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告之四 利從誠中來,益從譽中出(2 / 3)

正如一位哲人所說:“大自然已經在某些人的臉上刻了一個代表信譽的符號,無論他在哪裏出現,都將會受到大家的尊重。你會情不自禁地相信這樣一個人,他們的外表就給人以信任感。在他們的臉上寫著‘恪守承諾’這幾個字,與另外一個人的書麵保證相比,你甚至更傾向於相信前者。”

李嘉誠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認為信譽是企業能否向前發展的關鍵。他說:“不管在香港還是其他地方做生意,信譽都是最重要的。一時的損失將來還是可以賺回來的,但損失了信譽就什麼事情也不能做了。”

3、誠信是扭轉困局的法寶

當今的社會裏,很多青年人對誠實缺乏認識,他們隻注重與人交往的技巧、權謀和詭計。用盡心機去擊倒對方。他們往往太急於致富了。他們想不經過一兩年的鍛煉和考驗,就能迅速地達到成功。以至於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忘記了交易雙方的需要和利益。

的確,誰都會犯錯誤,但難得的是成大事者們一旦犯了錯誤,就要用真誠去求得別人的原諒。因為,真誠的心是最容易打動人的。

創業初期的李嘉誠年少氣盛,急於求成,一味追求數量,而忽略了企業信譽的關鍵——質量。所以,創業不久,一帆風順的李嘉誠遭到當頭棒擊,長江塑膠廠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一家客戶宣布李嘉誠的塑膠製品質量粗劣,要求退貨。

多米諾骨牌效應出現,接二連三的客戶紛紛拒收長江塑膠廠的產品,還要長江廠賠償損失!倉庫裏堆滿因質量欠佳和延誤交貨退回的塑膠成品。

索賠的客戶紛至遝來。還有一些新客戶上門考察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見這情形扭頭就走。

俗話說“不怕沒生意做,就怕做斷生意。”李嘉誠此時的處境正是後者。客戶是企業的衣食父母,李嘉誠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屋漏偏遭連天雨。銀行得知長江塑膠廠陷入危機,立即派職員催還貸款。全廠員工人人自危,士氣低落。

在危機中,有一些員工說:“這一下長江塑膠廠算是完了,恐怕難有翻身之日了。工資也有可能拖欠,我們還是另尋安身之地吧!”有的員工,跟著李嘉誠跑前跑後,為李嘉誠分擔憂愁、安慰激勵、獻計獻策。李嘉誠在這裏又一次體驗了人情冷暖。

黑雲壓城城欲摧。長江塑膠廠麵臨著遭銀行清盤、遭客戶封殺的生死存亡的嚴峻局勢。質量就是信譽,信譽是企業的生命。李嘉誠竟然鑄成如此大錯,他深為自己盲目冒進痛心疾首。

李嘉誠回到家裏,強做歡顏,怕母親為他的事寢食不安。知兒者,莫過其母。母親從嘉誠憔悴的臉色、布滿血絲的雙眼,洞察出長江廠遇到麻煩。母親不懂經營,但懂得為人處事的常理。母親是個虔誠的佛教徒,李嘉誠走向社會,母親總是牽腸掛肚,早晚到佛堂敬香跪拜,祈禱兒子平安。她還經常用佛家典故,來喻示兒子。

母親平靜地說道:很早很早之前,潮州府城外有一座古寺。其住持雲寂和尚已是垂暮之年,他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就把他的兩個弟子——一寂、二寂召到方丈室,交兩袋穀種給他們,要他們去播種插秧,到穀熟的季節再來見他,看誰收的穀子多,多者就可繼承他的衣缽,做廟裏的住持。雲寂和尚整日關在方丈室念經,到穀熟時,一寂挑了一擔沉沉的穀子來見師父,而二寂卻兩手空空。雲寂問二寂,二寂慚愧道,他沒有管好田,種穀沒發芽。雲寂便把袈裟和瓦缽交給二寂,指定他為未來的住持。一寂不服,師父道:“我給你倆人的穀種都是煮過的。”

李嘉誠悟出母親話中的玄機——誠實是做人處世之本,是戰勝一切的不二法門。李嘉誠為自己所做的事,流下悔恨的眼淚。李嘉誠在母親的開導下,痛定思痛,以坦誠麵對現實,李嘉誠力挽狂瀾的第一招是“負荊拜訪”。

首先要穩定內部軍心,這是企業能否生存的前提條件。因此,李嘉誠向員工坦率地承認自己的經營錯誤,並保證絕不損害員工的利益,希望大家同舟共濟,共渡難關。李嘉誠言出必信,因此,員工的不安情緒基本得到穩定,士氣不再那麼低落。

