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選擇理性,勇於放棄(3 / 3)

當提議朋友們一起聚會或集體旅遊時,我們常常會聽到朋友類似的抱怨:唉,有時間時沒錢,有錢時又沒有時間。其實,人生是不存在一種很完滿的狀態的,你隻能在目前的情況與條件下做出你自己的決定。選擇不能拖欠,當你想著等待更好的條件時,也許你已經錯過了選擇的機會。

該放棄時一定要放棄,不放下你手中的東西,你又怎麼會拿起另外的東西呢?造物主不會讓一個人把所有的好事都占全,有所得必有所失。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獲得都是以放棄為代價的。人生苦短,要想獲得越多,自然就必須放棄越多。不懂得放棄的人往往不幸。曾聽朋友說起過他們單位的一個女人的故事,其人年逾不惑仍待字閨中。不是她不想結婚,也不是她條件不好,錯過幸福的原因恰恰在於她想獲得太多的幸福,或者說她什麼也不肯放棄:對於平平者她不屑一顧,有才無貌者她也看不上眼,等到才貌雙全了,地位低微又使她的自尊心、虛榮心受到極大的刺痛……有沒有她理想中的白馬王子呢?也許有,但我猜想,那一定是在天上而不在人間。

每一次默默的放棄,放棄某個心儀已久卻無緣分的朋友;放棄某種投入卻無收獲的事;放棄某種心靈的期望;放棄某種思想,這時就會生出一種傷感,然而這種傷感並不妨礙我們去重新開始,嶄新的時空內將音樂重聽一遍,將故事再說一遍!因為這是一種自然的告別與放棄,它富有超脫精神,因而傷感得美麗!

兩害相權取其輕

很久以前,一位獵人在叢林裏放置了很多的鐵鉗,專門由於捕捉老虎。有一隻老虎運氣不佳,它早上一出來就踩著了獵人布下的鐵鉗,隻聽哢嗒一聲,它的一條後腿被牢牢鉗住了。

由於鐵鉗是專門為捕捉老虎定做的,用的都是上好的鐵,非常堅固,這隻老虎想盡了一切辦法也無法掙脫。

“我難道就這麼坐等著獵人來捉住我嗎?”老虎想。

它當然知道,如果落到獵人的手裏,將麵對的是被食肉寢皮的下場。

“不行,我必須放棄這條腿,以保住我的生命。”老虎對自己說。

然後,它抬起沒有被鉗住的那條腿,用力地向大樹蹬去。又是哢嗒一聲,被鉗住的腿掙斷了。老虎得以逃脫,雖然沒有了一條腿,可畢竟比送命強多了。

幾個月後,老虎的傷口愈合了,雖然沒有先前威猛,但還是能捕捉到一些弱小的動物。

舍一腿而保全身,這隻老虎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其實,自然界中的很多動物都有這樣的求生本領,當被某種捕獵工具捕到後,它們會先努力設法掙脫,當這樣努力無效時,它們便會棄掉被夾到的那部分肢體以求逃脫。因為它們知道,對它們來說更重要的是生命。人類也有“壯士斷腕”的類似壯舉。

對我們人類來說,當損失不可避免的發生時,也應該權衡利弊,當機立斷舍棄小的利益。患得患失不僅無助於損失的挽回,反而隻能使自己丟掉更大的利益,這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美國通用電氣的前CEO傑克·韋爾奇就是這樣做的。

1981年開始,韋爾奇一共投資了5億美元到工廠自動化係統。在韋爾奇上任約翰斯當權的時代,通用電氣就深受自動化之惠。當時,通用電氣是美國極少數最早在工廠內使用電腦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的企業之一。自動化技術的投入使用使通用電氣的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

從自身的得益經驗推至全美及全球的市場,韋爾奇非常看好這是一個大市場。他信心十足地認為,通用電氣隻需將生產出來的自動化設備直接銷售給各個企業的總裁就行了。他甚至樂觀地估計,到1990年,自動化設備的市場規模將可達900億美元。

