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仔細傾聽對方的言談語態(1 / 3)

察言是識人的關鍵

古人雲:“言未出而意已生”。在現實生活中,有人常常是欲言又止,吞吞吐吐,那麼此時他內心的心理密碼已經泄露了他的真實動機。下麵的幾點是告訴人們怎樣通過察言而洞察人心的具體辦法:

一、在正式場合中發言或演講的人,開始時就清喉嚨者,多數人是由於緊張或不安。

二、說話時不斷清喉嚨,改變聲調的人,可能還有某種焦慮。

三、有的人清嗓子,則是因為他對問題仍遲疑不決,需要繼續考慮。一般有這種行為的男人比女人多,成人比兒童多。兒童緊張時一般是結結巴巴,或吞吞吐吐地說:“嗯”、“啊”,也有的總喜歡習慣性地反複說:“你知道……”

四、故意清喉嚨則是對別人的警告,表達一種不滿的情緒,意思是說“如果你再不聽話,我可要不客氣了。”五、口哨聲有時是一種瀟灑或處之泰然的表示,但有的人會以此來虛張聲勢,掩飾內心的惴惴不安。

六、內心不誠實的人,說話聲音支支吾吾,這是心虛的表現。

七、內心卑鄙乖張的人,心懷鬼胎,聲音會陰陽怪氣,非常刺耳。

八、有叛逆企圖的人說話時常有幾分愧色。

九、內心慚趨興盛之時,就容易有言語過激之聲。

十、內心平靜的人-聲音也會心平氣和。

十一、心內清順暢達之人,言談自有清亮和平之音。十二、誣蔑他人的人閃爍其詞,喪失操守的人言談吞吞吐吐。

十三、浮躁的人喋喋不休。

十四、心中有疑慮不定思想的人說話總會模棱兩可。十五、善良溫和的人話語總是不多。

十六、內心柔和平靜的人,說話總是如小橋流水,平柔和緩,極富親和力。

如何從一個人語言的密碼中破譯對方的心態呢?閑談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因為閑談大多是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下進行的,這會使對方心理上禦去防線。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東條英機出任日本首相。此事是秘密決定的,各報記者都很想探得秘密,竭力追逐參加決定會議的大臣采訪,卻一無所獲。這時候,有位記者有心研究了大臣們的心理定勢:大臣們不會說出是誰出任首相,假如問題提得巧妙,對方會不自覺地露出某種跡象,有可能探得秘密。於是,他向一位參加會議的大臣提了一個問題:此次出任首相的人是不是禿子?因為當時有三名候選人:一是禿子,一是滿頭白發,一是半禿頂,這個半禿頂就是東條英機。在這看似無意的閑談中,這位大臣沒有仔細地考察到保密的重要性,雖然他也沒有直接回答出具體的答案,聰明的記者,從大臣思考的瞬間,就推斷出最後的答案,因為大臣在聽到問題之後,一直在思考半禿頂是否屬於禿子的問題。記者從隨意的閑聊中套出了他需要的獨家新聞。

與人談話時,一些見識淺薄,沒有心機的人就會很容易地把自己的不滿情緒傾訴給你聽。對於這種人,你不應和他保持更深更多的交往,隻需當作一個普通朋友就行了。

假如和對方相識不久,交往一般,而對方就忙不迭地把心事一古腦兒地傾訴給你聽,並且完全是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樣,這在表麵上看來是很容易令人感動的。然而,轉過頭來他又向其他人做出了同樣的表現,說出了同樣的話,這表示他完全沒有誠意,絕不是一個可以進行深交的人。

這種人對一切事物都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千萬不要附和他所說的話,最好是不表示任何意見,隻須唯唯諾諾地敷衍就夠了。

還有一類人,他們惟恐天下不亂,經常喜歡散布和傳播一些所謂的內幕消息,讓別人聽了以後感到忐忑不安。其實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滿足一下他們不甘久居人下的虛榮心。他們並不是心地太壞的人,隻要被壓抑的虛榮心獲得滿足之後,他們也就消停無事了。

以傾聽方式出現的人,其表現是支配者的形態。這種人物的談話從不涉及自己的事,或有關自己身邊的人。他們的話題反而是涉及別人的一些瑣事,或對方的隱事秘聞,甚至對對方的一舉一動或每條花邊新聞都捏著不放手。這是完全徹底地侵犯別人的隱私。

從男女情況的角度來看,表示你很關心對方,或者極度愛著對方,因為你是個忠誠的傾聽者。

像這樣的傾聽者,非常喜歡把話題的重點放在跟自己完全無關的人、名人、歌舞影星的花邊新聞軼事方麵,這說明他的內心存在一種起支配作用的欲望。

由此可見,他是個沉迷於閑談名人或明星風流事的人,也說明他很難擁有真正的知心朋友。這類人或許是因為內心生活很孤獨,沒有生命的激情。一個人過於關心自己不太熟悉的事情,並且十分熱心去談論他們,都是表示他內心世界的孤獨和空虛。

