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修心靈:包容造就慈愛人生(3)(1 / 2)

這個世界如果沒有了包容這個偉大的情感,世界還會完整嗎?和平還會存在嗎?和諧與幸福還會和我們在一起嗎?不會的。

包容是一座讓我們遠離痛苦、憤怒、絕望的豐碑,也是如何處理好個人與他人之間關係的道德規範及準則。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因出身不同、環境不同、經曆不同、習性不同、覺悟不同、心境不同等等原因,大家都會有不同的弱點、缺點,都會有不同的看法、心境,相互之間難免會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關鍵是我們自己去如何處理、如何對待。

男人和女人相愛在校園,她下嫁他,這是現代版的七仙女下凡。

女人的父親是那所大學所在地的政府顯要,母親是一家研究所卓有成果的研究員。而他呢,是一位農民的兒子。中國農民的兒子擁有什麼,誰都知道。

但是她卻死心塌地地跟了他,她放棄親情和前途到了他的家鄉,分在一個鄉村中學裏教書。他們很滿足,最重要的是她安心現在的生活狀況,兩相廝守,不慕浮華。

由於他的工作出色,又是縣裏惟一的名牌大學生,很快便在教壇上脫穎而出,短短十年內,從教導主任、副校長、教育局副局長、局長直到縣長,一帆風順。

當縣長那年,他才39歲。對於丈夫的升遷,她感到寬慰,覺得自己當年沒有認錯人;而他也感謝妻子在他最需要愛情的時候給了他最需要的。

但身在官場的他卻常常身不由己,每天都有對付不完的應酬,好在她對此毫無怨言。

一次酒醉後,一位崇拜他日久的靚麗而年輕的女人主動為他獻身。事發後,他誠惶誠恐,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妻子。但當這一切都神不知鬼不覺的時候,男人的血性便又被那個靚麗的姑娘點燃。在妻子出差的那段日子裏,他默許了那個近乎瘋狂地愛他的姑娘上門同床共枕。

終於,他們偷情的場麵赤裸裸地暴露在了提前回家的妻子麵前。妻子沒有大吵大鬧,而是微笑著放那個姑娘走,並且關照她不必太緊張,說著還幫那個嚇得臉色鐵青的姑娘理好零亂的衣裙。

偷情的姑娘走了,她卻沉默了,從此不再單獨和他說一句話。隻有當他的下屬來時,或是女兒在家時,她才會和他說話,而且顯出十分恩愛的樣子。別人一走,她就又變成了“啞巴”。

其實他挺後悔的。他知道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妻子的愛是一個最重要的條件。他是愛她的,他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恥,他跪在她的麵前,苦行僧式地向她懺悔請求她饒恕。他這樣的努力堅持了12年。12年中,他為此熬白了頭發,生理機能也發生了改變。但是無論如何,妻子就是不說話。

12年後的一天,妻子第一次主動開口和他說話,她說:“我患了乳腺癌,醫生說現在部分細胞已經擴散,我時日不長了。”他聽完,淚如雨下,他抱住她一遍遍地問:“為什麼不告訴我,咱們可以找最好的醫院去治呀!”

他把妻子送到了醫院,但一切都已為時太晚。妻子彌留之際,對他說:“現在,我承認我錯了,這些年,我不應該這樣對你。我死以後,你就再找一個合適的女人,一起過吧。”男人嚎啕大哭。

女人死後3個月,男人也去世了。他患的是胃癌,一年前的一次體檢中發現的,但他也沒有告訴她。他臨死前對女兒說了一句讓女兒莫明其妙的話:“你媽媽原諒我了,我死而無憾。”

後來,他和她的一位醫學專家朋友對他們的女兒說:“你爸爸和你媽媽的病,都是因心情長期抑鬱造成的。假如你媽媽早一點兒表現出她的寬容,事情也許完全是另一種結果……”

如此不幸的結局,主人公的朋友道出了根由,而人間又有多少這樣的悲劇。你想做一個幸福者的人嗎,那就做一個有包容心的人吧,因為包容是幸福者的風範。

著名思想家波普曾說:“錯誤在所難免,寬恕就是神聖。”用一顆偉大的包容心去寬恕一切,是人類的一種美德。寬恕的本身,除了減輕對方的痛苦之外,事實上,是在升華自己。因為,當我們寬恕別人的時候,我們反而能得真正的幸福。假如我們看別人不順眼,對別人的行為不滿意;痛苦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一般人說:“我恨你”。但是你恨對方,對方也許並不知情。因為不知情,他也不會少一塊肉,或有任何損失,反倒是自己的內心,因為有恨而一刻也不得平靜,痛苦不已。因此,我們要了解,恨是世界上最愚癡的行為。

惟有懂得包容別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佛陀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的快樂,是希望從別人身上去獲得,那會比一個乞丐沿門托缽還更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