因此,韋爾奇趁勢拍板買下了卡爾馬和英特絲爾兩家專門製造電腦輔助設計儀器和半導體的工廠,來擴充通用電氣自動化的實力。

韋爾奇尤其對卡爾馬寄予厚望。韋爾奇於1981年2月買下卡爾馬。當時,它在電腦輔助設計方麵占有第二大的美國市場,它所提供給零件設計師、線路設計師和建築師的軟件和硬件深受歡迎。

對此,韋爾奇決定錦上添花,進一步擴張市場。不惜降低價格在行銷上大量投資。成效顯著呈現,銷售額和市場占有率一並大幅度提高。然而好景不長。首先是卡爾馬的幾名高級經理及身懷絕技的工程師倒戈投入競爭對手的懷抱,使通用電氣在管理和技術上出現缺口。接著,通用電氣推出的新產品質量也出現問題。因此,到1983年底,自動化業務已陷入困境。1985年,卡爾馬喪失了近一半的市場占有率,排名由原來的第2名降到第11名。韋爾奇總結這個工廠自動化計劃失敗的原因,認為主要是新產品上市過於倉促。

比如,1983年,通用電氣推出一種新產品,是新型的數位化控製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設計頗為先進,機器人的所有動作都可以由電腦熒屏控製,並在發生意外的潛在階段自動發出警報。

不幸的是,因為過於倉促,這種機器人上市時,不少電腦程式軟件的毛病都還沒有消除。因此,顧客怨聲載道,通用電氣因此聲譽大跌,連帶導致這種機器人在這一年的銷售就跟著大跌20%。這類產品的虧損幾乎達到1000萬美元。韋爾奇不得不承認這是“管理執行上的失誤”。

事己至此,韋爾奇隻好升白旗繳械投降。他當機立斷,將買進僅4年卻讓通用電氣損失了1億多美元的卡爾馬和英特絲爾兩家工廠賣掉。剩下的自動化業務則納入後來轉虧為盈的新的合資業務,合資夥伴則是日本的法努克。

通用電氣的經理人談到這件事,並沒有指責韋爾奇。相反,很讚賞韋爾奇承認錯誤,勇於承擔責任,並能果斷迅速地撤回錯誤的投資,使損失盡量減少至最低的做法。他們這麼形容韋爾奇:“韋爾奇每天都會檢討自己,他會很願意說:‘我知道我昨天是要你那樣做的,但是我知道我錯了。現在我有新的市場訊息,環境在變化,我們需要重新修正方向。’這種認錯的態度對公司的影響十分巨大,大多數的企業領袖很難做到這一點。”

傑克·韋爾奇是因為市場的原因忍痛拋掉了卡爾馬和英特絲爾兩家工廠,而霍英東則是在英美兩國的聯合“政治迫害”下,為了保全大局,才壯士斷臂,賠錢賣掉了地產“星光行”。

星光行(當時的名稱是九龍商業大廈)是霍英東集團和另外三個集團合資,組成九龍置地公司,於1962年開始興建的,其股東除霍英東外,還有何添、關啟明、鍾明輝等人。整棟大廈共投資3000萬港元,這在當時,算是一項非常大的地產項目,其中霍英東個人承擔750萬,即總投資的1\/4,其他三個財團也各占1\/4。但當中,九龍置地公司向彙豐銀行貸款1000萬元,這筆貸款以霍英東的名義擔保,即霍英東總共投進1750萬元。

當時,霍英東財力雄厚。他說:“在銀根上,我是基本沒有問題的。當時我承諾過,如果彙豐銀行要我們清還1000萬元的債項,我亦即時可以拿出來。”

