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咬緊牙根,奮鬥向前。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麵對困境,別人能給予的幫忙有限,主要的還是靠自己。漢朝司馬遷受腐刑之辱,卻咬緊牙根完成《史記》;隋朝靜琬大師為保存法寶,咬緊牙根雕刻《房山石經》,留下了世界上最大一部石書。古來大德聖賢成就的背後,無不來自一股對理想的堅持。咬緊牙根,就能激發潛能,增加力量,勇往向前。
(3)把緊心關,不失正念。隨著物質的進步和豐富,人類麵臨人性挑戰。有些人遇到困境就出賣人格,出賣理想;也有些人積欠巨債,自殺了事,大好年華毀於一旦。其實困境不可怕,即使事業失敗,隻要把緊心關,如禪門所雲“提起正念,照顧所緣”,不失去立場正念、人格道德,必定有撥雲見日的時候。
(4)踏緊泥土,免墮虛無。佛教有“空中樓閣”的譬喻,意指好高騖遠,不從基礎力行,是無法成就的。有一些人不重視當下勤修福慧資糧、廣結善緣,卻冀望遙不可及的淨土。踩在虛無縹緲間,這__________是很不實在的。唯有腳踏實地,把握當下,才能避免空談。
(5)握緊拳頭,戰勝橫逆。人遭逢挫折、失意、困厄時,內心容易茫然無助,失去自信而退縮在自我的世界裏。逆境、不順是一時的,靠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能夠做得到,自我健全,充實自己,擺脫厄運。
(6)盯緊目標,圓滿完成。目標就是方向、方針。國家要有施政方針,企業要有業績目標,就是菩薩修行也有52個階位作為修道目標。
沒有目標,容易迷失方向,即使身處困境也要有計劃,朝著目標前進不懈,必定有完成的時候。
困境並不是絕境,勇敢麵對才有辦法可想,逃避也躲不過。你看,石岩裏的小花,突破困境,所以搖曳豐姿;湍流中的小魚,逆流而上,展現活潑生機。吾人應擴大心胸,突破自己,不被困境的框架束縛,才會健全茁壯。
把擋在身邊的石頭搬開
在這個世間,此也是是非,彼也是是非,是非滿天飛,如果沒有勇氣的人,往往就被是非打倒。有勇氣的人,不管是是非非,所有的流言、毀謗,總有水落石出時候。
星雲大師熟讀佛經,他發現佛經裏有許多菩薩救苦救難的故事,最後總結出菩薩不隻是憑著大慈悲、大智慧就夠了,還要有大勇氣。過去的人把勇氣和智慧並稱,所謂“智勇雙全”;佛教也主張“悲智雙運”,都是需要有勇氣。
談起勇氣,星雲大師又提出,人生在麵對很多的逆境時,都需要有勇氣,包括:
(1)麵對艱難困苦要有勇氣。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一帆風順,所以在麵對艱難困苦時,要奮勇突圍而出,沒有勇氣是無法達到目的的。
所謂勇氣,不是匹夫之勇,也不是剛愎自用;所謂勇氣,是從艱難困苦中提煉出來的一種克服艱難困苦的力量,讓人在艱難困苦中成為一個勝利者,那就非得依靠勇氣不可了。
(2)麵對人我是非要有勇氣。在這個世間,此也是是非,彼也是是非,是非滿天飛,如果沒有勇氣的人,往往就被是非打倒,或被人我是非折騰得心灰意冷,毫無辦法。假如有勇氣,不管是是非非,表現出事實來給人知道,所有的流言、毀謗,當水落石出,真相大白時,人我是非自然就煙消雲散了。
(3)麵對無明煩惱要有勇氣。人的無明煩惱,就如魔鬼,一直與我們糾纏不清。佛經講,人有八萬四千煩惱,有大煩惱、中煩惱、小煩惱。
“貪嗔癡”就是統領三千煩惱魔軍的大元帥,他們指揮煩惱無明,神勇無比,所以吾人也要有強大的戰鬥力,要有般若智慧,要能像金剛般的勇猛,才能與煩惱魔軍作戰。能夠降伏煩惱魔軍的人,才是有為的人。
(4)麵對生死迷惘要有勇氣。懦弱的人,一遇到生死關頭,往往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尤其死後要到哪裏去,一概不知地迷惘,這時更要有勇氣、智慧,才能從容麵對。一般人鼓勵人麵對死亡要“節哀順變”,所謂節哀順變,就是必須鼓起勇氣,認清生死的真相,明白人雖有生死,但不要隨生死起舞,所以就是辦喪亡佛事時,也要有勇氣、智慧,才能克服那一份生死所造成的痛苦與迷惘。
