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美國,一萬美元已夠得上富人的稱號,可以買下幾座小型工廠和五百英畝以上的土地。而在克利夫蘭,擁有五萬元資產的富豪屈指可數。約翰·洛克菲勒開口就是十萬元,瞧他輕描淡寫的模樣,仿佛十萬美元隻是一個小小的開端。
當時同學們都嘲笑這個開口就是十萬的家夥的狂妄,殊不知,不久的將來,洛克菲勒真的做到了,而且不是十萬,是億萬!
在小小的洛克菲勒的心目中,他就將自己的財富定位在很高的位置上。最終,他也獲得了比別人高億萬倍的成就。
可見,窮人的窮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沒有錢,而是他們根本就缺乏一個賺錢的頭腦;富人的富有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現在手裏擁有大量的財富,而是他們有一個發財的野心。
靠頭腦而不是靠雙手致富
不去自己思考和判斷,就是把自己的腦袋交給別人看管。
——《塔木德》
思維是一切競爭的核心,因為它不僅會催生出創意,更會在根本上決定成功。如果你希望改變自己的狀況,獲得進步,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思維,像富人那樣去思考。
猶太人特奧的母親不幸辭世,給他和哥哥卡爾留下的是一個可憐的零售店。微薄的資金,簡陋的小店,出售一些罐頭和汽水之類的食品。一年節餘下來,收入微乎其微。
他們不甘心這種窮困的狀況,一直探索發財的機會。卡爾問弟弟:“為什麼同樣的商店,有的賺錢,有的賠錢呢?”特奧回答說:“我覺得是經營有問題。如果經營得好,小本生意也可賺錢的。”
“可是經營的訣竅在哪裏呢?”
於是他們決定到大街小巷去調查。一天,他們來到一家“消費商店”,這家店鋪顧客盈門、生意紅火。
他們走到商店的旁邊,看到門外有一張醒目的紅色告示寫道:“凡來本店購物的顧客,請把發票保存起來,到年終可憑發票免費購買發票款額3%的免費商品。”
他們把這份告示看了幾遍後,終於明白這家店鋪生意興隆的原因了:原來顧客就是貪圖那年終3%的免費購物。他們一下子興奮起來。
回到自己的店鋪,他們立即貼上了醒目的告示:“本店從即日起,全部商品讓利3%,並保證我們的商品是全市最低價。如達不到全市最低價,可到本店找回差價,並有獎勵。”
他們不僅借鑒了那個商店讓利3%的做法,還提出了現款交易就可以讓利3%,加上全市最低價的攻勢,自然,他們的店鋪很快就生意火爆。很快,他們的阿爾迪商店出現了購物狂潮。借這個機會,阿爾迪商店在市裏發展了十幾個店鋪,占據了幾條主要的街道。此後,憑借這種“偷”來的經營原則,他們兄弟的店鋪迅速擴大,南到阿爾卑斯山,北到弗倫斯堡,到處都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阿爾迪”商店。
由此可見,獲取財富是要依靠腦子的。猶太人始終認為一個人自身的價值是腦袋,而不是雙手,因此,在其他民族的人依靠雙手賺取金錢時,猶太人則依靠腦袋發財。猶太人在經商時之所以顯得很輕鬆,就在於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著致富的秘訣。
靈活變通,點亮“錢”程
無論以何種方式賺錢,都必須為自己爭取到足夠寬廣的生意空間。
——《財箴》
在猶太人看來,生意場上,唯一不變的道理就是永遠在變。隻有適當地變通與改變,才能保持事業長青。
以色列的住房很緊張,幾個德裔猶太商人隻好將一個報廢的火車車廂用作臨時住所。有一天晚上,那幾個猶太商人穿著睡衣,在寒風中顫抖不已地來回推動車廂。一個本地猶太人不解地問:“你們到底在幹什麼?”“因為有人要上廁所,”推車人耐心地說明,“車廂裏寫著:停車時禁止使用廁所。所以,我們才不停地推動車廂。”
從這個笑話當中可以看出猶太商人的變通能力:從形式上遵守規定,同時又不真正改變自己原有的活動方式。這幾個寄居在火車車廂之中的猶太人,就像猶太人長期寄居在其他民族的社會中一樣。這條規定是鐵路部門製定的,這幾個猶太人沒有立法的權利,自然也沒有廢除某項法律的權利。說實在的,猶太人在各自的所在國中,經常也要麵臨這類原該廢棄但偏偏還起著“作用”的法律或約定俗成的規矩,規定不能廢除,但用廁所又在情理之中,因此聰明的猶太商人就想出了讓列車“動起來”的點子。
猶太人就是善於活用一切。由於曆史的原因,他們所處的環境和條件千差萬別,但不管在歐洲、美洲或者在亞洲乃至非洲,不管從事商業、科學技術事業或是文化藝術乃至農業,都湧現出大批事業有成的佼佼者。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他們能適應環境,活用一切有利條件,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猶太人認為,人生的過程中離不開自己所處的客觀環境,也離不開自身的主觀條件。改變整個客觀環境,是整個社會的事,作為個人或企業隻能適應客觀環境。至於主觀條件,有些是可以改變的,有些則是不能改變的,這得靠自身的努力和善於活用主觀條件了。
每個人都有一些無法改變的條件,比如眼睛的顏色、身材的高低、出身背景,等等。每個人也有一些可改變的條件,如文化水平、工作能力、身體的強弱,等等。隻要自己奮發學習、注意方法、適當地鍛煉保養,是可以提高文化水平、增強工作能力、強健身體的。有些人的通病在於漠視本身的條件,沒有靈活運用和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卻祈求或奢望自己所沒有的東西,那是難以事業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