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reference_book_ids\":[6895589671196167182]}],\"29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9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3,\"start_container_index\":29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7},\"quote_content\":\"《三國演義》reference_book_ids\":[7023706537877064711,7257453146853608507,6890728370670144526,7078184356296002568,7229640720594766906,7233628637570796605,6838936284967209991,722073298459531986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如果用一句話歸納成功人士在人際關係方麵學到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則,那就是:知彼知己——首先尋求去了解對方,然後再爭取讓對方了解自己。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或者叫同理心傾聽,同理心也不代表讚同,而是指深人了解對方的感情與理智世界。
人際溝通不僅通過語言來進行,更取決於語調、聲音和肢體語言。所以在同理心傾聽的過程中,不僅要耳到、眼到、心到;還要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體會。
1.為什麼要溝通
●盡管你用心良苦,想給別人忠告或幫助,如果未能搔著癢處,又給人壓迫感,便會引起抗拒,結果也是徒勞無功。反之,若能真心溝通,定能事半功倍,取得意外的效果。
●想要有效交流與發揮影響力,第一步就得了解對方,取得信賴。這不能依靠權術,必須靠誠實的品德、良善的本性,來感動別人。
●喜怒無常、表裏不一、朝三暮四,也難以贏得尊敬與信賴,最好是用真情去溝通。
成功人士善於溝通。溝通,說的簡單點,就是人與人打交道。因為他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更能把握好其尺度。
為什麼要溝通呢?其實,你的人際交往就是一種溝通,你在做事的過程中就是一種溝通。如果,有一位有眼病的人想配一副眼鏡,他找到了醫生。可這位醫生是一位荒唐的眼科醫生,他見病人要配眼睛,不分青紅皂白,居然摘下自己的眼鏡請病人試戴,理由是:“我已經戴了幾年了,效果很好,就給你吧!反正我家裏還有一副。”
誰都知道這是行不通的,可是醫生卻說:“我戴得很好,你再試試,別心慌。”“可是我看到的東西都扭曲了。”
“隻要有信心,你一定看得到的。”
經病人一再抗議,醫生居然惱羞成怒。
“算我倒黴,好心沒好報。”
這位眼科醫生尚未診斷就先開處方,誰敢領教?這位醫生就犯了沒有相互溝通的錯誤。與人溝通時,有些人常犯這種不分青紅皂白妄下斷語的毛病。所以說,了解別人與表達自我是人際溝通不可或缺的要素。
再看看一位媽媽與寶寶的對話:
“說吧,寶貝,告訴我你感覺怎樣。我知道這不容易,但我會盡力去理解。”
“哦,我不知道,媽媽。你也許會認為這很愚蠢。”
“當然不會!你可以告訴我的。寶貝,沒有誰像我這樣關心你。我隻想使你幸福。什麼事使你這麼不開心!”
“好吧!跟你說實話,我就是不再喜歡上學了。”
“什麼?”你驚訝地問。“這話什麼意思?我們為了你的教育做了那麼大的犧牲,你竟然說這個話。受教育是為你的前途打基礎。要是你像你姐那麼用功,肯定比她學得好,那樣你就會喜歡上學了。我們一再要你安下心來學習。你有這個能力,但就是不肯用功。好好努力吧!要有積極的態度。”
沉默。
“現在你說吧。告訴我你覺得怎樣。”
我們有這樣一種喜歡事先擬好建議來解決問題的傾向。但我們往往不能首先花一些時間進行診斷,去深入了解問題的症結所在。
如果用一句話歸納人際關係方麵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則,那就是:知彼解己——首先尋求去了解對方,然後再爭取讓對方了解自己。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
現在你正在讀書,讀和寫是溝通的方式,聽與說也是。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溝通方式,也是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教育多偏向讀寫的訓練,說也占其中一部分,可是從來沒有人教導我們如何去聽。然而聽懂別人說話,尤其是從對方的立場去傾聽,實在不是件容易事。
想要有效交流與發揮影響力,第一步就得了解對方,取得信賴。這不能依靠權術,必須靠誠實的品德、良善的本性,來感動別人,虛偽造作不要多久就會被揭穿。喜怒無常、表裏不一、朝三暮四,也難以贏得尊敬與信賴,最好是用真情去溝通。
盡管你用心良苦,想給別人忠告或幫助,如果未能搔著癢處,又給人壓迫感,便會引起抗拒,結果也是徒勞無功。反之,若能真心溝通,定能事半功倍,取得意外的效果。
2.真情溝通
●著名成功學大師卡耐基這樣說:“所謂溝通就是同步。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地方,而與人交際則要求他與別人一致。”