(5)麵對失敗、挫折要有勇氣。人的一生,難免有挫折,難免會遭遇失敗。一次挫折失敗就被打倒的人,太經不起考驗了。孫中山先生革命,經過十次失敗才能成功;曆代開國的君主,南征北討,數十次的疆場考驗,才能稱霸為雄。所以,失敗是成功之母,挫折是經驗之學,在失敗、挫折麵前,應該更加鼓起勇氣,奮發圖強,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6)麵對冤枉、委屈要有勇氣。一般人受人冤枉、委屈,除了自怨自艾,自卑自歎以外,毫無辦法。但看一些有為的人,如孔子被冤枉,被人誤以為是魯國的叛臣陽虎,差一點遭受牢獄之災。甚至在周遊列國途中,也曾落難,飽受饑餓之苦,難道他不覺得委屈嗎?自古多少正人君子,被人冤枉,甚至受人陷害,都是憑著自己的勇氣,衝破難關,才能有出頭的一日。
(7)麵對財色誘惑要有勇氣。擺明對你不友善的敵人,容易對付,偽裝的陷阱,往往讓人防不勝防地身陷其中,難以自救。
世間上的財色,所謂“財不誘人人自誘,色不迷人人自迷”,麵對財色,能有智慧把持,不受引誘、迷惑的人,才是真正最有勇氣的人,這樣的人才能獲得事業的成功。
獨立是獲得成功的前提
獨立不是遁世,不是離群,不是孤獨一個人生活,而是要能“自立立人”,這是對獨立生活應該有的認知。
現在的年輕人為了享受自由,都想“獨立”生活。假如一個人才剛出生,就把他抱到荒郊野外,他能獨立嗎?人靠父母、親人養育成人,一旦長大以後,就自私地不顧別人,一心想要自己獨立,撫養你的父母該怎麼辦呢?
一棵樹,即使長得再茂盛,孤零零地長在野外,也看不出獨立的好處。人類應該是相互扶助的,大家都獨自孤立,誰來煮飯給我們吃?我們的生活所需又有誰來供應呢?我們不是仰賴社會大眾,士農工商供應我們生活所需,才能生存的嗎?人生何能獨立呢?
有的人要找因緣幫助,找不到;但也有一些人要求遺世獨立!究其原因,他怕別人控製他、影響他,所以要求獨立。實際上,獨立以後,除了隨興、自由以外,我們見不出有其他的好處。當然,人生也有獨立的必要,不可以做寄生蟲,不可以仰人鼻息生活。獨立表示有誌氣,但有些事能獨立,有些事不能獨立。例如,倫理關係怎麼能獨立?共有的家族怎麼能獨立?社會的群體共生怎麼能獨立?相對地,有一些事確實是需要獨立,但是有時候我們不能完全理解獨立的意義,而星雲大師卻給我們點燃一盞燈,讓我們正確認識到獨立的真諦:(1)生活要獨立。有的人一旦有能力工作賺錢,他就希望生活能獨立,希望自己賺錢自己花用,不要負擔別人的生活,不要仰賴家裏親人的精神慰藉,以為這就是獨立生活。其實,獨立生活的意義,不隻是自己不仰賴別人生活,自己還要能幫助父母、親人、社會。獨立不是遁世,不是離群,不是孤獨一個人生活,而是要能“自立立人”,這是對獨立生活應該有的認知。
(2)行為要獨立。一般青年男女,都希望自己的行為不受父母幹涉,不受別人影響,希望能夠自我獨立。其實,個人偶爾有個小病痛,平時出個什麼小麻煩,怎麼可能都不需要別人幫助呢?能夠有個家庭,妻兒老小、親人眷屬,大家相互照顧,彼此有個照應,不是比個人獨立要好得多嗎?所以獨立不是獨來獨往,更不是獨斷獨行。
(3)經濟要獨立。有些家庭,兒女長大,就鬧著要分家,為什麼?
他希望經濟能獨立。其實,分家所分得的財富,也不是自己所賺取,而是父母祖先所共有,現在你想分家獨立,這不是很不道德嗎?基本上,人應該在社會上賺取金錢來養家糊口,以此表示你的經濟能獨立,這才是經濟獨立的意義。
(4)思想要獨立。現在自由民主時代,任何人爭取思想自由,隻要不違反公共道德,不逆人行事,基本上思想獨立,都應該受到尊重。一般人常要別人同自己一樣的思想,“同誌”固然很好;假如誌不同,道不合,他另有其獨立的想法,這也無可厚非。讓同的和同的在一起,讓不同的各自不同,這在現在的自由社會,應該是被容許的。不過,思想自由,不是你自己一個人自私、怪僻、偏見、邪見,就謂之思想自由。
在思想自由裏,你也一定要有親情、人情,要有國家、社會、大眾的利益,你可以思想自由,但思想裏不能沒有種族社會。就算雙方各抒己見,也不至於非要鬥得你死我活。今日的社會,即使有獨立思想,大家還是要共生。
當危機出現
當危機降臨,不可慌張,要臨危不亂,鎮定以對。
無論什麼危機,先要知道起因,千萬不可把問題複雜化,要簡單地找出自己能夠解決的辦法。
在你的一生當中有遇到過危機嗎?當遇到危機的時候你有處理的機智嗎?
