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告之二 知識決定命運(2 / 3)

李嘉誠在這種濃厚的文化氛圍中讀完了小學,卻對李嘉誠以後的人生有很大的影響。他認識到了學識的重要,懂得了做人處世的簡單道理。

由此可見,學識在一個人一生中該多麼重要。學識是社會交往中的基礎。它不僅僅指通過正規的學校教育所取的理論知識,還包括從小就受到的文化熏陶。具有淵博學識的人,不一定都在成年進行教育,他們少年所受的文化教育和文化熏陶早已豐富了他們的心靈,使他們在社會交往中散發出智慧的光芒。

同樣少年時代接受的傳統文化教育,為李嘉誠後來的發展與輝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後來雖然沒有遵循兒時的誌向,走求學治學之路,但小時候所受的國學熏陶,卻培養了李嘉誠“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大誌向。

4、知識就是“飯碗”

諸多天賦很高的人,終生處在很平庸的職位上,導致這一現狀的很大原因是不思進取,而不思進取的突出表現是不讀書、不學習。寧可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無聊的閑談中或消磨在娛樂場中,也不願意看書,即使一些人靠小聰明和不光彩的手段,獲得了某一顯要的位置。他們也從來不把讀書當做是一件必須的事情,也許他們對目前所掌握的職業技能很滿足,也許他們感覺到目前所處的境地很舒適。總之,意識不到知識對自身發展的價值,他們總是抱怨下班後很疲倦,沒有時間學習,這樣做的結果使他們處於自甘頹廢的境地。把很好的工作前景荒廢了。尚未努力就承認了人生的失敗,沒有毅力進行自我培訓。這種心態又如何把事業做大?

對於李嘉誠的成功,人們總是在問:“他靠的是什麼?”李嘉誠擁有巨大的商業王國,如何調控和管理這個商業王國?如何推動這個商業王國持久前進?對於這個管理學上的尖銳問題,李嘉誠隻有一句話:依靠知識。他毫不猶豫地告訴年輕人:知識決定命運,知識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就是飯碗,“知識”在他心目中所占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李嘉誠至今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要看書,有人問他前一夜看的是什麼書,他回答,我昨天晚上看的是關於資訊科技前景研究的書,我想這個行業發展前景會非常大,未來兩三年裏,電影、電視都可以在小小的手提電話中顯示出來,我比較喜歡科技、曆史和哲學類的書籍,最近對網絡資訊也比較感興趣。但是好讀書的李嘉誠表示,自己從來不看小說,娛樂新聞也從來不貪圖。這是因為他從小就要爭分奪秒搶學問養成的習慣。

李嘉誠說:我年輕時沒有錢和時間讀書,幾個月才理一次發,要搶學問,隻能買舊書,買教師教學生用過的舊書,長大了也沒有時間去看言情小說、武俠小說,不過,我是喜歡曆史的,小時候讀書曆史都拿高分的。

李嘉誠說: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裏,如果你有資金,但是缺乏知識,沒有最新的訊息,無論何種行業,你越拚搏,失敗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識,沒有資金的話,小小的付出就有回報,並且很可能達到成功。現在跟數十年前相比,知識和資金在通往成功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李嘉誠強調:知識不僅包括課本內容,更包括社會經驗、文明文化、時代精神等整體要素。他指出,不會學習的人就不會成功;不會總結的人就難以戰勝失敗。正因為如此,李嘉誠一直以不斷學習和不斷總結經驗的精神督促自己,不斷前進,不斷進步。

李嘉誠認為人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就是連平時很難得的休息日,也不放過學習,每天仍然堅持從中英文報刊上吸收各種知識。長江實業的一位高級職員曾經將一篇有關於李氏王國的翻譯文章送給李嘉誠看,李嘉誠一看馬上說:“這不就是《經濟學家》裏麵的那篇文章嗎?”原來,李嘉誠早已看過原文。

不僅如此,李嘉誠的閱讀非常廣泛,他希望通過不斷地學習來陶冶自己的性情,李嘉誠曾說:

“一般而言,我對那些默默無聞,但做一些對人類有實際貢獻事業的人,都心存景仰,我很喜歡看關於那些人物的書。無論在醫療、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麵,對全人類有所幫助的人,我都很佩服。”

