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掌控“職場識人”十法(1 / 3)

識別人才要靠眼力

在一個企業裏,一些工作人員的巨大潛力被無謂地浪費掉或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是常有的事。為了企業的利益,主其事者應善於識別企業裏的明星,使之不被埋沒。

怎樣識別你企業裏的明星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考察:

一、他有沒有雄心壯誌

明星人物必然有取得成就的強烈願望。他通過更好地完成工作,不斷地去尋求發展的機會。

二、有無需要求助於他的人如果你發現有許多人需要他的建議、意見和幫助,那他就是你要發現的明星了。因為這說明了他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他的思想方法為人們所尊重。

三、他能否帶動別人完成任務注意是誰能動員別人進行工作以達到目標,因為這可以顯示出他具有管理的能力。

四、他是如何做出決定的注意能迅速轉變思想和說服別人的人。一個有才幹的高級管理人員往往能在相關信息都已具備時立即做出決定。五、他能解決問題嗎

如果他是一個很勤奮的人,他從不會去向老板說:“我們有問題。”隻有在問題解決了之後,他才會找到老板彙報說:“剛才有這樣一種情況,我們這樣處理,結果是這樣。”六、他比別人進步更快嗎一個明星人物通常能把上級交代的任務完成得更快更好,因為他勤力於做“家庭作業”,他隨時準備接受額外任務。他認為自己必須更深地去挖掘,而不能隻滿足於懂得皮毛。七、他是否勇於負責

除上麵提到的以外,勇於負責是一個企業人才的關鍵性條件。

識別將才有標準

古人有“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感歎,從這句話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能夠統領大局的人才,太難得了。將才在領導者與最基層執行者之間起著紐帶和橋梁作用。所以,識別將才有以下的5個標準:

一、不怕死

將才首先要有一種舍生忘死身先士卒,敢於衝鋒陷陣的精神,才能激發士兵甘拋頭顱,願灑熱血,愈險愈勇;其次,要有獻身事業,以身作則的意識,隻有自己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事業之中去,才有資格向自己的部下提出更高的要求。二、公、明、勤

不公則人心不服,沒有凝聚力的集體是不會有戰鬥力的;不明則是非不清,沒有明確的意圖,會使人無所適從;不勤則軍紀弛廢,事務得不到認真及時的處理。所以,將才隻有自身做到公、明、勤,才能帶出一支過硬的隊伍。

三、薄名利

過分追求功名利祿的將才,必然不會很好地控製個人的欲望,當自己的晉升不能如願時,就會怨氣衝天。這樣的將才再有才能,他也會影響屬下去為蠅頭小利而自傷和氣。四、身心健康

為將之才上要溝通領導,下要聯絡士卒,既動腦又動手,十分操勞辛苦。如果身體虛弱的人,會因過度勞累而受不了,甚至染病而荒廢軍務;如果缺乏精神支柱的人,就會因日久而產生厭煩情緒,離心離德,難勝重任。所以對於將才來講,體格強健、精神飽滿是很重要的。

五、義膽忠肝

如果說為將之才必須要同時具備以上四點要求有些過分的話,那麼這第五點是絕對不可少的。因為將才有高下之分,也各有所長,有的人多謀善斷,有的人沉著勇敢,有的人胸懷韜略,有的人身藏絕技,各自會發揮不同的作用。但無論何種人才,若沒有起碼的義膽忠肝,血氣良心,則最終是無法使人信賴和依靠的。

挑選精英之才

精英,曾作為一個知識群體,一種思潮,一個努力方向,而讓人仰止崇拜。

俗話說真人不露相,實在是因為那些有真才實學者,信奉“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主張,他們不願在人前賣弄斯文,而是將滿腹經綸化為謹慎謙恭。相反,那些人前顯聖、恃才放蕩者,往往不一定就是真正的人才。

