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是具有良好職業氣場的關鍵
忠誠是一種責任,忠誠是一種義務,忠誠是一種操守,忠誠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良好的職業氣場,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統帥與核心。忠誠是對自己所堅守的信念的忠實和虔誠,是對一個人最深度的評價。缺乏忠誠,其他的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喪失忠誠,就是對責任最大的傷害,也是對自己品行和操守最大的褻瀆。
對員工來說,首先要忠誠於自己所在的企業。企業是員工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業務平台,對企業忠誠,實際上是一種對職業的忠誠。忠誠是對歸屬感的一種確認。
沒有哪個公司的老板會用一個對公司不忠誠的人,企業的發展最需要忠誠的員工。隻要員工自下而上地做到了忠誠,就可以壯大一個企業。相反,如果缺乏忠誠度,直接受到損害的是企業,甚至可能毀了一個企業。所以,員工的不忠,是每個老板所不能容忍的。
小張是一家企業的業務部副經理,剛剛上任不久。他年輕能幹,畢業短短2年能夠有這樣的業績也算是表現不俗了。然而半年之後,他卻悄悄離開了公司,這出乎很多人的意外,沒人知道為什麼。小張自己也十分痛苦,他找到了老朋友來訴苦。
他說:“知道我為什麼離開嗎?我非常喜歡這份工作,但是我犯了一個錯誤。我為了獲得一點兒小利,失去了作為公司職員最重要的東西。雖然總經理沒有追究我的責任,也沒有公開我的事情,算是對我的寬容,但我真的很後悔,犯這樣的低級錯誤,不值得啊。”
原來,小張在擔任業務部副經理時,曾經收過一筆錢,對方沒有要求開發票。當時,他的直接上司業務部經理說可以不用下賬:“沒事兒,大家都這麼幹,你還年輕,以後多學著點兒。”小張雖然覺得這麼做不妥,但是他也沒拒絕,半推半就地拿下了這5000元。當然,業務部經理拿到的更多。沒多久,業務部經理辭職了。後來,總經理發現了這件事,小張當然也不能在公司待下去了。
小張失去的是對公司的忠誠,這是對一個員工最起碼的要求。無論什麼原因,隻要失去了忠誠,就失去了人們對你最根本的信任。無論何時,都不要為自己所獲得的利益沾沾自喜,仔細想想,失去的遠比獲得的多,而且你所獲得的東西可能最終還不屬於你。每個人都應當記住,再多的智慧也抵不過一絲的忠誠。
作為一名公司員工,對自己的職業忠誠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卻把聽話或者愚忠當作忠誠,認為忠誠就是向領導效忠,這是不正確的一種想法。真正的忠誠並不是放棄自己的個性和主見,並不是絕對和老板保持一個聲音,更不是卑躬屈膝。真正的忠誠,最後要歸結於對職業的忠誠,對我們的價值和信仰的忠誠。
如果你選擇了為某一個公司工作,那就真誠地、負責地為它努力吧;如果它付給你薪水,讓你得到溫飽,那就稱讚它、感激它、支持它。職場猶如戰場,身在職場中的每個人,都應該把“忠誠”這個職業道德作為一種職場生存方式。
在當今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年代,謀求個人利益,實現自我價值是天經地義的事。但遺憾的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個性解放、自我實現與忠誠和敬業並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許多年輕人以玩世不恭的態度對待工作,他們頻繁跳槽,這山望著那山高,覺得自己工作是在出賣勞動力。他們蔑視敬業精神,嘲諷忠誠,將其視為老板盤剝、愚弄下屬的手段,“忠誠”這個最重要的職業道德在他們心中已沒有棲身之處。
其實,忠誠是職場中最值得重視的美德,隻有所有的員工對企業忠誠,才能發揮出團隊的力量,才能凝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力往一處用,推動企業走向成功。公司的生存離不開少數員工的能力和智慧,卻需要絕大多數員工的忠誠和勤奮。
在這個世界上,並不缺乏有能力的人,那種既有能力又忠誠的人才是每個企業渴求的理想人才。一般來說,企業寧願信任一個能力一般卻忠誠度高、敬業精神強的人,也不願重用一個朝三暮四、視忠誠為無物的人,哪怕他能力非凡。
如果你忠誠地對待你的公司,公司也會真誠對待你;你的敬業精神增加一分,別人對你的尊敬會增加兩分。公司會樂意在你身上投資,給你培訓的機會,提高你的技能,因為在公司看來,你是值得信賴的。即使你的能力一般,但隻要你真正表現出對公司的忠誠,你就能贏得公司的信賴。
標新立異讓你的氣場受益匪淺
“創新”字麵的意義就是創造出新的事物,也許是新產品、新設計或新包裝,把從未在市場上出現過的東西,在創新力的影響下帶到市場。創新思維不僅是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的源泉,也是組織創新、營銷創新、製度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管理創新的源泉。
作為創新主體的個人,其創新思維能力受到思維定式、價值觀等思維因素的影響,所以,必須克服這些思維障礙,才能激發創新思維的活力。
多年前,波特是諾基亞公司手機研發部的員工。研發部不像生產和銷售部,沒有什麼硬性指標,但薪水比其他部門拿得還多。盡管這樣,他每天好像都不是很開心。有同事忍不住就問他,波特說:“我是在想,我們整天坐在研究室裏,除了完成上麵派給的任務,改進一下機型,就什麼事也不做了,總是拿不出新創意,我倒是覺得不好意思了!”
