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又離開了。
當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時,婦人告訴他:“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氣。”高僧笑道:“你還知道值不值得,看來心中還有氣根。”
當高僧的身影迎著夕陽立在門外時,婦人問道:“大師,什麼是氣?”高僧將手中的茶水傾灑於地,婦人視之良久,頓悟,叩謝而去。
我們的生命就像高僧手中的那杯茶水一樣,轉瞬間就和泥土化為一體,光陰如此短暫,生活中一些無聊小事,又哪裏值得我們花費時間去生氣呢?相信我們在生活中都有過為瑣事生氣的經曆,無非是為了爭高低、論強弱,可爭來爭去,誰也不是最終的贏家。你在這件事上贏了某個人,保不會在另一件事上輸給他,輸輸贏贏,贏贏輸輸。當你閉上眼睛和這個世界告別的時候,你和普天下所有的人是一樣的:一無所有,兩手空空。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才無愧於自己美好的生命。不要把時間耗在爭名奪利上,不要總把“就爭這口氣”掛在嘴邊。有包容心的人會把這口氣咽下去,因為氣都是爭來的,你不爭就沒氣,隻有沒氣你才會做好事情,也隻有沒氣你才會健康地活著,好生氣的人很難不生病。
2002年12月1日的“東方時空”講述了一個幫助愛滋病患者的誌願者的故事。在他所認識的患者中,有一對祖孫都感染上了愛滋病,從他們那痛苦絕望的眼神中,我們非常直觀深刻地讀出了祖孫倆求生的欲望。如果此時此刻你放在他們麵前一座金山、一個顯赫的位子、一個光榮的稱號,他們一定不會感覺幸福,他們的最高願望隻是活著——健康地活著,哪怕住茅屋,哪怕吃糠咽菜,他們也一定不會覺得苦。可是,又有誰能滿足他們這個願望呢?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真正地救得了他們!
一個愛滋病感染者和一個健康人會爭什麼東西呢?他什麼也不會和你爭,因為他知道自己是要死的人了,擁有什麼和失去什麼都會變得沒有意義,他隻乞求上蒼,再給他一次機會,再給他一些時間,他一定好好地活,好好地過……他們都是對人生的大徹大悟之人。
有這樣一位對人生徹悟的老太太,她用一顆偉大的包容心道出了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的秘訣:“第一是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第二是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第三是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她笑笑,晃了晃板起的三根手指,滿臉都是返老還童的天真和曾經滄海的從容,“有這麼三條。人生就不會太累了……”
多麼樸素的心語啊!道出這“人生幸福三訣”的老太太名叫張允和。她可是位有來曆的知識女性哩!她的夫君是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有人說:“周有光的平和寧靜與廣闊深邃,會讓你不由自主地聯想到無邊無際的大海。”她的妹夫是由她玉成美滿婚姻的大文豪沈從文。對於沈從文,史家更有斬釘截鐵的定評:“無瑕人品清於玉,不俗文章勝似仙!”而張允和本人,也曾顛沛流離,也曾死裏逃生,是人生的苦難與艱辛使她大徹大悟道出了“幸福三訣”。
“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能說出此話的人,肯定是源自對人生徹悟的釋懷,源自那顆偉大的包容心,捫心自問一下,人間有多少煩惱是自己同自己過不去喲!人非聖賢,誰能無過?如果一有過錯,就終目沉陷在無盡的自責、哀怨、痛悔之中,那麼其人生的境況就會像泰戈爾所說的那樣:不僅失去了正午的太陽,而且將失去夜晚的群星。
“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這樣淺顯的道理誰都明了,但知易行難。人們都會為自己的過錯而痛悔,但不少人痛悔歸痛悔受傷的虛榮心卻還要瘋狂地尋找能夠掩飾傷口的更大虛榮,於是,他就情不自禁地要去懲罰別人;而那些無辜地受到懲罰的“替罪羊”,或遲或早勢必都要奮起自衛。這樣“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人生豈能不累?
“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並不是一種很容易達到的境界,它需要“胸藏萬彙憑吞吐”的大器量。
6、包容是幸福者的風範
三位老年人在公交車上聊天。
“我說啊,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包容。”
“對啊,我也讚同你的看法。”
“其實幸福很簡單,就靠我們自己用心去創造。”
……
三位老人談得很投機,引得車上其他人不停投來關注和讚許的目光。這個車上一下子變得溫馨起來了,各種幸福的表情在人們臉上閃耀。
他們花白的頭發,在車窗陽光的照射下,顯得那樣的親切和慈祥,他們用自己一生的經曆感受幸福的真正含義。從他們從容的話語和表情裏,讓人讀懂了一些東西——幸福就是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