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福禍苦樂一念之間
【原文】
人生福境禍區,皆念想造成。故釋氏雲:“利欲熾然即是火坑,貪愛沉溺便為苦海;一念清淨烈焰成池,一念驚覺船登彼岸。”
【譯文】
人生的幸福與苦惱是由自己的觀念所造成的,所以釋迦牟尼佛說:“名利的欲望太強烈就等於是火坑,貪婪之心太強烈就等於沉入苦海。隻要有一絲純潔的觀念就會使火坑變成水池,隻要有一點警覺精神就能使火海變成樂園;”可若意識觀念略有不同,人生世界就會全麵改變,所以一個人的所思所想必須慎重。
【解讀】
佛家說“相由心生,相隨心滅”說的也是這個道理。一個人如果心裏有了利欲之念,心也會變得火一般熾烈的貪婪,這時你的人生幸福也會隨之墮入痛苦的地獄中。心能清淨,即使已經出現熾烈般的欲火,也能把它化為清涼水池。
人生的幸福與苦惱全由自己的觀念造成。觀念略有不同,人生境界就會全麵改觀,因此,所思所想必須慎重。
佛經有一首勸誡人們早覺醒的詩,寫道: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營家計,昧昧昏昏白了頭。
是是非非何日了,煩煩惱惱幾時休。
明明白白一條路,千千萬萬不肯休。
光明大道人不往,牢門封鎖有人來。
天堂有路人不走,地獄無門非要鑽。
勸君早覓修行路,了脫三途八難災。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明白這些道理但當事情真正的發生在自己身上,就難以抵製物欲誘惑的時候,就會失去自己的清醒的頭腦,什麼光明大道人不往,牢門封鎖有人來。天堂有路人不走,地獄無門有些人非要想進去。早已拋到了九霄雲外,甚至明知道那是火坑,卻仍然義無反顧地跳下去,結果像飛蛾投火一樣,不僅不能自拔,這種精神真是讓人敬佩,然而連自己的生命都失去了。所以人們對於追求總是無止境,永遠都不感到滿足,但最終的結果卻並不是那麼盡如人意。就像有個人在機關做事,看到別人和自己的級別一樣,可是人家卻比自己風光,不僅有香車寶馬,堆金疊玉,而且他們還擁有了更多的資產,他的心理自然會不平衡。因此不自覺的會越來越貪婪,象貪汙公款。雖然最終這位幹部腰纏萬貫,可並非他自己的勞動和付出獲得的,結果是要付出代價的,那就是他不僅使他失去了所有的財產,而且也失去了人生的自由,更有甚者可能是一命嗚呼。
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想一想就不難明白:其實禍與福、苦與樂,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何謂苦,何謂樂呢?隻不過都是人們的“念想”而已。如果符合自己的“念想”,滿足了自己的欲望,那麼則認為是快樂,如果不符合自己的“念想”,沒有滿足自己的欲望,那麼則被認為是苦。因此苦和樂有時候隻在一念之間。
正所謂“禍福苦樂,一念之差”,如果我們能真正理解這個道理,就會懂得和明白,人生的禍福苦樂,隻不過是人為的一種虛擬的概念罷了,如果說富有的人是快樂的,那麼普通的或許會比他有更多的快樂,這是誰也說不好的事情。
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安居樂業才是人們最終所追求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