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之四:追求雙贏 遠離角鬥場(3 / 3)

第二,主動接近對方。你可以先伸出友好之手,你可以主動和對方打招呼。對方原來可能懷有的對你的戒備心或敵意就可能化解。你很客氣地提出的一些問題,他們就可能會加以注意和改進。

第三,把你想象成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你就可能體會他們的想法,從而修正自己的一些不正確的做法。這有助於雙方關係的改善。

第四,接受他人的獨特個性。人人都有其特點,不要試圖改變這個事實。接受他的本來麵目,他也會尊重你的本來麵目。不要強迫別人接受你的觀念。

第五,去想對方做對了的事。對方也不是總是那麼招你煩的,他們也有好的一麵,試著去發現這一點。

第六,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對方,影響對方。不妨將個小故事:

一位老太太70歲了,一年中有幾個月要到兒子那裏住,其餘時間在老家住。每次來,早晨都要掃地,從屋裏一直掃到樓道。隔壁住的小夫婦從來不掃樓道的,見此情也趕快跑出采用墩布擦一擦地。老太太的兒子平時也很少掃樓道,但看到母親這樣做,他也就坐不住了。能夠與人融洽相處的人是一個快樂的人,一個大度的人,一個與人為善的人。即使賺錢不多,也很滿足,因為他能從融洽的合作關係中獲得報酬。

一位學者在他的一書中寫道:“我們要容忍、諒解以及去愛別人,而不是等待他們來服侍我們,更不是給他們機會去表現他們的缺點,而是要我們自己積極主動地容忍別人和討人喜歡。……以一項對別人友善及有益的計劃來發展我們自己、我們的能力以及個性,會使我們的友誼更高貴。”如果我們這樣去做了,惡鄰和“損友”也有可能改變為善鄰和好友,誰說不存在這種可能性呢?

不要隻想著和“我們的同類”打交道,你也要學會和你“另類”的人打交道,也許他們是你不喜歡的“惡鄰”和“損友”,但他們也是活生生的獨具特點的人,不過是有些毛病罷了。你要學會主動地去與這些人相處,打開你的心靈,引導出他們內心的善良。隻要你堅持,隻要你勇於合作,你就會有所收獲,感受到一種新的人生體驗和樂趣。

7.主動和別人搞好關係

●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就不會為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廣泛地結交朋友,妥善地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會使你獲得不同的信息,你就可能在這些信息的協助下,處於領先地位,取得事業的成功。

●一個人,縱然是天才,也不是全能的。

●一個人要想完成自己的事業,就必須要利用自己的才智,借助他人的能力和才幹。

●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具有以上幾種作用,它更能使人擺脫孤獨的窘境,使你左右逢源,從而更好地與他人合作,共創你的事業。

和諧的人際關係,不但是追求雙贏的前提,有利於事業的發展,還有利於個人的健康。

在成功人士的眼中,合作就是一門精深的人際關係學,因為合作,歸根到底就是要與人打交道,這就要求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要得當,也就是說合作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就不會為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範仲淹,宋朝的才子,官至宰相,他的才識智慧在當時是無與倫比的,他雄心勃勃,想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結果處處受阻。看到當時社會普遍存在的腐敗之風,自己無可奈何,隻好發出了“唯斯人,吾孰與歸?”的千古悲吟,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人類社會經過千百年的發展,人際關係更被打上了獨特的烙印,想在社會中安逸生活,想在社會活動中遊刃有餘,想在社會發展中出類拔萃,使它在你的事業成功路上助你一臂之力。這是青年人不得不麵對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認識人與社會的關係。

人際關係在生活和工作中充當著重要角色,起著獨特的作用。

現代的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已經研究證實,人際關係具有四個方麵的作用力。

第一,能產生親和力。

在現代社會中,經濟迅速發展,各行業各部門之間的競爭非常殘酷,單靠一個人的能力是很難取得事業的成功的。必須依靠大家的力量,同心協力,頑強拚搏,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就,創造燦爛的人生。

可見親和力對於事業的成功是多麼重要。

第二,能相互補充。

一個人,縱然是天才,也不是全能的。尼采鼓吹自己萬能,結果發瘋而死。所以一個人要想完成自己的事業,就必須要利用自己的才智,借助他人的能力和才幹。這就要求在事業的征途中,恰當地選擇人才。