後方鞏固之後,李嘉誠就一一拜訪銀行、原料商、客戶,向他們認錯道歉,祈求原諒,並保證在放寬的期限內一定償還欠款,對該賠償的款項,一定如數付賬。

李嘉誠坦言,工廠麵臨空前的危機,隨時都有倒閉的可能,懇切地向對方請教拯救危機的對策。

李嘉誠的誠實,得到他們中大多數人的諒解。大家都是業務夥伴,長江塑膠廠倒閉,對他們同樣不利。

銀行、原料商和客戶一致放寬期限,使李嘉誠獲得了收拾殘局、重振雄風的寶貴時間。

李嘉誠的第二招是立即清理庫滿為患的積壓產品,將其分門別類、選好汰劣,然後集中力量推銷,使資金得以較快回籠,分頭償還了一部分債務,解了燃眉之急,緩了一口氣。

李嘉誠的第三招是利用緩衝的喘息機會,對工人進行技術崗位培訓,同時籌款添置先進的設備,以保證質量。李嘉誠百般努力,在銀行、原料商和客戶的諒解下,終於一步一步地捱過劫難。

1955年的一天,李嘉誠召集員工聚會。他首先向員工鞠了三躬,感謝大家的精誠合作。然後,用難以抑製的喜悅之情宣布:“我們廠已基本還清各家的債款,昨天得到銀行的通知,同意為我們提供貸款。這表明,長江塑膠廠已走出危機,將進入柳暗花明的佳境!”話音剛落,員工頓時沸騰起來。散會前,每個員工都得到一個紅包,由李嘉誠親自分發。

誠實是做人之本,也是經商之本,這說明做人與經商有相通之處。如果說李嘉誠在商業上的成功來自於他經商技巧的精妙,那麼誠實更是他成功不可或缺的根本所在。

人最可寶貴的品格就是誠實,沒有誠實的品格,熱情就會變成逢迎,謙虛就會變成虛偽,而一旦從商就會隻欺詐而不講信譽。反之,以誠待人則有義,以誠經商則信立,於是朋友如雲,機遇迭至,成功自然不在話下。

4、信譽是世上最大的資產

李嘉誠的良好聲譽和穩健作風,使他成為著名國際公司的合作對象。他總是能夠洞察先機,利用各種機會與客戶建立長期的互惠關係,而不向短期暴利著眼。李嘉誠除了與客戶建立平等互利的商業關係外,還十分重視與客戶保持真摯友善的個人關係,從而使雙方獲得深切的了解和緊密的合作。

幾年前,李嘉誠決定把他所持有的香港電燈集團公司股份的10%在倫敦以私人方式出售。在計劃進行的過程中,港燈即將宣布獲得豐厚利潤的消息。因此他的得力助手馬世民馬上建議他暫緩出售,以便賣個好價錢,可是,李嘉誠卻堅持按照原定計劃進行,李嘉誠很認真地說:

“還是留些好處給購家吧!將來再有配售時將會較為順利。而且,多賺一點錢並非難事,但要保持良好的信譽才是至關重要和不容易的。”

對於這一點,《遠東經濟評論》的評論家曾經非常精辟地說:“有三樣東西對長江實業至關重要,它們是名聲,名聲,名聲。”

在加拿大投資赫斯基石油之後,李嘉誠的名字在加拿大已家喻戶曉,一些與李嘉誠合作的香港乃至國際上的大財團首腦都高興地說:“我們都很相信李嘉誠,李嘉誠往哪裏投資,我們就到哪裏投資。”

財富是成功的試金石。

李嘉誠由一個貧窮的少年成為世界級超級巨富,他取得的成就可以說是必然的。

這種成功的必然,在於他一直擁有的銳利而長遠的目光。他性格開朗,豁達豪爽、義字當頭的氣概,待人以誠、執事以信的品德,以及對問題深思熟慮後、果斷決定,並鍥而不舍地去實施的勇氣,這一切都是他獲取成功的必要條件。

無論是過去還是今天,李嘉誠身邊的人們總是異口同聲地說:“他有先知先覺的判斷力,超人的魄力和幹勁,極強的進取心。他今日的成就,全部都是由自己的雙手和頭腦創造出來的。”

可以說,李嘉誠的發跡靠的是“誠”,李嘉誠最大的資產也是“誠”。

5、以誠信為本,是成功的保證

成大事的妙法何在?成大事沒有什麼方法可尋,靠的是勤奮、刻苦及聰明才智,但在事業小成之後又必須以誠待人,李嘉誠做生意就是這樣,他明白,同一種產品,可以賣到不同的數量和價錢。這一方麵與產品本身是否適銷對路有關,另一方麵與產品的價格有關。產品在理論上既可能賣出很少而價格很低,也可能銷量很大而價格很高,不過一般情況下,價格與銷量成反比,而且二者之間有一個最佳關係點。如何找到這個最佳點?李嘉誠在商品的價格上做到了合理的安排,使消費者得到了認可。

從意大利回到長江塑膠廠後,李嘉誠不動聲色地把幾個部門的負責人和技術骨幹們召集到了他的辦公室,把帶回來的塑膠花樣品一一展示給大家看,隨後滿懷信心地向大家宣布,長江廠今後將以塑膠花為主攻方向,一定要使其成為本廠的拳頭產品,使長江廠更上一層樓。