●英國作家肖伯納有一個關於交換蘋果和交流思想的有名的比喻。他說,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若我們相互交換這個蘋果,那麼,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有另一種思想,而相互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我們就將各有兩種思想。
●真情溝通的結果不是5+5=10而是5×5=25。
著名成功學大師卡耐基這樣說:“所謂溝通就是同步。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地方,而與人交際則要求他與別人一致。”
卡耐基在一次講課中講述了這樣一件事:
日本一位學者曾提出這樣兩個有趣的算法:5+5=10和5×5=5。
這兩個算式的意思是:假設有這樣兩個人,他們的能力都是5,這樣,兩個人的能力加起來則等於10。如果他們互不交往,或者雖有交往卻無坦誠麵談和交流,那麼他們的能力都不會有任何提高。這是5+5=10。
如果他們交流信息,相互協作,便可能因為互相“感應”而產生思想“共振”,使兩個思想重新組合而發揮出高於原來很多倍的效力來,猶如5×5=25。
英國作家肖伯納有一個關於交換蘋果和交流思想的有名的比喻。他說,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若我們相互交換這個蘋果,那麼,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有另一種思想,而相互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我們就將各有兩種思想。與人麵談,有助於你擺脫原有視野的束縛,進入一個更自由的思想天地,在一定條件下,還會因質的變化,產生出更多的新思想。
我們學習麵談的技巧,就是要追求產生出“新思想”這樣的效果,即5×5\\u003d25。
在現代社會,相互協作顯得越來越重要,閉關自守、固步自封是沒有出路的。社會如此,個人也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有這樣的體會,同樣一件需要與別人商談的事情,不同的人去麵談,結果大相徑庭。有的人不僅達不到5×5的效果,甚至連5+5都做不到。如果成了5-5,那就真應驗了中國那句古話: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這決不是危言聳聽。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可能碰到因“言不達意”而使人曲解、誤解、招致煩惱,甚至結下怨仇的事情。在社交場合中,你也許由於不能隨機應變和出語不敏而被弄得言困語窮、醜態百出。
再比如,你未能及時察覺到麵談對象心緒不寧,而自己一味喋喋不休,這時你的“金玉良言”隻能得到5-5的效果了。
如果你出言不慎,誤觸對方的傷心處,而你還自鳴得意,可想而知,麵談的結果該是怎樣的一番境況。
由此可知,充分利用麵談的機會,追求人際交往的乘法效應,對於你走上成功的坦途,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了。
記得數年前紐約一位企業家說,他在大學讀書的時候就覺察到,如果這一生真要出人頭地,一定要學會溝通,尤其是麵對很多的人講話,因而他參加了卡耐基訓練,而他學的是化學。其實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有這種體會,我們在求職的時候,主考官對我們的印象常是決定錄取與否的關鍵。而且職位越高,像應征經理、總經理的時候,印象越重要,而我們的溝通能力就是這印象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工作、賺錢、事業發展方麵,我們需要別人的支持、合作才會成功。怎麼樣才能得到他人由衷的合作呢?那就要靠與上司、老板、客戶的溝通能力了。婚姻生活更是如此,從交朋友到談戀愛,到婚後的家庭生活,以至後來的親子關係,無一不需要溝通。
可見溝通是一種能力,不是一種本能。本能天生就會,能力卻需學習才會具備。
3.換位思考的效應
●無論你的感覺是好是壞,要緊的是求得真理。你可以找到可靠的人,獲得你所需要的見解。要知道,丟掉使你覺得難受的意見,終究是值得的。
●我們求教於人時最容易走錯的路,便是我們總是找那些使我們心中覺得舒服的人,要那些人說我們是對的,然而實際上我們要追求的乃是真理。
●關於求教有一件很重要而不可避免的事,那便是你對於別人的意見是否敢於接受以及敢於拒絕。一件事做錯之後,不可責備朋友說:“你怎麼不教我采用別的方針呢?”結果恐怕是:如果他說別的,你也不會聽他的。
●衡量別人的意見最簡單的方法,是看指導者是否真正喜歡你,誠意地想幫助你;而且他是否十分了解你,曉得你的能力怎樣。他的誠意是很重要的。
成功人士的溝通實際是一種換位思考的原理。
如果一位總統要打獵的時候,他會去請教一個獵人,而不是請教政治家。他有政治問題的時候,會去請教一個政治家,而不是請教獵人。這就是換位思考的原理。
一次,美國總統羅斯福要去打獵,他約好了著名獵人麥利菲德。在培德蘭牧場,他們看見了一群野雞,羅斯福便追著去打。“不要打。”麥利菲德喊著。
羅斯福對這命令毫不理會。當他的眼睛正盯著野雞的時候,忽然從樹叢中跑出了一隻獅子,從羅斯福眼前掠過。羅斯福想拿出他的手槍,但是已太遲了。
麥利菲德紅著眼珠,責罵羅斯福是頭等的傻子,並以命令的口吻說道:“我每次舉起手的時候,你就要站著不動,懂嗎?”
