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reference_book_ids\":[7255230560698633274,7222920243167890493,7267090250403417142,6915002082290306056,7263045563581467704]}],\"12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2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98,\"start_container_index\":12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92},\"quote_content\":\"《老人與海》reference_book_ids\":[7259645557759544375,7229640721232301090,7262632620146560015,7267090336126602295,7109046350301367310,6989187508193987592,702550015760507190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2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6,\"start_container_index\":12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6},\"quote_content\":\"《鋼鐵是怎樣煉成的》reference_book_ids\":[6885615270778375176,6989851914024258574,7052268974544784397,722292024185507331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40.舉頭三尺高,一定有神明舉頭三尺高呀!決定有神明,不但要存好心,而且要虛心,不可以做壞事,還要肯遷就,天地鬼神呀,千萬莫得罪啊!莫得罪!
——《了凡四訓》
舉頭三尺高,一定有神明在監察著人的行為。因此,利人,吉祥的事情,都應該趕快去做;凶險,損人的事,應該避免,不要去做,這是可以由我自己決定的,隻要我存好心,約束一切不善的行為,絲毫不得罪天地鬼神,而且還要虛心,自己肯遷就不驕傲,使得天地鬼神時時哀憐我,才可以有福的根基,那些滿懷傲氣的人,一定不是遠大的器量,就算能發達,也不會長久地享受福報。稍有見識的人,一定不肯把自己的肚量弄得很狹窄,而自己拒絕可以得到的福,況且謙虛的人,他還有地方可以受到教導,若人不謙虛,誰肯去教他?
古往今來,人類社會總是處於不安定中,對社會安定破壞最大的,莫過於戰爭。打開人類曆史,可以說是戰爭的曆史。就中國曆史而言:春秋戰國時期,打來打去總是不停,今天這個諸侯國打那個諸侯國,明天那個諸侯國又打這個諸侯國。春秋戰國之後,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不久又是楚漢相爭。劉邦建立漢朝後戰爭結束,但到了漢朝末年,爆發了農民起義,又是戰爭。尤其是進入三國時代,戰爭更厲害了。然後是晉的統一。晉統一之後,又是五胡十六國的戰爭。接著是隋唐的統一。唐朝末年農民起義,又是戰爭。總而言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曆史,都可以說是一部戰爭史。
人類社會總有許多不安定的因素,即便是太平盛世,也沒有絕對的太平,你能說在太平盛世就沒有一次謀殺案嗎?不可能。太平盛世就真正是路不拾遺嗎?這也不可能的。假如把人類社會的不安定因素歸納一下,不外乎四種內容,就是殺、盜、淫、妄。殺,指殺生,戰爭是殺生,暴力、殺人放火是殺生,殺豬宰羊也是殺生。偷盜,是不與取的行為,指沒有取得物主的允許,把他人的財富占為己有。偷盜的內容,不隻是偷的行為,因為不但明偷是偷盜,像坑蒙拐騙都是偷盜的內容。邪淫,現代社會,由於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人們貞節觀念淡薄,兩性關係開放,因而邪淫的現象很普遍。邪淫一般是指,為社會法律和道德不承認的男女關係。妄語,指說假話,用一種不真實的語言,去傷害他人,以達到個人的目的。當今社會,做生意的人很多,有些人為了賺錢,不擇手段,爾虞我詐,欺騙他人。
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不外乎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為什麼會產生這四種現象呢?是由於人心有貪、嗔、癡煩惱。人類內心的貪、嗔、癡煩惱假如沒有解決,即使擁有良好的社會製度,人類社會依然不可能會太平。貪、嗔、癡使社會充滿著不安定。
