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淡是因為怕被拒絕,其實溝通了,也就了解了,也容易相處了。
一位女士在聖誕節期間,帶了她5歲的兒子在一家大百貨公司購物。她認為,當兒子看到這家百貨公司的裝飾、櫥窗展覽以及聖誕玩具之後,一定會十分高興。她拉著兒子的手,走得很快,使得兒子那雙小腿幾乎跟不上。兒子開始大哭大鬧,緊緊抓住母親的外衣。“老天爺,你到底怎麼了?”她很不耐煩地訓斥兒子:“我帶你來,是要你分享一下聖誕節的氣氛。聖誕老人不會把玩具送給那些又哭又鬧的孩子。”
兒子還是吵鬧不休,她則忙著搶購聖誕節前最後一分鍾大拋售的物品。“如果你不馬上停止吵鬧,我以後永遠不再帶你出來買東西了。”她警告他。“哦!對了,是不是因為你的鞋帶鬆了,被鞋帶絆住了?”她一邊說,一邊就在台階上蹲下來,替她的兒子綁鞋帶。
就在她蹲下來的時候,她湊巧抬頭看了一看。這是她第一次透過5歲兒子的眼睛來看一家大百貨公司。從那個角度望上去,看不到美麗的商品、珠寶飾物、禮物、裝飾美麗的櫃台,或是玩具,所能看到的全是迷宮似的走道,到處都是煙囪似的長腿和背影。這些大山似的陌生人,一雙腳猶如溜冰板,他們推來推去,又搶又奪,又奔又跑。這種情形不僅不好玩,簡直可怕極了!她立即決定把她的小孩子帶回家,並對自己發誓說,絕對不再把她的想法強行加在他身上。
在他們走出百貨公司途中,這位母親注意到,聖誕老人坐在一個裝飾得像北極風景的亭子裏。她想,如果能讓她的小孩子親自與聖誕老人見麵,將會使他忘掉方才那可怕的一幕,而讓他記得采購聖誕物品是一次愉快的活動。
“去和其他的小孩子一樣,等一等坐到聖誕老人的膝上。”
她這樣哄著他,“告訴他,你希望得到什麼聖誕禮物。你在講話時要麵帶笑容,這樣,我才能替你拍照,並把照片鑲入我們家的相冊中。”
雖然他們已經見到一位聖誕老人站在百貨公司大門口外麵搖著鈴,另外還有一個聖誕老人在購物中心內,但這位母親還是把她的小兒子推向前,要他和這個聖誕老人做一番愉快的交談。這個怪模怪樣的男子戴著假胡須和眼鏡,身穿紅色外衣,紅衣裏還塞了一個枕頭,他把這個小男孩抱在膝上,哈哈大笑(他似乎認為,聖誕老人一定要這樣做),然後用手指輕觸小男孩的肋骨,向他搔癢。
“你想要什麼聖誕禮物呢?孩子。”聖誕老人很和藹地問道。
“我想下去。”小男孩輕聲回答說。
對小男孩來說,這個聖誕老人隻是個陌生人。他在前麵已經看到了兩個聖誕老人,但他的母親卻要他坐上這個“真正的”聖誕老人的膝蓋上。對一個5歲的小男孩來說,在一間擠滿了匆忙的成年人的百貨公司裏,進行最後5分鍾的大搶購,絕對不是一件好玩的事。這位母親由於曾經蹲下來替兒子綁鞋帶,並且目睹了他在麵對一個陌生的聖誕老人時所表現的不安,使她得到了很難得的與兒子溝通的經驗。
不能溝通就不能合作,溝通是合作的前提。與他人溝通,首先就要明白,每一個人都有相同的權利去滿足他的生活需求。大家都知道,膚色、出生地、政治信仰、性別、經濟情況以及智力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價值。成功的溝通就要接受這一事實: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人物,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溝通要因人而異。
7.有愛才有溝通
●愛是人們相互溝通的前提。
●成功人士的溝通原則是,你我和一個陌生人打交道時,總是先把手伸給對方,請求對方和我們握手,因為我們已經知道,這是向他人表示尊敬的一種方式。
