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告之一 敬業勤奮是安身立命的根本(3 / 3)

李嘉誠的輝煌成就可以說是以其誌存高遠的博大理想為基礎的。

要想成為一個大富豪,就必須目標高遠,目光遠大,而不斤斤計較於蠅頭之利。

遠大的理想可以激勵我們,可以培養我們的氣魄,可以讓我們經受得住挫折,輸得起也贏得起。

剛開始創業的階段,李嘉誠依舊是初做“行街仔”(推銷員)時的老作風。

每天一大清早,李嘉誠就外出推銷或采購。趕到辦事的地方,別人正好上班。他從不打的,距離遠就乘公共巴士,路途近就雙腳行走。

中午時,李嘉誠急如星火趕回工廠,先檢查工人上午的工作,然後跟工人一道吃簡單的工作餐。沒有餐桌,李嘉誠和大家一樣蹲在地上吃。

這種以誠相待、同甘共苦的生活隻適宜於開始創業時的艱苦環境。

在商業社會,要穩定人心,不可能長期讓工人吃大苦受大累。

李嘉誠身為老板,同時又是操作工、技師、設計師、推銷員、采購員、會計師、出納員,剛起步的階段,什麼事都是他一手操持。

長江塑膠廠第一批招聘的工人,全是門外漢,多半還是從田間洗腳上岸的農民。惟一的塑膠師傅是老板李嘉誠。機器安裝、調試,直到出產品,都是李嘉誠手把手帶領工人一道完成的。

晚上,李嘉誠仍有做不完的事:他需做賬;要記錄推銷的情況,規劃產品市場區域;還要設計新產品的模型圖,安排第二天的生產。

此外,李嘉誠還從不間斷業餘自學。塑膠業的發展日新月異。新原料、新設備、新製品、新款式源源不斷地被開發出來。李嘉誠猶如海綿吸水,總覺得時間不夠用。

李嘉誠事必躬親,節省了許多不必要的開支,同時又對全廠每一個環節的情況都了如指掌,便於管理,此外,身為老板這般拚命,給全廠員工起到率先垂範的榜樣作用。

這是非常時期的十分有效的方式。隨著第一批產品順利地銷出去,一批又一批訂單紛至遝來。生產規模隨之擴大。

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李嘉誠招聘了會計、出納、推銷員、采購員、保管員,開始實行層級管理。同時,又擴大招聘工人,並實行三班倒工作製,開足馬力生產,晝夜不停出貨。

由此可見,勤勞是一個人成大事的根本,對一個初步創業的人來說,更可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對今天有誌於自主創業的人士有著借鑒與學習的意義。

6、幸運不會從天而降,成事在人努力為之

李嘉誠進入了五金公司做起了推銷業務,他先前在茶樓幹活的時候,從茶客的談話中暗自學到了許多生意訣竅。在這裏靠他的智慧變成了一種靈活多變的推銷技巧,比如見機行事,察言觀色等本事。

有一次李嘉誠進入一家酒樓推銷鐵桶,被老板毫不客氣地拒絕了。李嘉誠沮喪地走出那家酒樓。

李嘉誠不是個輕易認輸的人。離開酒樓不遠,他思考著怎樣才能使這家老板愉快地接收他的鐵桶。而不被拒絕呢!是不是自己的言行、動作、態度方麵不好,還是這種款式的鐵桶不適合這家酒樓。他便重新擬定了對策。他很快便有了主意,於是,不再垂頭喪氣,又轉身重新回到那家酒樓。

再次見到老板後,不等對方開口,李嘉誠就搶先說:

“我這一次不是來推銷鐵桶的。我隻是想向您請教,在我進貴店推銷時,我的動作、言辭、態度等行為有什麼不妥的地方,請您指點迷津。我是個新手,又是晚輩,您比我有更豐富的經驗,在商界您已經是成功人士了。我懇求您的指點,好讓我改進。”

