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發展篇(1)(1 / 3)

第四節 猶太人的借力智慧

◎為什麼猶太人總是那麼優秀?為什麼猶太人相比其他民族的人們更容易取得成功?這裏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的發展智慧。他們善於借力,利用身邊的各種關係和資源來幫助自己成功;敢於冒險,善於發現並抓住身邊的每一個機會;勇於創新,打破各種陳規的束縛。正是這些特質給他們帶來了舉世矚目的成功。

善於為自己找到乘涼的大樹

世界已經為你準備好了一切資源,關鍵看你會不會“借”過來,為己所用。

——《財箴》

烈日當頭,為自己找到一棵乘涼之樹,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挫折與煩惱。猶太人認為,一切都是可以借的,資金、技術、人才,這些東西都可以“借”來為自己所用。倘若你自認本領不強,同時也想減少挫折,那不妨認準大勢,借題發揮。

在現代社會中,一個人再有智慧再有才華,而能力總是很有限的。巨大的成功,都是乘勢借力的結果。猶太人哈羅德就是如此。

猶太人哈羅德創業多年,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在跟他開玩笑,辛苦奔波卻收獲甚微。一次,他所在的城市要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改造,他感到這是個機會。可是同一個城市裏符合要求的公司多達十幾家,怎樣才能獲得這個機會呢?哈羅德絞盡腦汁,針對專門管理此工程的負責人,他想出了一個好點子。

管理這個工程的負責人有個習慣,他每逢周末都要到郊區的魚塘釣魚。於是哈羅德探明地點,也帶上漁具,跑到該魚塘。他先在旁邊看著負責人垂釣,每當負責人釣上魚的時候,哈羅德都表現得很羨慕,這位負責人自然就覺得很得意。他看見哈羅德帶著漁具卻沒有釣魚,便好奇地詢問。哈羅德裝作不會釣魚,借機請教。負責人一下覺得遇到了知音,便告訴哈羅德一些釣魚的竅門。兩人越聊越投機,不知不覺就談到了各自的職業,哈羅德一副很委屈的樣子,說著自己的行業競爭激烈,向負責人大吐苦水。等到負責人表露身份的時候,哈羅德也就順理成章地提出了要求。

可想而知,哈羅德的公司自然拿到了工程招標,從此以後哈羅德的事業上了一個新台階,人生也進入了一個新的平台。由此可見,在認準行業形勢的情況下,借題發揮是多麼重要。

商場上,依靠別人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在其他行業裏也是如此。通常情況下,年輕人追求個性,習慣什麼問題都靠自己,這是好事。可是,很多事情並不是隻靠自己的能力就能完成的,這個世界已經準備好了一切你所需要的資源,當你完全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將事情做好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懂得“大樹底下好乘涼”,借助他人的力量,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價值。

利用名人為自己助力

沒有能力買鞋子時,可以借別人的,這樣比赤腳走得快。

——《塔木德》

猶太人信奉這樣一句話:“沒有能力買鞋子時,可以借別人的,這樣比赤腳走得快。”記住千萬不要讓自己的現況阻礙了發展,放膽去“借”,放膽去用,你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取得成功。

在做生意過程中,利用“名人效應”來打響商品品牌的現象已是屢見不鮮,這也證明了借助名人效應的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推銷方法。然而名人隻是一棵大樹,自己的智慧才是花朵,隻有將二者巧妙地結合,才能相映生輝,形成奪目之勢。猶太人就很擅長借用名人效應來賺錢。

一位猶太出版商有一批滯銷書,當他苦於不能出手時,一個主意冒了出來——給總統送一本,並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見。忙於政務的總統哪有時間與他糾纏,便隨口而出:“這本書不錯。”於是出版商便大做廣告:“現有總統喜愛的書出售。”於是這些書就銷售一空。

時間不長,這個出版商又有賣不出去的書,他便又送了一本給總統。總統鑒於上次的經驗,想奚落他,就說:“這書糟糕透了。”出版商聞之,靈機一動,又做廣告:“現有總統討厭的書出售。”有不少人出於好奇爭相搶購,書又銷售一空。

第三次,出版商將書送給總統,總統接受了前兩次的教訓,便不予回答而將書棄之一旁。出版商卻大做廣告:“有總統難以下結論的書,欲購從速。”居然又被一搶而空。總統哭笑不得,商人大發其財。

名人效應是一種非常有利用價值的社會效應,名人是人們心目中的偶像,他們是人們生活中接觸比較多、比較熟悉的群體。名人效應就是因為名人本身的影響力,而這種影響力有著一呼百應的作用。

利用名人,是搭造形勢的一種策略。如果我們辦事的時候能夠多一點這樣的思維,我們的事業必定能夠出現一番新的局麵。

借樹開花,虛實結合

如果你有一塊錢,卻不能做成10元甚至100元的生意,你永遠成不了真正的企業家。

——猶太格言

俗話說:隻有傻瓜才拿自己的錢去發財。現實生活中,商人真正拿自己的錢去賺錢的並不多,他們往往是從各方麵去籌措資金以實現賺錢的目的。猶太人認為,要玩轉金錢,就要會順從局勢的變化,因勢利導,借樹開花,虛實結合,使其向於己有利的方向發展,這樣才能捕捉最佳戰機,以求一舉成功。猶太人洛維格就是采用借樹生花的方式不斷積累財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