羅斯福安然地忍受著同伴的怒氣,因為他曉得同伴是對的,日後他也馴良地服從獵人的命令。他之所以服從是因為那個獵人對於打獵具有高超的知識和經驗。
一個電影明星的演技或許是無可挑剔的,但是如果讓她來證明劇本的好壞,恐怕隻會糟蹋那劇本了。一個傳道的牧師或許是一個很正直誠實的人,但是如果要他證明某種專賣藥品是好是壞,恐怕就有受人議論之虞了。總之,一個人的人格好,並不代表其對於任何事都有證明的資格。
我們求教於人時最容易走錯的路,便是我們總是找那些使我們心中覺得舒服的人,要那些人說我們是對的,然而實際上我們要追求的乃是真理。
瓦烈梅克曾經說:“年輕的人征求別人的意見,並不是想追求真正的智慧,或是利用長者己有的經驗。他們不過是想讓別人肯定他們自己的結論,如果得不到這種同情,他們仍按照自己的計劃而行。”無論你的感覺是好是壞,要緊的是求得真理。你可以找到可靠的人,獲得你所需要的見解。要知道,丟掉使你覺得難受的意見,終究是值得的。
關於求教有一件很重要而不可避免的事,那便是你對於別人的意見是否敢於接受以及敢於拒絕。一件事做錯之後,不可責備朋友說:“你怎麼不教我采用別的方針呢?”結果恐怕是:如果他說別的,你也不會聽他的。
如果朋友給你的指導錯了,切記不可歸咎於他們。你是否認為求教於人最普通的原因,就是等到事情弄壞時,可以責備別人。你是否也有這種毛病呢?你是否結果好時便自鳴得意,結果不好便歸咎於他人呢?
你對於請教人的態度得到了端正之後,你就可以批評的態度評估你所請教的人和他們的見解。關於這方麵,你可以提出下列各問題:
(1)你所請教的人發表的意見是鬆弛的還是嚴格的?如果他是對於任何人都能貢獻關於各方麵問題的意見,那你對於他就可多有信賴。
(2)他是否是你所想請教的最適當的人選呢?看你的指導者對於問題的理解程度如何,而給予相當的信賴。
(3)他的意見是否與那些同類的專家相同呢?你最好要多得到幾個專家的意見。
(4)他是否因為想取悅於你,便告訴你所喜歡聽的意見呢?尤其是當他想借著博取你的好感而得到某種利益時,便特別有這種情形。
(5)他是一個保守者呢,還是一個激進者?如果他是趨於某一極端的,對於他的意見便要打些折扣。
(6)他對你是否有信心呢?他或許覺得你的才能不足以實行一種困難的計劃,或是當他貢獻意見時,卻生怕你不能成就一種複雜的工作。總之,他是怕你失敗。
(7)他是否懷著惡意想叫你走錯路呢?他是否想借著你的失敗而得到些許利益?如果你照著他的意思去做,他便可以得到利益,那麼,你對於這種熱心指導便要當心。
(8)他是否真心以你的利益為前提呢?
