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經濟學說(9)(2 / 3)

①對資產專用性很弱(接近和等於通用性資產)或交易頻率低的交易,適合於采取市場機製。市場適應利益最大化行為動機要求,具有很強的激勵功能。市場能在交易者偏好和能力多樣性及理性有限的條件下,按照價格信號有效地配置資源。市場交易的弱點是隨機的和易於破裂的,容易受到機會主義者行為的損害。但是當資產專用性很弱,或交易頻率較低時,其交易中斷並被新交易替代的成本通常很低,因此,在充分利用市場優點的同時,又能使其較少地受機會主義行為的損害。

②對具有中等程度資產專用性或中等程度交易頻率的交易,適合采取縱向的中間體組織。例如,通過形成長期的訂貨、供貨合約,或當供方必須進行專用性資產投資時,供需交易夥伴形成相互的產權關係。一方麵,由於資產專用性的提高,使得市場中的機會主義行為產生了較高的交易費用而不再適宜。另一方麵,交易重複率不高時,企業內的管理成本比較高,同樣也不適宜。當市場失效同時存在時,中間體組織是發揮作用的適合場所。

③具有高強度資產專用性或頻率很高的交易,適合於由組織內部交易。

④對具有高度專用性資產,但納入企業體製後明顯出現規模不經濟的交易,適合於采取政府組織。這類交易具有一方獨占的特征,一般是由一個賣者向許多買者提供產品,對於每個買者而言,該產品都具有高度專用性,尋找替代交易夥伴或者不可能,或者要求承擔過高的成本。例如,城市供水、煤氣供應、公交公司,以及處於自然壟斷地位的礦山開采公司與其用戶之間的交易等。如果采取市場機製,買者被賣者要挾而遭受損害的概率便較高。然而,對任何一個買者而言,把交易納入企業內部是規模不經濟的。在這種情況下,這類賣方企業由政府直接經營或由政府給予控製就是合理的。政府從社會利益出發,與買者簽訂價格合理、保障供應的合約,在保持規模經濟的同時,可以使買者免受機會主義行為的損害。

StructureandChangeinEconomicHistory

《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

〔美〕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sC.North)

華文導讀

諾斯在1981年出版的《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中,提出了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在內的製度變遷理論,涉及經濟、政治、社會和意識形態諸多方麵,解釋了人類社會的曆史。他本人因在製度變遷理論方麵的突出貢獻,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關於該書的內容,書名《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給出了一個概括性的說明。根據諾斯自己的論述,“‘結構’一詞指製度框架,‘變遷’一詞指製度創立、變更及隨著時間變化而被打破的方式”。盡管書中論及了經濟、政治及社會諸方麵的結構與變遷,但諾斯均是通過製度的結構與變遷去解釋、說明的。

在該書的結構方麵,諾斯分為3篇來論述。第1篇為理論部分,也是全書的基礎和精華部分,在這1篇,諾斯係統闡述了他的國家理論、意識形態理論,並運用交易費用理論對曆史中的經濟組織進行了分析;第2篇為曆史部分,諾斯用製度變遷的理論來分析曆史,進而以曆史的發展演變來驗證理論,本篇分析了兩次經濟革命及其結果、古代世界經濟的變遷與衰落、封建主義的興衰、近代歐洲的結構與變遷、產業革命和1789—1914年美國經濟的結構與變遷;第3篇是理論與曆史的結合部分,也是全書的總結部分。

趣味延展

道格拉斯·諾斯,1920年出生於美國的馬薩諸薩州,1942年、1952年先後獲加利福尼亞大學學士學位和哲學博士學位。他曾任《經濟史雜誌》副主編、美國經濟史學協會會長、國民經濟研究局董事會董事、東方經濟協會會長、西方經濟協會會長等職務。他還曆任華盛頓大學經濟學教授、劍橋大學庇特美國機構教授、聖路易大學盧斯法律與自由教授及經濟與曆史教授,現任華盛頓大學經濟係盧斯講座教授。

諾斯是新經濟史的先驅者、開拓者和抗議者,他開創性地運用新古典經濟學和經濟計量學來研究經濟史問題。他對經濟學的貢獻主要包括三個方麵:用製度經濟學的方法來解釋曆史上的經濟增長;重新論證了包括產權製度在內的製度的作用;將新古典經濟學中所沒有涉及的內容——製度,作為內生變量運用到經濟研究中去,特別是將產權製度、意識形態、國家、倫理道德等作為經濟演進和經濟發展的變量,極大地發展了製度變遷理論。

諾斯的主要著作有:《1790—1860年的美國經濟增長》、《美國過去的增長與福利:新經濟史》、《製度變化與美國的經濟增長》、《西方世界的興起:新經濟史》、《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等。鑒於他建立了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在內的“製度變遷理論”,是新製度經濟學的創始人,因此他於1993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