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成功之花開在禪意裏(1 / 3)

《史記》reference_book_ids\":[7071200596837010446,6959122730671164446,7267090239162682427,7085661452316445733,683364285061844480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要想出人頭地,首先就要從牛馬做起,服務於大眾,給他人帶來方便與實惠,隻有這樣你才能在不斷的積累中,完成人生的自我曆練,從而成為一位成功的人士。而那些整天隻說不做的人,不過是“語言上的巨人”,一生終將碌碌無為。

確定人生前進的方向

選定了人生的方向,不能輕易改變;能夠堅持到底,才有成功的希望。

星雲大師認為,人在一生中,都是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走去。有的人喜歡住在東方,有的人喜歡住在西方。有的人喜歡住山上,所謂“仁者樂山”,有人喜歡住水邊,所謂“智者樂水”。有的人喜歡住高樓,一來可以登高遠眺,二者可以免於打掃庭院,但也有人喜歡住花園洋房,因為庭院的花木,美不勝收。

有的人立誌向學,研究學問是他一生的方向;有的人以道德為人生的方向,一生信仰宗教,普利人群;有的人發自真心從事社會服務事業,養老育幼,服務大眾;有的人一生向往探險,曆經冰川雪穀、高原沙漠。總之,每個人都有方向,沒有方向的人生,好像迷航的船隻,不知駛向何方;又如被圍困的軍隊,不知出路在哪裏。

人生要有方向,但是應該如何決定人生的方向呢?星雲大師將選定人生方向的原則,作了如下分析:(1)前人走過的方向。前人走過的方向有跡可循,就如唐三藏玄奘大師到西天求法,沿途八百裏流沙,他隻是以屍骨為路標,知道前人曾走過此路,以此作為辨識,朝著他所要的方向走去。前人走過的地理方向、曆史方向、宗教方向、政治方向,吾人有誌,繼續朝著前人的方向走去,雖有冒險,雖然需要再試探,但是前輩先賢已經為我們做了示範,朝著前人的方向走去,應該是最好的方向。

(2)目標明確的方向。佛經講:“丈夫自有衝天誌,不向如來行處行。”假如不走前人走過的方向,那麼還可以找尋其他的方向。例如,哥倫布航海探險,就能找到美洲新大陸;庫克船長銜命掌舵,第一個由英國到達澳大利亞;中國的鄭和下西洋,完成了前所未有的曆史壯舉。所以,除前人走過的方向之外,還有很多目標明確的方向,有待前往。

(3)了解方向在哪裏。現代人出國旅遊,都要了解方向在哪裏。是飛往歐洲,美洲,澳洲,亞洲,確定了方向,備妥了資糧,才不至於迷失方向。古今的宗教徒,都有他們理想中的方向,“從此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那不就是信仰方向的淨土嗎?上生“兜率天”彌勒菩薩的世界,那就是人間淨土,這不也是信仰的方向嗎?有的禪者,一個蒲團坐了一生,那個蒲團就是他的方向;有的人閉生死關,小小的茅屋數間,生死都在那裏,他已經找到他的方向。

(4)選定方向不改變。現代的人,有的人還沒有找到方向,就一頭栽進去,再回頭已荒廢多少時日。也有的人,選定了方向,多少年後,當快要達到目標時,因其不耐而回頭,放棄了他的方向,終究一事無成。所以,選定了人生的方向,不能輕易改變;能夠堅持到底,才有成功的希望。

過去儒家為人生所定的方向,有的是忠孝仁愛,有的是信義和平;佛教要人慈悲喜舍、發大誓願。任何一個聖賢前輩,都為我們指示了人生的方向,就看我們能不能按照這些方向前進了。

規劃好生活的藍圖

有人說“做人難”,其實處事更難。有的人自己勤勞,自己忙碌,縱有委屈,不礙大事;如果處事不周,得罪親朋好友,失去情誼,殊為可惜,所以處事規劃也很重要。

現代的社會都講究規劃,人生要規劃,事業要規劃,都市要規劃,生產要規劃,規劃成為現代人重要的課題。確實不錯,凡事有了規劃以後,按部就班去完成,自然事半功倍;沒有規劃,人生好像打一場混戰,不知道目標、重點在哪裏。

人生有哪些需要規劃的呢?星雲大師這樣告訴我們:(1)生涯要有規劃。人的一生,數十寒暑,總要好好善用階段性的生命,所以生涯要有規劃。例如,儒家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就是人生的規劃。如果依印度人的生涯規劃,則以二十年為一期,二十歲以前是學習的人生,二十到四十歲是創業的人生,四十到六十歲是傳授經驗的教學人生,六十到八十歲是旅行的人生,八十歲以上的人生,則一切付諸於隨緣。