“嗨,現在諾基亞手機已經是世界著名品牌了,不管是技術性能還是外觀形象,早都深入人心了,還上哪裏去找創意?”同事們都這樣勸他。但波特還是暗下決心:“一定要讓諾基亞在自己的開發下有一個質的飛躍。”有了這個非同一般的目標後,波特更是寢食難安,每天除了完成公司下達的任務,滿腦子就都是考慮如何讓諾基亞更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一天,在地鐵裏他有了一個發現:幾乎所有的時尚男女都佩帶著手機、一次性相機和袖珍耳機,這給了他很大的靈感:“能不能把這三個最時髦的東西組合在一起呢?果真如此,不是既輕便又快捷嗎?”第二天上班後,他馬上找到主管,對他說:“如果我們在手機上裝一個攝像頭,讓人們在接聽音樂的同時,把自己和外麵能見到的所有美好事物都拍攝下來,再發送給親友,那該多麼激動人心啊!”主管被他的創意驚喜得高聲叫道:“好樣的波特!我們馬上就著手研製!”
這種具有拍攝和接聽音樂功能的手機很快研製成功。它剛一推向市場,就大受青睞。就這樣,波特不但實現了自身的價值,而且,還得到了應有的獎賞。更重要的是,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波特得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樂。
職場雖然瞬息萬變,難以捉摸,但機會卻像空氣一樣,時刻在我們身邊流動。假如波特聽從了同事們的話,不再帶著一種創造性的眼光看問題,不再用創造性的思維做工作,也就不會有我們今天這麼時尚便捷且功能豐富的手機。再或者被別的手機生產廠家搶占了先機,也就不會成就今天這個手機業的絕對霸主諾基亞,更別想談波特自己的成就了。
創新思維需要打破常規,而思維定式是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和思考習慣,常常對形成創造性思維產生消極的作用。思維定式可能是在過去某一階段的經驗總結,是經過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驗證的“正確思維”。但是,當事物的內外環境發生變化時,仍然固守“正確的”定勢思維卻行不通了,甚至要吃大虧。
有個經典小故事形象地說明了這個道理:
一家馬戲團突然失火,人們四處奔逃,雖然沒有人員傷亡,但那隻值錢的象卻被活活地燒死了。原來,當這頭象被捕捉後,馬戲團擔心它會逃跑,便以鐵鏈鎖住它的腳,然後綁在一棵大樹上。每當象企圖掙脫時,它的腳便會被鐵鏈磨得疼痛和流血。
經過無數次的嚐試後,這頭象並沒有成功逃脫。於是在它的腦海中形成了一個思維定式:隻要有條繩子綁在腳上,它便無法逃脫。因此,當它長大後,雖然綁在它腳上的隻是一條細小的繩子,它也不會再做自認為徒勞無功的努力。
可見,不突破思維定式,就隻能被原有的框架所束縛,就不可能激發出創新思維,取得新的成功。
在當今,在全球一體化、信息化的趨勢下,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人類的知識總量五年就將翻一番,經濟生活瞬息萬變,每個人,都應當學會用世界的眼光從高處和遠處審視自己,衡量自身,隨時發現自己的弱點和缺點,通過探索和創新,迅速加以克服,以求趕上和超越時代的發展。否則,隨時都有被淘汰的可能。
在上個二三十年代,福特一世以大規模生產黑色轎車獨領風騷數十載,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也在發生著變化,人們希望有更多的品種、更新的款式、更加節能減耗的轎車。而福特汽車公司的產品,不僅顏色單調,而且耗油量大,廢氣排放量大,完全不符合日益緊張的石油供應市場和日趨嚴重的環境保護狀況。
此時,通用汽車公司和其他幾家公司則緊扣市場脈搏,適時調整了戰略規劃,生產節能減耗、小型輕便的汽車,在70年代的石油危機中,躍然居上。福特公司前總裁亨利·福特曾深有體會地說:“不創新,就滅亡。”
“創新”不僅使福特汽車免除了破產的威脅,更使它在市場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在職場內,有創意、敢創新是一項市場競爭力,不少企業也正走向創意工作的模式。一般人對於新的事物都會產生不熟悉的恐懼感,雖然在當今時代,人人都說歡迎變革,但並不是說要改變自己,因為員工們適應了目前的企業狀況,習慣了舒適的環境,就比較難有創新力。
員工的創新力,源自他們對企業服務或產品的熟悉,愈了解細節,愈能找到創新的方向。這樣,員工才能上下一心,達成共識,為創新做好準備,配合企業未來的發展。
創新是個人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中決勝的王牌,“不創新,就滅亡”不僅是市場競爭的定律,更是個人取勝的“資本”。想成為高效能的金牌員工嗎?創新能夠讓你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