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鄧小平所預料的,1199885年的深圳,在幾年的高速發展之後,經濟過熱、效益偏低等問題似退潮後的礁石,顯露出來。
適逢全國進行信貸、基建壓縮,深圳的一些建設項目因資金拮據不得不中途刹車。一些外商以為中國特區政策要變,相繼抽走投資……深圳的雙肩感到了沉重的壓力。深圳走到了曆史發展的一個十字路口,麵臨著嚴峻的抉擇。
作為承擔四個“窗口”的重任、探索中國開放之路的排頭兵的特區,深圳沒有退路。深圳開始了痛苦的反思,新的艱辛嚐試。深圳的眼睛開始越過南中國海,越過太平洋,投向國際市場。深圳決定:發展以工業為主的外向型經濟!
1199885年88月1日,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避暑勝地北戴河,清涼的海風驅走了酷熱。
在一幢外表樸素、綠蔭掩映的建築裏,鄧小平會見了竹入義勝及其率領的日本公明黨第十三次訪華代表團。會談長達七十分鍾,討論的一個重要議題是經濟特區問題。
鄧小平說:“前不久我對一位外國客人說,深圳是個試驗,外麵就有人懷疑,說什麼中國的政策是不是又要改變,是不是我否定了原來的判斷,建立經濟特區的話是不是改變了。所以,現在我要肯定兩句話:第一句話是,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第二句話是,深圳經濟特區還是一個試驗。這兩句話並不矛盾。我們的整個開放政策也是一個試驗,從世界的角度上來講,也是一個大試驗。”
鄧小平充滿信心地說:“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是堅定不移的,但我們在開放過程中要小心謹慎。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一定要保持謙遜的態度。”
竹入義勝說:“你的話非常明確,全世界的人聽了以後都會放心的。”
更放心的是深圳。它的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方向得到了鄧小平的首肯。深圳人振奮了,他們有了向新的目標奮進的信心和力量。?搖?搖
“現在我可以放膽地說,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決定不僅是正確的,而且是成功的”
時間進入11998877年6月12日,在莊嚴肅穆的人民大會堂內,典雅的吊燈瀉下柔和的光,攝影燈頻頻閃爍的光,充盈著會見廳。南斯拉夫貴賓科羅舍茨緊緊地握著鄧小平的手,雙方都為能有這樣一個機會交流兩國的建設經驗感到高興。
鄧小平向客人詳細地描述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曆程。
談到開放政策時,他說:“我們首先搞了深圳經濟特區。開始的時候廣東提出搞特區,我同意了他們的意見,我說名字叫經濟特區,搞政治特區就不好了。”
鄧小平再次提到11998844年的深圳之行,並為他在深圳的題詞的深刻內涵作了最準確的注釋:“我去過一次深圳,那裏確實是一派興旺氣象。當時他們讓我題詞,我寫道,‘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當時我們黨內還有人采取懷疑的態度,香港輿論界不管是反對我們的還是讚成我們的,也都有人持懷疑態度,不相信我們是正確的。深圳搞了七八年了,取得很大的成績。”
他接著說:“當然一個完全新的事物不允許犯錯誤是不行的,有一點錯誤也是很小的。他們自己總結經驗,由內向型轉為外向型,這樣就能夠變成工業基地,並能夠打進國際市場。這一點明確以後,也不過兩三年時間,就改變了麵貌。深圳的同誌告訴我,那裏的工業產品50%以上出口,外彙收支可以平衡。”