李嘉誠這種虛心坦誠的態度令老板大為感動。他隨之一改拒人千裏的冰冷態度,向李嘉誠提出了一些批評建議。

雖然李嘉誠的本意並不在此,但一貫善於博采眾長的他確實得到了一番教益。

老板也喜歡上了這位謙虛誠實的少年,當即決定購買李嘉誠的鐵桶。

李嘉誠這一招可謂是一箭雙雕,既得到了成功人士的指導,又做成了生意。

後來,李嘉誠的這一招屢試不爽。

“1979年10月29日的《時代周刊》說李氏是‘天之驕子’,這含有說李氏有今天的成就多蒙幸運之神眷顧的意思。英國人也有句話:‘一盎司的幸運勝過一磅的智慧。’從李氏的體驗,究竟幸運(或機會)與智慧(及眼光)對一個人的成就孰輕孰重呢?”

鴻碩先生在《巨富與世家》一書中分析道:

“李先生認為早期的勤奮,正是他儲蓄資本的階段,這也就是西方人士稱為‘第一桶金’的觀念。

“不過,在香港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每星期工作7天的人大概也有10萬人,為什麼他們勤奮地工作了數十年還沒有出人頭地呢?”

“由此可見,李先生認為勤奮是成功的基礎仍是自謙之詞,幸運也隻是一般人的錯覺。從李氏成功的過程看,他有眼光判別機會,然後持之以恒,而他看到機會就是一般人認為的‘幸運’。許多人隻有平淡的一生,可能就是不能判別機會,或得到機會而退縮不前,或當機會來臨時缺少了‘第一桶金’。也有人在機會來臨時,因為斤斤計較目前少許得失,把好事變成壞事,坐失良機。”

鴻碩先生的分析已經是十分透徹了。勤奮和幸運都非常的重要。在創業之初,資本積累階段,勤奮尤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判斷機會的眼光和把握機會的能力。

香港經濟評論家評論李嘉誠的成功與成名時說:

“一方麵李嘉誠的努力使長江實業成為出人頭地的公司,這個過程包括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以及在合適的時間,以個人的財力去資助公司的發展。”

“在香港這個冒險家的樂園和急功近利的社會中,董事們使用公司資金不是新聞,能夠將盈利點滴歸公,以及由主席以優惠的方式貸款給公司發展,才是大新聞。”

一些觀察敏銳的股評作者和財經記者最先觀察到這一點,並將此新聞加以推崇。個人品德的高尚,再加上事業的成功,令李嘉誠逐漸成為大眾心目中的成功人物。

香港人提到李嘉誠,多少帶有尊崇的意味,和提及其他知名度也不低的富豪時,頗有不同。“李嘉誠可說是長江實業一項難以估量的資產。”

由此可見,不貪圖一己私利,而全力去發展公司,是李嘉誠成功的原因之一。

其實,公司發展了,作為大老板當然也會盈利豐富。但貪圖小利,是近視的短期行為。所謂是揀了芝麻丟掉了西瓜,李嘉誠的做法卻正好相反,他是丟掉芝麻抱起了西瓜。

難怪說,長江實業最珍貴的財產就是李嘉誠。這就無怪乎,香港人提到李嘉誠會帶有尊崇的意味。

李嘉誠說:“作為一個龐大企業集團的領導人,一定要在企業內部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未攻之前一定要先守,每一個政策實施之前都必須做到這一點。當我著手進攻的時候,我要確信,有超過百分之一百的能力。換句話說,即使本來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儲足二百的力量才去攻,而不是隨便去賭一賭。”

“這個道理就像遊泳一樣簡單。我的泳術很普通,扒艇也很普通。如果我要到達對岸,我要確信我的能力不是僅可扒到對岸,而要肯定有能力扒回來。如果我遊泳去對麵沙灘,我不會想著遊到對麵沙灘休息,我要預備自己遊到對麵沙灘,立即再遊回來也有餘力,我才開始遊過去。在事先,我會常常訓練自己,例如記錄鍾點和裏數,充分了解自己才去做。”

“中國古老的生意人有句話:‘未購先想賣’,這就是我的想法。當我購入一件東西,會做最壞的打算,這是我在99%的交易前的事情,隻有1%的時間,是想會賺多少錢。”

“因為這時候來說,多大的實力也是假的。作個比喻,你的風帆高揚,而風帆處於正常比例時,即使那艘船不算太小,當風向不定的時候,隨時可以覆舟。”