●我們也知道,幾乎每個人的內心都存在著少許害怕被別人拒絕的恐懼感,隻有愛才能打消這種恐懼感。
●成功的溝通是以愛為前提的。
你必須愛自己,然後才能把愛施舍給其他人。愛是獨立的,而且是以我們和其他人的分享為基礎的,並且基於獨立性的選擇,而不是出於依賴性的需求。真正的愛,就是由兩個具有維持本身生活能力的個人所組成的一種關係。隻有獨立的人,才能自由選擇維持一種關係。不獨立的人,他們都因為有所需求,才會繼續維持關係。
可見,愛是人們相互溝通的前提。
成功人士的溝通原則是,你我和一個陌生人打交道時,總是先把手伸給對方,請求對方和我們握手,因為我們已經知道,這是向他人表示尊敬的一種方式。除了用力握手之外,我們還要把眼光直視對方,同時麵帶溫暖、開朗的微笑,借以顯示我們進行這種溝通的強烈興趣。在會見一個陌生的人時,我們總是先自動報出自己的姓名,並在說出姓名之前,加上一句“早安”、“午安”,或“您好!”這些行為也可以用在電話交談上。
成功溝通的前提是聆聽,你我在經過自我介紹之後,就成為一個積極的聆聽者。耐心聆聽,並且替對方設身處地著想。我們都知道,傾聽是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的。
我們盼望結交新朋友,友善地與陌生人談話,我們同某人說話,或聆聽他們說話時,都要看著他們。我們既寬容又仔細地聆聽,即使我們可能並不同意他們所說的話。
我們平等地對待他人。我們聆聽既沉悶又無知的談話,因為,他們的內容也自有一套道理。我們不會咄咄逼人地追問問題。我們試著在陌生人身上尋找特別的美麗,然後真誠地稱讚他們。我們讓陌生人談到自已,以便了解他們。
我們容易了解,而且容易相處。我們並不期望其他人會對我們所說的話產生反應。我們也不想嚐試著去探討他腦中究竟在想些什麼。
成功的溝通是以愛為前提的,我們在麵對陌生人時,充滿自信,因為我們想了解,不管其他人表麵多鎮定,但幾乎每一個人都急於會晤新的人,以爭取友誼或個人的發展。我們也知道,幾乎每個人的內心都存在著少許害怕被別人拒絕的恐懼感,隻有愛才能打消這種恐懼感。當你我麵對一個可能成為朋友的陌生人、一個將來可能和你做生意的人,或是我們自己的家人時,我們的態度是熱誠的,而不是自私的。我們關心的是其他人,不是我們自己。當我們在內心對其他人——而不是對我們自己——產生興趣時,他們將會感覺出來。他們也許無法以語言說出他們為何有這些能力,但他們確實有這種能力,相反的,當人們和那些隻在腦中想到自己利益的人交談時,他們就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非語言溝通:“你雖然說得如此大聲,但我卻聽不懂你在說些什麼。”
8.不要吝嗇對別人的讚美
●成功人士從來不吝嗇對別人的讚美。
●成功的第一步是知道自己的潛能,第二步是知道其他人的潛能。
曾讀到過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個五歲的女孩,在教堂的表演中首次登台演唱。她有著優美的歌聲,她的天才從一開始便頗有造就。當她長大時,她的家人了解她需要專業聲樂訓練,就請了一個很有名的聲樂教師來訓練她。這位教師造詣很深,很少有人比得上。他是一個十分苛求完美的教師。不論何時,隻要這女孩一想到放棄或節奏稍微不對,他都會很細心地指正。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她對教師的崇拜日益加深。即使年齡差異很大!而且他的嚴格遠勝於鼓勵,但是她最後還是嫁給了這位教師。