人類因為貪心而殺生,古代社會為什麼有戰爭呢?無非是發動戰爭的人想占有別人的國土。近代的兩次世界大戰,是希特勒之類的戰爭狂人想占領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也是為了占領中國,乃至整個亞洲,稱霸全世界。在安定的社會時期,貪心會引起謀財害命,有時兄弟姐妹之間為了繼承父母的遺產,也會相互殘殺,置骨肉之情於不顧。貪心也引起攔路搶劫,拐賣婦女兒童,販毒走私,製造假鈔。貪心也引起邪淫,人因為貪著美色,看上了對方,喜歡她(他),貪著她(他),又沒有合法的因緣走在一起,就會產生邪淫的現象。由於你希望跟她(他)永遠在一起,這樣就導致了第三者插足,使好端端的一個家庭妻離子散。
嗔恨心也會引起殺、盜、淫、妄。古今中外的戰爭,也有因為嗔心引起的。像古代一些部落或國家之間的戰爭,往往是由於世代結下的怨仇,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兩個人平常為什麼會打架呢?也是由於嗔恨心生起,失去理智的惡果,甚至達到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的程度。有時為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就鬧出了人命。嗔恨心引起偷盜。人有一種很不正常的心態,叫做嫉妒心,有些人看到別人事業成功,就覺得滿不是滋味,如果這個人跟他關係好還沒事,假若沒有關係,或冤家對頭,這個人看到他(她)飛黃騰達了,心裏就會難受,想盡辦法給他(她)放放血。
嗔恨心也能引起邪淫。如社會的強暴現象,有的犯罪分子作案時,先淫後殺。有些男的貪美色,見某個女的長得漂亮,去追求人家,遭到女方拒絕,於是就去強奸。一旦遭到反抗,就把對方打暈,先奸後殺。又像日本鬼子在三四十年代,帶著嗔恨心奸淫中國、朝鮮婦女,然後開槍殺害她們。嗔恨心會引起打妄語、說假話。因為看你不順眼,不喜歡你,於是就說假話去傷害。
貪、嗔、癡是人類社會一切不安定的根源,隻要存在著貪、嗔、癡,社會就不得安寧。假如貪、嗔、癡少一點,社會的安定因素就會多一點。所以,要想改善社會,首先要改善人心,隻有從人心上來改善,這才是根本的。儒家在這一點上說得好,認為改造世界,要從修身上著手。修身,是注重自身的修養。儒家對修身又提出四個內容:就是正心、誠意、格物、致知。正心誠意是改造思想,改造自己的貪嗔癡。一個人隻有經過對自我生命的改造,對貪嗔癡的改造之後,才能談得上齊家、治國、平天下。反之,假若我們沒有修身的基礎,既使家庭事業有成,但最終的結果都是很糟糕的。
想要建立安定的社會,就得奉行十善。佛經裏講,轉輪王出世(轉輪王是印度理想的君主,就如中國曆史上的黃帝、堯、舜一樣),以十善治理國家,他們的法律就是十善,教化人民按照十善去做。如果整個社會都能奉行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邪見。我們想一想,這樣的社會將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呢?!因此,隻要有一個人信佛,一個人修五戒十善,社會就會有一分安定因素;有兩個人,就會有兩分安定因素;有三個人乃至更多的人,就會有許多安定因素……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奉行五戒十善,那麼這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就是人間淨土,就是太平盛世了。
41.幸福來自於無限的容忍
與互相尊重如果你準備結婚的話,告訴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學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對方的缺點,世界上沒有絕對幸福圓滿的婚姻,幸福隻是來自於無限的容忍與互相尊重。
——《佛經譯本》
愛到底是什麼?愛是被包容的渴望,愛是包容和容忍。戀愛中的人總希望能從愛人那裏得到安慰,得到鼓勵;戀愛中的人也總是對對方的挑剔無可耐煩,卻也會在不自覺中不斷改變自己;相愛的人渴望對方的完美,但距離越近就越會發現對方的不足之處。隻有真愛,才能讓雙方不斷地去容忍對方的缺點,不斷地去適應對方;也隻有愛才能讓一個人不斷地為對方改掉自己的缺點和毛病。
幸福來自於無限的容忍與互相尊重,沒有尊重的世界是可怕的。
這是發生在美國紐約曼哈頓的真實故事。
一天,一位40多歲的中年女人領著一個小男孩走進美國著名企業“巨象集團”總部大廈樓下的花園,在一張長椅上坐下來。她不停地在跟男孩說著什麼,似乎很生氣的樣子。不遠處有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正在修剪灌木。
忽然,中年女人從隨身挎包裏揪出一團白花花的衛生紙,一甩手將它拋到老人剛剪過的灌木上。老人詫異地轉過頭朝中年女人看了一眼。中年女人也滿不在乎地看著他。老人什麼話也沒有說,走過去拿起那團紙扔進一旁裝垃圾的筐子裏。
過了一會兒,中年女人又揪出一團衛生紙扔了過來。老人再次走過去把那團紙拾起來扔到筐子裏,然後回原處繼續工作。可是,老人剛拿起剪刀,第三團衛生紙又落在了他眼前的灌木上……就這樣,老人一連撿了那中年女人扔的六七團紙,但他始終沒有因此露出不滿和厭煩的神色。
“你看見了吧!”中年女人指了指修剪灌木的老人對男孩說:“我希望你明白,你如果現在不好好上學,將來就跟他一樣沒出息,隻能做這些卑微低賤的工作!”