“所以我凡事必有充分的準備然後才去做。一直以來,做生意處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台說天氣很好,但我常常會問自己,如5分鍾後宣布有台風,我會怎樣,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這種心理準備。”

由此可見,“生於憂患”是李嘉誠經營觀念的詮釋和印證。

從評論界的評論可以看出:一個成功者,要有諸因素才能成功,如:天才、智慧、勤奮、吃苦耐勞或機會等。光憑其中的任何一個元素都不能造就一個成功者。

7.敬業勤奮為做事之本

李嘉誠有了第一份工作以後,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更加努力地工作。茶樓是個濃縮的小社會,三教九流,什麼人都有。也許是泡在書堆裏太久的緣故,李嘉誠對於茶樓裏的人和事,有一股特別的新鮮感。

李嘉誠喜歡聽茶客談古論今,散布小道消息。他從這裏了解了社會和世界的許多事情。這些事情大部分都是在家中、課堂上聞所未聞的;許多說法,都與其父和老師灌輸的那一套大相徑庭。世界在李嘉誠麵前展現了錯綜複雜、異彩紛呈的一麵。李嘉誠的思維不再單純得如一張白紙。盡管如此,父親的遺訓刻骨銘心,他在紛紜變幻的世界中並沒有迷失自我。

漸漸地,他發現茶樓的客人各具特色,又各有喜好。言談舉止間,有的顯得儒雅風流,有的粗俗不堪,有的則默默無語。於是,在幹好自己手頭工作的同時,他開始暗暗觀察起每個客人來。

他首先根據各位茶客的特征,猜測他們的籍貫、年齡、職業、財富、性格等等,然後找機會驗證。

接著他又揣摩顧客的消費心理,看他們喜歡喝什麼茶,喜歡什麼茶點。

剛開始,他一點也猜不透茶客的情況。但他沒有氣餒,繼續觀察,不斷總結規律。終於,他發現自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了。他高興極了,覺得觀察人太有趣了。

後來,李嘉誠對一些常客的消費需要和消費習慣了如指掌。如誰愛吃蝦餃、誰愛吃幹蒸燒麥、誰愛吃腸粉加辣椒、誰愛喝紅茶、誰愛喝綠茶、什麼時候上什麼茶點,李嘉誠心中都有一本賬。

李嘉誠投其所好,又真誠待人,顧客感到特別受尊重,高興之餘,自然樂得掏腰包。

能贏得顧客並能讓顧客乖乖掏錢,自然也能獲得老板的歡心,老板很快便給他加了薪水。

於是,李嘉誠更加自覺地訓練起了察言觀色、見機行事的本領,他因此很快成了一個十分出色的堂倌,並迅速了解了各種人情世故。

此外,茶樓也是一個傳播生意信息的場所,李嘉誠從茶客的談話中暗自學到了許多做生意的訣竅。

命運實際上對每個人都是非常公平的,你付出多少,你就能得到多少,命運會給那些勤勉者多一些條件。隻不過,這些條件都是隱蔽的,需要你去識別,需要執著地、堅持不懈地去追求。

假如你得到一份低賤的工作,你總是抱怨它與你的身份不配,與你的人生追求大相徑庭的話,那你什麼也得不到,如果你將其作為訓練自己的毅力以及培養各種能力的手段,你將大有收獲。

就當時而言,李嘉誠訓練察顏觀色、見機行事的本領,主要是為了幹好這份得來不易的工作,後來,他這種本領卻派上了大用場,成為他了解客戶的真實需要、駕馭客戶心理的絕招。

所有的這些都是李嘉誠勤勉做人的結果。

人們經常有這樣一種錯誤的觀點,認為凡是成大事的人是不需要勤奮和苦幹的,同樣,也是這樣的觀點把一些頭腦聰明,擁有的大好前途給斷送了。不少人認為成大事者幹的事情就一定是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情。看來擁有這樣觀點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出路的。那麼,那些想成大事的人何不學學李嘉誠,腳踏實地從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幹起呢?也許,你未來的事業將會別有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