第三,能使人感情融洽。

人是一種不同於其他動物的高級動物,而感情是人類之間交往的基礎,人與人之間需要時刻傳遞友誼,交流感情。

在邁向成功的道路上,一個人孤軍奮戰是不行的,他必須聯係誌同道合的朋友,在成功時,相互交流經驗和分享快樂,在失敗時,相互傾訴和鼓勵,從而取得更加輝煌的事業成就。青年人要做“有情的領導”,才能夠在事業的奮鬥中得到更多的收益。

第四,能更好地掌握信息交流。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掌握了信息,就等於掌握了市場,掌握了成功。信息的閉塞,就可能使人貽誤戰機,遺憾終生。

廣泛地結交朋友,妥善地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會使你獲得不同的信息,你就可能在這些信息的協助下,處於領先地位,取得事業的成功。

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具有以上幾種作用,它更能使人擺脫孤獨的窘境,使你左右逢源,從而更好地與他人合作,共創你的事業。

人際關係的成長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要搞好人際關係,就要具備一定的素質。

第一,要機智,勇敢。

機智能使人擺脫尷尬,從而融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獲得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事業成功的一種重要因素。機智是後天培養出來的,青年人隻要愛學,善學,一樣可以獲得。

一家英國電視台的記者采訪我國著名作家梁曉聲。對方提了一個十分刁鑽的問題:“沒有文化大革命,可能就不會產生你們這一代作家。那麼,文化大革命在你看來是好還是壞?”

這個問題確實刁,文化大革命不是容易說清的問題,說好吧,顯然又不妥,說不好吧,還有一點難處,況且說不好當時還會影響毛澤東同誌的形象,英國記者的用意就想讓梁曉聲出醜。怎麼辦?

梁曉聲鎮定自如,他機智地反問道:“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沒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著名的作家。那麼,你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好還是壞呢?”

英國記者哈哈大笑,與梁曉聲握手言和,二人還成了很好的朋友。

機智使人擺脫困境,勇敢使人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益。

第二,要有幽默感。

人們都喜歡幽默的人,因為幽默而產生的成功者千千萬萬,幽默是一種使人更具魅力的魅力。幽默首先是一種藝術,是人在生活、交往和鬥爭中的一種工具,對幽默這一工具的恰當運用,會使你的生活充滿活力,使你的交往和諧、自然,更會使你在鬥爭中智勝一籌,並能夠獲得友誼。

青年人要學會幽默,從而增加個人的吸引力,使更多的人接近你、理解你,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幫助你,助你成功。

美國的羅斯福總統和英國的丘吉爾首相是二戰時兩個叱吒風雲的人物,在研究如何對付法西斯時,兩個偉人會麵了。

在會麵中,兩個人仔細地談論了對付日本、德國和意大利的詳細計劃,但在某些利益分配上,各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不能盡快達成一致協議,兩人很是傷腦筋。

一天晚上晚飯後,丘吉爾去拜訪羅斯福,丘吉爾沒有讓工作人員稟告,直接進入了羅斯福的住處,而羅斯福剛剛洗完澡出來,正好一絲不掛麵對丘吉爾,兩個人都很尷尬。

羅斯福先反應過來,哈哈大笑著說:“丘吉爾首相,我羅斯福真是毫無保留地向大英帝國全麵開放啊!”

兩人都哈哈大笑起來,一場尷尬場麵就這樣過去了,兩人間由此還結成了深厚的友誼。在此後的日子裏,兩人各自讓步,從雙方的利益出發,很快達成了協議,從而為法西斯的滅亡和世界反法西斯鬥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在這種尷尬的時候,幽默是最好的中和劑,通過幽默最能建立兩人之間的那種親密無間的友誼。

幽默不僅能讓人笑,同時也增加了魅力和風度,也會使你在針鋒相對的鬥爭中,用輕鬆的心情戰勝對手。青年人應該是活潑開朗的,學會用幽默來武裝自己,在事業上更會有一種意想不到的收獲。