5.讓知識為企業服務

對於學習,李嘉誠還有獨特的觀點。他指出:如今,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人們早已對“學習”有了嶄新的認識。今天的學習已經不是我們頭腦裏記住了多少東西,不是看我們能背誦多少唐詩宋詞、數學公式,而是看一個人有沒有學習的能力,能不能判斷他該學習什麼、怎麼學習、何時進行學習。

因此,學識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是從前的概念,而是一種能力的體現,它包括對已有知識的靈活應用、不斷向新領域進軍、時刻注意更新和完善已有的知識等等。此時,常識是充滿活力的表現,富有常識的人可能是一個具有高超判斷力、頑強學習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人,而肯定不是一個“書呆子”或死氣沉沉的人。

在規劃與統治自己的商業王國時,李嘉誠把深厚的國學滲透到不斷更新的新知識中,總結出日常管理的十個要點,以利於不斷自我鞭策。

第一,勤奮是一切事業的基礎。要勤力工作,對企業負責、對股東負責。

第二,對自己要節儉、對他人則要慷慨。處理一切事情以他人利益為出發點。

第三,始終保持創新意識,用自己的眼光注視世界,而不隨波逐流。

第四,堅守諾言,建立良好的信譽,一個人的良好信譽,是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

第五,要信賴下屬。公司所有行政人員,每個人都有其消息來源及市場資料。決定任何一件大事,應召集有關人員一起研究,彙合眾人的資訊,從而集思廣益,盡量減少出錯的機會。

第六,給下屬樹立高效率的榜樣。集中討論具體事情之前,應早幾天通知有關人員準備資料,以便對答時精簡明了,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第七,政策的實施要沉穩持重。在企業內部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注重培養企業管理人員的應變能力。決定一件事情之前,應想好隨機應變的方法而不冒險盲進。

第八,要了解下屬的希望。除了生活,應對員工給予照顧;並且,一切以員工的利益為重,特別對於年老的員工,公司應該給予絕對的保障,從而使員工對集團有歸屬感,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第九,決策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應開闊胸襟,統籌全局,一旦決策之後,則要義無反顧,始終貫徹一個決定。

第十,觸類旁通,提升自己,隨著科學的發展,出現了大量的邊緣科學和交叉科學,代表了科技發展的前識水平與未來方向。做生意也如此,吸收其他行業的有益經驗,對公司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各行各業生意的表麵形式千差萬別,但實質則是大同小異,李嘉誠指出:每一個剛剛創業的老板,往往是現場管理,一切都憑自己做主決策,親自實施。過一段時間以後,事業必然要逐漸正規化。但正規化不是憑空想象的事情,靠老板自己摸索也是事倍功半。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向大中型企業學習,從大中型企業的正規化管理方法和製度中學習,才能使自己的企業一步步的正規化,才能成為一個發展潛力巨大的企業。

有一句格言說得好:“因為準備不足,而導致失敗。”這句話可以寫在無數可憐失敗者的墓誌銘上。

的確,在我們生存的這個社會不努力學習知識,終究會被社會的浪潮所淘汰。也有一些人做事很有勇氣,但就是不喜歡學習,所以做事總是大費周折,始終達不到自己想要成功的夢想。在這裏我們一定要跳出原來狹小的圈子,學習各種有益的東西,並嚐試移植到自己的身上。

6、假如你想成功,請多讀書

每個人都有想要做一番大事業的理想,但是做大事必須要有一定的資本,那麼你的資本在哪裏呢?其實它就在你自己身上——要求你以努力的態度、負責的精神、持續不斷地去學習、去讀書。

自古以來,世界上就有這樣的例子:年輕時打好根基的人,後來才能做成大事業。一般獲得成功的偉大人物之所以在晚年能夠收獲一生的美滿果實,大體是因為他們在年輕時就酷愛讀書,也就是說播下了成功的種子。

一些青年人養成了急功近利的心態,這是非常不利的。他們不想讀書,也認為讀書是在浪費時間。其實,我們對任何事都不應該急於求成,不應該心存奢望,應該先在自己的大腦中一點點地儲備知識與經驗,作為將來成功的根本。要知道,今天社會上所需要的是受過良好教育、品質可靠、訓練有素的人。