按照霍英東他們的計劃,星光行主要用於收租。星光行位於尖沙咀海旁,位置極佳,初時有不少商戶租用,其中一個較大的租戶就是中藝公司。“中藝”以經營中國工藝品為主,有中資背景。當時,中英關係正處於曆史低潮,港府正處處限製中資企業的發展,故霍英東把星光行租予“中藝”,自然被港英視為親中的表現。

霍英東萬萬沒有想到,把星光行出租給“中藝”竟然會惹禍上身。港英當局向霍英東施壓,封殺他的生存空間。曆史上,由於朝鮮戰爭時期的經曆,霍英東的公司也被美國政府列入黑名單。於是,英、美兩國從星光行入手,聯手向霍英東施予“政治迫害”。

首先,美國駐香港領事將星光行列入“黑名單”,明確宣布所有星光行的租客都不能買賣美國貨,就連美國製造的那些收銀機也在禁售之列。如此一來,對租用星光行的商戶極為不便。

美國領事這一招果然奏效,不少租客或對星光行望而卻步,或要求低價租用。霍英東決定將租價大幅度降低。因為他算過,若以這個價錢把整幢星光行出租,隻要熬過7年,就可賺回所有投資。

降低租金的決定一做出,果然吸引了不少商戶來參觀、租用。誰知,這時候香港電話公司給各個有意租用星光行的商戶打去電話,“忠告”他們:最好不要租星光行,如果租下來,接通電話可能遙遙無期。

做生意的人哪敢和政府作對?並且,沒有電話,生意如何做?結果,有意租用者個個懾於政府的壓力,都不敢租用;連那些已經交了按金的商戶也紛紛退租,連按金也不要了。偌大的星光行,一時間門可羅雀,冷冷清清。在商場打滾多年、見慣風浪的霍英東,而對英、美的“政治迫害”,也無計可施了。霍英東和幾個股東商量後,決定出售星光行。但當時正是香港地產市道處於曆史低潮時期,投資者都因為香港前途不明朗而不敢貿然買樓,因而樓宇有價無市。

事實上,霍英東當時確實曾有意獨資買下星光行,因為他仍然看好香港未來的地產市道。至於後來放棄,原因是:他很清楚,若自己獨資購下星光行,英、美方麵也決不讓自己有好日子過。

這時,英資的置地公司窺準機會,找到霍英東,提出以3750萬港元收購星光行。置地是香港最大的外資地產公司,其母公司怡和以販賣鴉片到中國起家,是香港最大的英資公司之一。

在地產市道一片蕭條的情況下,3750萬是一個可以接受的價錢。為減少損失,霍英東於是同意以這個價錢賣給置地。其實,以霍英東當時的名望和關係,要找一個買家並非難事。但是,即使把星光行賣給自己選擇的買家,霍英東仍然有一個顧慮。原來,霍英東當時有兩家設在珠城的戲院,所放映的電影都是向美國的米高梅等8大電影公司購進的;若美國繼續向他施壓,則戲院的片源就有問題,兩間戲院就難以生存,而其他問題也可能接踵而來。

置地買下星光行的不久,香港局勢趨於平靜,地產市道也逐漸複蘇,到了1970年,中區地王竟以2.58億港元成交,創當時香港和世界地價的最高紀錄;而星光行也在短短時間內全部租清。置地乘人之危,大賺一筆,而霍英東卻損失慘重,事後還不時扼腕長歎!

星光行事件之後,霍英東仍然看好地產市道的前景,並沒有因為在星光行事件中受挫而堰旗息鼓。他在地產市道仍然疲軟時,還是把大量資金押在地產上。1968年,他斥資發展康寧道24號第一期工程;1969年,發展維多利亞大廈、康寧道48-52號第二期工程、銅鑼灣道82號工程;1970年,斥資140萬買下薄扶林沙宣道33號豪宅,並發展缽侖街124-128號工程。然後,又將資金投放於軒尼詩道、天後廟道一帶的物業。