(2)財務要有規劃。俗語說“吃不窮,穿不窮,算盤不到一世窮”,所以財務要有規劃。所謂量入為出,預算、決算要相等,收入、支出要平衡。假如人生有十分的財富,要有四分作為家庭生活所需,二分作為旅行、醫療、資助親友等用途,二分作為信仰、慈善、公益之用,最後二分儲蓄,以備不時之需。

(3)學習要有規劃。人的一生都在學習,但是學習也要有重點。最好先有十年的時間學習各種知識概論,第二個十年學習各種技術應用,第三個十年深入專業的學習,第四個十年要學習傳燈,把經驗、知識、技能傳授後學,第五個十年學習著書立說。如果人生有五十年的學習,以上可以作為一個大致的學習規劃。

(4)生活要有規劃。每個人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其中應該有八小時的休息,八小時的上班時間。此外,三餐前後準備費時兩小時,盥洗及大小便兩小時,閱讀報章雜誌一小時,與家人團聚的敬老慈幼時間一小時,最後剩下的兩小時,就非得好好用來閱讀一些有益的書籍不可了。

(5)旅行要有規劃。現代的社會重視休閑生活,每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限製八小時,之外的時間可以用來安排自己的休閑、訪友、應酬等活動。現在的周休兩日,周六、周日時間一般人除了用來打掃家園,整理環境之外,偶爾用於上班時間未能完成的會議、約談等,但是每周不能少於一天規劃到郊外旅行。旅行也需要規劃,從目的地的選擇,到旅遊費用的預算,都不能沒有規劃,否則一天的旅遊可能花去一個月的薪俸,生活就會捉襟見肘了。

(6)處事要有規劃。有人說“做人難”,其實處事更難。有的人自己勤勞,自己忙碌,縱有委屈,不礙大事;如果處事不周,得罪親朋好友,失去情誼,殊為可惜,所以處事規劃也很重要。處事的規劃,每天至少要有五通的電話,或聯絡事情,或溝通情誼,但是每通電話不可超過三分鍾。每周要有二封信件的往來,因為養成書信往來的習慣,一是訓練自己的文筆不致生疏,二是對朋友表達情意,更增情誼。平時要注意親朋好友的婚喪喜慶,如果自己不能親臨,兒女代為致意,也會獲得良好的響應。其他如集會共修、年節禮尚往來、重要的探病慰問等,也不能不重視。

總之,凡事豫則立,所以不能不重視事前的規劃。

好學曆與真學力

在當今社會,除了真才實學外,運氣也很重要。而運氣相當於機遇,隻有抓住了機遇,才能有立足之地。

學曆是求職的敲門磚,星雲大師在學曆與學力方麵有自己的獨特見解。說白了,現代社會重視學曆文憑,沒有高學曆找不到好職業,沒有好學曆在人前無法揚眉吐氣,所以一般青年學子無不忍受種種辛苦,努力往大學之門邁進,甚至漂洋過海,希望取得高學曆。

由於社會普遍重視學曆甚於學力,所以有的人即使沒有實力,也要勉強混出一張文憑,甚至還有造假的學曆。這就難怪社會上招搖撞騙的人比比皆是了。

過去中國的社會,土地廣大,教育也不普及,所以窮鄉僻壤的農家子弟,縱有才華,但是沒有環境,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因而耽誤了自己的一生,這不隻是個人的不幸,也是國家社會的損失。

所幸現在已有不少有識之士慢慢發現,學曆之外學力也很重要,一些有學曆的人沒有學力,也有一些有學力的人沒有學曆。有學曆更有學力,當然最好,不過一些沒有學曆的人士,靠著自己的專才,還是能出人頭地。隻是真才實學之外,運氣也很重要,因為有的人確實學有專長,隻可惜沒有學曆,也沒有好的因緣,所以與當今社會不能相應。學曆、學曆,埋沒了多少人才,殊為可惜。

星雲大師將學曆與學力,分析如下:(1)高學曆不如高學力。隨著時代發展,過去大學畢業已經算是高學曆了,但現在大學生之多,已不足羨,因此不少人希望繼續攻讀碩士、博士。但是我們看,有些高學曆的碩士、博士,道德學問、做人處事不一定比高中、大學畢業的人強。所以其實一個人應該中學程度就畢業的,就不必讀大學,應該大學的程度,就不必再讀碩士、博士,否則有碩士、博士學位,沒有真正的學力,更加貶損他的形象,因為別人用高學曆要求他,而他沒有真才實學,隻有更為人所不齒。

