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過好我們的生活(3 / 3)

她一邊說,一邊狠狠地想:不給你點壓力真不行!還別說,真起到了效果。他一聽就急了,把車停在路邊,開始給她做思想工作:“你別瞎琢磨來琢磨去,他們是他們,我們是我們。”

“我爸媽剛離開北京,你就欺負我。結婚這事你讓我再琢磨琢磨,反正我是怕了。”她一邊說,一邊掉眼淚,還一邊想:這男人真傻,怎麼就不知道把那話說出來?“不行,你必須嫁給我!等你爸媽回北京,我們商量個日子,趕緊把這事辦了吧!”

她沒有說話,一邊擦著眼淚,一邊心裏偷著樂:“哎呀媽呀,你終於說出口了,真費勁!”

再往後呢?她就“閃”了,不是閃人了,而是閃婚了:兩人相識不到3個月,她就跟他結婚了。

雖然“積極主動”成就了一段美滿的婚姻,但柏燕誼還是給女性一些建議:上趕著不是買賣,這其中的分寸得拿捏好。

女人,能當一輩子“小蘿莉”嗎

不知道是誰,把“像個小孩的女人最可愛”這種騙死人不償命的話,深深植入了女人的心裏,於是,總有那麼一批又一批的女人,朝“小女孩”的方向孜孜不倦努力著,可這種努力,真的讓男人那麼喜歡嗎?

柏燕誼的身邊就有這樣的故事,看了你自然就有答案了。

有一次聚會,她的一個男性朋友突然跟大家宣布:“我想離婚了。”聽到的人個個目瞪口呆,要知道,他可有個漂亮又小鳥依人的妻子。他苦笑著說,就是這該死的“小鳥依人”讓他越來越崩潰。

“結婚都十幾年了,她還刻意把自己當小女孩。”他開始曆數她的種種不是。比如,一天下班的時候,他回去晚了些,她還等他回來做飯,先打電話問他晚上吃什麼飯。他說:“吃炒餅吧,你先去買炒餅,再買些蔥。”

本來是件挺簡單的事兒,可她卻越弄越複雜,嗲聲問他:“蔥是買大的,還是買小的?是買粗的,還是買細的?是買小白蔥,還是小綠蔥?”他一一解答,但這還沒完,她又問:“烙餅是讓人家切好絲,還是我回來切?”他說:“讓人家切吧,機器方便。”她又問:“是要寬的還是細的?”他說:“寬的,但不用太寬。”她又嗲聲問:“多寬叫不寬啊?”

他在電話這端聽得歇斯底裏,可她還在那邊嗲個沒完。要知道,她都買過多少次蔥了,可如今還在買小白蔥還是小綠蔥的問題上裝“幼稚”。

不僅如此,她還要他時時刻刻寵著她、時時刻刻關注她,每天都會特別天真地問他:你愛不愛我,都愛我什麼?並且一遍遍地問。而且,明明是一個大腦健全的女子,卻總說自己這幹不了、那幹不了,最後都得他來幹。

以前,他寵著她、嗬護著她、由著她的性子來,可十幾年過去了,他想,嬰兒也該長大了、懂事了,可她還一切照舊。他也有累、有煩的時候,他也有需要被人疼、被人愛的時候,可還不能發火。他記得曾對她發過一次不大不小的火,可她哪受得了,抱著電話就哭個不停,還是那種嬌滴滴的哭,當時正在外麵忙碌的他那個淩亂。

這些年,他越來越受不了,總怕好好的自己哪天被她折磨瘋了。想了又想,他才生出離婚的念頭。

離婚哪是那麼容易的事?照她的脾性,還不得哭死?聚會的朋友個個上來勸。可他說了,一切都規劃好了:先去辦一套留學的手續,然後向她提離婚;她肯定不同意,不同意他就去留學。留學兩年就算分居兩年,到時候離不離就不由她了。這計劃真夠“用心險惡”,可他說了,都是“小鳥依人”逼的。

看看這結局,答案自然就出來了,估計哪個男人都受不了自己的另一半“十年如一日”地像個“小女孩”。男人喜歡的可能是,一個成熟的女人偶然展現出可愛的一麵,這樣的情形,既能滿足男人隱秘的性衝動,又不會令他們產生過重的心理負擔。如果男人對你說“我會把你當成孩子,寵你一輩子”,這樣的話,女人還是聽聽算了。