但是,由於港英政府有意“封殺”霍英東的發展空間,所以1967年之後的霍英東,雖然也在地產市場有些投資,但與1967年之前在地產界縱橫叱吒的勢頭相比,根本不能同日而語。霍英東迫於無奈,已經改變投資策略,以退為攻,步步為營,並逐漸淡出香港的地產市場。

事實上,經過1967年的地產低潮之後,當時在香港,霍英東仍然可以說得上是手頭資金最為充裕、實力最為雄厚的地產商之一。也就是說,他從那時起,逐漸淡出地產市場,“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相反,當霍英東逐漸淡出香港地產界之時,香港一些華資地產商卻乘勢而起。由於一些英資財團對香港前途缺乏信心,沒有作長遠發展的打算,因而未能充分利用其擁有的龐大土地和雄厚財力自行發展,而是傾向於將土地出售。一些華資商人,如郭得勝、李兆基、李嘉誠、胡應湘、鄭裕彤等,乘機大戰地產市場,並大有斬獲,業績斐然,財富劇增,成為香港地產行業的中流砥柱;連同原有的華資集團,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期,華資地產商已強大到足以與英資分庭抗禮。而霍英東,卻隻能眼巴巴地看著郭得勝、李嘉誠、李兆基等人,興建一個又一個屋村,大發其地產財。

不少人因此感歎說:“若不是港英政府與美國政府聯手施‘政治迫害’,則當今香港十大地產商之首,極有可能是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執地產業牛耳的霍英東!”

不過,霍英東賣掉星光行的做法也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如果他強硬到底,隻會招來英美更大的報複,不但星光行保不住,自己的霍氏集團也將岌岌可危,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拿得起,放得下

人們常說一個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而在付諸行動時,拿得起容易,放得下難,所謂放得下,是指心理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敢於放棄,就是遇到千斤重擔壓心頭,也能把心理上的重壓卸掉,使之輕鬆自如。

放棄不是頹廢,不是厭世,而是一門學問。人生在世,忙忙碌碌,疲於奔波,我們常常被強烈的願望所驅趕,不敢停步,不敢懈怠,也不敢輕言放棄。背上包裹越來越多,越來越沉,而我們什麼都不願放棄,因而,當收獲越來越多的時候,身心也越來越累。

在現實生活中,放不下的事情實在太多了。比如做了錯事,說了錯話,受到上級和同事指責,以及好心人誤解受到委屈,於是心裏總有個結解不開,放不下等等。總之,有些人就是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想這想那,愁這愁那,心事不斷愁腸百結。這些心理負擔有損於健康和壽命。有的人之所以感覺活得很累,無精打采,未老先衰,這就因為習慣於將一些事情吊在心裏放不下來,結果把自己折騰得疲勞而又蒼老。

其實簡單地說,讓人放不下的通常在於財、情、名這幾個方麵。想透了想開了,也會看淡了,自然也就會放得下了。

一位老師帶著他的學生打開了一個神秘的倉庫。這倉庫裏裝滿了放射著奇光異彩的寶貝,也不知存放者是誰。仔細看,每個寶貝上都刻著清晰可辨的字紋,分別是:驕傲,正直,快樂,愛情……這些寶貝都是那麼漂亮,那麼迷人,學生見一件愛一件,抓起來就往口袋裏裝。

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才發現,裝滿寶貝的口袋是那麼的沉。沒走多遠,他便感覺到了氣喘籲籲,兩腿發軟,腳步再也無法挪動。

老師說:“孩子,我看還是丟掉一些寶貝吧,後麵的路還長著呢!”

