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霍元甲以武保國強種(2)(1 / 2)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結合時勢,在農勁蓀等武術界同仁協助下,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精武體操會”(後改名精武體育會)。孫中山先生讚揚霍元甲“欲使國強,非人人習武不可”之信念和將霍家拳公諸於世的高風亮節,親筆寫下了“尚武精神”四個大字,惠贈精武體育會。

當時上海蓬萊路一帶為日僑聚居之地,日本柔道會得知霍元甲勇挫俄、英兩國大力士,今又創立了“精武體操會”,很不服氣, 特從國內選派十幾名武術高手,由柔道會長親自率領來華,以研究為名,請霍元甲等人來技擊館比武,雙方各自擇定公證人。

比賽開始時,霍元甲先命徒弟劉振聲出陣,令其采用誘敵之法,尋機取勝,劉振聲上場後,穩如泰山一般,日方人員認為有機可乘,使用多種招數,竟沒有撼動他。即使日方派出其力氣最大者上陣,也被劉振聲一腳踢得倒地不能動彈。劉振聲以靜製動,以逸待勞,連勝日方五人。日本領隊見此情形非常惱火,便出陣向霍元甲挑戰,二人一經交手,未經幾個回合,日本領隊便領教到霍元甲的厲害,於是企圖暗中傷人,誰知霍元甲已看出破綻,虛顯一招,當場用肘將其臂骨磕斷。日方隊員見此情形,便蜂擁而上,當即被中方公證人製止。這時,日本人改變了策略,在比賽後舉行宴會招待霍元甲。席間聽聞霍元甲患有嗆咳症,並在此次比武中也有外傷,就介紹一名叫秋野的醫生為霍元甲治病。平生胸懷坦蕩的霍元甲毫無懷疑之心,欣然接受。並留住虹口白渡橋的秋野醫院。霍元甲服藥後,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逐漸惡化。此時精武會欲接霍元甲出院,秋野百般阻撓,後經多方周旋才出院,由精武會同仁陳子正救治,因中毒太深而無藥可救,於1910年9月14日長逝於上海精武體育會。霍元甲的徒弟和朋友們拿著霍元甲每日吃的藥去化驗,才知是一瓶慢性爛肺藥,明白了這是日本人暗下的毒手。逝世時年僅42歲。霍元甲逝世後,當時精武會弟子和上海武術界愛國人士為霍元甲舉行了隆重葬禮,敬獻了“成仁取義”挽聯,安葬於上海北郊。轉年,由弟子劉振聲扶柩歸裏,遷葬於小南河村南。上海精武會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東閣任教。各地分會相繼分起,十數年後,海內外精武分會達43處,會員逾40萬之眾。

有傳說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藥害死之後,他的愛徒陳真替他報仇。這個傳說在19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次被李小龍搬上銀幕(電影《精武門》,李小龍飾陳真)。但其實曆史上並沒有“陳真”這個人物,“陳真”是藝術家們根據劉振聲的若幹事跡塑造出來的,目的是為了讓故事情節更加好看,但是曆史上,劉振聲的確是霍元甲的大弟子,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害死也是真實的。1989年修建霍元甲陵園時,對霍元甲遺骨進行化驗,證實是被毒死的。 此外還有有關霍元甲的長篇曆史小說《津門大俠霍元甲》(作者:馮育楠,百花文藝出版社),通過作者考證的一些史料,基本再現了一代大俠霍元甲的風貌。

在國人的印象中,北有霍元甲,南有黃飛鴻,南北雙俠都是中國武林有史可查的大英雄。霍元甲拳打西洋拳師、腳踢東洋武士;黃飛鴻無影腳名揚武林,威震香江。但在走訪了研究中國武林曆史的學者後,人們心目中的兩位英雄被請下了神壇。據史料考證及霍家嫡傳子孫的陳述,霍大俠一生從未登過擂台,更無同海外武士交手的經曆。霍元甲本是天津小南河村的普通農民,業餘時間習武,後來為了生計,輾轉到天津市做買賣。由於霍元甲武術功底好,經常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因此在天津漸漸有了名氣。

在李連傑主演的電影《霍元甲》中,霍元甲成年後在擂台上連勝38場,隻要再打敗秦爺便可成“津門第一”……影片中,李連傑演繹了霍元甲 “全能武術冠軍”的功底,他用刀、槍、棍、劍力挫四國高手,由私鬥霸主轉變為抗擊外國侵略者的民族英雄……

曆史上,霍元甲僅有兩次打擂的經曆,而這兩次準備與其交手的外國大力士最後都聞風而逃,霍元甲不戰而勝。其一,是1901年,有一俄國人來津在戲園賣藝,他在報紙上發廣告,自稱“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國無敵手。霍元甲看了廣告極為氣憤,並提出要與之決一雌雄。或許是迫於霍元甲的氣勢,“俄國大力士”竟灰溜溜地逃離了天津。由此,霍元甲聲名鵲起。其二,是1909年,英國大力士奧比音在上海登廣告,辱我為“東亞病夫”,霍元甲應友人之邀赴上海比武。懾於霍元甲的威名,奧比音最終未敢交手隨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