再來看看咱們的“小女孩們”,她們大概明白,當個孩子是輕鬆的。柏燕誼認為,從心理技巧上來說,這是一種巧妙的逃避。她們覺得:我是一個孩子,所以你必須對我負責、對我好,我做錯任何事你都不能責備我;而且你必須把好的東西都給我,不然,你就沒有盡到一個做大人的責任。

可做孩子,你就必須麵對孩子必然要麵對的處境:一個是,你必須依靠成人生活;另一個是,對於成人給予的傷害是無力抵抗的。這實在是一筆風險大於收益的不劃算的買賣。

柏燕誼見過一些家庭,因為母親同時扮演著妻子和女兒的角色,導致孩子在自己的家庭裏找不到位置,並因此出現種種心理問題。

她接過這樣一個谘詢。女孩9歲,患了抑鬱症。母親懷她的時候,內心就有些不太接受,總覺得自己像孩子、還需要老公照顧,不知道該如何麵對這個小生命。女孩出生後,由於父母忙碌,便將她送回老家,由奶奶照顧。

一年隻能見父母一次,這讓女孩很是想念。終於6歲那年,她被父母接到了身邊上小學,這讓女孩滿心歡喜,可她的痛苦也隨之而來。原來,女兒來了之後,母親還是常常在父親麵前撒嬌、表現得像個爭寵的小女孩。而父親也沒有意識到這些,一如既往地寵愛妻子。看著爸爸媽媽“恩愛”而無暇顧及自己,小女孩常常覺得自己是多餘的。

有一次,夫妻倆在臥室的時候,把門關上了,然後在裏麵親昵地打打鬧鬧。女孩就搬了個小凳子,坐在父母的臥室外麵,一邊聽一邊掉眼淚,她不知道,父母為什麼不能叫她進去一起玩。時間一長,女孩的性格越來越內向,最後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

來谘詢的那天,母親一直無辜地流眼淚,說他們對孩子其實挺好的,經常買這買那。一旁的丈夫見她哭得太傷心,就一邊摟著她,一邊安慰她,像在哄孩子。而他們的女兒則坐在不遠處,表情木然地看著眼前的父母……那場景讓柏燕誼很觸動。

都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柏燕誼覺得,對女人又何嚐不是呢?

全職太太是不是真的很逍遙

柏燕誼說,時代在變,變得讓人有些琢磨不透。當年,他們大學畢業的時候,人們熱衷的是去外企當白領,回歸家庭的選擇反而被看成是一種另類。可如今,卻有不少女性選擇了做家庭主婦。可家庭主婦真有那麼好當嗎?

柏燕誼認識一個媽媽,家裏經濟條件富足,在孩子出生之後,就開始在家裏做起了全職媽媽。剛開始的時候,她小日子過得還算滋潤,收拾收拾家務、帶帶孩子,閑暇的時候還來兩針十字繡。可孩子兩歲的時候,有一天,老公突然跟她說:“反正你也沒事幹,要不我們再生個孩子吧!”她一聽,心裏說不出是什麼滋味,她想:難道我是生育工具嗎?她覺得日子不能再這麼過下去,便決定出門工作。

後來,她開了一家小店,除了賣一些小工藝品,還賣自己的十字繡。老公十分不解,甚至覺得可笑:“咱家也不缺錢,再說,你幹點什麼不行,想工作可以到我公司裏來。”她帶著怒氣回了他句:“那是你的價值,不是我的價值。”

她後來說,那段時間她突然覺得,再不進入社會,沒準就要被社會“拋棄”了。雖然小店的規模不大,工作人員連她在內隻有3個人,但她覺得自己很快樂,畢竟店是自己的。

柏燕誼說,其實全職太太沒有想象中那麼好當,很多女性在家裏待的時間一長,就會發現問題來了。

首先,她們在經濟上是不獨立的,原來從老板手裏拿錢,現在卻要從老公手裏拿錢。可伸手要的次數多了,難免沒了自主感,甚至還會有“寄人籬下”的感覺。

其次,做家務其實是件挺瑣碎的事,應該算是一份工作了。但女性以妻子的身份來做這件事的話,丈夫就會覺得,它是生活,而不是工作。

時間一長,妻子難免會想:我做了這麼多,卻沒有體現出“價值”,畢竟丈夫看到的價值是有形的,尤其是物質的。這麼一想,妻子就會覺得有些“虧”,然後就希望丈夫能夠給予認可,比如,肯定、鼓勵、表揚,甚至是物質獎勵(把花銷從3000元漲到5000元),讓妻子買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妻子未必會買,卻覺得自己得到了認可和溫暖。

