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聽說外國廠商對“二汽”產品很感興趣,法國雷諾汽車廠希望用“二汽”的底盤裝上它的發動機在國際市場上銷售時,鄧小平非常高興:那好啊!雷諾汽車廠我知道。20年代初,我在這個廠做過工。鄧小平接著說:從這些情況可以看出一個問題,目前資本主義各國汽車已經飽和,但還有生意可做。既然汽車可以出口,其他機械產品也應該能夠出口。這說明外貿的潛力很大。隻要把質量搞好,就能出口。
在“二汽”視察的三個半小時裏,鄧小平還專門詢問了青年幹部的培養工作,並給予了充分肯定。他對湖北省委負責人說:“二汽”注意培養青年幹部,很好。有個副廠長,還有個分廠的副書記,都很年輕,又有多年的領導經驗,而且有文化,有專業知識。看到我們黨有人才,有幹部,很高興。
鄧小平對前來迎接的河南省領導同誌說:這次出來到幾個省看看,最感興趣的是兩個問題
7月22日晚,鄧小平乘專列前往河南視察。
還在湖北視察時,鄧小平就對前來迎接的河南省領導同誌段君毅、胡立教說:這次出來到幾個省看看,最感興趣地是兩個問題,一個是如何實現農村奔小康,一個是選拔青年幹部。
隨著專列輕微的顫動聲,段君毅、胡立教向鄧小平彙報了河南農村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及奔小康的計劃。鄧小平邊聽邊提了一些問題,讓他們要實事求是地算清楚各項經濟“賬”。鄧小平說:如何實現農村奔小康,我作了一些調查,讓江蘇、廣東、山東、湖北、東北三省等省份,一個省一個省“算賬”。我對這件事最感興趣,八億人口能夠達到小康水平,這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你們河南地處中原,你們“算賬”的數字是“中原標準”、“中州標準”,有一定的代表性。
段君毅、胡立教當著鄧小平的麵算開了帳。當他們算到小浪底水利工程所能產生的效益時,鄧小平搖搖頭:“小浪底水庫現在還沒有建成,不能算進去。”他們談到河南將通過科學種田使棉花平均畝產由50斤提高到70斤,鄧小平說:“70斤太少了。”談到農民住房問題,鄧小平指出,過去對發展建材工業不重視,把蓋房子不當生產、隻當消費,是不對的。四川的老太太有了錢,一是娶媳婦,一是蓋房子。建築工業大有發展前途,包括城市和農村。發展建材生產隻搞磚瓦不行,要搞現代的、輕型的。談到農民的燃料問題,鄧小平介紹了四川發展沼氣的經驗,說,農村發展沼氣要列入計劃。使用沼氣不僅節約能源,而且減少疾病,又清潔衛生,還能秸稈還田,提高肥效。但發展沼氣一哄而起不行,要有計劃、有步驟,一批一批地搞。
黑暗逐漸被東方的晨曦抹去。23日淩晨,鄧小平的專列經專用線駛抵鄭州市北麵的省委第三招待所。
早飯後,鄧小平聽取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彙報,並作了講話。鄧小平說:提拔青年幹部問題,這次出來看,有的是人才。政治上,經過“文化大革命”分清楚了,標準就是不是“四人幫”體係的人。現在取消“終身製”是個大問題。幹部終身製,老當第一書記,誰敢提意見?提拔青年幹部,光靠推薦不行,要下去發現人才。幹部要考核,兩年一考核,不稱職就下來。鄧小平還說:四川政策老太太高興,讚成聯產責任製。政策威力大,有了正確的農村政策,農業生產就發展得快,但科學種田問題還沒有很好解決。
會談結束後,鄧小平提出到黃河花園口看看。
汽車停在花園口大堤下。鄧小平登上大堤,麵向這條被中華民族稱為母親河的黃河,詢問了汛期流量和防洪措施。
滔滔黃河水,滾滾東流去。當年,蔣介石的軍隊在這兒炸開大堤,將數百萬民眾置於空前的災難之中。如今,逐漸被馴服的黃河之水正變害為利,滋潤著遼闊的中原大地。
鄧小平步下大堤,停在黃河主航道旁。他傾下身去,仔細地觀察了黃河主流的流量,再次問到黃河泥沙的情況及防止泥沙淤積的辦法。
在歸途的車上,鄧小平風趣地說:“花園口不可不看,但看一次就夠了。”他叮囑河南省的同誌:維持黃河的現狀,仍有相當大一部分地區和人口在特大洪水出現時有危險。因此,還是要搞小浪底水庫,解決黃河中下遊的汛期防洪問題。
