征。其中,50%的陰道痙攣都是因為“性是罪惡”的性觀念所導致的。

在這種扭曲、壓抑的性觀念影響下,妻子們不會抱怨丈夫的性能力,因為她們厭惡、排斥性生活,根本就沒有性的需要與渴望。1988年,徐震雷開始在北醫三院出心理門診,每周接待5個病人,極少有女性找他谘詢性問題。她們談孩子,談婆媳問題,談工作壓力,談伴侶的性格問題……就是對性閉口不談。隻要一牽扯到性,跑得比誰都快。

而事實上,性是夫妻生活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多夫妻情感問題都與不和諧的性有關。這種沉寂與禁錮,讓徐震雷感到很遺憾。他仿佛看見平靜的海麵底下,藏著一座絕望的火山。

隨著社會的日益開放和寬容,從1995年開始,來門診谘詢性問題的人越來越多。之後的19年裏,徐震雷接待了近2000個谘詢性問題的求助者,其中絕大多數是女性。妻子們終於勇敢地站出來,張開口,訴說自己的不滿與渴望。

但是,令徐震雷感到非常糾結的是,女性性意識的覺醒,似乎隻有一半。因為所有來谘詢的妻子都認為,性福是由男人做主的——男人負責取悅她們,她們不用主動和投入,隻需要等待和接受就好;而一旦性生活不和諧,責任就全在男人身上。

於是,在性生活中,出現了不參與、不投入、不表達的“三不”女人。她們和性冷淡女性的根本區別是,她們有性需求,所以不會逃避、拒絕性愛;她們渴望性福,如果性不和諧,還會向丈夫發泄不滿,比如吵架。

不參與、不投入、不表達的“三不”女人

至今,徐震雷都對其中的一位妻子印象深刻。她對徐震雷抱怨說:“徐醫生,我懷疑我的丈夫那方麵不行。結婚5年來,我從來沒有一次滿足過,更不要說高潮了!我覺得自己太可憐了,一看見臥室的床,就難過得想哭!”

和這對夫妻都聊過後,徐震雷發現,不是丈夫“不行”,而是妻子“不行”。她有性需要,但是把快樂的希望都寄托在丈夫身上,太依賴丈夫,從不參與前戲。每次做愛,她都是躺在床上不動彈,對丈夫說:“開始吧!”丈夫的性功能正常,也非常努力地想取悅她。但是,無論他如何愛撫妻子的身體,妻子就是興奮不起來。

妻子覺得,自己不興奮,那肯定是丈夫“不懂”,性技巧不過關呀!所以就很不滿。因為妻子一直不滿,所以丈夫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除非確定自己的身體處於最佳的狀態,做了充分的準備,否則都不敢嚐試。妻子又把丈夫的不敢嚐試,理解為“不行”。結果,夫妻倆的性生活更加糟糕。

其實,女性的性心理,個體差異很大,並不是所有妻子躺在床上被動接受時,都不興奮。但一般來說,前戲是兩個人的事情,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參與,才更可能得到感官上的愉悅,這樣的性愛質量也會更高。

當徐震雷建議她積極地參與性愛時,這位妻子理直氣壯地說了這樣一番話:“徐醫生,我認為做愛就跟跳舞一樣,女人會不會跳沒關係,隻要男人會引領就行。女人唯一要做的,就是跟隨男人的舞步。如果舞跳得不好,那當然是男人的事!”徐震雷反問她:“跳舞是兩個人的事,如果你不握著他的手、不搭著他的肩、不配合他的節奏,他怎麼跳得好?如果你一直踩他的腳,他還願意繼續和你跳下去嗎?而且,男女平等,你為什麼不能做那個引領者?”

