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隻能見父母一次,這讓女孩很是想念。終於6歲那年,她被父母接到了身邊上小學,這讓女孩滿心歡喜,可她的痛苦也隨之而來。原來,女兒來了之後,母親還是常常在父親麵前撒嬌、表現得像個爭寵的小女孩。而父親也沒有意識到這些,一如既往地寵愛妻子。看著爸爸媽媽“恩愛”而無暇顧及自己,小女孩常常覺得自己是多餘的。

有一次,夫妻倆在臥室的時候,把門關上了,然後在裏麵親昵地打打鬧鬧。女孩就搬了個小凳子,坐在父母的臥室外麵,一邊聽一邊掉眼淚,她不知道,父母為什麼不能叫她進去一起玩。時間一長,女孩的性格越來越內向,最後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

來谘詢的那天,母親一直無辜地流眼淚,說他們對孩子其實挺好的,經常買這買那。一旁的丈夫見她哭得太傷心,就一邊摟著她,一邊安慰她,像在哄孩子。而他們的女兒則坐在不遠處,表情木然地看著眼前的父母……那場景讓柏燕誼很觸動。

都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柏燕誼覺得,對女人又何嚐不是呢?

全職太太是不是真的很逍遙

柏燕誼說,時代在變,變得讓人有些琢磨不透。當年,他們大學畢業的時候,人們熱衷的是去外企當白領,回歸家庭的選擇反而被看成是一種另類。可如今,卻有不少女性選擇了做家庭主婦。可家庭主婦真有那麼好當嗎?

柏燕誼認識一個媽媽,家裏經濟條件富足,在孩子出生之後,就開始在家裏做起了全職媽媽。剛開始的時候,她小日子過得還算滋潤,收拾收拾家務、帶帶孩子,閑暇的時候還來兩針十字繡。可孩子兩歲的時候,有一天,老公突然跟她說:“反正你也沒事幹,要不我們再生個孩子吧!”她一聽,心裏說不出是什麼滋味,她想:難道我是生育工具嗎?她覺得日子不能再這麼過下去,便決定出門工作。

後來,她開了一家小店,除了賣一些小工藝品,還賣自己的十字繡。老公十分不解,甚至覺得可笑:“咱家也不缺錢,再說,你幹點什麼不行,想工作可以到我公司裏來。”她帶著怒氣回了他句:“那是你的價值,不是我的價值。”

她後來說,那段時間她突然覺得,再不進入社會,沒準就要被社會“拋棄”了。雖然小店的規模不大,工作人員連她在內隻有3個人,但她覺得自己很快樂,畢竟店是自己的。

柏燕誼說,其實全職太太沒有想象中那麼好當,很多女性在家裏待的時間一長,就會發現問題來了。

首先,她們在經濟上是不獨立的,原來從老板手裏拿錢,現在卻要從老公手裏拿錢。可伸手要的次數多了,難免沒了自主感,甚至還會有“寄人籬下”的感覺。

其次,做家務其實是件挺瑣碎的事,應該算是一份工作了。但女性以妻子的身份來做這件事的話,丈夫就會覺得,它是生活,而不是工作。

時間一長,妻子難免會想:我做了這麼多,卻沒有體現出“價值”,畢竟丈夫看到的價值是有形的,尤其是物質的。這麼一想,妻子就會覺得有些“虧”,然後就希望丈夫能夠給予認可,比如,肯定、鼓勵、表揚,甚至是物質獎勵(把花銷從3000元漲到5000元),讓妻子買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妻子未必會買,卻覺得自己得到了認可和溫暖。

但中國男性很多都意識不到這些,也不知道該用怎樣的方式給予妻子認可。女性的索要開始會讓男人覺得“莫名其妙”,後來會變成“不可理喻”,再後來就變成了厭惡。惡性循環時間長了,最後就變成了夫妻矛盾。很多男人不知道,其實勞和酬並不全是物質層麵的,有時候也需要精神上的,但他們卻常常忽略這一點。

另外,在家裏待久了,人容易變得慵懶,能躺著就不坐著,這對於女性來說是大敵,老化和發胖的速度是驚人的。網上曾有一個帖子,說起來像笑話,卻似乎能給我們一些思考。說一個導遊接待了一個溫州老板團,人到中年風度翩翩的老板們天天跟年輕漂亮的老婆打牌,但他們的媽媽都會在一旁盯著。後來,導遊跟這些“媽媽”聊天之後,被雷到了:原來她們不是媽媽,而是這些老板正宗的原配。

柏燕誼說,當你感到工作壓力大想要放棄的時候,如果你親愛的老公跟你說了句“別做了,我養你”,你感動歸感動,但千萬別昏了頭。當好全職太太,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你必須有聰明的才智,有一顆堅強的心,還要有一根比鞋帶還粗壯的神經。

在愛情中巧用心理學的智慧,是柏燕誼“擒拿術”的核心,它幫助那些懂得愛、想要愛的人,找到愛情的美好感覺、設計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