婚後,這位教師繼續教她,但是她的朋友發現她那優美自然的腔調已有了變化,帶著拉緊、硬繃繃的音質,不再是以前那種清爽而刺激的聲調了。漸漸的,邀請她去演唱的機會越來越少。最後,他們幾乎不邀請她了。而這時她的先生,也是她的教師死了。
以後幾年她很少演唱,或根本沒有演唱。她的才能很少被利用,直到又有一位推銷員開始追求她為止。有時候,當她正在哼著小調,或一個樂曲旋律時,他會驚歎歌聲的美妙。“再唱一首,親愛的。你有全世界最美的歌喉。”他總是這樣說。事實上,他可能並不知道她唱得是好是壞,但是他確實非常喜歡她的歌聲,所以他一直對她大加讚揚,她的自信心開始恢複了,她又開始前往各地演唱,稍後,她嫁給了這位“良好的發現者”,又重新開始了成功的歌唱生涯。有人說恭維不過是幾句話的空氣而已,但是我強調,那位推銷員對她的稱讚出於誠摯、真心。衷心的恭維事實上是最有效的教導與驅動。恭維似乎把空氣放得太多了,但是就像我們用來灌滿汽車輪胎的空氣一般,能為我們解決人生高速公路中的一些疑難問題。
一個紐約商人把一枚一元的硬幣丟進一個賣鉛筆人的杯子,匆忙踏進地鐵。他想了一下覺得不對,又跨出地鐵,走到賣鉛筆人那裏從杯中取走幾支鉛筆。他抱歉地解釋說,他在匆忙中忘記取走鉛筆,希望這個人不要太介意。“畢竟,”他說,“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東西要賣,而且上麵也有標價。”然後他趕下一班車走了。
幾個月以後在某一社交場合,一位穿著整齊的推銷員迎向這個商人,並自我介紹:“你可能已經忘記我了,而我也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是我永遠誌不了你。你就是那個重新給了我自尊的人。我一直是一個銷售鉛筆的乞丐,直到你跑來找我,並告訴我,我是一位商人為止。”
一個人內在的才能到底有多少,答案著實令人驚訝。成功的第一步是知道自己的潛能,第二步是知道其他人的潛能。幸運的是,當我們認可自己的能力時,就容易認可其他人的能力。一旦我們明了這一點,就能幫助他們了解了。
幾年前,羅伯特博士在哈佛大學主持了一係列有趣的實驗,實驗對象是三群學生與三群老鼠。他對第一群學生說:“你們很幸運。你們將和天才小白鼠在一起。這些小白鼠相當聰明,它們會到達迷宮的終點,並且吃許多幹酪,所以要多買一些喂它們。”
他告訴第二群學生說:“你們的小白鼠隻是普通的小白鼠,不太聰明。它們最後還是會到達迷宮的終點的,並且吃一些幹酪,但是不要對它們預期太太,它們的能力與智能隻是普通而已。”他又告訴第三群學生說:“這些小白鼠是真正的笨蛋。如果它們能找到迷宮的終點,那真是意外。他們的表現自然很差,我想你們甚至不必買幹酪,隻要在迷宮終點畫上幹酪就行了。”往後六個星期,學生們都在精確的科學情況下從事實驗。天才小白鼠就像天才人物一樣地行事。它們在短期間內很快就到達了迷宮的終點。你期望從一群“普通小白鼠”那裏得到什麼結果呢?它們也會到達終點,但是在這種過程中並沒有寫下任何速度記錄。至於那些愚蠢的白鼠呢?那更不用說了。它們都有真正的困難,隻有一隻最後找到迷宮的終點,可以說是一個明顯的意外。
有趣的事情是在於,根本沒有所謂的天才小白鼠和愚蠢小白鼠之分,它們都是從同一窩小白鼠中來的普通小白鼠。這些小白鼠的成績之所以不同,是參加實驗的學生態度不同而產生的直接結果。簡而言之,學生們因為看到小白鼠不同才對它們不同,而不同的處理導致不同的結果。學生們並不知道小白鼠的語言,但是小白鼠懂得態度,而態度就是普通的語言。
這個有關小白鼠的實驗,已經擴展到當地的一個小學。