鄧小平打了個手勢,提高了聲音:“現在我可以放膽地說,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決定不僅是正確的,而且是成功的。所有的懷疑都可以消除了。”
這鏗鏘有力的聲音,如隆隆的雷聲滾過神州大地。
點燃上海騰飛的希望
如果說長江是一條綿延千裏、騰飛長空的巨龍,那麼,位於長江入海口的上海就是龍頭。
隻有龍頭高高昂起,吟嘯四海,才有騰雲環宇的龍的飛升。
從1199778年以後,鄧小平在上海度過了七個春節。這是上海人民的莫大幸福。同時,精明的上海人民也深深地領悟到老人家對上海寄予的殷切期望。
鄧小平親手打開了“44144”的大門,
詮釋了開放政策的豐富內涵?搖?搖
上海西郊,有一所全國最大的花園別墅——“44144”招待所。這兒圍牆高聳,戒備森嚴,曆來隻接待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
然而,自1199677年毛澤東最後一次住進這兒後,這座偌大的別墅整整空關了10年。
11997788年年底,改革開放的主旋律在中華大地上奏起。能否開放“44144”,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由於事關重大,市委頗費躊躇。是鄧小平親自打開了“44144”的大門。
11997799年77月16日至25日,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鄧小平來到上海視察,住進了“44144”的一號樓。他每天早上都要到花園散步。幾天下來,他走遍了這座院落的每個角落。他在思考著一個問題。
一天,鄧小平在散步時,走到市委招待處處長麵前,把幾天來的想法亮了出來。他指了指“44144”的院子,說:“這麼大的房子,這麼大的花園,管理它要花多少錢喲?!專門為我們幾個大老爺……一年又能住幾天?”“這麼一塊美景如畫的黃金寶地,我看應該對外開放!讓外國人來住,收了外彙,支援四化建設……”
以後的幾天中,鄧小平早晨散步時,就幫助陪同的市委招待處處長規劃“44144”對外開放後的藍圖……
77月244日下午,鄧小平會見了上海市委全體常委。談話中,鄧小平說:“我這次來‘44144’住了十來天,天天都在談生意經。這麼大的花園別墅,給外國人住,可以收外彙嘛。”最後,鄧小平明確地指示:“我給你們半年時間準備。半年以後,‘44144’就對外開放!”
開放“44144”?!在場的市委常委們露出了始而驚、繼而喜的神色。
鄧小平打開“44144”大門的消息很快傳到北京,傳到全國,引起了連鎖反應。不久,各地類似的花園別墅也先後對外開放。
“414”開放以後,接待的第一批國外客人是美國的林德普雷頓豪華旅遊團。之後,還先後接待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日本天皇等國家元首。
“44144”開放的意義,不僅僅局限於經濟效益。最重要的,它使剛剛製定不久的開放政策在上海人民心中紮下了根,使世界各國看到了中國實行對外開放的決心。
“你們生活好,我就高興”
1199882年2月21日上午,鄧小平在上海市領導人陪同下,走進了曲陽菜場。這時,早市已過,一些櫃台仍在營業。
“是國營的嗎?”鄧小平問。
“這是知青辦的合作菜場。”有人答。
鄧小平向青年營業員們點頭致意,詳細詢問攤位上各種蔬菜、魚、肉等的價格,並說:“知青辦的好嘛。”
接著,一行人來到一家新建的百貨商場。這也是一家知青辦的合作企業。鄧小平仔細地觀看了櫥窗裏和貨架上陳列的商品,關切地詢問:“居民需要的東西都有得賣嗎?”營業員說:“居民日常生活用品都有供應。”鄧小平滿意地點點頭。
正在采購東西的市民認出了鄧小平,蜂擁圍攏過來,向鄧小平問好。鄧小平向這些居民連聲問:“新村的文明設施跟上了沒有?”“這裏的住宅是哪一位工程師設計的?”
來到大連西路250弄22號居民姚鳳蘭家中時,這位上海服裝二廠的退休工人正手拿抹布揩拭台子。看到客人登門,女主人迭聲招呼:“請進,請進!”
