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乾隆:母慈子孝的幸福(2)(1 / 3)

乾隆帝的日常膳食四執事庫檔冊中有禦膳房太監每日記錄的“節次進膳底檔”、“照常進膳底檔”等。我由這些檔冊知悉乾隆帝日常生活情形:每日寅正三刻起床(檔冊記作“請駕”),禦膳房即伺候冰糖燉燕窩一品。有時不用早點,即於卯時用早膳。就乾隆十九年五月十日早膳記錄:卯正三刻進早膳,菜色是肥雞鍋燒鴨子雲片豆腐一品、燕窩火熏鴨絲一品、清湯西爾占一品,攢絲鍋燒雞一品、肥雞火熏燉白菜一品、三鮮丸子一品,鹿筋燉肉一品、清蒸鴨子糊豬肉喀爾沁鹹攢肉一品。上傳炒雞一品,竹節卷小饅頭一品、孫泥額芬白糕一品。琺琅葵花盒小菜一品、蜂糕一品、老隨菜一品、醬王瓜一品、蘇油茄子一品。隨送粳米膳,進一品;野雞湯,進一品——由此可見葷菜八樣,小菜醃菜點心等,和民間富室相似。膳檔中常有“豆豉炒豆腐”更是家常便飯菜。中午點心多用“八珍糕”。這是用人參二錢、茯苓二兩、山藥二兩、扁豆二兩、薏米二兩、炒芡實二兩、建蓮二兩、肉粳米麵四兩、糯米麵四兩,共研為極細麵,加白糖八兩,和勻蒸糕,晾涼,每日隨著熬茶時送進。乾隆帝很喜愛這點心,每次食用後有剩餘,不予分賞,仍飭太監收回。晚膳均在未正二三刻,菜蔬多與早膳大同小異。“晚向”(似宵夜)有時用酒膳,有時用果餅,有時用爐食。所謂“爐食”,即豬油到口酥、豬油酥燒餅、豬油酥火燒、豬油澄沙餡酥餃子、奶酥油光頭、香油提漿薄脆、香油缸爐、香油雞蛋麻花、香油發麵麻花。

乾隆帝對於這些“爐食”非常喜愛,至老不衰。乾隆六十一年(一七九六年)三月初六日膳檔記載:帝仍食爐餑餑、豬油到口酥、豬油酥火燒、豬油澄沙餡酥餃子、奶酥油光頭、香油雞蛋麻花等。其時帝已登八十有六高齡,仍舊喜歡吃這些油脂味重又頗費齒力的點心,證明這位“古稀天子”胃口好齒力強,真是養生有道。

蘇州菜點與素食乾隆帝喜歡這些點心,是他對蘇州菜色嗜好的一種表現。膳檔中:號有“蘇造”檔,禦膳房中有專製蘇州菜廚師。長蘆、兩淮鹽署等衙門更隨時注意訪求蘇州名廚,隨時供禦。

現有文獻明確指明:滿清皇帝嗜愛蘇州菜品糕餅糖果,應始自康熙朝。《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於康熙二十九年擔任蘇州織造時就注意研究菜色,其後撰成《居常飲饌錄》,乾隆時收入《四庫全書》。《紅樓夢》中再三提到榮國府講究膳食,“糟東西”、“糟小菜”,可說確有所本。不僅是曹家自圖享受,並且是為承歡邀寵。故宮藏有曹雪芹姑祖父李煦(蘇州織造)奏摺中恭進南小菜之例不一而足:康熙四十五年十一月進冬筍糟茭白,十二月進冬筍燕小菜。四十六年六月進小菜糖果,八月進法製幹膏餅小菜。

乾隆帝時時且處處敬天法祖,尤以效法其祖父康熙帝言行為務。日常飲食嗜愛蘇州菜色,即其一端,自然也是蘇州菜食有其特色。

我由乾隆朝膳檔知悉其日常膳食以外,更發現許多特殊事例。每逢祭天地宗廟,皇帝雖齋戒,飲食仍照常用葷,惟不飲酒,不食蔥蒜。至於祖先冥誕、忌辰則素食。膳檔記錄有雲。“八月二十三日,世宗憲皇帝(雍正帝,乾隆帝生父)忌辰,有一日遵例伺候上進素,內廷主位進素。卯初一刻,外請祭福陵畢。卯正二刻早膳:山藥豆腐羹熱鍋一品、竹節卷小饅頭一品、蘋果軟膾筋一品、口蘑蘿卜白菜一品、羅漢麵筋一品、油炸糕、奶子糕。後送菜花頭炒豆腐一品。福隆安進雜燴熱鍋一品、鹽水豆腐一品、素包子一品。隨送攢絲下麵,進一品,粳米幹膳進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