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是亦眾生,與我體同,應起悲心,憐彼昏蒙(2 / 3)

若約通途教義言,應觀我身人身山河大地等皆虛妄不實,飛機炸彈大炮等亦當然空無所有。如常人所誦之《心經》《金剛經》等皆明此義。《心經》雲:“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金剛經》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若再詳言,應分為空、假、中三觀,複有次第一心之別。但吾人僅可解其意,若依此修觀則至困難,即勉強修之,遇境亦不得力。故印光法師勸人專修淨土法門也。因此法門易解,人人皆可實行。

故勸諸君須深信淨土法門。又須於印光法師前所說者,深信不疑,安心念佛菩薩名號,不必憂懼也。

此次與日本抗戰,他處皆多少受損害,惟泉州安然。此是諸君念佛誦經之力,故能免一時之危險。但後患方長,不可安心,必須精進念佛菩薩,俾今生命終時,決定生西,乃是十分安全之道也。

略說。勸念佛菩薩,求生西方。至要至要。

近有人新發明聽鍾念佛之法,至為奇妙。今略述其方法如下,修淨業者,幸試用之,並希以是廣為傳播焉。

凡座鍾掛鍾行動之時,若細聽之,作叮當叮當之響(叮字響重,當字響輕)。即依此叮當叮當四字,設想作阿彌陀佛四字。或念六字佛者,以第一叮字為“南無”,第一當字為“阿彌”,第二叮字為“陀”,第二當字為“佛”。

亦止用叮當叮當四字而成之也。又倘以其轉太速,而欲遲緩者,可加一倍,用叮當叮當叮當叮當八字,假想作阿彌陀佛四字,即是每一叮當為一字也。或念六字佛者,以第一叮當為“ 南無”, 第二叮當為“ 阿彌”, 第三叮當為“陀”,第四叮當為“佛”也。

所用之鍾,宜擇叮當叮當速度調勻者用之。又欲其音響輕微者,可以布類覆於其上。(如晝間欲其響大者,將布撤去。夜間欲其音響輕者,將布覆上。)初學念佛者若不持念珠記數,最易懈怠間斷。若以此鍾時常隨身,倘有間斷,一聞鍾響,即可警覺也。又在家念佛者,居室附近,不免喧鬧,若攝心念佛,殊為不易。今以此鍾置於身旁,用耳專聽鍾響,其他喧鬧之聲,自可不至擾亂其耳也。又聽鍾工夫能純熟者,則叮當叮當之響,即是阿彌陀佛之聲。鍾響佛聲,無二無別。鍾響則佛聲常現矣。

普陀印光法師《複永嘉論月律師函》雲:“凡夫之心,不能無依,而娑婆耳根最利。聽自念佛之音亦親切。但初機未熟,久或昏沉,故聽鍾念之,最為有益也。”

人生誰免餘情繞

戊寅十一月十四日在南普陀寺佛教養正院同學會席上講:

佛教養正院已辦有四年了。諸位同學初來的時候,身體很小,經過四年之久,身體皆大起來了,有的和我也差不多。啊!光陰很快。人生在世,自幼年至中年,自中年至老年,雖然經過幾十年之光景,實與一會兒差不多。就我自己而論,我的年紀將到六十了,回想從小孩子的時候起到現在,種種經過如在目前;啊!我想我以往經過的情形,隻有一句話可以對諸位說,就是“不堪回首”而已。

我常自己想來,啊!我是一個禽獸嗎?好像不是,因為我還是一個人身。我的天良喪盡了嗎?好像還沒有,因為我尚有一線天良常常想念自己的過失。我從小孩子起一直到現在都埋頭造惡嗎?好像也不是,因為我小孩子的時候,常行袁了凡的功過格,三十歲以後,很注意於修養,初出家時,也不是沒有道心。雖然如此,但出家以後一直到現在,便大不同了:因為出家以後二十年之中,一天比一天墮落,身體雖然不是禽獸,而心則與禽獸差不多。天良雖然沒有完全喪盡,但是昏聵糊塗,一天比一天厲害,抑或與天良喪盡也差不多了。講到埋頭造惡的一句話,我自從出家以後,惡念一天比一天增加,善念一天比一天退失,一直到現在,可以說是醇乎其醇的一個埋頭造惡的人,這個也無須客氣也無須謙讓了。

就以上所說看起來,我從出家後已經墮落到這種地步,真可令人驚歎;其中到閩南以後十年的功夫,尤其是墮落的墮落。去年春間曾經在養正院講過一次,所講的題目,就是《南閩十年之夢影》,那一次所講的,字字之中,都可以看到我的淚痕。諸位應當還記得吧。