但中國男性很多都意識不到這些,也不知道該用怎樣的方式給予妻子認可。女性的索要開始會讓男人覺得“莫名其妙”,後來會變成“不可理喻”,再後來就變成了厭惡。惡性循環時間長了,最後就變成了夫妻矛盾。很多男人不知道,其實勞和酬並不全是物質層麵的,有時候也需要精神上的,但他們卻常常忽略這一點。

另外,在家裏待久了,人容易變得慵懶,能躺著就不坐著,這對於女性來說是大敵,老化和發胖的速度是驚人的。網上曾有一個帖子,說起來像笑話,卻似乎能給我們一些思考。說一個導遊接待了一個溫州老板團,人到中年風度翩翩的老板們天天跟年輕漂亮的老婆打牌,但他們的媽媽都會在一旁盯著。後來,導遊跟這些“媽媽”聊天之後,被雷到了:原來她們不是媽媽,而是這些老板正宗的原配。

柏燕誼說,當你感到工作壓力大想要放棄的時候,如果你親愛的老公跟你說了句“別做了,我養你”,你感動歸感動,但千萬別昏了頭。當好全職太太,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你必須有聰明的才智,有一顆堅強的心,還要有一根比鞋帶還粗壯的神經。

在愛情中巧用心理學的智慧,是柏燕誼“擒拿術”的核心,它幫助那些懂得愛、想要愛的人,找到愛情的美好感覺、設計幸福的人生。

5

采訪人:付洋

采訪對象:胡佩誠,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心理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家一級學會中國性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高等教育醫學心理學教育會原會長,《中國性科學》雜誌主編。

觀點:性是愛的表達,愛是性的最好催化劑。性溫暖,不僅要在家居設計上用心,更要在感情上增加溫度。

給性增加點兒溫度

我是醫學心理醫生,工作沒那麼火爆

招募誌願者進行性反應的觀察實驗,使用多種儀器記錄人類的性反應……看到美劇《性愛大師》(劇中原型是威廉·馬斯特斯與妻子弗吉尼亞·約翰遜)的做法,人們開始好奇:在中國,能這樣做嗎?

接受記者采訪時,胡佩誠給出的答案是:“我隻是一位醫學心理專家;美國側重實驗研究,我們則側重臨床心理谘詢;我們的工作沒有那麼火爆,我個人也不喜歡高調。”

確實,胡佩誠的處事風格異常低調。早在2008年,胡佩誠就在柏林獲得了赫希菲爾德國際性學大獎。這是世界性學領域非常高的一個獎項,人們俗稱是性學的諾貝爾獎。在此之前,亞洲學者中隻有劉達臨獲過此項殊榮。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胡佩誠的領導和同事們,隻知道他是北醫最高獎項“桃李獎”的獲得者,因為胡佩誠根本沒把獲獎的事報告給學校。他被美國臨床性科學院聘為客座教授的事,也沒幾個人知道。

從1984年至今的30多年裏,胡佩誠一共接待了1萬多名性心理求助者。但在北醫三院的心理門診科,他的身份是醫學心理專家,隻在“擅長疾病”那一欄,低調地加了一句“心理與性問題”。

留美多年的胡佩誠之所以低調,是因為他清楚地知道:中國和美國的國情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掌握不好尺度,會惹來很多麻煩。由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性解放運動,某些色情雜誌在美國合法化了。但是,生動描寫性活動以刺激人的出版物在中國是一種違法行為。在中國做性方麵的研究與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法律意識。

每次帶學生時,胡佩誠都會不厭其煩地叮囑大家遵守性心理治療的職業道德:“性心理治療,隻做心理層麵的溝通;不要碰患者的身體,不要看患者的隱私部位;生理檢查,一定要讓臨床醫生來做;臨床醫生檢查異性患者,必須有第三人在場,比如護士;性治療時,絕對不能播放淫穢、黃色的錄像……”所以,做性心理治療時,非但不“刺激”“過癮”,反而需要更加謹慎。

學生們往往糾結的是最後一條:“老師,不能播放錄像,我們能怎麼辦?”“用示意圖、模型來演示,一樣能講清楚嘛!”