第三,要學會理解。

幽默可謂是在緊張中戰勝對手的一劑良藥,但這些都需要別人理解了其中的含義之後,才能達到目的。在交際中,人一定要學會理解,這樣可以大大減少衝突的發生。

理解是一種溝通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橋梁。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學會理解,在理解別人的同時,也獲得別人的理解,這樣就能有效地防止人與人之間尖銳的對立,建立一種相互合作的人際關係,從而找到事業上的好夥伴、好幫手。

“當今,成千上萬的推銷員拖著沉重的腳步在人行道上蹣跚,疲乏、沮喪、收入不高。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隻考慮自己的願望。如果推銷員能夠向我們說明他的服務或他的商品能夠幫助我們解決什麼問題,那麼他用不著宣傳,也用不著賣,我們就會向他買。”

卡耐基的這段話向成千上萬的推銷員說明了一個道理,也給了我們一個哲理,自己不理解別人,別人如何來理解你呢?

能理解別人的人,必須在行動上寬宏大量,體貼別人,會贏得更多人的好評,從而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

青年人要成就一番事業,沒有支持和幫助是不行的。隻有正確認識到這一點,正確認識自己,從自身出發,樂於助人,能與人同甘共苦,這樣才有機會贏得別人的幫助與合作,才能成就事業。

要想獲得別人的幫助,必須要率先做到主動去關心別人、幫助別人。青年人應該向別人學習,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使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通過自身努力,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更成功地與他人合作,來完成自己的事業。

8.保持平和,追求雙贏

●在生意場上,雙贏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如果一個人做什麼事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對方,不擇手段的去獲取利益,那他是很難成功的。

成功人士從來都是凡事也要替對方著想,力求雙贏的交易。這才是最高明的辦事方法。如果一個人做什麼事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對方,不擇手段的去獲取利益,那他是很難成功的。

1987年6月法國網球公開賽期間,保羅·弗雷斯科和韋爾奇在巴黎招待他們的商業夥伴,一起觀賞這一盛大賽事。法國政府控股的湯姆遜電子公司的董事長阿蘭·戈麥斯也在他們熱情邀請之列。

這是一位很風趣、很有魄力的人。

韋爾奇事先已經約好第二天去戈麥斯的辦公室拜訪他。在他們見麵的時候,情形和韋爾奇第一次與別的商家會談時沒有什麼兩樣。他們彼此的企業都需要幫助。湯姆遜公司擁有一家韋爾奇想要的醫療造影設備公司。這家公司叫CGR,實力不算很強,在同行業內排名隻占第4或第5名。而韋爾奇的GE公司在美國醫療設備行業則擁有一家首屈一指的子公司,這家子公司幾乎壟斷了美國從X光機、CT掃描儀到核磁共振治療儀等醫療設備的全部業務。但是他們在歐洲市場卻沒有明顯優勢。尤其重要的是,由於法國政府保持著對湯姆遜公司的控股,實際上這就等於將韋爾奇的公司關在了法國市場之外。