有人告訴一位教師:“你很幸運,你跟天才兒童在一起。這些學生非常聰明。你的問題還沒說完,他們就會給你答案。然而,你要小心,他們可能聰明得想要愚弄你。他們有些人想偷懶,希望你少留作業!不要聽他們的。他們都會把作業趕出來。你隻要把作業交給他們就行了。如果你給他們帶來信心,以及一些日常的愛、訓練與真誠的興趣,這些小孩就能解決最困難的問題。”
有人告訴第二位教師:“你教的是普通的孩子。他們既不太聰明也不太愚蠢,隻有一般的智商、背景和能力,所以我們預期隻有普通的效果。”在該學年結束時,天才學生個個都比普通學生領先很多。但縱然不是天才,你也能猜出這個故事的結局。事實上,根本沒有天才學生,所有學生都是普通學生。惟一不同的就是教師的態度。教師認為普通學生是天才,所以就把他們當成天才,而他們也做得真的像天才一樣。最重要的問題是,你的孩子是否在五分鍾內變得更聰明一些呢?在你們公司中,銷售人員的情形又如何呢?在幾分鍾內,你的員工或同事是否變得比較有生產力、比較聰明、比較有能力呢?你太太的情形怎樣呢?她是不是變得更美麗、更幽默呢?或者你丈夫是否又成長了一些呢?如果這些事情並未發生的話,我鼓勵你翻回幾頁書,重新再讀一遍,因為你漏看了重點。
詩人能以優美的詞彙將這種情形表示出來。他說:“如果你認為某一個人就像他現在這樣,你就是使他變得比過去更差。如果你把他當成是最好的人,那麼他就會變成最好的人。”如果你閱讀這些文字時,你的孩子突然變得更聰明;如果丈夫或太太已有進步,我不禁要說:“恭喜你,你是那個獲得進步的人。”
請再看一個例子。
在綠灣比賽的練習期間,藍伯第隊的情況並不怎麼順利。藍伯第挑出一位身材高大的後衛,因為他屢屢失誤而必須退出場外,不得繼續參加比賽。教練把後衛傑瑞叫下來,很威嚴地訓誡他:“孩子,你是一個卑劣的運動員。你沒有阻擋對方,沒有跟對方交鋒,沒有全力奮戰。事實上,你今天已經全完了,快回去衝洗吧!”這位高大的後衛點點頭,然後走進更衣室。45分鍾後藍伯第走進來時,他看見高大的後衛坐在他的櫃子前麵,仍然穿著他的運動服,正靜靜地低頭啜泣。
這位善於改變人性、富於同情心的教練,走到橄欖球運動員那裏,手臂環繞在對方肩膀上。“孩子,”他說:“告訴你真情,你是一位卑劣的運動員。你沒有阻擋對方,沒有跟對方交鋒,沒有全力奮戰。然而,憑良心說,我應該告訴你,你自己的內心有一個偉大的橄欖球運動員,我正要緊緊地抱住你,直到你內在偉大的撒欖球運動員有機會出來,並且聲明他是一位偉大的橄欖球運動員為止。”
這些話使傑瑞激動萬分。事實上,他最後變成了橄欖球界的傑出人士之一,甚至最近還榮獲職業橄欖球界最近50年傑出後衛的稱號。
這就是藍伯第的本事。他能見到其他人美好的一麵,並且像他見到他們一樣地對待他們,幫助他們發揮內在美好的一麵。結果,這些運動員連續三年為藍伯第贏得世界杯橄欖球冠軍。
9.廣結善緣
●世上有很多條路,但朋友之路是萬萬不可斷絕的。
●“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堵牆”,這句話在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相同意思的版本,多交朋友,少樹敵人,對每個人都是有意義的忠告,在成功人士的成功字典中,處理好人際關係已得到公認。
●在一個人開拓自己的事業時,總要遇到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困難,這時,良好的人際關係則會助你一臂之力,為你掃清障礙。
●要獲得眾人的幫助,上下一心,攻克目標,那就必須學會搞好人際關係。