別看胡佩誠回答得很輕鬆,其實,他也曾糾結了好些年。講得清楚,不代表能產生刺激的治療效果。因為性這個事太敏感,國內沒有專門用於性治療的錄像,連正規的性教育片都少見。

近年來,胡佩誠特意帶著學生一起製作了一部性教育片。他說:“我遵循中國文化製作的,全是用三維動畫演示,沒有真人。既不違法,又能達到性治療的目的,兩全其美!”

性愛大師所忽視的“欲望”

性愛大師威廉·馬斯特斯與弗吉尼亞·約翰遜的卓越貢獻,是發現人的性反應周期要經曆4個階段:興奮期、平台期、高潮期和消退期。胡佩誠說,隨著性學研究的深入,國內外性學專家普遍認為,在“興奮期”之前有一個“性欲期”,也就是說,在性的過程中,性欲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說法:男人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動物,男人天生就好色,女人天生就對這種事沒興趣……好像男人無時無刻不在欲望中。胡佩誠解釋說,雖然沒有測量欲望的工具,但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在性欲方麵,男性與女性是相當的。也就是說,男性的性欲並不比女性強。

我們之所以看到很多女性欲望偏低,甚至沒有性欲,這是女性性欲受到文化壓抑的結果。很多時候,如果女性欲望高,她就會被貼上“蕩婦”的標簽。他舉了一個例子:如果男人在口袋裏放避孕套,被認為是負責任的好男人;可如果女人在口袋裏放避孕套,則被認為是淫蕩的壞女人。令人遺憾的是,這種狹隘偏頗的觀點,不僅在中國盛行,在性觀念開放的歐美國家,竟然也很常見。

而另一方麵,性欲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遺傳、荷爾蒙水平、感官刺激、性經驗、環境、文化、精神狀態、年齡、健康等等。比如,剛下飛機,身體疲憊;環境影響,房間不隔音;突發事件,手機響了或者有人敲門……這些情況,都可能導致性欲瞬間消失。

倫敦大學性心理學者彼特拉·博因頓也曾經說過:“壓力和疲勞是性激情的最大殺手!一個人沒有時間和精力享受性生活,這將意味著他沒有時間和精力享受美好的人生!”然而遺憾的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胡佩誠就接觸過很多因為壓力和疲勞,導致沒有性欲的男性。

有一個男人在30歲時辭職讀博。在讀博的最後一年,他每天起早貪黑地寫博士論文。如果論文通不過,4年的辛苦就白費了。沒有博士學曆,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也很困難,所以他的心理壓力非常大,而且身體也過度疲勞。

他的妻子工作比較輕鬆,每天可以看看報紙,喝喝茶。因為沒有孩子,家務活不繁重,晚上的精力非常充沛。她認為,男人每天都想那回事,肯定樂意做愛;而且如果不把丈夫“榨光”,可能會有外遇的風險。所以,她非常主動,經常暗示丈夫過性生活。

丈夫連欲望都沒有,自然也很難興奮起來。為了滿足妻子的要求,他在精神和身體都沒準備好的狀況下,不得不勉強行事。妻子自然沒辦法滿足,他就更加焦慮和緊張。結果,學業的壓力、疲憊的身體、焦慮緊張的情緒疊加在一起,導致他患上勃起功能障礙。哪怕看見妻子的裸體,也無法正常勃起。

然而,這位妻子又把丈夫的不行,歸咎為不愛她,因此更加生氣。她還給丈夫下了最後通牒:“你要是3個月內不能勃起,咱倆就離婚!”因為妻子不能體貼自己的心情,沒等3個月,丈夫就主動提出了離婚。

胡佩誠接待這個男人時,他已經和妻子離婚了。麵對這個內心遭受創傷的男人,胡佩誠首先把問題“一般化”,告訴他:“這種情況,目前有不少男人遇到了!”“一般化”原則,能夠緩解他的心理壓力。

在談話的互動中,胡佩誠讓他自己意識到,陰莖是一個極為敏感的器官,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讓他意識到,這不是他個人的問題,進一步幫他減壓。這個男人如夢初醒:“難怪我越對自己說,一定要起來,它就越不行呢!”