老人放下剪刀走過來,對中年女人說:“夫人,這裏是集團的私家花園,按規定隻有集團員工才能進來。”
“那當然,我是‘巨象集團’所屬一家公司的部門經理,就在這座大廈裏工作!”中年女人高傲地說著,同時掏出一張證件朝老人晃了晃。
“我能借你的手機用一下嗎?”老人沉吟了一下說。
中年女人極不情願地把手機遞給老人,同時又不失時機地開導兒子:“你看這些窮人,這麼大年紀了連手機也買不起。你今後一定要努力啊!”
老人打完電話後把手機還給了婦人。很快一名男子匆匆走過來,恭恭敬敬地站在老人麵前。老人對來人說:“我現在提議免去這位女士在‘巨象集團’的職務!”“是,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辦!”那人連聲應道。
老人吩咐完後徑直朝小男孩走去,他用手撫了撫男孩的頭,意味深長地說:“我希望你明白,在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尊重每一個人……”說完,老人撇下三人緩緩而去。
中年女人被眼前驟然發生的事情驚呆了。她認識那個男子,他是巨象集團主管任免各級員工的一個高級職員。“你……你怎麼會對這個老園工那麼尊敬呢?”她大惑不解地問。
“你說什麼?老園工?他是集團總裁詹姆斯先生!”中年女人一下子癱坐在長椅上。
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你要想別人尊重你,你首先便要尊重別人。一個不尊重別人的人,是絕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的。在人們的交往中,自己待人的態度往往決定了別人對我們的態度,就像一個人站在鏡子前,你笑時,鏡子裏的人也笑;你皺眉,鏡子裏的人也皺眉;人對著鏡子大喊大叫,鏡子裏的人也衝你大喊大叫。所以,我們要獲取他人的好感和尊重,首先必須尊重他人。
要做到尊重他人,首先必須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都有友愛和受尊敬的欲望,交友和受尊重的希望都非常強烈。人們渴望自立,成為家庭和社會中真正的一員,平等地同他人進行溝通。如果你能以平等的姿態與人溝通,對方會覺得受到尊重,而對你產生好感;相反地,如果你自覺高人一等、居高臨下、盛氣淩人地與人溝通,對方會感到自尊受到了傷害而拒絕與你交往。
在溝通中,千萬不要傷害對方的自尊,否則,受損失的一定是你自己。有一位中國留美學生常在課餘時間幫一家餐館洗碟子。廚房的監督是一位典型的美國人,他很慷慨,但也很嘮叨。他常在留學生工作時站在旁邊“演講”:“你太幸運了,我們的政府批準了你來這裏讀書,現在我又給你一份工作和許多食物,使你連飯錢都省下了……”有一次,這位監督又重複這話時,留學生站起身指著對方說:“再說下去,我就一拳打扁你的鼻子。”此後,監督再也沒有發表類似的“演講”了,因為他知道了要尊重別人。
42.人不要死執自己的觀念
當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隻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機會選擇別的。人的心若死執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麼他的智能也隻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
——《佛經譯本》
從定義上說,所謂解脫,就是徹底地解放、脫離煩惱的束縛,獲得身、心的清涼與自在;好比一位囚犯當他全身被加上腳鐐手銬時,就沒有自由;可是除去了這些束縛,使得解脫一樣。
人生活在浩瀚宇宙,受到環境、社會、身心種種內外在因素所拘束、障礙,諸多不得自由。父子、兄弟、夫妻、同事之間,也往往因為一點點意見不周,誰也不肯服輸退讓;為了一個“我”,彼此僵持不下;為了一個“我”,因而陷入紛爭、罪惡、煩惱、痛苦的深淵……佛說不要用抗拒的心態來麵對這個世界,凡事以對立的心態對待,嘮叨、抱怨就會不斷,如此便難以寬容的心來原諒、接受他人不同的見解,於是就很難活得快樂、自在。我們想要解脫,一定要先了解心的毛病,麵對現實、麵對社會,以智能來圓融事相、超脫凡情。
俗話說:“人有三千煩惱絲。”佛說:“八萬四千煩惱”,不管從深或淺的角度來探討,障蔽自性清涼自在的根本煩惱,終究離不開我見、我愛、我慢、我癡等四大煩惱,而要去除這四大惡源,也惟有從心下手,乃能究竟解脫。
所謂“我慢”,是指以“我”為一己之中心,由此所執之“我”而形成驕慢心。簡言之,即指自尊心過於強烈的心態。