學生戀戀不舍得在口袋裏翻來翻去,不得不咬咬牙丟掉兩件寶貝。但是,寶貝還是太多,口袋還是太沉,年輕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停下來,一次又一次咬著牙丟掉一兩件寶貝。“痛苦”丟掉了,“驕傲”丟掉了,“煩惱’丟掉了……口袋的重量雖然減輕了不少,但年輕人還是感到它很沉很沉,雙腿依然像灌了鉛一樣的重。

“孩子”,老師又一次勸道,“你再翻一翻口袋,看還可以丟掉些什麼。”於是,學生終於把沉重的“名”和“利”丟掉了,隻留下“謙虛”、“正直”、“快樂”和“愛情”。一下子,他感到說不出的輕鬆。但是,他們走到離家隻有一百米的地方,年輕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憊,他真的再也走不動了。

“孩子,你看還有什麼可以丟掉的,現在離家隻有一百米了。回到家,等恢複體力還可以回來取。”

學生想了想,拿出“愛情”看了又看,戀戀不舍地放在了路邊。他終於走回了家。

可是他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高興,他在想著那個讓他戀戀不舍的“愛情”。老師過來對他說:“愛情雖然可以給你帶來幸福和快樂。但是,它有時也會成為你的負擔。等你恢複了體力還可以把它取回,對嗎?”

第二天,他恢複了體力,按著來時路拿回了“愛情”。他真是高興極了,他歡呼雀躍。他感到了無比的幸福和快樂。這時,老師走過來觸摸著他的頭,舒了一口氣:“啊,我的孩子,你終於學會了放棄!”

生活有時會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權力,不得不放走機遇。放棄,並不意味著失去,因為隻有放棄才會有另一種獲得。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棄城市的舒適;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兒,就得放棄嬌嫩白淨的膚色;要想穿越沙漠,就得放棄咖啡和可樂;要想有永遠的掌聲,就得放棄眼前的虛榮;船舶放棄安全的港灣,才能在深海中收獲滿船魚蝦。

今天的放棄,是為了明天的得到。幹大事業者不會計較一時的得失,他們都知道放棄,如何放棄,放棄些什麼。一個人倘若將一生的所得都背負在身,那麼縱使他有一副鋼筋鐵骨,也會被壓倒在地。

昨天的輝煌不能代表今天,更不能代表明天,過去的成就隻能讓它過去,隻能毫不痛惜地放棄。什麼時候學會放棄,什麼時候便開始了成熟。我們都要學會放棄,放棄失戀帶來的痛楚;放棄屈辱留下的仇恨;放棄心中所有難言的負荷;放棄費精力的爭吵;放棄沒完沒了的解釋;放棄對權力的角逐;放棄對金錢的貪欲;放棄對虛名的爭奪……凡是次要的、枝節的、多餘的該放棄的都應放棄。

學會放棄還要對已失去的事物有一種“既然己失去,就讓它失去吧”的心態。

有一個收藏家,他酷愛茶壺,收集了無數個茶壺,隻要聽說哪裏有好壺,不管路途多遠一定親自前住鑒賞,如果看中意了,而對方願意割愛,花再多錢他也舍得。在他所收集的茶壺中,他最中意的是一隻龍頭壺。

一日,一個久未見麵的好友前來拜訪,於是他拿出這隻茶壺泡茶招待這位朋友。二人開心地暢談著,朋友對這隻茶壺所泡出的茶讚不絕口,因此好奇地將它拿起來把玩,結果一不小心將它掉落到地上,茶壺應聲破裂,全場陷入一片寂靜,在場的每個人都為打碎這巧奪天工的茶壺惋惜不已。

這時這位收藏家站了起來,默默收拾這些碎片,將他交給一旁的家人,然後拿出另一隻茶壺繼續泡茶說笑,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一樣。事後,有人就問他:“這是你最鍾愛的一隻壺,被打破了,難道你不難過,不覺得惋惜嗎?”收藏家說:“事實已經造成,摔碎壺留戀又有何益?不如重新去尋找,也許能找到更好的呢!”

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寶貝”,但你不可能什麼都得到,在某些時候一定要學會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是勇氣,放得下是肚量,拿得起是可貴,放得下是超脫。人生最大的敬佩是拿得起,生命最大的安慰是放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