凡是要考察一個人,當他仕途順利時就看他所尊敬的是什麼人,當他顯貴時就看他所任用的是什麼人,當他富有時就看他所養的是什麼人,聽了他的言論就看他怎麼做,當他空閑時就看他的愛好是什麼,當和他熟悉了之後就看他的言語是否端正,當他失意時就看他是否有所不受,當他貧賤時就看他是否有所不為。要使他喜歡以考驗他是否能不失常態,使他快樂以考驗他是否放縱,使他發怒以考驗他是否能夠白我約束,使他恐懼以考驗他是否不變而能夠白持,使他悲哀以考驗他是否能夠自製,使他困苦時是否能夠堅韌等等,在職場中,一雙慧眼可使人才聚於麾下,無往而不勝。

“人是公司最好的產品。”這種說法來自於日本著名企業家鬆下幸之助,他可稱為是第一個看透人才價值的人。一般產品,對於廠家來說不過是換取金錢,而人這種特殊商品對於本公司來說,除了創造價值之外,還能夠激發出企業團結協作的巨大潛能。所以,有人說,愚蠢的商人花錢,聰明的商人用人。

因此,在職場中,無論是作為同誌還是同事或者是下屬,都要具有一雙識人的眼睛,看清自己生存奮鬥的環境趨利而避害,擺好自己的位置,才能夠直向人生的風雨,做一個成功人士。在生活中,考察一個人才能的大小,往往要看一個人的工作方麵,而才氣的大小則因人而異。雖然工作分量很重,但是,隻要有這個能力,就能輕易地完成。如果不具備做這份工作的能力,則隻會把事情弄砸。所以,過量的工作如果交給才能小的人,一旦失敗並不是才能小的人的錯,是錯在領導用人不當。

人才大致可分為大器、中器、小器三種。大器之才,即使工作繁重,也毫無怨言,不會拘泥在小事上。該做的事一定全力以赴,對於沒有價值的事也不會耿耿於懷。該說話時,就抒發己見,不該說話時,就保持沉默,能適時地進退。這種人,將來成功是可以預知的,因為,他已具備了領導的才華。中器之人,平時雖如大順者般態度大方,可是一旦麵臨抉擇,就會左右搖擺,舉棋不定。小器之才,為人處世多以自己為中心,遇有不順心的事就大發牢騷,甚至譴責他人,聽不見別人的忠告,最終也隻會失去別人的信任與幫助,隻剩孤芳自賞的份了。

1

新穎的見解表現在創新、探索上,是可貴的創造性品質,現代企業將敢於提出並善於提出新見解的人,看得比僅有勤奮品質的人更重要。

不因循守舊,不墨守成規的人是最富有魅力的。麵對超速運行的信息社會,按照既定模式辦事的人,隻會適應平庸的領導,這類人到新的環境,會努力開拓視野,以適應現代社會產業結構的不斷變化。

這類人具有挑戰精神,不怕挫折和失敗,明確自己的目標和意願,頑強地奮爭,去爭取目標的實現。他們還有強烈的主體意識和主人翁態度,不能安於在指令下做一些不需承擔風險和責任的工作,要有獨立思考能力,不怕孤軍作戰,要能獨當一麵,並有總攬全局設想。

不是每一名精英,都能成大功立大業的。但是,做人處事自有風格,不卑不亢、不急不躁是他的本色。

如果你的老板是精英,你絕不可滿足於惟命是從,形影不離,他晉升你也跟著晉升。碰到這種老板,你一定要虛心學習他的長處,提高自己的才能。因為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當曲終人散時,別人都受益匪淺,而你卻兩手空空。

如果你的同事是精英,而你們又誌同道合,則大可聯手創造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如果一山不能容二虎的話,則可各施所長,在各自的領域一爭高下。如果以上都行不通的話,你就不妨助他成功,自己多少也落得個識才的美名。

有了精英人才為部下,你應有自知之明。知道他終非池中之物,有朝一日定會超過你。這時你就要虛心地接納他,給他有益的資助與肯定。這種做法在會計學上稱之為“投資”,到時候一定是有利潤的。

透過假象識別人

人世間有許多假象,人身上也有許多似是而非的東西,看似優點,實則致命之缺點。用人者不要被假象所迷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發現和用好具有真才實學之人,而不會魚目混珠。