羅斯福屢次對比沙普說:“我之所以覺得你可貴,是因為你所提出的意見乃是我所需要的,而不是你為我所喜歡。”
衡量別人的意見最簡單的方法,是看指導者是否真正喜歡你,誠意地想幫助你;而且他是否十分了解你,曉得你的能力怎樣。他的誠意是很重要的。
不過誠意不是選擇請教之人惟一重要的條件,動機很純潔,然而意見卻是錯誤的,也不在少數。
4.溝通能夠贏得勝機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說:“假如人際溝通的能力也是如同糖或咖啡一樣的商品的話,我願付出比太陽之下任何東西更高的代價購買這種能力。”
●在現代社會裏,不善於人際溝通,便會失去許多合作的機會;而沒有合作,單靠一個人或少部分人的努力,是不會有真正的成功的。
●艾柯卡:溝通比抱怨更重要。
成功人士往往都是在溝通中贏得勝機。
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明白:人都是生活在一個社會群體之中,而人際關係就成了你與社會交往的一根紐帶。可人際關係並不是一日之間可以建立起來的,而需要你去長期經營。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好的人際關係需要時間來了解,再從了解到信賴,而這個過程短則一年半載,長則七八年,甚至一二十年!三二天就“一拍即合”的人際關係往往是利益上的關係,基礎很脆弱,這並不是好的人際關係,它帶給你的有時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
所以,你建立的應該是一種經得起考驗的人際關係,而不是速成的人際關係。
成功者都懂得人際溝通的技巧。成功者都非常珍視人際溝通的能力。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說:“假如人際溝通的能力也是如同糖或咖啡一樣的商品的話,我願付出比太陽之下任何東西更高的代價購買這種能力。”由此可見人際溝通能力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在現代社會裏,不善於人際溝通,便會失去許多合作的機會;而沒有合作,單靠一個人或少部分人的努力,是不會有真正的成功的。
艾柯卡是美國最著名的企業家之一,曾在美國民意測驗中當選為“美國最佳企業主管”。他曾經擔任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總經理,後來卻在另一家汽車公司克萊斯勒公司瀕臨倒閉時,就任克萊斯勒公司的總裁。
“受命於危難之際”的艾柯卡是怎樣拯救這家奄奄一息的公司,從而創造出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艾柯卡神話”的呢?他的法寶之一,就是人際溝通。當時的克萊斯勒公司產品品質不高,債台高築,求貸無門,人浮於事,“就像一隻漏水的船在波濤洶湧的洋麵上漸漸下沉”。
艾柯卡明白,要東山再起,重振企業,除了首先在內部大刀闊斧地改革,提高員工的士氣外,必須盡快著手開發新型轎車,重新參與市場競爭,除此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可是當時大大小小的銀行無一家肯貸款給他的公司。嚴酷的現實迫使艾柯卡向政府求援,希望得到政府的擔保,以便從銀行貸到10億美元的貸款。
消息傳出後,在社會各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原來,美國企業界有條不成文的規矩,認為依靠政府的幫助來發展企業,是不符合自由競爭原則的。
麵對眼前的困境;艾柯卡既沒有泄氣,也沒有抱怨,他知道溝通比抱怨更重要。
他每天工作12~16小時,奔走於全國各地,到處演講遊說;同時,又不惜重金雇請說客,遊說於國會內外,活動於政府各部門之間,同他互相呼應。
在演講中,他援引史實,有根有據地向企業界說明,以前的洛克希德公司、華盛頓地鐵公司和全美五大鋼鐵公司都先後得到過政府的但保,貸款總額高達400億美元。克萊斯勒公司在瀕臨倒閉之際請政府擔保,僅僅是為了申請10億美元的貸款,本來是不該引起人們非議的。接著,他又向新聞輿論界大聲疾呼:挽救克萊斯勒正是為了維護美國的自由企業製度,保證市場的公平競爭。北美總共隻有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如果因克萊斯勒破產而僅剩兩家,形成市場壟斷局麵,那還有什麼自由競爭可言?
對政府部門,艾柯卡則采取不卑不亢的公關策略。他替政府算了一筆賬:如果克萊斯勒現在破產,會造成60萬工人失業,全國的失業率會因此而提高0.5%,政府第一年便必須為此多支付27億美元的失業保險金及其他社會福利開支,而最終又將會使納稅人多支出160億美元來解決種種相關的問題。艾柯卡向當時正受財政出現巨額赤字困擾的美國政府發問;“你是願意白白支付27億美元呢?還是願意出麵擔保,幫助克萊斯勒向銀行申請10億美元的貸款呢?”
