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嶽飛(1)(1 / 2)

嶽飛,湯陰縣孝悌裏永和莊(今河南湯陰縣程崗村)人,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戰略家,軍事家,華夏民族英雄,南宋中興四將之首。相傳嶽飛出生時有大鵬鳥飛鳴屋頂,故以鵬舉為字。嶽飛於明萬曆時被敕封為帝,號為“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廟法天尊嶽聖帝君”,與關羽同為武聖;而元、清兩朝為北方少數民族所統治,故其武聖地位遭到排擠。他治軍嚴明、不犯民眾,所率領的嶽家軍驍勇善戰,在軍事史上極富盛名。著名的背嵬軍便是嶽家軍的精英部隊,列中國古代五大精銳部隊之首。此軍由嶽飛親自率領,勇猛無比,戰無不勝,令金人聞風喪膽。除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嶽飛還是一代武術祖師,是形意拳(又稱心意拳)和嶽家槍的開山鼻祖。嶽飛文武雙全,一首千古絕唱《滿江紅》慷慨激昂,正氣凜然,是中華民族愛國精神的代表作。

嶽飛,南宋軍事家、戰略家,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精通韜略,並長於詩詞、書法,其高尚品格和愛國主義精神為曆代的人民群眾所敬仰、愛戴,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不畏艱難困苦,自強不息的精忠報國情懷。嶽飛的義舉,已經化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可貴精神。這種精神集中表現為愛國主義。嶽飛廉潔奉公、行若明鏡、事母至孝、嚴以律子、厚以待人、令出如山、賞罰分明、身先士卒、驍勇善戰等優良品質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仍然符合我們當代人的道德標準,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所必需的重要元素。

嶽飛的父親嶽和為人樂善好施,自幼勸勉兒子將來要做個為國盡忠、為國捐軀的忠臣良將。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重文輕武的大背景下,父親十分支持嶽飛習武為民報國,父親的這些平日教誨,逐漸將嶽飛帶向一個不同凡響、一個超越當代的偉人境界。嶽飛母親姚姓,是女性的楷模,母教的典範。在國家危亡之秋,勵子從戎,教子精忠報國,被國人尊為賢母,為中國曆史上三大賢母之一。“嶽母刺字”成為中華民族母教的經典。陳慕華、雷潔瓊、****、嶽岐峰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為嶽母墓題詞。嶽飛作為中國曆史上的一員名將,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師北伐、壯誌未酬的悲憤心情下寫的千古絕唱《滿江紅》,至今仍是令人士氣振奮的佳作。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嶽家軍”,人們流傳著“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嶽家軍”的最高讚譽。他同時也是世界曆史上勝率最高的將領之一,在中華軍事史上有極崇高的地位。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在宋高宗趙構的授意下,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嶽飛毒死於臨安風波亭。1162年,宋孝宗時詔複官,諡武穆,寧宗時追封為鄂王,改諡忠武(兩宋文臣、武將得通諡者以“忠武”最美),有《嶽武穆集》傳世。

宋金時代,金滅遼、滅北宋占據中原,又頻繁發動南侵戰爭,所到之處燒殺掠擄,許多城市重鎮經金軍洗劫,幾成為空城。給國家、民族帶來巨大災難。因此,抗擊金兵,收複中原,保障國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不受破壞損失,是時代的要求,也符合廣大人民的願望。嶽飛則是順時代潮流而動的最傑出的代表人物。《宋史》稱嶽飛是“忠憤激烈,議論持正”,所言頗當。而趙構、秦檜、萬俟卨等人將永遠是千古之罪人。

從十二世紀二十)年代起,黃河南北、兩淮之間,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金民族戰爭。嶽飛和抗金名將宗澤、韓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鬥爭的最前線,為朝廷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真定宣撫劉韐募勇聚士,嶽飛應募,但不久即因父親嶽和病故,回到家鄉湯陰縣。

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冬,嶽飛在相州城第三次投軍,歸劉浩軍中。劉浩命嶽飛招安吉倩,嶽飛不負眾望,招降吉倩及其部屬三百八十人。嶽飛因此補承信郎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