一、華而不實的人

這種人口齒伶俐,能說會道,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乍一接觸,很容易給人留下良好印象,並當做一個知識豐富、又善表達的人才看待。但是,須要分辨他是不是華而不實。華而不實的巧於詞令,而且能將許多時髦理論掛在嘴上,迷惑許多識辨力差、知識不豐富的人。

三國鼎立之時,北方青州一個叫隱蕃的人,逃到東吳,對孫權講了一大堆漂亮的話,對時局政事也做了分析,辭色嚴謹正然。孫權為他的才華而有點動心,問陪坐的胡綜:“如何?”胡(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才)說:“他的話,大處有東方朔的滑稽,巧捷詭辯有點像禰衡,但才不如二人。”孫權又問:“當什麼職務呢?”“不能治民,派小官試試。”考慮到隱蕃大講刑獄之道,於是孫權派他到刑部任職。左將軍朱據等人都說隱蕃有王佐之才,為他的大材小用叫屈。因此,隱蕃門前車馬如雲,賓客盈門。當時人都奇怪這種有人說隱蕃好,有人說隱蕃壞的情況。到後來,隱蕃作亂於東吳,事發逃走,被捉回而誅。可見對似是而非之人的辯識的確不易。

二、貌似博學的人

這一類人多少有一些才華,也能旁及到其他各門各類的知識,泛泛而談,也還是有些道理,似乎是博學多才的人。但是,如果是博而不精、駁雜不純,未免有欺人耳目之嫌。貌似博學者大多是青少年時讀了些書,興趣愛好都還廣泛,但是因為小聰明,或者是未得名師指點,或者是學習條件與環境的限製,終究未能更上一層樓,去學習更精專、更廣博的東西。待學習的黃金年齡一過,雖有精專的願望,但已力不從心,最終學識停留在少年時代的高峰水平上,不能再進一步。即便有這樣那樣的深造環境,由於意誌力的軟弱,也隻得到一些新知識的皮毛。這種人是命運的悲劇,尚可以諒解。如果是以貌似多學在而搖撞騙,則不足為論了。

三、不懂裝懂的人

不懂裝懂的人,生活中著實不少,尤其以成年之後為甚,這完全是因為愛麵子、怕人嘲笑的緣故。有一種不懂裝懂的人是可怕的,他會因不懂裝懂給企業帶來許多損失,尤其是技術上的。還有一類不懂裝懂的人是為了迎合討好某人,這種情況,有的是違心而為,在特殊場合下不得不如此,有的則是拍馬屁,一味奉承。

四、濫竽充數的人

這一類人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知道如何明哲保身,維護個人形象。總是在別人後麵發言,講前麵的人講過的觀點和意見。如果整合得巧妙,也是一種藝術,使人不能覺察他濫竽充數的本質,反而當做精辟見解。這種人也有他的難處,如南郭先生一樣,想混一口好飯吃。如果沒有其他壞心思,倒也不礙大事。否則,趁早炒魷魚,或疏遠他為妙。

五、避實就虛的人

這一類人多少有一點才幹,但總嫌不足,用一些旁門左道的辦法坐到了某個職位上去。當麵對實質性的挑戰時,比如現場提問,現場辦公,因無力應付,就很圓滑地采用避實就虛的技巧處理。按理說這也是一門本事。這種人當副手也還無大礙,但以小心為前提,否則他會悄悄地捅出一個無法彌補的大簍子來。

六、鸚鵡學舌的人

自己沒有什麼獨到見解和思想,但善於吸收別人的精華,轉過身來就對其他人宣揚,也不講明是聽來的,不知情的人自然會把他當高人來看待。這種性質,說嚴重一點,是剽竊,因不負法律責任(如果以文學的形式出現,比如論文、書刊,則性質比言論要重得多),因而會大行其道。這種人沒什麼實際才幹,但模仿能力強,未嚐不是其長項,也可加以利用。七、固執己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