廣交朋友,善處關係,無疑就是一條十分有效的獲取信譽的途徑,這樣,你就能夠在競爭中始終處於一種領先的地位,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商場就是戰場,充滿著爾虞我詐、你死我活的鬥爭,根本沒有什麼人情好講。其實不然,要想在商場上不被競爭掉,你就必須懂得廣交朋友,善於用“悟”,它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世上有很多條路,但朋友之路是萬萬不可斷絕的。“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堵牆”,這句話在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相同意思的版本,多交朋友,少樹敵人,對每個人都是有意義的忠告,在成功人士的成功字典中,處理好人際關係已得到公認。
現代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研究已證實,人際關係具有四大功能或者說四大作用:
(1)產生合力
平時,我們常說的“人多力量大”,“團結就是力量”,“人心齊,泰山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在現代社會,分工細化,競爭殘酷,單憑一個人的力量是根本無法取得事業上的任何成就的。隻有借助眾人之力,才有可能創造輝煌的人生。而要獲得眾人的幫助,上下一心,攻克目標,那就必須學會搞好人際關係。
(2)形成互補
俗語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即使是天才,也不可能樣樣精通。所以,他要完成自己的事業,就必須善於利用別人的智力、能力和才幹。然而,用人並不僅僅是一種雇傭與被雇傭的關係,而最大限度地調動下屬的工作積極性,就必須掌握一定的人際關係技巧。在一個人開拓自己的事業時,總要遇到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困難,這時,良好的人際關係則會助你一臂之力,為你掃清障礙。
(3)聯絡感情
人是一種感情動物,他必須時刻進行感情上的交流,他需要獲得友誼。在邁向成功的道路上,要想堅持到底,僅僅依靠信念的支撐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友誼的滋潤。良好的人際關係會使你獲得一種強大的力量和熱情,在成功時得到分享和提醒,在挫折時得到傾訴和鼓勵,這必將會有助於你心理的有益平衡,從而有勇氣邁向新的征程。
(4)交流信息
在現代社會,可以說,掌握了信息就等於是把握住了成功。一條珍貴的信息可以使人功成名就,腰纏萬貫,而信息閉塞也可能會使人貽誤戰機,遺憾終生。廣交朋友,善處關係,無疑就是一條十分有效的獲取信息的途徑,這樣,你就能夠在競爭中始終處於一種領先的地位,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商場就是戰場,充滿著爾虞我詐、你死我活的鬥爭,根本沒有什麼人情好講。其實不然,要想在商場上不被競爭掉,你就必須懂得廣交朋友,善於用“情”,它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香港富豪李兆基就非常善於處理人際關係,這使他的生意也充滿了人情味兒,並且獲益匪淺。他的哲學是:對長期合作夥伴,一定要讓彼此皆大歡喜。
1988年的一天,建築部的經理偶然向李兆基提及,說承接恒基集團一項工程的承包商要求他們補發一筆酬金,遭建築部的拒絕。
李兆基便問:“那個承包商為什麼要出爾反爾呢?一定有他的原因吧?”