李嘉誠曾經說過:“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是有知識的人。”的確,過去中國的企業需要大量的工人,任何人不管受教育程度怎樣,隻要品行尚可、做事有條理,隨時可以獲得一個工作職位,但如今的情況已非昔日可比。實事求是地說,一個剛跨入社會的年輕人,對於那些自己毫無經驗、又沒有多少把握的工作,的確不敢擔當。

也許你的家境使得你無法在專門學校或高等學府學習,甚至你還可能有很沉重的負擔,但是你總可以抽出一些業餘時間來強迫自己讀書。如果你每天都能擠出一個小時來專門學習,長此以往,最後所積累的知識必定非常可觀。這樣的做法與習慣,要比那些沒有生活目標,每天隻知吃喝玩樂、混日子的人強多了。

李嘉誠在茶樓當學徒的時候,同事們閑下來就打麻將,李嘉誠卻捧著一本《辭海》啃,日日如此,翻得厚厚的一本《辭海》都發黑了。李嘉誠形容自己“不是求學,我是在搶學問”。

正是靠了這種搶學問的精神,才會創造條件使幸運之神得以降臨,否則,沒有了精神的基礎,天上掉下來的金錢也會拿不住。

一個青年人時時注重充實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學識,也不浪費自己的空閑時間。不僅如此,還經常注意與事業相關的東西,並且總能保持一種樂觀積極的心態,做起事情來非常敏捷,善始善終,那麼這樣一個年輕人,可以斷定他將來的前途一定很光明。

但我們也經常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一些體格強健、受過良好教育、也有處理事務經驗的年輕人,照理說可以做出一番事業來,但他們卻過著平庸的生活,甚至在事業和生活上一敗塗地。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在於,他們少年時代不肯努力求知,以至到了必須處理各種困難時,竟然無力應付,隻有後悔莫及!

最為可憐的是那些不學無術的人,上了年紀後再也無法彌補學識的不足了,加上他們沒有好的經濟條件,竟然連普通人的境地都達不到,他們既談不上有什麼誌趣又缺乏自信,這樣的人生實在沒有什麼意義!

我們必須懂得,平時學問上的努力和經驗上的積累,才能使一個人能勝任他的工作。一個人體內積累的學識與經驗就是他獲得成功的最重要資本。所以,你要在體內積累這些資本,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集中精力、毫不懈怠、積年累月地去做。這樣一旦能儲蓄這些能量就是無價之寶,所以,每個人都要趁著年紀尚輕,珍惜時間,刻苦努力,否則他將來的“收成”一定十分有限。

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一位記者向李嘉誠提出了一個問題。他說:“你是華人的首富,你認為在你的創業過程中,什麼對你起到的作用最大。是別人所說的幸運嗎?”李嘉誠謙遜地說:“坦白地說,我在創業初期,幾乎百分之百不靠運氣,而是靠工作、靠辛苦、靠智慧的頭腦。百分之九十得益於自己平時多讀書,多思考。”

難怪有人說李嘉誠是儒商。的確,李嘉誠亦儒亦商,在經商中不斷學習。這也許就是商神的超人之處。

7.有多大學問能成多大的事業

學問決定一個人的事業,至少可以說知識是事業的一種催化劑。

李嘉誠在召開董事會議的時候也經常告誡他的下屬們:在這個日新月異、網絡信息技術日益升溫的今天,我們如果不每天學習、不充充電,那麼很快就會落伍,就會被這個時代拋棄。因此,無論在何時何地,每一個人都不要忘記給自己充充電。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界,個人必須隨時充實自己,奠定雄厚的實力,否則便難以生存下去,一個有幹勁的人,時不時地充充電,就不會被社會所淘汰。

的確,當你剛離開學校時,也許內心中抱著很大的希望,準備竭盡全力,成就一番大事業;或者打算勤學苦讀,以求得學識上的進步;或準備擁有一種令人愉悅的社交生活;或想組織一個溫馨舒適的小家庭。但是等到你真正踏入社會、開始工作時,外界的各種誘惑就開始時時地來侵襲你,有時它們使你無法安心自修,無法安於目前的工作,甚至使你的一生就到此為止了,人生旅途中原有的一切快樂、幸福、舒適都會拋棄你。除非你能翻然悔悟,改過自新,痛下決心,重新做人。否則,盡管你的年歲會增大,但你的才能卻會退化,以後的生活隻能在失敗、慘淡的氣氛中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