童年幼小,在路上遇到一個圖謀不軌的陌生人,他追趕你,你怎麼辦?入學讀書,家裏貧困,必須做工維持生活,但是老師逼著三日一小考、五日一大考,沒有時間讀書,眼看即將麵臨退學的命運,這時要如何突破困境呢?結婚以後,沒有好的職業,生活艱難,家庭日用日漸拮據,另一方想要離婚他去,這時該怎麼辦?到了老年,兒孫投入各自的世界,發展他們的天地,一個孤獨老人怎麼生活?
人的一生不時會遇到一些可以預料或不可預料的危機:夜晚忽然停電,平時沒有準備手電筒或蠟燭,如何是好?乘船出海,忽然起風,驚濤駭浪,小船顛簸,驚險萬狀,怎麼辦?走在街上,遇到警察,他抓錯了人,你如何自救?就算你是讀書人,遇到阿兵哥,講理也沒有用,__________你又奈何?
台風之夜,地震之時,戰爭開始,盜賊入室,車禍受傷,工作被撤,乃至盛年之際醫生突然宣告你得了不治之症,或是受到惡疾傳染將不久於世,這時你該怎麼辦呢?
當危機降臨,不可慌張,要臨危不亂,鎮定以對。無論什麼危機,先要知道起因,千萬不可把問題複雜化,要簡單地找出自己能夠解決的辦法。因此,麵對危機,唯有冷靜、機智才能解決問題,慌亂、緊張於事無補。
據聞美國某家報紙曾舉辦一項有獎征答活動,題目是:在一隻熱氣球上載著一位科學家、一位環保專家、一位糧食專家,飛行途中,熱氣球忽然漏氣,不能載重,必須丟出三人其中的一個以減輕重量。三位專家分別於科技的發展、環保的維護、糧食的生產各有所長,都與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這時究竟應該犧牲哪一位呢?當然,萬千的應征者各有見解,眾說紛紜,各執其是。結果是一名小男孩中獎,他的答案是:把最胖的那人丟出去。
當危機出現後,如何處理危機,星雲大師提出四點要求。第一要有認識危機的常識,第二要有應變的能力,第三要有靜定的修養,第四要有往日的因緣。有了以上四點,則危機處理不難矣!
成功的動力
要想成大器,必須先在生活上學習忍耐。對於逆境,先忍之於口,是為下忍;再忍之於麵,是為中忍;如果能做到凡事不動心,那才是上忍。
星雲大師初入佛學院讀書時,經常受到同學們的歧視,甚至師長們也認為星雲大師不堪造就,安排工作時往往把他排除在外。作文被老師批評得一無是處,偶有佳作,卻被懷疑是抄襲而來。一位職事甚至當眾說,如果星雲大師能有出息,太陽會打西邊出來。記得有一回,星雲大師向家師稟告學院一位教授推薦他去讀教育學院,家師聽罷,罵他:“混蛋!怎可到社會念書?”還給了星雲大師兩個耳光。事後星雲大師絲毫不感到生氣。反觀時下許多青年對上司動輒反抗,真是令人擔心:他們如何在大時代中迎接各種挑戰?
要想成大器,必須先在生活上學習忍耐。“欲成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對於逆境,先忍之於口,是為下忍;再忍之於麵,是__________為中忍;如果能做到凡事不動心,那才是上忍。人之所以異於禽獸,就是能講究人格道德。品格是道德的基礎,一個人若對於品格、德行都不講究,那和禽獸又有何差別?培養我們品格道德的方法很多,但是要培養我們的人格道德最有力、最有幫助的還是忍辱。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你能把忍的功夫做到多大,你將來的事業就能成就多大。
這是一個展現力的競賽,是以力取勝的世界。一場戰爭,勝者為王,表示有力。體育場上,誰最高,誰最遠,誰最快,誰就是最有力。
但是,世間還有其他一些人,各有其表現力量的方法。這些方法在星雲大師眼裏分別是:
(1)兒童以啼哭為力。兒童在沒有辦法爭取自己所欲時,“哇”的一聲,就展現了他的力量。他要喝奶,就能得到奶水;他要糖果,就能獲得糖果。兒童就是以眼淚為取勝的力量的。
(2)女人以美麗為力。女性在一般場合裏,隻要她美麗,就能展現她的實力。當然,如果在美麗之外又有唱歌、舞蹈等才華,出身背景好,又具溫柔特質,那麼她的力量不但能征服男人,而且也能使女性折服。
(3)領導者以權勢為力。領導者有很大的權力,能決定許多人的禍福窮通。即使權威的學者、商場的大亨,在一個有權勢的政治人物之前,何人不畏懼?