( 2)好學曆不如好學力。有的人循序漸進,經過正規教育的每個過程,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甚至取得博士學位,每個階段都是名校畢業。然而名校並不代表真正的學問,學問也不代表實力,有的人缺少實務經驗,隻會紙上談兵,如此好學曆倒不如真正有好的學力。

(3)有學曆不如有學力。學曆,諸如工業、農業、文學、哲學等,有的人樣樣俱全,但一到要用的時候,一樣學問也派不上用場。

所以不管攻讀哪方麵的學問,重要的是“學以致用”,否則有學曆不如有學力。

(4)真學曆不如真學力。有真學曆的人,真才實學,在各種學問的領域裏,他的學力貨真價實,不愧為名校的博士、名校的教授。但是事實上,現今社會上,有些真學曆的人,還不如有真學力的人,所以現在也製定出一些報考的製度,提供那些沒有真學曆而有真學力的人發展的空間,否則這樣的人沒有機會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材,實在可惜。

在現實社會裏,學曆是測量人才的標準,然而學力又有什麼樣的方法來測量其深淺呢?

成功需要持之以恒

人世間所謂“人多事多”,經不起別人的吵鬧,經不起外境的幹擾,經不起各種煩瑣,深陷在煩惱裏,則無法跳脫困境。

有一部日本影片,內容描述孫悟空修行的過程。影片裏唐三藏對孫悟空說:“你若要隨我學道,必須天天站在同一個地方一百天;站過之後,跪在那裏一百天;跪過以後,舉起雙手一百天;然後浸到水裏一百天,身邊烤火一百天……要經過這許許多多的考驗,我才教你佛法。”孫悟空聽了,就依照唐三藏所講的話,一百天站著不動,一百天跪地不起,一百天高舉雙手,一百天浸在水裏……經過了一個一百天、兩個一百天、十個一百天……終於,孫悟空熬過了所有的一百天,這時,他也成道了。

通過孫悟空悟道,星雲大師告訴現在的年輕人,正因為沒有經曆孫悟空所曆練這麼多的一百天,年輕人才會禁不起、耐不住,在太多的欲望中迷失了自己。如上述那許多的一百天,會訓練我們的力量,加強我們的意誌,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耐得住呢?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成功,學業、事業、養兒育女皆能有成。而常言道“大器晚成”,許多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是一棵樹也得經過幾十年的風吹雨打方能長大。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經不起時間的磨煉,經不起挫折,要有所成就很難。所以,星雲大師談到成就大器要有四個條件:

(1)要經得起煩囂。人要經得起各種煩惱才能有成就。好比作為一個學生,光是考試就煩不勝煩,你必須接受事實,才會努力不懈;身為老師,指導不同的學生相同的問題,一再重複,必須能耐得住性子,才能成就學生的學業;商人做生意失敗了,得卷土重來;藝術家作品做壞了,也得再來一次。人世間所謂“人多事多”,經不起別人的吵鬧,經不起外境的幹擾,經不起各種煩瑣,深陷在煩惱裏,則無法跳脫困境。

(2)要受得了氣憤。世間沒有人處處得意、天天歡喜,有時不如意的事情會接踵而來。但是,生氣能解決問題嗎?生氣不但不能成就好事,反而還會壞事。所以,生氣的時候要先忍之於口,不要輕易罵人;再忍之於麵,不要展現憤怒的樣子;再忍之於心,心不氣了,最後就沒有事了。《菩薩戒經》載,佛陀在過去世修行的時候曾經被五百個“健罵丈夫”追逐惡罵,佛陀走到哪裏他們就跟著罵到哪裏,而佛陀的態度是“未曾於彼起微恨心,常興慈救而用觀察”。這種修持最後使佛陀證得無上菩提。所以,我們要把一切外來的橫逆與侮辱都看做事業中的增上緣。有勇氣有能力的人應該經得起狂風暴雨的吹打,應該抵得住一切魔障的攻擊破壞。榮辱毀譽來時要忍得住、耐得下,這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3)要忍得下挫折。遭受打擊、批評、陷害時該怎麼辦?跟人家打架,和人家起口角嗎?這都不是根本的解決方法。《景行錄》裏說:“片刻不能忍,煩惱日月增。”能忍得下挫折,表示你有力量,能擔當;不能忍譏耐謗,則煩惱不斷,則難成大器。現在的年輕人往往逞一時匹夫之勇,為一件小事而拔刀相向,為一句閑話放在心裏久久不能消除。沒有忍辱的功夫,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達到目標。一句閑話就要計較,一點小小折磨就受不了,這種沒有力量應付環境的青年是不能擔當任務、創造事業的。佛陀說:“學道的人,如果不能忍受毀罵,對惡毒攻擊不能如飲甘露,即不能算是學道的人。”我們看“忍”這個字是心上一把刀,從這個字的構造也可以看出忍耐的意義。一個人在平時生活裏若不培養忍耐的力量,沒有很好的修養,不要說一把刀插在心上受不了,腳皮割破一點就會受不了而哇哇叫了。