在會談中,阿蘭·戈麥斯明確地表示他不想把他的醫療業務賣給韋爾奇。但韋爾奇決定看看他是否對進行業務交換感興趣。因此他向戈麥斯說明,他可以用自己的其他業務與他們的醫療業務進行交換。在此之前,韋爾奇非常清楚他不喜歡GE的哪些業務和公司,因此,他決不會做賠本的交易。於是,他站起身來,走到湯姆遜公司會議室的講解板前麵,拿起一支水筆,開始在上麵列出他能夠賣給他們的一些業務。他列出的第一個項目是半導體業務,對方不想要。然後,他又列出了電視機製造業務。這時,阿蘭·戈麥斯立刻表示對這個想法很有興趣。在他看來,他的電視業務規模目前還不算很大,而且全都局限在歐洲範圍之內。他認為,通過這項交換可以把那些不賺錢的醫療業務甩掉,同時又能使他一夜之間成為第一大電視機製造商。他們兩人對這項交易很是興奮,於是馬上開始談判。很快,他們達成一致。談判結束後,阿蘭·戈麥斯陪著韋爾奇走出了電梯,一直把他送到等候在辦公樓外麵的轎車旁邊。當車發動起來並從道路上疾駛而去的時候,韋爾奇一把抓住了他身邊的秘書的胳膊,激動地說:“天啊,是上帝來讓我做這筆交易的,我當然有理由把它做的更好。”“而且,我認為阿蘭·戈麥斯也是真想做成這筆交易。”秘書回答他。他們都開懷大笑起來。韋爾奇確信阿蘭回到樓上之後也會有同樣的感覺。因為阿蘭·戈麥斯也同樣清楚,他的電視機公司規模太小,根本無法同日本人競爭。這筆交易可以使他獲得一個相對穩定的規模經濟和市場地位,從而使他可以應對一場巨大的挑戰。對韋爾奇來講,他在國內消費電子產品的業務年銷售額為30億美元,擁有員工3231萬人。而買進湯姆遜的醫療設備,自己的業務年收入則將增加到7億5千萬美元。這筆交易將使韋爾奇在歐洲市場的份額提高到15%。他將更有實力來對付GE的最大競爭者——西門子公司。在餘下的6周之內,交易過程中的所有手續全部順利完成,並於7月份對外宣布。除了作交換的醫療設備業務之外,湯姆遜公司還附帶給了GE公司10億美元現金和一批專利使用權,這批專利權將會每年為GE帶來1億美元的收入。而同時,湯姆遜公司也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電視機生產商。然而,韋爾奇出售電視機業務一事卻成了很多人批評的對象。許多媒體指責他是在向日本人的競爭屈服,另一些人則攻擊他不愛國,隻愛錢。他甚至被稱為在戰鬥中開小差的膽小鬼。但韋爾奇對此發表評論說:“這些批評都是媒體的一派胡言。事實是,通過交易,我們的醫療設備業務更加全球化,技術更加尖端,而且還得到了一大筆現金。每年專利使用費的收入就比我們前10年裏電視機業務的純收入還要多。而且,我們由此上繳國家的利稅也是前些年的好幾倍。”

就這樣,韋爾奇與湯姆遜公司在很短的時間內做成了這筆交易,各自擴了自己的業務量,最終雙雙取得了成功。在生意場上,雙贏無疑是最佳的選擇。但要做到這一點,卻是很不容易的。首先,它要求你準確地把握住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同時,又必須清醒地掌握對方的業務特點。在雙方優劣的深入分析中,找到符合自身發展的新發展機遇,才能做到知彼知己,取長補短,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百戰不殆。

9.抓與放的學問

●成功人士在處理自己與周圍的人的關係時,往往能揮灑自如,這是因為他們一般都有良好的協調能力。

●出色的組織協調能力才能讓你的計劃迅速展開,各種事情有條不紊,才能讓別人更好地為你服務。

●沒有人會願意在一種命令的口吻下被驅使去工作的。

●組織協調能力對一個成功的管理人士來說尤為重要,它能真實地反應成功人士的水平。

成功人士在處理自己與周圍的人的關係時,往往能揮灑自如,這是因為他們一般都有良好的協調能力。領導者能否與他們友好相處,互相配合,協調一致,使上下級相互溝通,同級相互信任,勁往一處使,直接關係到領導工作的成敗。

一個人的協調能力與他的事業成功有直接關係,作為一個成功的管理者來說,你必須要有妥善處理各種人際關係的能力,避免大家勾心鬥角,又把大家擰成一股繩。要有能妥善處理與上級、同級和下級之間人際關係的疏通、協調能力。

組織協調能力對一個成功的管理人士來說尤為重要,它能真實地反應成功人士的水平。出色的組織協調能力才能讓你的計劃迅速展開,各種事情有條不紊,才能讓別人更好地為你服務。成功人士如何能把大家擰成一股繩呢?

第一,信任的作用。

其實不管哪個企業、集體或個人,它們的人際危機、人際衝突、人際磨擦都源於一個最基本環節的鬆動——信任。

信任是理解的基礎,是建設性人際關係的柱石,可以說一個組織是具有了所有成員相互信賴的氛圍之後,才真正地運作起來的。事實是明擺著的,如果你的雇員彼此之間的信任關係顯得軟弱無力,那麼任何勞動分工與合作都是無稽之談。人們也許會因為工具的丟失而互相猜忌,因為重要文件的遺落而相互“盯梢”,在每個人強作歡顏的外表之下都藏著難以琢磨的個人目的與戒備之心。在這樣的環境裏工作、生活,有一種令人窒息的感覺。由於每個人都處於一種憋悶的狀態,所以他們都竭立地維護著自己的一方天地,以求供氧充沛,然而可惜的是他們都忘記了:“空氣的流動才產生了風!”

