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宗弼(即兀術)占領建康府後,親率主力追趕宋高宗。宋高宗從明州乘船經海上逃到溫州避難。
完顏宗弼占領明州後,無法活捉逃到海上的宋高宗,劫掠一番決定撤兵。金軍利用大運河,將劫掠所獲用船運往北方,一路攻破秀州、平江府、常州,準備自鎮江府北渡。三月,完顏宗弼被韓世忠所部八千餘人在黃天蕩攔截,被困四十日。因為有漢奸獻策,金軍掘通河道將船隊經秦淮河引入建康城西的長江江麵。韓世忠趕去攻擊,卻被金軍的火箭擊退。
嶽飛在此間帶領東京留守司軍的殘部轉戰廣德軍,六戰皆捷,俘虜王權等偽軍將領四十多名。駐軍廣德軍的鍾村,軍糧用盡,將士忍饑,卻不敢擾民。建炎四年(1130年)初春,宜興知縣錢諶通知嶽飛說縣裏的存糧夠一萬人吃十年,歡迎他率軍保護縣境。二月,嶽飛進駐宜興,屯於張渚鎮。在宜興,嶽飛收降了因政局混亂而在當地為匪的多支部隊以及金軍強征來的河北偽軍。嶽飛自己就是河北人,平等對待河北、河東等地的簽軍。偽軍們都傳話說:“此嶽爺爺軍。”爭來降附。
三月,金軍在劫掠秀州和平江府之後,攻向常州。常州知州周杞探知這一情況,派趙九齡到宜興縣請嶽飛前來鎮守常州。但在嶽飛啟程之前,周杞已經緊隨趙九齡也來到了宜興縣,放棄了常州城。嶽飛與周杞、趙九齡一起帶兵北進,前後四戰,奪回常州。又尾隨追襲於鎮江府東邊,再捷。此時,原杜充手下的統製、現已成為割據一方的盜匪的戚方攻陷了廣德軍,嶽飛忙趕回宜興縣,帶一千多騎兵赴廣德軍,但戚方已西去攻打宣州。
宋高宗已從海上逃回越州,任命張俊為浙西路江東路製置使,“諸將並受節度”要收複建康。張俊自己的部隊是宋高宗原來的河北兵馬大元帥府的嫡係部隊,他隻派嶽飛統率的原宗澤、杜充的東京留守司的非嫡係部隊當前鋒去攻打金兵鎮守的建康府。
四月二十五日,嶽飛在位於建康城南三十裏的清水亭首戰大捷,金兵橫屍十五裏,斬得耳戴金、銀環的女真人頭一百七十五級,活捉女真軍、渤海軍和漢兒簽軍四十五人。五月初,嶽飛到達清水亭以西十二裏的牛頭山紮營,夜裏令百人敢死隊穿黑衣混入金營中擾之,金兵驚,自相攻擊殺傷甚眾。完顏宗弼於五月十日退到建康城西北十五裏的龍灣鎮(靖安鎮,靜安)。嶽飛以騎三百、步兵二千馳至新城,大破之。五月十一日,完顏宗弼從龍灣撤退到長江對岸的真州六合縣宣化鎮。嶽飛追至龍灣鎮,實現了四年前“靖康之難”前一年金國第一次伐宋時西軍老將種師道的“(江河)半渡邀擊金軍”的遺願,完全消滅了留在南岸的所有金軍。女真人被斬的“禿發垂環者之首無慮三千人”,千夫長留哥等二十多名高級軍官被俘,其中僅在龍灣鎮一地就俘獲包括八名女真人在內金兵三百多人。韓世忠和嶽飛給予金軍重創,以至完顏宗弼回到北方見到熟人就“相持泣下,訴以過江艱危”,這一年金國皇太弟完顏斜也死時的遺囑裏也對南宋迅速增長的戰力表示憂慮:“吾大慮者,南宋近年軍勢雄銳,有心爭戰。”
五月下旬,嶽飛親自押解這些戰俘去越州,生平第一次覲見宋高宗趙構。嶽飛先見到了張俊,張俊通知嶽飛朝廷要派他鎮守江南東路的饒州(今江西波陽縣),嶽飛認為這樣不妥而上奏:“建康為要害之地,宜選兵固守,仍益兵守淮,拱護腹心。”宋高宗嘉納。
吳玠仙人關大捷的喜訊傳來,鼓舞著嶽飛,使他更加蔑視敵人,滿懷勝利的信心。大軍自鄂州陸續渡江,旌旗直指郢州。嶽飛在江心對幕僚們慷慨發誓說:“飛不擒賊帥,複舊境,不涉此江!”