在現實生活中,還有這樣的一類人,他們無論在何種場合,與別人交談時,都愛把話題引到自己的身上,吹噓自己當年如何奮鬥的經曆。惟恐別人不知道他的光榮曆史,而結果,並不像他想像得那樣好。

其實,從某個方麵來分析他,可以發現他是個對現實不滿的人。雖然他沒有用怨恨的語言傾訴他的想法,相反是用自我表現的方式表達出來。

事實上,他還不知道這種自我吹噓的言談,很難適應時代的變化。或許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失敗者,完全靠懷舊來過生活。

不過可以看出他確實陷入某種欲求不滿的環境中,可能他的升職途徑遭受阻礙,或者無法適應目前所處的環境。所以他希望忘卻現實,喜歡追尋往事來彌補現在的境遇。

這是一種倒退的現象,因為眼前的情況是如此的殘酷,所以,他仍用夢幻般的表情來談。從他的話題裏,別人會發現他的內心深處正在潛伏著一股無可救藥的欲求和不滿的情結。分析一個人的內在表現時,他的潛在欲望不但隱藏在話題裏,也存在於話題的展開方式上。在聚會上,大家彼此正在交談時,突然有人竟然不顧別人的談話,而突然插進毫不相幹的話題,這是相當令人討厭的行為。

有的人在和別人談話時,經常把話題扯得很遠,讓你摸不著頭緒,或者不斷地變換話題,讓別人覺得莫名其妙。這說明這種人有著極強的支配欲和自我表現意識,在他的意識中,很少把別人放在眼裏,而完全擺出我行我素的模樣,讓別人都去聽從他的主張,以他的意見為主導。

一般說來,一個政府官員或一個企業的領導,都會有滔滔不絕談話的習慣,其實,透過這種表麵的現象,可以看出他擔心大權旁落的心理狀態。也可以說,他是一個喜歡占據優勢地位的人。

話題的內容不斷變化固然是個好現象,但談得離譜,一切都顯得毫無頭緒的樣子,那就會使聽眾感到索然無味。假如他是個普通人,總談些沒有頭緒的話題,或者不斷改變話題,東拉西扯,那就表示他的思想不集中,給別人留下支離破碎的印象。這說明他是個缺乏理性思考的人。

當然,一個優秀的談話者,是很少談及自己的東西的,而是將對方引出來的話題分析、整理,結果不斷地從對方身上吸取許多知識和信息。在一般情況下,有的人將全部注意力放在傾聽對方的談話上,從性格上講,這一類型的人很想理解別人的心思,而且具有寬容的心態,有真正的君子風度。蘇東坡是宋代文學家,他極具語言的天賦,長於雄辯的他,卻非常注重別人的談話。有時和朋友聚會,他總是會靜下心來,聽他們高談闊論。一次聚會中,米芾問蘇東坡:“別人都說我顛狂,你是怎麼看的?”蘇東坡詼諧地一笑,“我隨大流”。眾友為之大笑。即使是朋友間的不同觀點,他也以“姑妄言之,且姑妄聽之”的態度對待。

經常使用如“嗯……還有……”、“這個……”、“那個……”等的人,表示他的話不能有條理地進行,思考無頭緒,思緒無條理。但即使同樣使用連接詞,常用“但是……”、“不過……”的人,一般可以認為其思考力較強。當他們在講話時,腦子裏還會浮現相對語以資過濾求證。所謂能言善辯、頭腦敏銳的人,就是指此類的人。但是如果此種語調反複出現多次,其理論也隨之翻來覆去,迫使對方緊隨不舍,不知不覺中被牽著鼻子走,失去了招架之力。

經常使用這種表現手法的人,大都比較慎重。也正是因為如此,說話難免時斷時續,隻好在重新整合之時,才可以繼續下去。這是一種缺乏自信心的表現。

在人際關係中,最容易被破譯密碼的語言,就是客套語。客套語的存在,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客套語要運用恰當,過分牽強而顯得不自然的人,說明此人別有用意。客套語的反麵是粗俗語,一些人會對白己心儀之人,必然冒出隨意的言語,以示雙方的關係非同一般,給人以親密感的誤會。在毫無隔閡的人際關係中,並不需要使用客套話。不過,當在此種親密的人際關係裏,突如其來地加入客套話的時候,就必須格外小心。有時候,男女朋友之某一方,使用異乎尋常的客套話時,就很可能是心裏有鬼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