自尊心過於強烈的人,內心其實是脆弱的、無助的。人常常為了保護自我,不容許他人毀謗、批評,於是雖然給自己套上一個聖人的外殼,其內心卻充滿著高低不平的尊嚴,希望獲得他人的尊重。
置身在這個婆娑世界,每個人都非常我慢,你切記勿祈求他人給你麵子。在個人修養方麵,應該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倘若遇到非常驕傲、言語暴躁直衝的人,更應當以忍耐、謙退、柔和之心來應對,如此便可以避免無謂的爭執和糾紛。
而“我癡”則可說是一切煩惱、痛苦的根源。“癡”在經典上又解釋為無明,亦即內心無光明、無智能。人的內心如果沒有智能,就會有偏差的行為。
當一個人須藉由外界的讚美過日子,或受到外在環境影響,而激增對物欲的需求,或癡想一步登天、一夜成名之時,他將會因期待與失望而陷入苦痛焦慮的深淵。
在這社會上,不乏為名為利而汲汲營求高官厚祿者,而當有那麼一天,讓他從小人物變成了大英雄時,往往會因為過度自我膨脹,遭人所惡所棄,可憐的是他卻身陷其中仍不自知,依然囂張、跋扈,惟我獨尊。他雖然擁有一身虛名,卻得處心積慮維護他的地位、權勢,甚至因此不惜出賣、傷害他人,以保護自己。
佛說:“世上沒有任何人能夠給你痛苦,惟有你自己!”智能之言,的確值得我們深省。
“我見”,就是看法不同。一般人,都會執著在五蘊(色、受、想、行、識)背後有一個永恒不變的實體,也就是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我,這種意識形態,就會導致凡事以自我為中心,認為隻有自己親眼所見才是對的;由於強烈的“我見”,致使人與人之間產生不必要的爭執,好比夫妻之間,因為看法不同而發生爭吵,兄弟之間因財產分配不均而對簿公堂,這種事情亦多有所聞。
“我愛”是指深深執愛著自我,通俗而言,就是所謂私心。
人最大的私心,是愛自己。凡是和自己有切身關係的人情世故,都是他貪戀、占有的對象。從情感的角度來說,夫妻、男女之間的感情,是獨一無二、不容許第三者的介入,連子女對父母的情感,也不容他人占有、分享。從事物的角度來探索,人往往為了權勢、地位、名利,因此患得患失。得不到時,處心積慮想爭取,得到了又怕失去,而失去之後又痛苦懊惱,整個心便完全充滿著這種貪戀、染著、占有的心態而導致內在翻騰不已。
因貪愛所造成的煩惱,其實是無量無邊。當一個人過分執著於自己所擁有的,沉醉於成就當中,是非常容易迷失的。
事實上,當我們死了之後,什麼也帶不走,隻有那些因為功名利祿、私心染著所造下的業,會緊隨著我們生生世世而輪回,所以,想要修行得到解脫,一定要從去除我見、我愛、我慢、我癡這四種心態下手。
一個女學生給梁曉聲打電話,說自己失戀了。梁曉聲了解到女學生是被男朋友拋棄的之後,他打了個比方說:“這就好比一次旅行,你走過一棵樹,這棵樹上結著好可愛的果子,但是你夠不到,你踮起腳,可還是夠不到。這個時候你怎麼辦呢?你應該對自己說:去,前邊還有其他的樹。”
既然前麵還有其他樹,我們又何必在一個樹上吊死呢?人生在世,成功的道路很多。既然在原來的地方不行了,就要勇敢地走出來。惟有如此,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一打工仔頂撞了老板,老板把他開除。打工仔失業後,一時無著,整天價想殺死自己的老板。一天,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一位老者。老者告訴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工作沒有了,換個工作就是了,何必自己不爭氣遷怒於別人呢?”聽了老者的話,青年一下子豁然開朗。一天,某地承包一塊荒山。青年把它承包了下來,在承包的荒山上搞起了野生養雞。喜歡自然食品的老外知道後,紛紛前來購買他的雞蛋,他的雞蛋一個賣到1元錢。打工仔成了富翁,宴請以前開除他的老板,感激地說:“沒有你把我從原來的崗位上開除,我可能到今天還是一個打工仔。”
從哪裏摔倒,就應該從哪裏爬起來。一個人能在摔倒中爬起來並不困難,困難的是爬起來走得更好。挫折失意,讓弱者失望灰心,但對於強者,可能是一次騰飛的機遇。美國龍巴迪教練說:“被打倒不稀奇,重要的是再爬起來。”
樹挪死,人挪活。不僅個人換個環境天地寬,而且組織、黨派宗教團體以及國家也是如此。很多黨派或宗教團體,因為自己的主張,屢受排擠、壓製和打擊,可是,它們在另起爐灶以後,發展很快,有的後來發展成了執政黨或統治地位的教派。