五月五日,嶽家軍直抵郢州城下。嶽飛躍馬環城一周,親自偵察敵情。他舉起馬鞭,遙指東北角的敵樓說:
“可賀我也!”
六日黎明時,在緊擂的戰鼓聲中,嶽家軍發起總攻。戰鬥異常酷烈,嶽飛坐在大纛下指揮,忽然有一大塊炮石飛墜在他麵前,左右都為之驚避,嶽飛的腳卻紋絲不動。
嶽飛乘勝分兵兩路,張憲和徐慶率軍朝東北方向進攻隨州,嶽飛本人率主力往西北方向猛撲襄陽府。
十七日,嶽飛兵不血刃,凱歌入襄陽。張憲和徐慶兵臨隨州後,偽齊知州王嵩龜縮在城垣裏,不敢出戰。張憲和徐慶軍連攻數日,不能成功。牛皋和董先兩員新統製已在克複郢州的戰鬥中大顯身手,牛皋更自告奮勇,請求領兵支援張憲和徐慶。五月十八日,牛皋便與張憲、徐慶合力攻下隨州城,殲滅了五千偽齊軍。王嵩被俘後,押赴襄陽府處斬。
李成得到增援後,氣勢洶洶,又自新野市回軍反撲,號稱有三十萬大軍。嶽飛命統製王萬和荊南府鎮撫使司統製辛太屯清水河,作為餌兵,誘敵深入。辛太不聽命令,竟私自逃往峽州宜都縣。六月五日,王萬軍與敵軍交戰後建炎末,湖南義軍首領鍾相被俘殺後,楊麼等率領數十萬人占領洞庭湖區,瀕湖置寨,據湖為險;兵農相兼,陸耕積糧,打造車船,練兵水戰,繼續與官府抗衡。紹興元年至四年,先後在鼎口(今湖南常德東,沅水入洞庭湖處)、下沚江口(今湖南漢壽東北)、陽武口(今湖南嶽陽西洞庭湖中)抗擊官軍圍剿,屢戰獲捷。社木寨之戰中,以車船水軍反攻,盡殲守寨宋軍,兵勢日盛,使官府懼之為心腹大患。五年二月,高宗命宰相張浚為諸路兵馬都督,嶽飛為荊湖南北路製置使,劉延年為隨軍轉運使,率領號稱20萬大軍前往鎮壓。軍抵潭州(今湖南長沙),張浚布陣:分兵封鎖湘陰(今屬湖南)、橋口(今湖南湘陰西南湘江西岸)、益陽(今屬湖南)、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南陽渡等湖區諸要津;令嶽飛率軍趨鼎、澧(今湖南常德、澧縣),自上遊襲取楊麼、夏誠等寨。五月,嶽飛至鼎州,先遣降人楊華為間,入寨潛結楊麼屬下,誘降義軍;同時,置寨列艦,實施軍事威脅。六月初二,義軍龍陽(今湖南漢壽)汛州村大寨首領楊欽領所部3000人及戰船出降;尋其餘大寨首領劉衡、金琮、劉詵、黃佐等亦舉寨相繼就招。義軍大部被瓦解,惟楊麼、夏誠仍據寨自固。嶽飛知湖區地勢艱險莫測,且舟師水戰不及義軍車船水軍,遂先遣人開堰閘泄水,放木筏堵塞湖中諸港,散青草於湖麵,以滯車船。繼以楊欽為向導,率軍進圍楊麼寨。楊麼率眾突圍,力戰失利,被俘,殺,餘眾被殲殆盡。夏誠死守其寨,亦被官軍攻破。至此,楊麼之亂被官軍平定,就連都督張浚也不得不讚許道:“嶽侯殆神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