鄧小平詢問了女主人的家庭情況,並走進姚鳳蘭兒子的新房參觀,環顧了新房裏的擺設,含笑地點點頭。接著來到姚鳳蘭的房間,看到陳設舒適、整潔,擺放了大小兩台電視機。還看了鋪了瓷磚的洗澡間。鄧小平滿意地對姚鳳蘭說:“你們生活好,我就高興。”
告別女主人走出門外,周圍的居民都從窗口探出頭來,向鄧小平招手。鄧小平先舉起右手,然後又雙手合抱,向群眾致意。
隨著上海商貿改革的發展,一批各具特色的農貿市場隨之而起。這一年,上海興建了永安路黃鱔交易市場,它連接著沿江七個省的幾十家水產部門。次年,上海又成立了三官塘橋禽蛋市場,江、浙、魯、皖、冀、陝等地的蛋、雞源源不斷湧進上海,成為全國最大的活雞市場。上海市民形象地說,這是“小黃鱔遊進大上海”、“百萬雄雞下江南”。
“我已經退下來了,但還有一件事,
我還要說一下,那就是上海的浦東開發”
在中國近代史上,上海曾是遠東最大的貿易金融中心和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被稱為“東方巴黎”。新中國成立後,上海對國家財政的貢獻仍曾長期居全國各省市之首,獨領風騷幾十年。但進入880年代,南部沿海幾個經濟特區迅速崛起,顯示了蓬勃生機和旺盛的生命力,上海“老大哥”的霸主地位動搖了。盡管11998844年5月上海被批準為沿海十四個開放城市之一,但由於種種原因,上海處境被動,特別是從11998888年開始,經濟效益連年滑坡。
上海的發展有困難,但也有它獨特的優勢。在構思如何邁出中國改革開放的更大步伐時,鄧小平將目光移向了這座基礎雄厚的特大城市,落在縱貫該市的黃浦江東側的那塊尚顯荒蕪的土地上。“浦東→上海→長江流域→全國”,又一個重大的決策在這個偉人的頭腦中誕生了。
1199990年初,鄧小平視察上海時,特別關注了浦東的開發、開放工作。
回京後,鄧小平對中央政治局的同誌們說:“我已經退下來了,但還有一件事,我還要說一下,那就是上海的浦東開發,你們要多關心。”鄧小平特地要求李鵬,負責抓一下浦東的開發和上海的發展問題。
3月3日,鄧小平同幾位中央負責同誌進行了談話。他提出:“我們要實現適當的發展速度,不能隻在眼前的事務裏麵打圈子,要用宏觀戰略的目光分析問題,拿出具體措施。機會要抓住,決策要及時,要研究一下哪些地方條件更好,可以更廣大地開源。”說到這兒,鄧小平亮出了底牌。他加重語氣說:“比如抓上海,就算一個大措施。上海是我們的王牌,把上海搞起來是一條捷徑!”
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和充分論證後,44月,中共中央正式宣布關於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將浦東開發開放作為今後十年中國開發開放的重點。
於是,浦東這塊被多年遺忘的角落開始沸騰了!建設大軍接踵開來,機聲轟轟,燈光徹夜通明。重塑上海現代國際大都市形象的規劃,從這兒開始了!
時隔一年,1199991年1月288日至2月188日,鄧小平又踏上了這塊熱土。
“我們說上海開發晚了,要努力幹啊!”一到上海,鄧小平就感慨地對上海市負責人說:“那一年確定四個經濟特區,主要是從地理條件考慮的。深圳毗鄰香港,珠海靠近澳門,汕頭是因為東南亞國家潮州人多,廈門是因為閩南人在外國經商的很多,但是沒有考慮到上海在人才方麵的優勢。上海人聰明,素質好,如果當時就確定上海也設經濟特區,現在就不是這個樣子。”“浦東如果像深圳經濟特區那樣,早幾年開發就好了。”
他驅車親臨浦東視察。再三叮囑市負責同誌:“抓住浦東開發,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隻要守信用,按照國際慣例辦事,人家首先會把資金投到上海,競爭就要靠這個競爭。”
鄧小平還察看了南浦大橋工程。他一再強調,要加快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的建設,指出:“能早上的就集中資金早上,早上一年早得利一年,不然要拖到下個世紀去了。”
時任上海市委書記、市長的朱鎔基,向鄧小平彙報了浦東開發開放中“金融先行”的一些打算和做法。鄧小平聽後,精辟地說:“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上海過去是金融中心,是貨幣自由兌換的地方,今後也要這樣搞。中國在金融方麵取得國際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後,但現在就要做起。”
鄧小平十分關心市場的發展,關注證券、期貨、技術等這些新興的大市場。他明確指出:“不要以為,一說計劃經濟就是社會主義,一說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不是那麼回事,兩者都是手段,市場也可以為社會主義服務。”這番講話振聾發聵,是“我們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問題上又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