可是到了今年,比去年更不像樣子了;自從正月二十到泉州,這兩個月之中,弄得不知所雲。不隻我自己看不過去,就是我的朋友也說我以前如閑雲野鶴,獨往獨來,隨意棲止,何以近來竟大改常度,到處演講,常常見客,時時宴會,簡直變成一個“應酬的和尚”了,這是我的朋友所講的。啊!“應酬的和尚”這五個字,我想我自己近來倒很有幾分相像。

如是在泉州住了兩個月以後,又到惠安到廈門到漳州,都是繼續前稿。除了利養,還是名聞,除了名聞,還是利養。日常生活,總不在名聞利養之外,雖在瑞竹岩住了兩個月,稍少閑靜,但是不久,又到祈保亭冒充善知識,受了許多的善男信女的禮拜供養,可以說是慚愧已極了。

九月又到安海,住了一個月,十分熱鬧。近來再到泉州,雖然時常起一種恐懼厭離的心,但是仍不免向這一條名聞利養的路上前進。可是近來也有件可慶幸的事,因為我近來得到永春十五歲小孩子的一封信。他勸我以後不可常常宴會,要養靜用功;信中又說起他近來的生活,如吟詩、賞月、看花、靜坐等,洋洋千言的一封信。啊!他是一個十五歲的小孩子,竟有如此高尚的思想,正當的見解;我看到他這一封信,真是慚愧萬分了。我自從得到他的信以後,就以十分堅決的心,謝絕宴會,雖然得罪了別人,也不管他,這個也可算是近來一件可慶幸的事了。

雖然是如此,但我的過失也太多了,可以說是從頭至足,沒有一處無過失,豈止謝絕宴會,就算了結了嗎?尤其是今年幾個月之中,極力冒充善知識,實在是太為佛門丟臉。別人或者能夠原諒我,但我對我自己,絕不能夠原諒,斷不能如此馬馬虎虎地過去。所以我近來對人講話的時候,絕不顧惜情麵,決定趕快料理沒有了結的事情,將“法師”“老法師”“律師”等名目,一概取消,將學人侍者等一概辭謝,孑然一身,遂我初服,這個或者亦是我一生的大結束了。

啊!再過一個多月,我的年紀要到六十了。像我出家以來,既然是無慚無愧,埋頭造惡,所以到現在所做的事,大半支離破碎不能圓滿,這個也是份所當然。隻有對於養正院諸位同學,相處四年之久,有點不能忘情;我很盼望養正院從此以後,能夠複興起來,為全國模範的僧學院。

可是我的年紀老了,又沒有道德學問,我以後對於養正院,也隻可說“愛莫能助”了。

啊!與諸位同學談得時間也太久了,且用古人的詩來作臨別贈言。詩雲:

未濟終焉心縹緲, 萬事都從缺陷好。

吟到夕陽山外山, 人生誰免餘情繞。

桃李種,長成為桃李;荊棘種,長成為荊棘己卯四月十六日在永春桃源殿講:我到永春的因緣,最初發起,在三年之前。性願老法師常常勸我到此地來,又常提起普濟寺是如何如何的好。

兩年以前的春天,我在南普陀講律圓滿以後,妙慧師便到廈門請我到此地來。那時因為學律的人要隨行的太多,而普濟寺中設備未廣,不能夠收容,不得已而中止。是為第一次欲來未果。

是年的冬天,有位善興師,他持著永春諸善友一張請帖,到廈門萬壽岩去,要接我來永春。那時因為已先應了泉州草庵之請,故不能來永春。是為第二次欲來未果。

去年的冬天,妙慧師再到草庵來接。本想隨請前來,不意過泉州時,又承諸善友挽留,不得已而延期至今春。是為第三次欲來未果。

直至今年半個月以前,妙慧師又到泉州勸請,是為第四次。因大眾既然有如此的盛意,故不得不來。其時在泉州各地講經,很是忙碌,因此又延擱了半個多月。今得來到貴處,和諸位善友相見,我心中非常歡喜。自三年前就想到此地來,屢次受了事情所阻,現在得來,滿其多年的夙願,更可說是十分歡喜了。

今天承諸位善友請我演講。我以為談玄說妙,雖然極為高尚,但於現在行持終覺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講的,且就常人現在即能實行的,約略說之。

因為專尚談玄說妙,譬如那饑餓的人,來研究食譜,雖山珍海味之名,縱橫滿紙,如何能夠充饑。倒不如現在得到幾種普通的食品,即可入口。得充一飽,才於實事有濟。

以下所講的,分為三段。

深信因果

因果之法,雖為佛法入門的初步,但是非常重要,無論何人皆須深信。何謂因果?因者好比種子,下在田中,將來可以長成為果實。果者譬如果實,自種子發芽,漸漸地開花結果。

我們一生所作所為,有善有惡,將來報應不出下列:桃李種,長成為桃李——作善報善。

荊棘種,長成為荊棘——作惡報惡。

所以我們要避凶得吉,消災得福,必須要厚植善因,努力改過遷善,將來才能夠獲得吉祥福德之好果。如果常作惡因,而要想免除凶禍災難,哪裏能夠得到呢?

