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之三 左右逢源,善待同級求雙贏(2 / 3)

而且,想通過諷刺別人達到抬高自己的目的,也是行不通的。因為在別人看來,你是高是低,要看你的真才實學。光憑壓低別人抬高自己,最多隻能騙人一時,一旦你的真麵目被人看穿時,別人會更加鄙視你。

有的人,甚至在同級沒有什麼過失和錯誤時,也喜歡把別人譏諷一番。如果是偶爾一次,別人可能會認為你是在開玩笑,但是玩笑開個沒完,別人就會對你心生厭惡,甚至反戈一擊。

如果你認為自己真有本事,那就沒必要通過諷刺別人的方法去抬高自己,因為你自身的實力人人都可以看到,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又何必畫蛇添足呢?

如果你認為自己能力欠佳,對自己沒有信心,那也不能諷刺別人,抬高自己。你諷刺別人,就是在表明你比他強,他幹不了的事你可以幹,但是真的讓你去做你又怎麼辦?你認為憑自己的能力能夠勝任嗎?一旦失敗,豈不是打了自己的耳光?

所以說,諷刺別人抬高自己,這實在是愚蠢的做法,它除了使你失去一些東西外,對處理好與同級的關係沒有一點積極作用。

第二,別用醜事打壓同級。“多嘴婆”是最讓人討厭的。在公司裏,更強調的是實幹,是團結。

有的人喜歡談論別人的一些秘密,並以此為樂,這其中既包括談論自己的領導、下級,也包括談論自己的同級。

這些人之所以熱衷於談論自己同級的一些不願為人所知的事情,不外乎有兩種原因。

其一,談論同級的家醜,尤其是向外張揚這些家醜,是為了達到某種心理平衡。同級之間最喜歡相互比較,因為他們處於同一個起跑線上,具有較大的可比性。當同級之間事事都不相上下時,他們的心理是平衡的,因為大家誰都不比誰強。而當某一位同級在工作上取得了成績或得到了提升,這種相對的心理平衡就被打破了,平衡沒有了,就需要再找回來,有些人就開始尋找一些同級工作中或家中的“醜事”,添油加醋,大肆宣揚,想以此達到敗壞同級名聲、損害同級威信的目的。一旦同級的名聲和威信遭到損害,失去的心理平衡就恢複了。

其二,宣揚同級的家醜,是為了打倒對方,乘機取利。比如,某公司的企劃部經理由於工作需要調走了,上級決定從兩名副經理中挑選一人接替經理的工作。這兩名副經理無論是資曆、能力、工作經驗等都不相上下,經理的寶座最後歸誰還是未知數。這時候,其中的一位副經理為了達到戰勝對手的目的,便將對手以往工作中的失誤和盤托出、公諸於眾,結果使得這位同事的威望和形象在上級和其他同事的心目中大大降低。當然,這位副經理最終也沒有達到目的,因為他既能揭別人的短,別人自然也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況且上級領導也不喜歡下級之間搞內訌,互挖牆腳。不得已,上級領導隻得從其他部門調去一人擔任經理職務。

有時候,同級會把自己的一些秘密,甚至是一些家醜說給你聽,這說明他信任你,相信你不會將這些“醜事”傳出去。一旦你辜負了他的一番心意,將這些事傳開,甚至以此作為要挾同級的手段,那你們之間就會從合作轉向對立,從朋友變成仇敵,使友誼和工作都受到影響。

還有一些人不注重維護本單位或本公司的形象,總是在感到不滿時,向本單位以外的人訴苦:“我們公司的某某真差勁,他……”於是同事的“醜事”滿世界亂飛。其實,這樣做不僅是在損害某一個人的形象,也是在損害整個組織的形象,因為組織內部的每一個人,都是組織形象的代表,損害某一人的形象,就會“一損俱損”。另外,在你向外渲染同級的醜事時,很有可能會將單位的一些秘密一並傳出去,這樣,就會給競爭對手提供可乘之機。