(4)要耐得住時間。有些時候,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可以忍耐一年,兩年就不能了;可以忍耐兩年,三年就不行了……這樣的忍耐功夫還是不夠深厚,世上有的事情往往是要忍一年、兩年、十年,甚至是一忍再忍的。你能耐得住時間,物換星移,人就成長了,如同見到花開,也就是離果子成熟的時間不遠了。

做人處世,一切都要能承受得起。心胸豁達開朗的人,凡事看得高遠,不會被眼前的得失所蒙蔽;心中狹隘的人,則處處與人比較、計較,徒增煩惱,往往不能成事,成不了大器。

挺直脊梁

立身處世要不被人打倒確實不容易,因為社會上處處充滿陷阱,處處都有嫉妒我們、陷害我們、生發障礙的黑手。想要逃過這些黑手,隻有自己小心謹慎,不做傷天害理的事。

有一隻小蝸牛,總是嫌自己背上的殼既笨重又不好看。它羨慕天上的飛鳥,有天空守護;它羨慕地下的蚯蚓,有大地為依。但是蝸牛媽媽告訴它:“你不靠天,也不靠地,你要靠自己身上的殼。”

在星雲大師眼裏,蝸牛的殼雖不美麗又很笨重,卻是安全的保障;嫌棄自己,羨慕別人,很難取得成功。所以,人的一切操之於自我,別人給予我們的福樂不可靠,必須自我肯定、自我進取、自求多福;唯有自己先倒下,才不會被人打倒,要相信命運操之在己。人從出生之後,慢慢感受到人間的許多問題,像生老病死的問題、人我是非的問題、貧富貴賤的問題、煩惱得失的問題,此外還有經濟、感情、人事等諸多問題,有些人很容易就被這些問題打倒了,有些人則不然。那麼,必須具備何種特質才能成為“打不倒”的人呢?星雲大師要求我們這樣做:

(1)做一個骨氣硬的人。有的人“人窮誌不窮”,做人很有骨氣,不向環境、困難屈服。有骨氣的人,讓人尊敬,讓人信賴,讓人看重;有骨氣的人,不會被人打倒。

(2)做一個耐力強的人。人要有力量才不會被人打倒,其中最重要的是忍耐的力量。耐力強的人,不因一時一人一言而影響自己的情緒,當然也就不會輕易被人打倒。參加馬拉鬆賽跑的選手要靠耐力才能到達終點,任何競賽,除了靠智能、武器來製勝,耐力才是別人打不倒你的主要力量。

(3)做一個勇氣足的人。懦弱的人很容易被人打倒,甚至有的人不等別人打,自己就先倒下來了。其實人是不應該被打倒的,隻要你有勇氣,什麼樣的難關不能通過,什麼樣的苦難不能擔當呢?鬆竹梅都要經過寒霜雨雪的考驗,人有勇氣和困境奮鬥才能生存。

(4)做一個眼光遠的人。有的人之所以不會被打倒,因為他有膽識,有遠見。他看得遠,看得高,不計較一時的得失,能夠掌握先機,把握機會,而且能進能退,能前能後,能有能無。即使遭遇挫折和打擊,他心中堅信雨雪總會停止,春風一定會到來,如此,怎麼會被打倒呢?

(5)做一個腳步穩的人。做人必須自己站穩立場,才不會被人打倒。武術行家能夠蹲穩馬步,就不會被對方擊倒;搞政治的不貪汙、不做虧心事,就能“夜半敲門心不驚”。所以,要不被人打倒,先要自己不做易被人打倒的事。

(6)做一個信心堅固的人。信心堅固的人,不容易被人打倒。人要對自己的言行有信心,對自己的作為有信心,對自己的事業有信心。

如果對自己缺乏信心,不需要別人打倒,就自動倒下來了。信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財富,我們不但對自己要有信心,對家人、朋友都要有信心,不可以用疑心待人處世。當然,古人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有的人太過自信,太過相信別人,也會吃虧。但是,寧可吃虧,也不能先用疑心。隻要對自己的誌節、道德、人格、信用防守嚴謹,就不容易被人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