說起今天的美國,不免要提到北美大陸第一批移民。這些英國移民,是一批異教徒——清教徒,在英國一直跟國王鬧得不痛快。國王壓迫他們,他們老受歧視。這些清教徒生活很痛苦。既然為統治者所不容,他們便離開祖國,到北美殖民。1620年“五月花”號船起航,在顛簸之中,他們在北美的波士頓附近登陸。這些清教徒生性倔強,不服管教。英王要加稅,他們不幹,就打就吵,後來幹脆獨立。可是獨立後的美國,很快繁榮富強起來,並成了世界人民向往的地方。
“人不要死執自己的觀念”。一個人與其在自己不擅長或不適應的領域裏苦苦掙紮,倒不如換個地方更能發展自己。在一個領域呆久了,或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裏熬下去,很可能壓製自己才能的發揮,如果,換個地方,很可能就是另一番天地。人生不可能推倒重來,生活道路卻可以自由選擇。在人生的道路上,條條大路通羅馬。人生道路上,岔道很多,隻有勇於換道的人,才能會在“山重水複疑無路”之後,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境界。此處不養人,自有養人處。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會吊死在一棵大樹上的,他們需要從一個高峰攀登到另一個高峰。
43.用不著為這一點小事而煩惱做個在放逸的人中獨自勤勞,在昏睡的人中獨自清醒的人吧!
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著為這一點小事而煩惱”,你會發現,你心裏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試試看,很管用的。
——《 法句經 》
我們常常讓自己為一些不屑一顧的小事弄得非常心煩,我們活在這個世上隻有短短的幾十年,卻浪費了很多寶貴時間,去愁一些很快就會被人遺忘的芝麻小事。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們往往能勇敢地麵對生活中那些重大的危機,卻常常會被芝麻小事纏繞得苦不堪言,所以經常有人頗為無奈地說:“使我們不快樂的常常是一些芝麻小事。我們可以躲開一頭大象,卻躲不開一隻蒼蠅。”生命太短暫了,不要讓小事絆住我們前進的腳步,不要讓瑣碎的煩惱浪費我們寶貴的時光。願我們一生中,每個日子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人生有兩種選擇——快樂的人生和痛苦的人生,如果你選擇前者,那麼就不要再為生活中的小事而煩惱,善待自己,善待人生吧!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稱的獅子,來到了天神麵前:“我很感謝你賜給我如此雄壯威武的體格、如此強大無比的力氣,讓我有足夠的能力統治這整座森林。” 天神聽了,微笑地問:“但是這不是你今天來找我的目的吧!看起來你似乎為了某事而困擾呢!” 獅子輕輕吼了一聲,說:“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來的確是有事相求。因為盡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是每天雞鳴的時候,我總是會被雞鳴聲給嚇醒。神啊!祈求您,再賜給我一個力量,讓我不再被雞鳴聲給嚇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複的。” 獅子興匆匆地跑到湖邊找大象,還沒見到大象,就聽到大象跺腳所發出的“砰砰”響聲。 獅子加速地跑向大象,卻看到大象正氣呼呼地直跺腳。 獅子問大象:“你幹嘛發這麼大的脾氣?” 大象拚命搖晃著大耳朵,吼著:“有隻討厭的小蚊子,總想鑽進我的耳朵裏,害我都快癢死了。” 獅子離開了大象,心裏暗自想著:“原來體型這麼巨大的大象,還會怕那麼瘦小的蚊子,那我還有什麼好抱怨呢?畢竟雞鳴也不過一天一次,而蚊子卻是無時無刻地騷擾著大象。這樣想來,我可比他幸運多了。” 獅子一邊走,一邊回頭看著仍在跺腳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來看看大象的情況,應該就是想告訴我,誰都會遇上麻煩事,而他並無法幫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隻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後隻要雞鳴時,我就當做雞是在提醒我該起床了,如此一想,雞鳴聲對我還算是有益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