總之,別人的家醜不可外揚,它不僅會影響同級之間的關係、組織內部的團結,而且還會使整個組織麵臨危機。

4.多修路,少拆台

同級之間最怕互相拆台。本來很有可能辦好的一件事情,有人拆台,結果辦砸了;本來眼看就要成功的事情,有人拆台,也功敗垂成了;本來就沒有多大成功希望的事情,有人拆台,那結果更是可想而知了。拆台不僅會把所做的事情搞糟,而且會使被拆台的人顏麵丟盡,不僅會引起上級領導的不滿,而且會使他在下級麵前威信盡失,使今後的工作更加難以開展。

某公司人事部最近新來了一位經理,工作認真負責,下級對他也很尊敬。但是有一次在工作接觸中,業務部王經理不經意地向人事部的一位秘書透露了一個消息:人事部經理是某董事的親戚,否則按照他的資曆根本不可能坐上經理的寶座。言談之間,王某流露出頗為不屑的神情。這個消息在人事部很快傳開了,那位新經理卻不知情,仍然像往常一樣工作著,隻是覺得下屬的態度似乎有所改變。以前下屬見到他總是熱情地主動打招呼,現在卻似乎老遠就躲著走了,尤其是資格較老的幾位副經理,言談舉止間頗有些不敬之意。以前他每下達一項命令,總是能夠得到很好地貫徹執行,但現在“陽奉陰違”的現象時有發生,工作布置下去,卻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甚至有人當麵提出反對意見,使他麵子上很過不去,工作阻力越來越大。後來,他了解到,所有這些變化,都是由王某的一句話引起的。經過這件事情之後,這兩位經理之間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工作關係了。

拆別人台的人,也必然會遭到別人反拆台的報複。你今天打他一拳,就要提防他明天還你一腳,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最終的結果隻能是兩敗俱傷。

拆人家台的人,必然不會有好人緣,因為在別人眼裏,你不夠光明磊落,而是一個喜歡給人“下絆子”的“小人”,不僅同級領導對你不滿,不願與你合作,就是上級甚至自己的下級,也不會喜歡拆台的人。上級需要自己的下級精誠合作,有大局觀念,這樣才能把他布置的任務很好地完成。如果下級之間相互拆台,交代的任務不能完成,那怎不令他頭疼呢?對於自己的下級來說,他們也希望自己的領導是一個正人君子,跟著這樣的領導,臉上也有光彩,而且,喜歡拆台的人也不會幹出什麼大事業來。

因此,要想處理好與同級之間的關係,就不要做喜歡拆台的“小人”,不但不能拆台,而且還要想辦法補台,給同級打圓場、爭麵子,支持他把工作搞好,這樣也就等於給自己爭取到了一個同盟軍,何樂而不為呢?要知道,冤家宜解不宜結。

現實中,同級同事在一起工作,往往會因為在某些問題上意見、態度、看法不一致而發生分歧、矛盾。麵對這些分歧和矛盾,回避是不行的,但如果處理不當,也會形成彼此間的隔閡,影響彼此的關係,影響工作的開展。所以,同級之間要顧全大局,從維護團結的願望出發,堅持做到“是非問題論清楚,一般問題不在乎”。對涉及大是大非的問題,一定要堅持原則,不妥協,不回避,不讓步,但又要講求方式方法,避免言辭激烈,傷害對方感情,還要注意不要把矛盾公開化、把同級之間的隔閡擴展到上級和同事中去。對一些無關緊要、不涉及原則問題的小事,應采取不細究、不計較的態度,對己嚴,對人寬,謙和忍讓,得饒人處且饒人。

第一,治人和治己相結合。同級之間產生隔閡,有多種原因,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對方的原因,還可能有“第三者”的原因。因此,要消除隔閡,作為矛盾的雙方,都應該先從“治己”開始,調節自己的情緒,控製自己的感情,尋找自身的原因,確定消除隔閡的最佳方式。即使造成隔閡的主要原因在對方,也應如此。這裏,治己既是治人的前提,又是治人的策略。在多數情況下,做好治己就能產生強烈的“治人效應”,進而使隔閡得到消除。相反,如果一味把責任往別人身上推,隻“治人不治己”,就會引起對方反感,使對方產生逆反心理。但這樣做並不意味著對對方作無原則的遷就,在大是大非問題上要堅持原則,該“治人”也要治,在小節上不計較,把治己與治人巧炒地結合起來。