由於缺乏信任,在你的組織裏,甚至在同一個工作地,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兩副圖景,如同沙漠中海市蜃樓的差異的景觀。有人會累得心力憔悴,而有的人則會無所適從地靜待著以驗證“你肯定也幹不成”的心理暗語。結果,組織內部的合作精神被這種“無效的個人主義”全部扼殺,員工的工作任務也因缺少了他人的聰明才智而績效平平。

你不妨設想一下,這種缺乏信任基礎的組織就連你組織雇員參加一場勞動競賽都搞不成。他們在努力勞動的同時,也會產生出被出賣的感覺。他們會怎麼想?原來主管、經理組織這場競賽的真實動機,隻是為了證明更少的工人隻要更努力的工作,也可以幹出與以前同樣多的活兒(盡管這與你的實際想法大相徑庭)。

僅上麵的幾個例子,就足以使你的組織一片混亂,如果你的組織確實麵臨著這樣的信任危機,或是你偶而能感受到一種沉悶的空氣正悄悄降臨,那麼你就該注意組織人際關係的這個根本環節了。就不同組織的內部來說,阻礙人們建立相互信任關係的障礙有四個:

①始終一致的個人價值觀的空缺。

②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操縱。

③組織自身的一些需要。

④抑製性的工作氣氛。

第二,培養部下的向心力。

在一個組織中,每一個員工都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與價值準則,這也正是你的組織能如此富有活力、充滿生氣的原因所在。有人也將組織比喻成一個大熔爐,從四麵八方加入到其中的人們,不僅帶來開展生產所必須的技術知識與人力,也帶來各樣的處事內容、辦事態度與行動原則,他們使你的組織在融百家之長的同時,也出現了“水”與“油”不可相溶的現象。個人價值觀是人在曆經世事波折之後個人感悟的沉澱。其形成過程,如同“蚌育珍珠”,它一個人筋骨與心誌都經過了一番世事的洗禮之後,得出的個人的生活準則。它似乎是很難改變的,但它是可以發展與延續的。信任關係的建立也正是基於這種共同的坐標觀基礎之上的。

當一個雇員進入了組織之後,你就應該讓他深切地體會到,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指導著每一個人走向一個共同的目標,並且要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地宣揚它、貫徹它,並身體力行地將它在你的工作表現中適時地展示給大家看,因為雇員們往往更相信自己的眼睛,耳朵對他們來說,由於頻繁地使用已走向老化了。

在雇員們朝夕相處的工作氛圍中這種組織價值觀的滲透,會將兩顆相距太遠、缺乏了解的心拉近。為了組織的共同目標與他們的共同理想,他們的手也會緊緊地握在一起。

第三,平等的協作關係。

信任關係的建立不是絕對由一方淩駕於另一方,或是與動機深藏不露的操縱勢不兩立的,信任意味著共享,而操縱意味著掠奪。

試想一個組織中每個人都試圖利用操縱來實現工作目的的取得,即便是這種操縱是相當隱秘的,那麼組織的人際氛圍也會充滿了淡淡“硫磺”氣味。

最易落入操縱圈套的,也許正是身為經理、主管的你,管理層得天獨厚的條件會使你很容易拿起權力的大棒向你的雇員指指點點,你也許會覺得這是你的職責所在,向員工委派任務、下達指示、傳達命令是你天經地義的份內之事。但無形中,你已被一種無形的思想誤區操縱著,微妙地影響著你周圍的人際關係與環境。

沒有人會願意在一種命令的口吻下被驅使去工作的。就是在一般的場合,把別人喚來喚去也會讓人感到特別地不舒服,其實諸如“命令”、“指示”、“傳達”、“下達”,這樣的詞語應該在你的管理詞句裏消失了,因為他們確實會為你有意無意地進行操縱提供便利的借口與冠冕堂皇的偽裝。

在你的組織裏平等與協作是每一個人應該抱有的最基本的信念。在這裏,沒有人是特殊的,即便是你的職位會多多少少讓一些人望而生畏,但你對自身的塑造會扭轉別人對你的這種傳統看法,而且會深深影響別人對平等協作含義的更進一步認識。

你最好使所希望的那種平易近人、平等待人、謙遜做人的角色形象化、模型化,在你與員工廣泛的接觸之中,你的這種可貴精神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甚至他們會群起仿效!