所以第一要勸大眾深信因果了知善惡報應,一絲一毫也不會差的。

發菩提心

“菩提”二字是印度的梵語,翻譯為“覺”,也就是成佛的意思。發者,是發起,故發菩提心者,便是發起成佛的心。為什麼要成佛呢?為利益一切眾生。須如何修持乃能成佛呢?須廣修一切善行。以上所說的,要廣修一切善行,利益一切眾生,但須如何才能夠徹底呢?須不著我相。

所以發菩提心的人,應發以下之三種心:(一)大智心:不著我相。此心雖非凡夫所能發,亦應隨分觀察。

(二)大願心:廣修善行。

(三)大悲心:救眾生苦。

又發菩提心者,須發以下所記之四弘誓願:(一)眾生無邊誓願度:菩提心以大悲為體,所以先說度生。

(二)煩惱無盡誓願斷:願一切眾生,皆能斷無盡之煩惱。

(三)法門無量誓願學:願一切眾生,皆能學無量之法門。

(四)佛道無上誓願成:願一切眾生,皆能成無上之佛道。

或疑煩惱以下之三願,皆為我而發,如何說是願一切眾生?這裏有兩種解釋:一就淺來說,我也就是眾生中的一人,現在所說的眾生,我也在其內。再進一步言,真發菩提心的,必須徹悟法性平等,決不見我與眾生有什麼差別,如是才能夠真實和菩提心相應。所以現在發願,說願一切眾生,有何妨耶!

專修淨土

既然已經發了菩提心,就應該努力地修持。但是佛所說的法門很多,深淺難易,種種不同。若修持的法門與根器不相契合的,用力多而收效少。倘與根器相契合的,用力少而收效多。在這末法之時,大多數眾生的根器,和哪一種法門最相契合呢?說起來隻有淨土宗。因為泛泛修其他法門的,在這五濁惡世,無佛應現之時,很是困難。若果專修淨土法門,則依佛大慈大悲之力,往生極樂世界,見佛聞法,速證菩提,比較容易得多。所以龍樹菩薩曾說,前為難行道,後為易行道,前如陸路步行,後如水道乘船。

關於淨土法門的書籍,可以首先閱覽者,《初機淨業指南》《印光法師嘉言錄》《印光法師文鈔》等。依此就可略知淨土法門的門徑。

近幾個月以來,我在泉州各地方講經,身體和精神都非常疲勞。這次到貴處來,匆促演講,不及預備,所以本說未能詳盡之處,希望大眾原諒。

回入塵勞,同歸秘藏

庚辰地藏誕日在永春講:

餘來永春,迄今一年有半。在去夏時, 王夢惺居士來信,為言擬偕林子堅居士等將來普濟寺,請餘講經。

斯時餘曾複一函,俟秋涼後即入城講《金剛經》大意三日。及秋七月,餘以掩關習禪,乃不果往。昨日夢惺居士及諸仁者入山相訪,因雨小住寺院,今日適逢地藏菩薩聖誕,故乘此勝緣,為講淨宗道侶兼持誦《地藏經》要旨,以資紀念。

淨宗道侶修持之法,固以淨土三經為主。三經之外,似宜兼誦《地藏經》以為助行。因地藏菩薩,與此土眾生有大因緣。而《地藏本願經》尤與吾等常人之根器深相契合。

故今普勸淨宗道侶,應兼持誦《地藏菩薩本願經》。謹述旨趣於下,以備淨宗道侶采擇焉。

(一)淨土之於地藏,自昔以來,因緣最深。而我八祖蓮池大師撰《地藏本願經序》,勸讚流通。逮我九祖蕅益大師,一生奉事地藏菩薩,讚歎弘揚益力,居九華山甚久,自稱為“地藏之孤臣”;並盡形勤禮《地藏懺儀》,常持《地藏真言》,以懺除業障,求生極樂。又當代淨土宗泰鬥印光法師,於《地藏本願經》尤盡力弘傳流布,刊印數萬冊,令淨業學者至心讀誦,依教行持。今者竊遵淨宗諸祖之成規,普勸同仁兼修並習。勝緣集合,蓋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