第二,回避與等待相結合。同級之間產生隔閡是常有的事,隻要雙方都出於公心,沒有個人的私怨,心胸都比較開闊,即使爭執起來,也不難和解。但是社會是複雜的,同級之間的隔閡也會引起個人私怨,甚至可能發生衝突。當同級之間的隔閡比較嚴重,並且一下子難以解決時,應暫時回避一下。暫時回避,表麵看來似乎是消極的,其實不然。特別是對方成見比較深時,暫時回避本身就能起到冷處理的作用。回避不是逃避,而是為了不讓隔閡加深、在回避中等待解決隔閡的時機。等待,不等於放棄。任何事情,都要給人留有一定的思考和選擇的時間。同級之間的隔閡,常常在回避與等待中自然化解,回避與等待是處理同級關係的一種藝術。當然,什麼樣的矛盾與隔閡應該回避與等待,還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第三,求同與存異相結合。對於同級之間的一些隔閡,可以采用求同存異的方式加以解決。比如存異法,是在相互之間,暫時避開某些分歧點,求得某種共同點,以達到消除隔閡的目的。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和人之間求得某種認同,就會相互之間在心理上產生“自己人”效應,在此效應下,人和人之間的隔閡就容易消除了。而心理學中的認同,其方式之一就是生活中常講的求同存異。在工作中,具體的求同存異方法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尋求過去交往中的共同點,如共同的興趣、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觀點等。當同級之間產生隔閡時,回憶或尋找以往相互交往中的共同點,可以增加彼此的親近感,從而淡化相互之間心理上的隔閡。

其次是尋求現實交往中的共同點,如現存的共同利益、共同責任、共同目標。同級之間尋找到這些共同點之後,就會自然產生顧全大局的心理,也就是產生求同存異的感覺和要求。在這種心理感受和要求的作用下,同級之間就會談化衝突意識,使隔閡逐漸消除。

最後是尋求未來交往中的共同點。在同級交往中,尋找未來交往中的共同點,如未來的共同命運、共同前途、共同的合作關係,也會使同級之間的矛盾衝突減弱、隔閡清除。

而要做到這些,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胸懷寬廣,主動尋找消除隔閡的辦法和途徑,而不要挾私抱怨,擴大矛盾,加深隔閡。

5.互相留點麵子

有人說,中國人最講究麵子,其他東西可以不要,但麵子不能不要。連麵子都不要的人,便會被人看做寡廉鮮恥之徒,被人唾棄。麵子如此重要,因此當人們麵子受到損害時,人們就會毫不猶豫地去維護,損害自己麵子的人,也會被看做不共戴天的仇人。

在與同級相處時,當然也要考慮同級的麵子。為了維係同級間的感情,不要做有損同級麵子的事,不要說有損同級麵子的話,並且要想辦法給同級留麵子,讓他感到來自同級的你這裏的人情。當然,考慮同級的麵子,給同級麵子,要以不違反法律和原則為前提。為了同級的麵子違法亂紀、置原則於不顧,是不足取的。

我們常聽人說:“看在某某的麵子上,這件事就……”聽到這樣的話,那位“某某”一定會非常感謝說話者的“深情厚誼”。在與同級相處中,你不妨也說些“看在某某的麵子上”的話,做些“看在某某麵子上”的事,隻要不違背原則即可。這對於增進雙方的感情是非常有益的。

某公司二車間的一位主任,有一次下夜班回家,走到公司門口時,發現有一名本單位工人鬼鬼祟祟,手裏還提著一包東西,想乘門衛不注意溜出去。這位主任當即叫住那名工人,一檢查,發現包裏是一些機器零件。原來,這名工人想將這些零件偷出去賣掉。這位主任本想馬上報告保衛處,但一問這名工人,知道是一車間的,而這時公司正在開展技術大比武,這事一旦讓廠裏知道,一車間的成績肯定要受影響,而且還可能引起一車間主任的猜疑,以為他在關鍵時刻“下絆子”。因此,這位主任沒有報告保衛處,而是將此事交給了一車間主任處理。一車間主任嚴肅處理了那名工人,同時對他的那位同級深表感激,因為他給了他麵子,使他在關鍵時刻沒有丟掉名譽。那以後,他們成了事業上的好搭檔。