胡佩誠說:“性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越放鬆越好!關鍵是,你得‘真放鬆’。如果,你一直在心裏對自己說,我得放鬆,我別著急,其實是‘假放鬆’,更難放鬆,也就是更緊張!”

在谘詢中,胡佩誠還推薦他看了一部具有啟發意義的外國電影。在電影裏,男主人公也有陽痿的問題,非常苦惱。有一次,夫妻倆在放鬆溫馨的情況下互訴衷腸。昏暗的燈光下,當妻子去愛撫丈夫時,丈夫竟然奇跡地勃起了……胡佩誠通過這部影片,讓這位男患者意識到:隻有在不刻意的狀況下,隻有在沒有心理壓力的時候,勃起問題才能解決。而隻要恢複一次自信,以後次次都行了。

有人認為,男人麵對年輕漂亮的女人,肯定有欲望。胡佩誠說,這也不一定。他曾經接待過一位40多歲的有錢人,他的新婚妻子是第二任,年輕漂亮,可以與一線女星媲美。然而,這位丈夫苦惱地對胡佩誠說:“為什麼我對年輕美貌的新婚妻子沒有欲望呢?她這麼漂亮,身材這麼火辣,對我這麼好,我怎麼就不想跟她上床呢?”令人驚訝的是,當初和長相普通的原配一起生活時,他沒有遇到這種問題。兩個人的性生活正常,而且生了兩個孩子。

胡佩誠發現,這個男人沒有欲望的原因,其實很複雜。首先,他的工作壓力很大。身為集團的領導者,任何一個錯誤決策都可能導致難以估量的損失,每天的日子像踩鋼絲一樣;而為了維持事業的輝煌,經營人脈關係,他幾乎每天都要喝酒應酬,和各種人打交道,精神過度緊張。其次,是生理問題。男人的性欲高峰是18~30歲,女性是30~40歲。40多歲的他,身體正處於性欲的下降期。最後,也存在一定的感情因素。妻子雖然年輕漂亮,但是學曆低,沒工作,完全依附於他。當蜜月期過後,兩個人之間的共同語言很少,感情溝通並不順暢。胡佩誠建議他調整生活方式,增加夫妻之間的感情交流,並且多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經過一番調整後,這個男人的性問題終於解決了。

還有人認為,喜歡看A片的男人性欲強。胡佩誠說,這也不是絕對的。甚至有時候,因為看多了A片,可能會產生審美疲勞,麵對異性,無法正常地產生性欲。胡佩誠曾經接待過一個男孩,他先後交了兩個女朋友,可對她們都沒有性欲。在谘詢中,胡佩誠了解到,他從小學時就開始搜集A片。

胡佩誠說,在國內,由於性教育的缺失,青少年接觸性的主要途徑是A片。尤其是在網絡興起之後,出於好奇,越是大人不讓看的東西,孩子就越是大量地搜索。然而,A片對青少年的影響很不好。因為它的目的不是性教育,而是出於商業目的的性刺激。長期被過度刺激後,在接受正常的性刺激時,身體的感官就會遲鈍了,很難興奮起來。所以,雖然A片在西方國家是可以公開發行的,但是政府要求商家把這些東西封好,要麼放在櫥窗的角落,要麼放在貨架的高處,不讓青少年看見。

也有人認為,男性步入老年,就沒有欲望了。胡佩誠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老年男性仍有欲望。然而,因為更年期和絕經,很多老年女性已經沒有性欲望了。為了滿足性欲,一些老年男性鋌而走險找“小姐”。在2014年的某性學研討會上,已經有學者報告,現在老年人患艾滋病的人數在增多。胡佩誠希望大家能夠關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老年夫妻相互之間多一些理解。一方麵,丈夫最好通過自慰來滿足性欲,這樣比較衛生和安全;另一方麵,妻子也可以愛撫丈夫,幫助其舒緩性壓力。