“是的。”建築部的人回答:“他說他當初落標時計錯了數。直到如今結賬時,才發覺做了一樁虧本生意。”
本來,這樁買賣是簽了合同的,有法律保障,大可不必對此進行處理。
李兆基卻說:“在市道不俗時,人人賺到錢,惟獨他吃虧,也是夠可憐的。法律不外乎人情,承包商是我們的長期合作夥伴,反正這個地盤我們有錢賺,也就補回那筆錢給他,皆大歡喜吧!”由此可見,注重人情投資也會使你獲利。無論做什麼事,—定要講點兒人情味兒。
李兆基之所以能成為億萬富翁,做出那麼大的局麵,這與他善於運用人際關係技巧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
凡跟李兆基工作過的人都對他讚不絕口,認為他是最照顧夥計利益的好老板。為了取得同事的精誠合作,李兆基總給幾位左右手一些機會,讓他們投股於一些十拿九穩的房地產計劃上,讓他們能賺到比薪金多幾倍的利潤。使同事分享業務的盈利,感受做生意的樂趣,對士氣肯定會有良好幫助,這是李兆基的一貫態度。
有一次,李兆基就拿出某地產項目的15%讓身邊的5位好夥計入股,結果,有一人沒那麼多錢,隻好把股份放棄了2%。
李兆基知道了這件事,在問明原委之後,對他說:“我有機會賺1萬,都希望你們賺10萬。這樣吧,我把我名下的2%股份讓給你,股本暫時你欠我的,將來賺到錢,你再償還給我吧!”於是,大家都賺到了錢。對於李兆基來說,真是本小利大。付出小小的錢,就能贏得一團和氣,合作愉快。
對下屬,李兆基同樣是善用人情,巧妙關懷,挾危濟急,贏得一片忠心和無限感激。
有一次,李兆基身邊一位任事多年的下屬因自己炒樓炒股失敗,血本無歸,又被證券經紀行迫倉,搞得欲哭無淚,走投無路。
李兆基知道了這件事,也不等對方開口,馬上叫來會計,囑咐說:“替他平倉吧。”
當時李兆基的恒基集團也欠下銀行很多的債務,可以說是自顧無暇,而市場又不景氣。會計便忍不住問了句:“在這個時候幫他嗎?”李兆基說:“就是這個時候,我不幫他,還會有誰幫他?”
這一做法自然是讓那位下屬感激涕零,做起工作來更加勤懇賣力了。
和氣生財,這是李兆基成就事業的秘訣之一。
不論對上對下、對內對外,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時就是一筆巨大的投資,必然會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你豐厚的回報。
10.換位思考的原則
●站在對方的觀點去了解對方,再決定對方的意見是接受還是不接受。
●成功人士告誡:千萬不要根據自己的價值觀探查別人的隱私。
●根據自己的經驗提供忠告,但不要把意願強加於人。
●不要但方麵的根據自己的行為與動機衡量別人的行為與動機。
成功人士在與別人交流時,善於回避由己及人的反應。為了避免出現這種反應最好是換位思考。我們在聽別人講話時總是會聯係我們自己的經曆,因此自以為是的人往往會有四種“自傳式回應”的傾向:
(1)價值判斷——對別人的意見隻有接受或不接受。
(2)追根求底——根據自己的價值觀探查別人的隱私。
(3)好為人師——根據自己的經驗提供忠告。
(4)理所當然——根據自己的行為與動機衡量別人的行為與動機。
價值判斷令人不能暢所欲言,追根求底則令人無法開誠布公,這些都是經常造成溝通緊張的一大障礙。
青少年與朋友打電話可以扯上一兩小時,跟父母卻無話可說,或者把家當成吃飯睡覺的旅館,為什麼呢?如果父母隻知訓斥與批評,孩子怎麼肯向父母吐真言?
曾有人專門討論過這個問題,卻發現人們常自以為是,大人的觀點要比孩子正確,想問題比孩子全麵。無怪乎每次角色扮演時,許多人都意外地發現,自己居然也有這種通病。好在隻要病情確定,治療並不難。
請看以下一對父子的談話,先從父親的角度來看:
“上學真是無聊透了!”
“怎麼回事?”(追根求底)
“學的都是些不實用的東西。”
“現在的確看不出好處來,我念書時也有同樣的想法,可是現在覺得那些知識還挺有用的,你還要認真學習!”(好為人師)“我已經耗了10年了,難道那些x+y能讓我學會修車嗎?”
“修車?別開玩笑了。”(價值判斷)
“我不是開玩笑,我的同學李明輟學修車,現在月收人不少,這才有用啊!”
“現在或許如此,以後他後悔就來不及了。會修車有什麼用。好好念書,將來不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好為人師)
“我不知道,可是李明現在很成功。”
“你用功了嗎?這所高中是名校,不會差不到哪兒去。”(好為人師、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