艾柯卡還為每一個國會議員開出一張詳細的清單;上麵列有該議員所在選區內所有同克萊斯勒公司有經濟來往的代銷商和供應商的名字,並附有一份一旦公司倒閉將會在該選區內產生什麼樣後果的分析報告。他暗示這些議員,如果因公司倒閉而剝奪你的選民的工作機會的話,對你的仕途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
艾柯卡的公共關係戰略終於獲得了成功,企業界、新聞界、國會議員都不再反對擔保,美國政府也開始采取積極合作的態度。他終於得到了用於開發新型轎車的10億美元的貸款。
3年後,克萊斯勒公司開始扭虧為盈,第4年便獲得9億多美元的利潤,創造了這家公司有史以來最好的經營紀錄。
艾柯卡的成功經曆告訴我們,溝通是何其重要。
5.用心靈溝通
●用心靈溝通,出發點是為了理解而非為了回應,也就是透過言談明了一個人的觀念、感受與內在世界。
●用心靈溝通也不代表讚同,而是指深入了解對方的感情與理智世界。
●溝通是為了理解,是心和心的深刻交流。用心靈溝通還有助於感情存款的增加。
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於表達自己,卻疏於傾聽。一般人聆聽的目的是為了做出最貼切的反應,根本不是想了解對方。因為我們常以為天下人都跟自己一樣,以己之心即可度人之腹。“噢,我完全了解你的感受,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曆,是這樣的……”這類反應經常出現在日常交談中。人們總是依自身的經驗來了解別人的作為,把自己的概念強加在別人身上,卻又怪罪他人“不了解我”。
有位望子成龍的父親曾抱怨:“真搞不懂我那寶貝兒子,他從來不肯聽我說話。”
有人會問:“你是說,因為孩子不肯聽你說話,所以你不了解他?”
“對啊!”
提問者再次強調,他依然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對。也隻好明說:“難道要了解一個人,不是你‘聽’他‘說’,而是他聽你說?”
這位父親愣了一下,好一會兒才恍然大悟:“噢,沒錯!可是,我是過來人,很了解他的狀況。惟一叫人想不透的,就是他為什麼不聽老爸的話?”
這位父親確實完全不明白兒子的心事,他隻用自己的觀點去揣度兒子的世界,無怪乎打不動兒子的心。事實上大部分人都是這麼自以為是。
“聆聽”也有層次之分。層次最低的是“聽而不聞”,如同耳邊風。其次是“虛應故事”,“嗯……是的……對對對……”略有反應,其實心不在焉。第三是“選擇性的聽”,隻聽合自己口味的。第四是“專注的聽”,每句話或許都進人大腦,但是否聽出了真意,值得懷疑。層次最高的則是:“用心靈溝通”,一般人很少辦得到。
某些溝通技巧強調“主動式”或“回應式”的聆聽——以複述對方的話表示確實聽到,用心靈溝通卻有所不同。前者仍脫離不了為反應、控製、操縱而聆聽,有時甚至對說話者是一種侮辱。至於用心靈溝通,出發點是為了理解而非為了回應,也就是透過言談明了一個人的觀念、感受與內在世界。用心靈溝通和同情有些差別,同情摻雜了價值判斷與認同。有時人際關係的確需要多一份同情,但易於養成對方的依賴心。用心靈溝通也不代表讚同,而是指深入了解對方的感情與理智世界。
用心靈溝通不隻是理解個別的詞句而已。據專家估計,人際溝通僅有10%通過語言來進行,30%取決於語調與聲音,60%則得靠肢體語言。所以在用心靈溝通的過程中,不僅要耳到,還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體會。
如此溝通效果宏大,它能為你的行動提供最準確的資訊。你不必以己度人,也不必費心猜測,你所要了解的是對方的心靈世界。溝通是為了理解,是心和心的深刻交流。用心靈溝通還有助於感情存款的增加。因為,畢竟單方麵的努力不足以增進感情,除非對方真的心領神會,感情才會滋長。若被誤會為別有用心,反而會降低感情賬戶內的餘額。
6.溝通要因人而異
●不能溝通就不能合作,溝通是合作的前提。與他人溝通,首先就要明白,每一個人都有相同的權利去滿足他的生活需求。
●成功的溝通就要接受這一事實: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人物,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溝通要因人而異。
成功人士身邊沒有陌生人,原本是擦身而過的陌生人,但彼此伸出手一握住,便不再漠不相幹了,這就是溝通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