這樣處理事情,既解決了問題,又給了同級麵子,何樂而不為呢?你在做事說話時,首先要考慮到他人的麵子,當給了別人麵子時,便會被認為是最大的人情。在某種意義上說,所謂人情,也就是維護了別人的麵子,給了別人麵子。

這就像那句俗話所說的“樹要皮,人要臉”一樣。人人都有自尊心。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能夠含辛茹苦、曆經磨難,可怎麼也不能忍受“當眾出醜”、“無地自容”,尤其不能忍受別人的誤解和侮辱。正如古人所說:“寧可毀人,不可毀譽”。這個規律不可否定,因為自我防衛心理、關注自我形象是人的天性。正因如此,我們才應當樹立容納意識,正確麵對分歧,一定要容納別人的缺點、諒解別人的過錯。

我們自己可以照顧別人的情麵,可別人做了錯事,傷害了我們,我們的情麵也重要,怎麼能不計較呢?一般說來,我們不傷害別人,別人也不會傷害我們。如果是別人主動發起攻擊,挑起戰火,我們也可以避免爭論,采取坦誠而直率的方式表達分歧,提出忠告,使問題得以解決。

某公司的張副經理喜歡閑談說笑,有時候還扯到男女私情的內容,話語不夠健康。另一位王副經理聽了很反感,便義正詞嚴地對他提出了批評,告訴他:辦公室裏不要胡說亂侃,不要談論與工作無關的事情!這樣一來,兩個人的關係弄得有點僵。為此,經理反倒批評王做得不好。王有些想不通:分明是對方的錯,經理反倒批評了自己,這不是顛倒是非嗎?

這類事情在單位裏麵並不少見。一旦看到同級,尤其是較熟識的同級有錯誤或缺點,就義正詞嚴地指責,我們不能否認也不懷疑,王的意見是正確的,可能語氣和言辭上麵尖銳了一點。他是出於好心。那位同級說了一些不夠健康的話是缺點毛病,他可以不讚成、有意見,但在表明自己態度時應當注意語氣,畢竟這類缺點過錯不是重大原則問題,而隻是一般問題——與其兩人關係搞僵,還不如容忍對方亂侃幾句。對這類問題,我們應當掂量掂量,孰輕孰重。

因此,當你和同級發生爭執時,當你對同級所做的事情看不順眼、準備提出批評時,一定要想想,是爭論是非重要,還是照顧對方的情麵,維護人際關係重要?就那位想不通的王副經理來說,並非不要是非觀念,也不是有了意見不能提,而是在分是非、提意見時要學會自覺地采取平等交流、互留麵子的態度。這樣做的效果不僅不會損害人際關係,而且會有利於教育影響對方,對雙方都有好處。

6.投桃報李,追逐雙贏

與同級相處不易,若想做到雙方皆贏更不容易。但除了敵對性的衝突外,我們若想與同級建立和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隻能迎難而上,堅定不移地選擇雙方皆贏。因為隻有這樣的選擇才合乎人性、合乎規律、合乎自我實現的需要,也合乎市場經濟所決定的現代社會關係法則。

市場經濟不是競爭性的嗎?那麼,競爭怎麼可能雙方皆贏呢?不錯,市場經濟是競爭的,確實存在優勝劣汰、冷酷無情的一麵,但生活的本質、人際關係的本質並不是競爭的,而是以相互依存為根本的。在事業上的成功,都是貫徹平等互利原則和堅持雙方皆贏方針的結果。損人利己者雖然一時得逞,但隻能是一時,從長遠來看,因小失大,還是要失敗的。

在現代社會,比較典型的主導意識與策略大體有兩種,一是“鷸蚌相爭”,一是“吳越同舟”。“鷸蚌相爭”的特征是,競爭的雙方你爭我鬥,互不相讓,非要分個高低勝負不可,最終造成兩敗俱傷、漁人得利的結果。這種“鷸蚌相爭”的事情在同級之間也不少見,不論是我贏你輸,還是雙方皆輸,對於處理相互關係,樹立各自的信譽和形象都是很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