(4)聖賢以忍耐為力。世間有一種人,他沒有權勢,也沒有財富,但他的忍耐可以使盜賊畏懼、當政者退讓。慧遠大師居住在廬山,準備沙汰沙門的權臣桓玄下令說:“唯廬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簡之例。”忍不是軟弱,忍是智慧,忍是力量,忍是勇敢,刀劍槍炮對修道的聖賢君子也無法作用。
(5)菩薩以慈悲為力。世間上最大的力量不是刀槍劍戟的武功,而是慈悲。慈悲所到之處,能讓心高氣傲者折服,讓逞強好勝者心生畏懼,讓貪贓枉法者知錯反省。所謂“家家觀世音”,觀世音菩薩以慈悲的力量進駐到每個家庭的中堂,此即慈悲能征服一切的證明。
要有一顆執著的心
自己認定的東西,就執著,不能修正。如果正確倒也罷了,不正確的卻也要執著、計較。執著隻會局限自己,束縛自己,使自己不能擴大和圓融,到最後不能進步,也無法成功。
有隻蜘蛛爬向牆上已經破碎的網。牆壁雨後潮濕,蜘蛛爬不久就會往下掉,一次次掉下來,再一次次地向上爬。
甲看後,歎氣道:“我這一生不正是這樣忙忙碌碌而無所得嗎?”從此他更加萎靡消沉。
乙看後,說:“這蜘蛛真蠢,為什麼不從那邊幹燥的地方繞著往上爬呢?”他得到啟示,懂得變通。
丙看後,被蜘蛛的執著感動,從此他愈加堅強。
星雲大師舉蜘蛛爬牆的例子,是想說明“執著”是好還是不好,擇善固執,未嚐不好;執非為是,執邪為正,那就不好了。“執”在佛法裏分“我執”、“法執”。“我執”就是執我為是,以我為重。我見、我聞、我思、我知,什麼都以我為中心。“我執”的人不知有人、有理、有大眾,執著自我的人難以相處。“我執”以外還有“法執”,也就是對於是非、善惡、長短、高低、有無,不是執有,就是執空。“法執”重的人執大、執小、執方、執圓、執偏、執邪,對一切法偏激執著,難以圓融。
人因為不能破除“我執”與“法執”,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執著。星雲大師認為,一般人的執著有著以下幾種:(1)觀念的執著。自己認定的東西,就執著,不能修正。如果正確倒也罷了,不正確的卻也要執著、計較,隻會局限自己,束縛自己,使自己不能擴大和圓融,到最後不能進步,也無法成功。
(2)文字的執著。唐朝王勃在《滕王閣序》寫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他自覺文辭美妙,天衣無縫,沾沾自喜,一直在金山寺的沙灘上吟誦這兩句。金山寺的老和尚聽了批評道:“文字貴求簡單,如用‘落霞孤鶩齊飛,秋水長天一色’,不是把‘與’和‘共’包含在其中了嗎?”王勃大悟,從此放棄執著。
(3)習慣的執著。有些人對自己的習慣非常執著,喜歡什麼顏色、喜歡什麼環境,隻要合乎自己的心意,不管別人喜歡不喜歡,他就是執著自己的習慣。然而人不能隻覺得自己的習慣就是對的,如果確定是一種惡習,就一定要下決心改掉它。
(4)思維的執著。從思維的方式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教養,看出一個人的智慧,看出一個人的能力,看出一個人的人緣。慈航法師一再告訴世人要“以佛心為己心,以師誌為己誌”,不要讓自己的思維方式離經叛道,或者空洞,或者偏執,或者不切實際。思維講究實用,講究合乎眾議。
(5)情感的執著。人的另一個名稱叫做“有情”,所以人類的感情最容易自私、執著。與我有關的、我愛的,都是好的,都是對的;與我無關的、我所不愛的,就不關心。感情上的執著最容易犯錯,感情是一片遮板,遮住了眼睛,看不到他人,看不到世界。在感情裏執著,私愛、溺愛、錯愛就發生了;能把愛執放下,一切訴諸公正、公開,就不會給情愛蒙蔽了。
(6)理想的執著。對理想是應該執著,但是也要注意理想合不合乎時宜。時代不斷在進步,社會不斷在變化,思想也需要求新、求變、求全。人要有理想,才能定目標,理想是一切事實之用,事實是一切理想之果。理想也要淨、要正、要全,尤其要善、要美,才值得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