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猶太人在旅途中發現了他們未曾見過的書,那麼這個人一定會買下這本書,帶回去與家鄉人共同分享。因為他們認為外來的書籍和知識是別人智慧的結晶,應充分地學習和利用,為自己的未來打下深厚的基礎。
在猶太人家庭中會有這種情況:家庭中產生了議員、部長、將軍,並不被看重;而如果產生了一名或幾名博士、教授,才更為榮耀。所以猶太富豪在為自己的兒子或女兒選擇新娘或新郎的時候,即使變賣家產也要讓自己的兒子和學者的女兒結婚或者讓女兒嫁給學者。
第二節 猶太人的挫折智慧
失敗是向成功更近了一步
在人生的遊戲中,不如意的事常常有,我們都沒有悲觀的權利和資格。失敗乃是成功必經的過程,關鍵是要具有過人的耐力和意誌力。
——猶太格言
在這麼一個故事:
古印度莫臥爾皇帝在一生中經曆過許多次失敗,有一次他不得不在一個馬槽裏躲避敵軍的搜捕。
作為一國統帥竟必須躲在馬槽裏,他越想越喪氣,忍不住要衝出去結束自己的生命。就在這時,他看到馬槽裏有一隻螞蟻在艱難地拖著一顆玉米粒,試著爬過一道看來是它不可能過去的坎。已經是第六次了,螞蟻從坎上翻滾下來,但小小的螞蟻似乎沒有意識到困難是如此巨大,它又一次拖起玉米粒爬了上去,終於成功地翻了過去。
莫臥爾從中受到了巨大的鼓舞,脫險後他再一次召集軍隊,不屈不撓地與敵人鬥爭,最後他建立了中世紀最後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帝國。
這個故事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那就是失敗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對自己喪失了信心。猶太人認為,失敗隻是向成功更近了一步。
美國百貨大王梅西於1882年生於波士頓,年輕時出過海,以後開了一家小雜貨鋪,賣些針線。鋪子很快就倒閉了。一年後他另開了一家小雜貨鋪,仍以失敗告終。
在淘金熱席卷美國時,梅西在加利福尼亞開了個小飯館。本以為供應淘金客膳食是穩賺不賠的買賣,豈料多數淘金者一無所獲,這樣一來,小飯館又倒了台。
回到馬薩諸塞州之後,梅西滿懷信心地幹起了布匹服裝生意,可是這一回他不隻是倒閉,而且是徹底破產,賠了個精光。
不死心的梅西又跑到新英格蘭做布匹服裝生意。這一回他時來運轉了,他買賣做得很靈活,甚至把生意做到了街頭小店。頭一天開張時賬麵上才收入11.08美元,而後來位於曼哈頓中心地區的梅西公司曾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百貨公司之一。
如果每當遭受失敗時便放棄,不再努力了,那麼你就絕不會勝利。失敗者總是說:“你要是嚐試失敗的話,就退卻、停止、放棄、逃跑吧!你不過是無名小輩。”千萬不要聽信這種勸言。成功者對此從來都不加理會,他們在失敗之後總會再去嚐試。他們會對自己說:“這是一條難以成功的道路,現在讓我再從另一條路上去嚐試吧!”
從長遠來說,失敗也是一次成功。對此發明大王愛迪生感觸最深。他為發明電燈失敗了無數次。當實驗再一次失敗,他的助手歎著氣說:“唉,又失敗了。”“不,”愛迪生輕鬆地說,“我們又成功地找出了一個不適合做燈絲的材料。”把失敗看成一次成功,從失敗中有所收獲,這是成功人士應具有的最佳心態,他們最能深刻體會“失敗乃成功之母”的真諦,往往會在失敗的教訓中獲益,然後從失敗中走向成功,實現輝煌的轉變。
危機是人奮進的動力
當我們鄰居的屋子起火時,你就必須留心自己的屋子了。
——猶太諺語
人人都知道猶太人有錢——幾百年來,猶太民族是全世界最富有的民族——卻很少有人知道,猶太人能達到這一目標,它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答案就是:猶太人一年365天都處在高度警覺和奮進的狀態。
猶太人的危機意識像是深深地嵌在了生命裏,比起動輒喊著“天下太平”的人,他們更懂得這個社會的生存法則:社會看起來明亮耀眼,但實際上危機暗藏,任何時候都不要以為是安全的,生活隨時會給你這樣或那樣的“意外驚喜”,為了避免措手不及,必須根植危機意識。
猶太人以各種形式讓自己充滿危機意識,當然這種危機意識絕不是杞人憂天。
有這樣一個實驗:
科學家把一隻青蛙放在滾熱的油鍋旁邊,在快到油麵的時候,那隻青蛙竟然跳離了油鍋;可是,當把這隻青蛙放進盛滿水的鍋裏時,下麵再放火煮,水越來越熱,青蛙卻已離不開鍋,最後被煮死了。
青蛙的命運不就是人類命運的映照麼?隻有像那隻快到油鍋的青蛙一樣,時刻充滿危機意識,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高度的警惕,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命運。
由於曆史原因,猶太人總是充滿著危機感,這使得他們掌握了許多抵禦風險的方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猶太人在剛從事商業時就會定下目標,去建立一個“商業帝國”。“猶太人對‘商業帝國’管理架構的鋪設無與倫比,因為這種架構能使其抵抗來自政治、經濟、法律甚至自然災害的種種風險,因此也被戲稱為‘抗8級地震’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