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葉問來到香港,由好友李民之推介,認識飯店公會理事長梁相,梁相也是武術愛好者,可說是武林中人,曾習龍形摩橋,得知葉問為詠春拳陳華順門人,即行拜師學技,並請葉問在九龍深水埗大街的飯店公會公開傳授,當時除李民、梁相外,尚有駱耀以及其外甥盧文錦等,不到十人,而李民與葉問早已是世好,可說是亦師亦友,以後有葉步青、徐尚田……等相繼投入,由於求技者日漸增加,當時投入學技的,以九龍巴士同人為最,由於求學詠春拳技連綿不斷,為了有更大的空間和場地,葉問再三遷換場地於九龍利達街、李鄭屋村、九龍興業大廈,並分出晚間若幹時段,到香港荷李活道執教,使詠春拳技推遍九港九每個角落。葉問晚年後期收授梁挺為“封門弟子”,將當時“詠春體育會”班徒交與梁挺繼續教授並委以詠春體育會總教練職務;及後由梁挺所創辦的“國際詠春總會”發展出來的梁挺詠春拳係,發展遍布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4000多個支部,子弟門人近200萬之眾,蜚聲國際、載譽全球;國際詠春總會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武術組織。梁挺與Wing Tsun所代表的“梁挺詠春拳係”,對詠春拳的發展及傳揚,得到包括葉問所傳的詠春其他眾門人、派係的一致追捧,引以為傲。
1955年葉問看到書信後,一言不發,並找到伍燦幫助,即日遷移到上海女子位於李鄭屋邨的住處,後來生了兒子葉少華。梁相身為大師兄,葉師認為徐尚田上書一事,必是梁君計策。梁於是離港到澳門工作一年,事件平定後再回來解釋。
其他弟子都來交心並願意追隨終身,全套108式樁法和八斬刀法皆在此時傳出。李小龍和梁紹鴻是此處的早期學生,伍燦為助教,鄰近巴士職工多人來習武,鄒子傳於此時加入。由於李鄭屋邨住處地方狹窄,並無處可放置木人樁設備,這時期的學生鮮能接觸木樁長棍。
七十歲的葉問,其功力並不遜色於青壯年時代,時在香港黑社會搶劫之風最盛時期,因此葉問常在夜間四處巡視維護地區治安,一旦見到有流氓劫匪出刀意圖搶劫路人,往往隻見黑影一現,葉問就以疾風式的蹬踢踢向流氓,瞬間劫匪被踢出十數尺之外倒地不起。利達街也因此成為香港唯一安寧的地方。葉問也因此多次受到香港政府的表彰,得到“優秀市民”的稱號。
葉問大師1972年12月1日在香港病逝。詠春拳一代宗師,精神永在,為後世門人之敬仰。
葉問參加首次詠春黐手大賽:最前排左起黑衣者為梁挺;據梁挺身後黑衣者為葉問。此為葉問宗師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參加他的門人所舉辦公開詠春活動。繼後,葉問委任梁挺為“詠春體育會”總教練,並將自己班徒交給梁挺繼續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