回到招待所,已是中午時分。午餐時,河南的同誌端上了黃河鯉魚,請鄧小平品嚐。鄧小平說:“陳老總(陳毅)是既會吃又會做,我是隻會吃不會做,毛主席是不會吃也不會做。”這幽默的話語,解除了在座同誌的拘謹,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下午,專列離開鄭州,鄧小平結束了此次奔波幾省的視察,北上回京。
華北軍事大演習的總導演
鄧小平的此次召見,顯然是要就總參、北京軍區擬定的三個方案抉擇、拍板
1981年3月10日上午,兩輛黑色高級轎車穿過首都市中心,向一條僻靜的胡同駛來。坐在車上的,是解放軍總參謀長楊得誌和副總參謀長張震。此時,他們麵色凝重,沉思不語。
今天,他們是應鄧小平的召見,向這位軍隊的主要領導彙報北京軍區組織戰役演習的方案和軍委辦公會議的意見。
1978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實現了曆史性的轉變。現代化建設,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安定的國內秩序。無疑,加強軍隊的現代化建設、保持堅固的國防,是我們集中精力抓好經濟建設的前提和保證。兩年前的對越自衛還擊戰,就證明了這一點。而在和平的環境下,要全麵檢驗和提高軍政素質,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就是組織軍事實兵演習。因此,華北軍事大演習的構想在鄧小平的頭腦中醞釀成熟了。1980年底,鄧小平指示:搞一次大規模的實兵演習,檢驗我軍進行現代化防禦戰爭的能力。不久後,解放軍三總部聯合下達命令,正式委托北京軍區於1981年秋在華北舉行實兵大演習。
轎車減速,院門大開。工作人員將兩位總長引入客廳。沒有繁瑣的客套,鄧小平安坐在沙發上,目光直視著這兩位客人。
兩位總長也是標準的軍人作風,直率,開門見山。楊得誌說:“我們簡單地把演習的方案向您彙報一下”。張震則送上演習的立案企圖。
鄧小平說:“這個圖我看過了。”
自確定進行軍事演習後,軍委及總參相繼召開了多次秘密會議,討論演習方案。在演習方案上,總參與北京軍區出現了爭議。北京軍區的方案是搞方麵軍規模的,而總參在維持集團軍規模原議的前提下,又拿出個師規模的方案。北京軍區提出的方案,理由很明顯:隻有大規模的集團軍合練演習,才更能顯我軍威,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總參的方案也似無可厚非:大規模演習的背後必然是數目可觀的花費,在保證國家經濟建設的大局下,軍費一減再減,國家能否擔負得起如此大規模的演習費用呢?何況,演習的規模大,是否會引起外交方麵的麻煩呢?
2月5日,辛酉年春節。北京軍區司令員秦基偉登門向鄧小平拜年,並借機送上了一封“新年賀禮”——北京軍區的演習方案。3月6日,張震代表總參幾位領導,就組織演習的總體方案和具體方案給鄧小平寫了請示信,信中按各方案分別彙報了擬調動軍兵種部隊的具體數字和總數。
顯然,鄧小平的此次召見,則是要就總參、北京軍區擬定的三個方案抉擇、拍板!
鄧小平將燃盡的煙蒂用力捺入煙灰缸:“就按第一方案搞一次”
既然鄧小平對此次演習方案的討論情況已有所了解,楊得誌的彙報就簡明扼要的多了,他說:“演習擬了三個方案。第一方案,按北京軍區彙報的××萬人的方案;第二方案,壓縮到×萬人左右;第三方案,隻搞圖上作業。這三個方案考慮的根據,主要是調整時期要動用這樣多的部隊,動用這樣多的錢,比較困難。在來之前,軍委辦公會議也研究了一下。有的同誌說,按第一方案演習花錢太多;政治上對蘇聯有沒有影響?所得的效果又如何?還有的同誌說,隻動用××軍加上一點訓練保障,部隊不做大的調動,可以節約一些。辦公會議其他同誌也認為規模小一點好,節約一點好。”
說到這兒,楊得誌看了鄧小平一眼。鄧小平隻點了點頭,沒有立即表態。
楊得誌又說:“今天上午我又同秦基偉同誌電話商量過,他還認為按第一方案好。我們考慮第一方案主要是花錢多些。”
鄧小平笑了笑:“我曾經聽到過他講過演習的設想。沒有講要花多少錢。”
張震對第一方案作了些補充說明。方案和問題已擺出來了,楊得誌麵向鄧小平,懇切地說:“到底怎樣確定好,請您指示。”
鄧小平將煙頭撳滅,緩緩地說:“由於演習,在政治上會不會引起蘇聯有什麼反應,不要考慮。這與海軍編隊在海上演習不同,海上演習可能引起人家猜想,我們隻是在陸地上搞演習,與海上演習就不一樣了。蘇聯也搞嘛!蘇聯每年要搞多少次,規模也不小,也沒有政治上的反應。我們過去也搞過嘛!”