眾人看了這些千姿百態、形象逼真的塑膠花,無不拍案叫絕。但是,李嘉誠並沒有因為塑膠花是一個新興產品,並且被普遍看好而按原來的樣子進行生產。

選定設計人員之後,李嘉誠便把樣品交給他們研究,要求他們盡快開發出塑膠花新產品。他強調新產品應著眼於三點:一是配方調色;二是成型組合;三是款式品種。

塑膠花說白了就是植物花的複製品,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甚至每個家庭、每個人喜愛的花卉品種都不盡相同。李嘉誠發現他帶回來的樣品,無論從品種,還是花色方麵看都太意大利化了,不適合香港人的口味。

因此,李嘉誠要求設計者順應香港和國際大眾消費者的口味和喜好,設計出一套全新的款式來,不必拘泥於植物花卉的原有形狀和模式。

因時因地而變,這是李嘉誠的第一個高明之處。

設計師們經過精心研製,終於做出了不同色澤款式的“蠟樣”。李嘉誠對設計師的作品很滿意,但他依然不敢確信是否適合香港大眾的口味,於是他便帶著蠟花走訪了不同消費層次的家庭,最後決定以其中的一批蠟花作為主打產品。此時,技術人員經過反複試驗,已把配方調色確定到最佳水準。又經過連續一個多月的晝夜奮戰,終於研製出了第一批樣品。

樣品出來了,可以向客戶推銷了。不過,如何確定價格呢?

李嘉誠在香港洞察先機、快人一步研製出了塑膠花,填補了香港市場的空白,按理說,物以稀為貴,賣高價應在情理之中。但李嘉誠並不這樣認為。他認為價格高昂,必然少人問津。加上塑膠花工藝並不複雜,等到長江廠的塑膠花一推向市場,其他塑膠廠勢必會在極短時間內跟著模仿上市。

經過成本預算後,李嘉誠知道,大批量生產的塑膠花,成本並不高。若將價格定得太高,其他廠商再一擁而上,長江廠的市場地位就難以穩定。隻有把價格定在大眾消費者可接受的適中水平上,才會掀起消費熱潮。賣得快,必產得多,以銷促產,比“居奇為貴”更符合商界的遊戲規則,而且能盡快占領市場。

因此,最好盡快在獨家推出的第一時間內,以適中的價位迅速搶占香港的所有塑膠花市場,一舉確定長江廠的領先地位。

這樣一來,當其他廠商蜂擁而上時,長江廠的塑膠花早已深深植入了消費者心中,市場地位將難以動搖。

就在長江塑膠廠生產的塑膠花即將大規模上市的前兩天,意大利塑膠花已進入了香港市場,由連卡佛百貨集團公司經銷。

連卡佛是老牌英資洋行,走的是高檔路線。意產塑膠花價格不菲,隻有少數洋人和華人富有家庭才買得起。

李嘉誠深知,長江廠的塑膠花質量目前還無法與意產塑膠花相比,如果同走高檔路線,自然不是對手。因此,李嘉誠更堅定了原來定下的定價思路。

合理定價,這是他的第二個高明之處。

李嘉誠攜帶自產的塑膠花樣品,像最初做推銷員那樣,一一走訪經銷商。當李嘉誠把樣品展示給他們時,這些經銷商被眼前這些小巧玲瓏、惟妙惟肖的塑膠花弄得瞠目結舌、眼花繚亂。有些經銷商是長江廠的老客戶,正因為太了解長江廠了,他們才更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說,就憑長江廠那破舊不堪的廠房、老掉牙的設備,能生產出這麼美麗的塑膠花?確實令人難以置信。

“這是你們生產出來的嗎?”一位客戶狐疑地問道,“論質量,可以說與意大利產的不分上下。”

“你們大概懷疑我是從意大利弄來的吧?”李嘉誠早已看出了客戶的狐疑,他心平氣和地微笑道:“你們可以將兩者比較,看看是港產的,還是意產的。”

大家圍著塑膠花仔細察看,這才發現李嘉誠帶來的塑膠花,的確與印象中的意大利產品有所不同。在樣品中,有好多種中國人喜愛的特色花卉品種。

李嘉誠說:“歡迎各位去長江看看,長江雖然還是老廠房,可生產塑膠花的設備卻是新的,研製塑膠花的都是新人,當然,現在的事業更是新的。”

李嘉誠眼看報價時機成熟,報出了塑料花的價格,又一次使他們目瞪口呆。他們沒想到,這麼好的東西,竟然這麼便宜,確實太意外了。

物美價廉,當然不愁不暢銷。大部分經銷商,都非常爽快地按李嘉誠的報價簽訂了供銷合約。有的為了買斷權益,甚至主動提出預付50%訂金。

由於每家經銷商的銷售網絡不盡相同,李嘉誠盡可能避免重複,他根據消費者層次的不同,分別給予經銷商不同的花色品種,以保證銷售的均衡。

不久,塑膠花迅速風行香港及東南亞。更精確地說,應該是在數周之間,香港大街小巷的花卉店中,幾乎全都擺滿了長江廠出品的塑膠花。尋常百姓家,大小公司的寫字樓裏,甚至汽車駕駛室裏,無不綻放著絢爛奪目的塑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