以上簡要介紹了組織協調能力的實用方法及作用,它與成大事息息相關,所以不可對此視而不見。否則,你會為此付出代價。

10.利人利己的要領

●經驗告訴給人最重要的教訓是:維持別人對你的依賴心理,不要完全滿足其需求。

●寧與高尚的人相爭,也不要去征服卑劣的人。

●寧與人共醉,不要我獨醒

●絕不要與一無所有者相爭

成功人士非常善於培養人們對你的依賴心理

依賴你,人們才會對你畢恭畢敬。與其別人對你彬彬有禮,不如別人對你有依賴之心。飲足井水者往往離井而去;桔子被榨幹汁水後往往由金黃變為渣泥。一旦對你不再有依賴心,也就不再對你畢恭畢敬。經驗告訴給人最重要的教訓是:維持別人對你的依賴心理,不要完全滿足其需求。此法甚至可使君王亦受控製。但你踐行此法時不可過分,不要隻是引而不發從而使人誤人歧途,也不要隻為一己之利而無視他人病入膏肓。

不要顯得比上司高明

被別人比下去是很令人惱恨的事情,所以要是你的上司被你超過,這對你來說不僅是蠢事,甚而至於產生致命後果。自以為優越總是討人嫌的,特別容易招惹上司和人君嫉恨。因此,對尋常的優點可以小心加以掩蓋,例如相貌長得太好亦不妨用某種缺陷加以抵消。大多數的人對於在運氣、性格和氣質方麵被超過並不太介意,但是卻沒有一個人(尤其是領導人)喜歡在智力上被人超過。因為智力是人格特征之王,冒犯了它無異犯下彌天大罪。當領導的總是要顯示出一切重大的事情上都比其他人高明。君王喜歡有人輔佐,卻不喜歡被人超過。如果你想向某人提出忠告,你應該顯得你隻是在提醒他某種他本來就知道不過偶然忘掉的東西,而不是某種要靠你解謎釋惑才明白的東西。此中奧妙亦可從天上群星的情況悟得:盡管星星都有光明,卻不敢比太陽更亮。

常和有原則的人打交道

喜愛有原則的人並博得他們的垂青,即便他們反對你,也會保證對你誠實。因為他們處事光明磊落,所以寧與高尚的人相爭,也不要去征服卑劣的人。卑劣之人沒有做人的責任感,所以我們常常對他們束手無策。惡徒之間不存在真正的友誼。他們沒有道義感,他們的話也就不可信,盡管他們有時蜜語甜言。遠離沒有榮譽感的人,因為,如果他們不重視榮譽,也就輕視道德。榮譽是正直的王座。

寧與人共醉,不要我獨醒

寧與人共醉,不要我獨醒:政治家如是說。倘若人人都醉,我將與之同醉;倘若獨自清醒,便將被視為藏狂。重要的是隨波逐流。有時,最好的知識就是全然不知或裝作全然不知,因為我們必須和他人共同生存。倘若獨自生活,你可能會正直如神,但也可能會野蠻如獸。然而如果把這句格言修改成:“寧與人共醒,不要我獨醉”則更佳。有的人的特立獨行隻是在追逐空幻之物。

絕不要與一無所有者相爭

絕不要與一無所有者相爭,這種抗爭是不公平的。競爭的一方已喪失了所有,甚至無廉恥之心,他盡可赤膊上陣,無所顧忌。他已拋棄一切,再也沒有什麼可失去的,於是能目空一切,孤注一擲。絕不可拿你的名聲在這種人身上下賭注。好名聲得之不易,卻因小事而毀於旦夕。正直的人懂得利害之攸關,他懂得什麼會毀壞他的名譽。正由於他謹慎從事,故能循序漸進,以便有充足的時間慎重隱退。而對險境,稍有過失,縱然獲勝,也難彌補他之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