鄧小平又燃起一支煙,話題轉回到國內,“搞這麼一次實兵演習有好處,我們的部隊可以實際鍛煉一下,也可以看看部隊訓練的結果。這樣大規模的演習,我們好久沒有搞了。”
“還有一個”,鄧小平豎起一根指頭,“搞這麼一個演習也是給軍隊打打氣,我們好久沒有打仗了。我們同越南打了一仗,還不是合成軍。要搞合成軍,天上地下該有吧!這次演習,有地麵部隊,有空軍協同,隻是沒有海軍。這樣的演習對軍隊有鼓舞作用,經過訓練再搞實兵演習,可以提高部隊實戰水平。多年沒有搞了,還是搞一次。軍委常委同誌不是都同意嗎?”
楊得誌答道:“對立案企圖沒有不同意的,隻是感覺規模大,花錢多。”從楊得誌所處的領導位置看,他一再提到演習的費用問題完全是可以理解的,這畢竟不是一個小的數目啊。
鄧小平沒有立即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另辟蹊徑,話題跳到了閱兵式:“部隊閱兵式、分列式也好久沒有搞了。不能說閱兵式、分列式是形式主義,對部隊作風培養都有教育意義。現在有的部隊懶懶散散不像個樣,我想適當的時間要搞一次閱兵。閱兵對軍隊在人民的觀瞻中有好處。現在人民不知道軍隊在幹什麼,經過閱兵式、分列式,把軍隊擺一擺給大家看,給人民看,這樣更加強了軍民關係,對加強軍隊訓練也有作用。”
張震說:“去年××軍搞了一次閱兵,空降兵走得最好,大家反映很好。”
“唔,”鄧小平道:“那次演習聽說搞得不錯,那次演習規模不大。”
“那次演習是一個師,也用了空軍。”張震介紹道:“演習的錢花了××萬元,動用儲備物資××萬元,主要是油、彈藥要錢。”
“就是花油多一些,”鄧小平說:“現在我們油還不多,打的炮彈也多一些。”
話說到此,賓主雙方沉默了片刻。鄧小平支著夾著香煙的手臂,目光從總長們的麵前移開,投向對麵的窗帷。兩總長交換了一下眼色:看來,他要表態了!
稍頃,鄧小平將燃盡的煙蒂用力捺入煙灰缸,然後果斷地一揮手:“就按第一方案搞一次,節約一點,總參具體抓。”
兩總長相視一笑。鄧小平充分考慮了北京軍區和總參兩方麵的意見。演習方案采用的是北京軍區的,但“節約一點”又采納了總參提出的方案的精神。
鄧小平接著說:“看看部隊這次搞得怎麼樣,這樣的規模我們過去沒有搞過,關鍵問題看這次的組織能力怎麼樣。”
張震說:“北京軍區集訓幹部已搞過四次圖上作業,已有了一定的基礎。”
鄧小平叮囑:“演習時各軍區首長、各軍兵種首長要組織一些幹部來看,總參要抓。這筆錢還是要花,要搞好一點,要把部隊的氣鼓一下,要把軍隊訓練得像個軍隊的樣子。用炮彈可以,就是油多花了一些,現在主要是生產不出來。”
隨後,鄧小平走到寬大的辦公桌前,拿起張震3月6日呈送來的請示信,揮筆批示:“同意第一方案,力求節約。”
身經百戰的鄧小平也為這宏偉壯觀的場麵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立起身
月18日上午9時30分,華北西北部山區的張北縣境內。
一切都按計劃準確無誤地進行著。五個參觀台擁坐的四千多人鴉雀無聲。麵前,方圓數百裏的演習場沐浴在秋日燦爛的陽光中,一片安詳、寂靜。人們不禁對正在解說的演習消息產生懷疑:十一萬大軍,一千三百多輛坦克、裝甲車,一千五百多門火炮,二百八十五架飛機,一萬多輛汽車,就藏匿在麵前?我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實兵演習,馬上就要在這兒廝殺起來?
鄧小平身著軍裝,外披布領軍大衣,端然坐在首長席中央。墨鏡遮掩了他那雙敏銳的目光,而那巍然不動的坐姿,使人不禁聯想到當年那位揮戈挺進大別山、鏖戰淮海的鄧政委。
——信號彈騰空而起,在人們的視線裏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