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鬆在《金瓶梅》裏隻是一個牽出故事的“由頭”。然而武鬆的雄偉剛烈之正氣,卻濃洌襲人,令人難忘。
《水滸傳》裏的武鬆是一種命,金瓶梅裏的武鬆是另一種命。且隻說武鬆跟潘金蓮,西門慶之間的幾個回合。
何九受了西門慶十兩銀子,替西門慶,潘金蓮,王婆三人把武大一床錦被遮過,一把火燒了;可是,還沒完哪,何九的老婆想得周全,叫何九偷兩塊骨殖在家,萬一武鬆回家鬧出此事,還有個證見;如果不問起此事,便罷了,還留了西門慶的麵皮。何九便趁人眼錯,偷了兩塊骨頭。這兩塊骨頭便成了武二日後狀告西門慶潘金蓮一幹人等的罪證之一。
不過,有罪證並不見得這個狀就告得下來。西門慶在官府裏上上下下都使了銀子,知縣勸武鬆不要聽外人挑撥,獄吏從旁添火道:都頭,但凡人命之事,須要屍,傷,病,物,蹤五事全,方可推問得。
武鬆乖覺,情知事將不諧,便順水兒說:既然相公不準所告,且卻又理會。 跟著,武二打定了主意,先自當著鄰居麵兒結果了王婆,潘金蓮。 這位武二其實粗中很有細,在殺王婆和潘金蓮之前,先叫二位當著眾鄰居的麵兒寫了供狀,並畫押;連四圍鄰舍也書了名,畫了字。然後武二徑自往獅子橋樓下酒樓尋西門慶,也把那位結果了。自兒投案自首去也。
此時西門慶已經死了,銀子雖已經使過,可是人死了,情也跟著沒了。因此,此時的知縣突然念武鬆是個義氣好漢,一心要周全他;就把武二的犯罪經過如此這般的重講了一下:武鬆因祭獻亡兄武大,有嫂不容祭祀,因而相爭。婦人將靈床推到。救護亡兄神主,與嫂鬥毆,一時殺死。次後西門慶因與本婦通奸,前來強護,因而鬥毆。互相不伏,扭打至獅子橋邊,以致鬥殺身死。
該狀生生把個故意殺人,改成鬥毆致死;而最有趣之處莫過於“扭打至獅子橋邊”一句了。
縣官周全之外,武鬆還遇到清官陳文昭。陳文昭乃東平府府尹,又憐武鬆是個有義的漢子,便把案卷又改得輕了,判了個刺配孟州,便了了。
而金瓶梅中的武鬆可沒這麼好命。
首先是何九並沒有多個心眼兒偷武大的骨殖(至少文中並未提到),因此武二沒有物證。(再退一步說了,就算有骨殖,又怎麼證明是武大的,而不是張三李四的。)
其二是何九跑了!
其三是西門慶已經偷偷把潘金蓮娶了過去 。
武二是要物物沒有,要人尋不著。隻好找了鄆哥兒當個人證。
金瓶梅中的武鬆,首先走的也是一條“官路”:寫狀子告狀。
故事還是沒有新意:西門慶上下使了銀子,縣官不管。對武鬆講,你這人兒也忒不明白,自古捉奸捉雙,你那哥哥連塊骨頭都沒了。
武二還辯解了兩句,被知縣一句“從長計議”推了出來。出來之後,武二就去尋西門慶。
這才是有意思的地方:武二找到西門慶喝酒之處:獅子橋下酒樓。可是:西門慶覷見武二氣勢洶洶的來了,就偷偷的跑了;留下那個倒黴蛋陪酒, 李外傳。這李外傳乃縣裏的皂隸(也算公務員),是特地給西門慶送信來的。武鬆上了樓,問“西門慶哪兒去了?”李皂隸嚇得不敢出聲。武二幾下拳腳就把個李外傳打死了!
後麵的故事基本就明了,武鬆被抓。西門慶繼續使銀子務要把武鬆治死。案卷到了東平府府尹手裏,事情似乎有轉機。府尹還是府尹,清官還是清官,就是西門慶利用親家陳洪的關係動用了楊提督。楊提督又找蔡大師,而這位東平府的清官偏就是蔡大師的門生!“以此人情兩盡”,隻得把武鬆免死,刺配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