這位妻子笑了,徐震雷生動的比喻,讓她終於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有多不合理。在徐震雷的建議下,她一改常態,開始積極地參與性愛。她會幫丈夫解紐扣、脫衣服,溫柔地愛撫丈夫,積極地回應他……在這個參與的過程中,她調動了身體的所有感官,性興奮一點點地積累起來,並且獲得了高潮。後來,這位妻子再也沒有抱怨過丈夫“不行”,而是努力地讓自己“行”,讓兩個人在一起更愉悅。

“不投入”的典型表現是做愛時走神。徐震雷接待過一對夫妻。進屋時,妻子雄赳赳、氣昂昂地在前麵走,丈夫蔫頭耷腦地跟在後麵。妻子對徐震雷說:“徐醫生,我老公不行,他陽痿!”聽見妻子的控訴,丈夫的頭更抬不起來了。

經過谘詢,徐震雷發現,丈夫早晨能夠正常勃起,並不是陽痿,隻是和妻子做愛時興奮度不夠。妻子覺得,做愛就是自己躺下來,讓丈夫忙活。既然丈夫“不需要”她,她就開始想些亂七八糟的事:廁所的燈關沒關?鄰居會不會聽見這裏的動靜?孩子會不會醒?甚至有一次,她做著做著,突然想到:“呀,水費忘記交了,明天不會停水吧?”雖然她沒有說話,但是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丈夫完全能夠感覺到。

有一次做愛時,丈夫看見她不是閉著眼睛享受,而是眼珠子骨碌碌亂轉,頓時感覺不對了。後來一想起妻子做愛會走神,他就興奮不起來,所以也不能投入。

不了解女性性心理的人,通常會認為妻子走神一定是因為丈夫的性能力或技巧不行,“沒本事”讓她集中注意力。但是徐震雷認為,丈夫的性技巧、性能力隻占很小的一部分,最主要的原因是妻子不夠投入。自然和諧的性,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要漸入佳境的。如果一開始不投入,那麼,後麵就很難進入平台期、高潮期。一個自然的人,在做自然的事情,這才是性愛最理想的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假如走神的內容是跟性有關,比如,做愛時想起韓劇裏某個英俊的男明星、逛商場時看見的帥氣男導購……這種走神屬於性幻想的範疇,能夠讓大腦興奮。恰當地運用性幻想,對性和諧有一定幫助。

“不表達”的妻子,也讓丈夫很頭疼。有位妻子對徐震雷抱怨,丈夫太能折騰,花樣太多,她都受不了了。聽到這樣的抱怨,一般人的第一反應是:這個丈夫是不是個性變態?是不是喜歡玩SM?

但是谘詢後,徐震雷發現,丈夫的性愛沒有問題。丈夫其實本來做得很好,但是妻子一直沒有回饋。於是,他以為,妻子肯定是對自己千篇一律的體位感到厭煩了。為了能夠讓妻子“滿意”,他從網上學習了36種體位,每次做愛,都跟妻子換不同的花樣。結果,有些高難度的體位,反而讓妻子難受了。

徐震雷說,“三不女人”的根源是不做主、不負責的心理。除了社會環境影響的因素外,也與父母不完整的性教育有關。

因為受到西方性解放思潮的影響,有些思想開放的父母,接受了西方的性觀念,相信性是美好的。在日常生活中,他們會在孩子麵前有一些性的表現,比如接吻、擁抱這樣的親密行為;在教育孩子時,也會傳遞這種性觀念。對於孩子在青春期喜歡異性,不會批評、阻攔。

但矛盾的是,他們往往不會大大方方地跟孩子談性,在做愛方麵,更不會給予孩子具體的引導。所以,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女孩,會傾向渴望親密的情感。在性生活中,她們想要更好,卻又不知道怎麼做才能更好,於是幹脆把責任一股腦兒地推給男人,讓他們為性福負“全責”。好也是男人的事,壞也是男人的事。

那麼,被這樣對待的男人,又會是什麼反應呢?

承擔性福全責的丈夫傷不起

承擔“性福”全責的男人,表示很有壓力。

當妻子不參與、不投入或是不表達時,丈夫接收不到正確、積極的反饋,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取悅妻子,自己的性滿意度也越來越低。更多的男人開始專注於讓自己更持久、頻率更高、更快地勃起,以免被妻子扣上“不行”的帽子。

負全責的丈夫們,一個典型表現就是迷戀春藥,也就是壯陽藥。在網上,各種號稱讓男人更長、更粗、更持久的春藥琳琅滿目。徐震雷說,在中國,春藥是禁止生產和銷售的。春藥能刺激男性的欲望,是因為它包含雄性激素。對於性功能正常的男性來說,過度補充雄性激素,會影響身體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