胡佩誠認為,中國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性健康仍然處於較低的水平。因為性健康應該在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個層麵處於完滿的狀態,是三位一體的。而在中國,一是性教育缺失,人們對性存在很多認知誤區;二是不能用正常的態度對待性,要麼避而不談,要麼把性與犯罪聯係在一起,比如亂搞男女關係。他目前的努力目標,就是提高中國人的性健康意識,爭取達到“性小康”水平。

營造夫妻的性溫暖

胡佩誠一直提倡“性溫暖”這個概念。一是家居設計上,要給性創造條件。除了最基本的,保持室內的溫暖外,他還建議借鑒一些歐美的做法。比如,德國人是提倡適度分床的,這可以避免審美疲勞,增加新鮮感。所以,歐洲某些國家的床是電動的,可以分成兩個小床,也可以合為一張大床。在美國等國家,在距離床一米左右的地方,都有單獨的淋浴間,方便性生活前後洗浴,保持性衛生。而夫妻一起淋浴,也能增加親密感,有效激發性欲。另外,臥室的燈光要可以調節的,昏暗的燈光更適合營造浪漫激情的氣氛。

更重要的是,在感情上要保持交流,增加親密,因為愛是性最好的催化劑,而性也是一種愛的表達。如果感情不好,性活動不一定會減少,因為有的夫妻會通過性來發泄生理欲望,或是通過性來實施暴力,宣泄內心對伴侶的仇恨等等。但是,感情不好,確實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性和諧,讓性愛變得沒有溫度。

胡佩誠曾經接待過一對夫妻。丈夫是一位司法工作者,工作非常出色。妻子是一位女強人,不僅事業成功,而且在家裏也表現得極為強勢,千方百計地管丈夫。她要求丈夫把工資和獎金全部上交,而且要承擔所有的家務活兒。她脾氣很大,不講道理,經常對丈夫說一些傷人的話,比如:“你一年賺的錢,還不如我一個月賺得多!誰賺得多,就聽誰的!”

蜜月期過後,兩人就開始矛盾重重,感情越來越不好。漸漸地,丈夫對妻子的性欲越來越低。後來發展到,他寧願自慰,也不願意上妻子的床。妻子被迫過了長達八年的無性婚姻,非常痛苦,患上焦慮症。她唯一能略感安慰的是,丈夫的自製力很強,一直沒有第三者。

在做單獨谘詢時,丈夫對妻子簡直是怨氣衝天,氣憤地說:“她為人處事的態度、性格、脾氣,甚至是說話的語氣,都讓我忍無可忍,沒法接受!我不願意被她控製!我是她的男人,不是一條狗!”

胡佩誠從夫妻和諧的六個要素——強度、期望、責任、認同、包容、溝通去幫他們分析:六個方麵所處的狀態,有什麼問題;他們在哪幾個方麵做得不同,哪些方麵可能有所變化……一項項列出來之後,夫妻倆才驚訝地發現,在很多要素上,他們都做得不夠好。比如,在“強度”方麵,妻子的自我強度過強,讓伴侶無法忍受;在“包容”方麵,丈夫對妻子的包容度很差。之後,胡佩誠針對這對夫妻的具體情況,分別給兩個人做了認知調整。最後,夫妻倆的自我都得到了成長,滿意地離開了谘詢室。

胡佩誠說,男性會沒有性欲,或者出現性功能障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氣氛沒有準備好。如果丈夫恐懼、壓抑、害怕、焦慮、憎惡,他就很難完成性的過程。最簡單的一個心理:你看不起我,你不跟我親近,我怎麼跟你做?

在排除了生理和情感因素外,如果男性沒有性欲,妻子可以為他做性感集中訓練,先不做愛,而是用手、頭發、羽毛去觸摸丈夫的全身皮膚,刺激皮膚感官。這套方法就是性愛大師威廉·馬斯特斯和弗吉尼亞·約翰遜一起發明的,效果很不錯。如果女性沒有性欲,可以看一些帶有性色彩的小說或電影。

當然,想要讓性溫暖持久,還是要首先增加愛的溫度。夫妻倆互相尊重、欣賞、信任、體貼,善於傾聽和溝通,營造愛的氛圍。最後記住,麵對伴侶的請求,多說一聲“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