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家軍進入中原後,受到中原人民的熱烈歡迎。這年七月,嶽飛親率一支輕騎駐守河南郾城,和金兀術一萬五千精騎發生激戰。嶽飛親率將士,向敵陣突擊,大破金軍精銳“鐵浮圖”和“拐子馬”,把金兀術打得大敗。嶽飛部將楊再興,單騎闖入敵陣,想活捉金兀術,可惜沒有找到,誤入小商河,身被數十處箭傷,豪勇無比。嶽家軍將士具有“守死無去”的戰鬥作風,敵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嶽家軍陣容搖動。郾城大捷後,嶽飛乘勝向朱仙鎮進軍(離金軍大本營汴京僅四十五裏),金兀術集合了十萬大軍抵擋,又被嶽飛打得落花流水。嶽飛這次北伐中原,一口氣收複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河南府、汝州等十餘座州郡(中原之地基本被嶽家軍所收複。),並且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金軍全軍軍心動搖,金兀術連夜準備從開封撤逃。南宋抗金鬥爭有了根本的轉機,再向前跨出一步,淪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複了。嶽飛興奮地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而金軍則發出了“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哀歎。
就在抗金戰爭取得輝煌勝利的時刻,朝廷連下十二道金牌(紅漆金字木牌),急令嶽飛“措置班師”。在要麼班師、要麼喪師的不利形勢下,嶽飛明知這是權臣用事的亂命;但為了保存抗金實力,不得不忍痛班師。嶽飛憤慨地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複!”嶽飛的抗金戰鬥,至此被迫中斷。嶽家軍班師時,久久渴望王師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攔道慟哭。嶽飛為了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故意揚言明日渡河,嚇得金兀術連夜棄城北竄,準備北渡黃河,使嶽飛得以從容地組織河南大批人民群眾南遷到襄漢一帶,才撤離中原。這時,有一個無恥的書生,騎馬追上金兀術扣馬而諫:“太子(兀術)毋走,京城可守也,嶽少保兵且退矣。”金兀術又整軍回到開封,不費吹灰之力,又占領了中原地區。嶽飛一回到臨安,立即陷入秦檜、張俊等人布置的羅網。
紹興十一年(1141年),他遭誣告“謀反”,被關進了臨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車橋附近)。監察禦史萬俟卨(音mò qí xiè)親自刑審、拷打,逼供嶽飛。據說與此同時,宋金政府之間,正加緊策劃第二次和議,雙方都視抗戰派為眼中釘,金兀術甚至凶相畢露地寫信給秦檜:“必殺嶽飛而後可和。”在內外兩股惡勢力夾擊下,嶽飛正氣凜然,光明正大,忠心報國。從他身上,秦檜一夥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證據,韓世忠當麵質問秦檜,秦檜支吾其詞“其事莫須有”。韓世忠當場駁斥:“‘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紹興十一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九夜,高宗下令賜嶽飛死於臨安大理寺內,時年三十九歲。嶽飛部將張憲、兒子嶽雲亦於風波亭和嶽飛一同被秦檜殺害。臨死前,他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這是悲憤的呼喊!
嶽飛雖然被殺害了,但他的精忠報國的業績是不可磨滅的。正是他表達了被壓迫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在處境危難的條件下,堅持了抗金的正義鬥爭,並知道愛護人民的抗金力量,聯合抗金軍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國人民免遭金統治者的蹂躪,從而保住了高度發展的中國封建經濟和文化,並使之得以繼續向前發展。嶽飛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英雄,其一生中有“還我河山”和“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一直激勵著後人。
宋朝主戰派宗澤的首領李綱罷相後,東京開封府的留守宗澤就事實上成為主戰派的首領。宗澤和北方的民間自發抗金武裝建立了廣泛的聯係,收編了號稱百萬人的大軍,積儲了足供半年食用的糧草。宗澤委任王彥為“製置兩河軍事”。嶽飛和王彥難以共事,便決定南下東京開封投奔宗澤。東京留守司的官員查究嶽飛脫離王彥節製的經過,按規定建議宗澤對嶽飛軍法從事。宗澤考慮到河北招討使張所貶謫後北方宋軍的混亂情況和嶽飛離開王彥後一路所立之戰功,決定將嶽飛留在軍中,降官為“從八品秉義郎”以示懲誡。
建炎元年十二月(1128年1月),金軍又南侵進犯孟州汜水關。宗澤即派嶽飛為踏白使,告誡他“汝罪當死,吾釋不問,當今為我立功。往視敵勢,毋得輕鬥。”讓他率領五百騎兵前往偵察。嶽飛在汜水關一帶擊敗金軍,回東京開封府後,被宗澤升為統領,不久又提升為統製。從建炎元年冬到二年春(1128年末到1128年初)的時間裏,金國分兵三路全軍出動。此時前東路軍統帥完顏宗望已經病死,東路由完顏宗輔和元帥左監軍完顏昌統領,完顏宗弼率兵向開封東麵進逼;西路由完顏婁室和完顏杲(撒離喝)率領,攻打陝西;中路由左副元帥完顏宗翰和元帥右監軍完顏希尹指揮,作為主攻部隊取西京河南府,又占領鄭州,在開封西麵和宗澤所率的東京留守司軍對陣,完顏宗翰又命部將完顏銀術可與完顏拔離速、賽裏、薩謀魯、耶律馬五、沙古質等分兵繼續南下,企圖從南麵包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