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來自印度”的秘密~染料之謎(1)(1 / 2)

有心研究過曆史和當代服飾的人很容易發現:無論古代埃及法老的服裝、不列顛南部布立吞武士的麵孔還是當今風靡全球的牛仔服,它們都有一個顏色特點就是使用靛藍。這是一種由天然分子構成的有機顏料,它看上去似乎與服飾無關,然而卻從不過時。靛藍的魅力究竟為何這麼持久呢?它怎麼會稱為“來自印度”的秘密呢?世界上從古至今最為流行的服飾顏色是哪幾種?也許排序會有不同,但無人否認一種奇特顏色的悠久曆史和它不衰的魅力——靛藍色。

從人類發明了服飾以來的幾千年中,靛藍色總是鴻運大發、十分得寵:法老們用它,“聖經”時代的人用它,古羅馬人也用它,今天,在每一個衣帽間內,特別是在男孩或女孩的衣帽間,都毫不例外地有它的尊容出現——這就是我們說的靛藍,一種永不會消失的藍顏色。如果說古埃及人用它染布供國王製作王袍和服飾,那麼我們如今仍然使用它的首要原因可能就是:它是最適用於藍色牛仔服的一種顏色。因為它在幾次洗滌之後賦予這些不可替代的牛仔褲以褪色的舊麵貌,而其他顏色就難以達到這種效果。

靛藍的優點就是不堪洗滌,這是它的天然分子所決定的。這種顏色不是通過化學處理與棉花纖維結合在一起,而是將它存放在構成纖維的纖維素的鏈條上,這就導致了經過強力洗滌後部分顏色將褪去的結果。靛藍這種獨特的顏色非常穩定,具有長期不變色的特性,特別使考古學家欣喜的是,他們發掘出了藍色仍然很鮮豔的古代布匹。靛藍名出拉丁語“indicum”,即“來自印度”的意思。它是從印度產的一種蓼藍豆科植物中提煉出來的。這種提煉的過程在古梵文文獻和舊約全書中都有記載,不久前的一項研究也鑒別出了靛藍,不過其來源卻異乎尋常(好像是從海洋中一種軟體組織那裏提煉出來的)。生活在公元(世紀的拉丁語作家和科學家普裏尼奧.維基奧多次提到靛藍,特別是在談論繪畫時。他建議用一種辦法來監督商人,不讓他們將此種珍貴顏料同堊土或其他雜七雜八的物質攪混在一起。

像朱裏奧.愷撒(前102或100前44,古羅馬統帥、政治家)在其《漂亮的高盧人》一書中所述說的那樣,布立吞武士(不列顛南部凱爾特人的一部分)把自己染成靛藍色以恫嚇敵人。靛藍的植物屬性一直為生產者所保密,甚至不久以前對西方來說,它的奧妙仍是深不可測。用於繪畫將印度蓼藍這一豆科植物的葉子收集起來放在水中磨碎,讓其發酵,榨出一種無色可溶的汁液。用竹竿在這種液體中攪動以使其能夠更多地接觸空氣。這種液體逐漸變成了藍色糊狀物,在經過幾個小時的沉澱後,靛藍就形成了。

由於它是不可溶的,所以就能以黑色汙泥的形狀將其存放起來。隨後再將其隔離烘烤,熱力破壞了酶的誘導作用,從而就阻止了它進一步地發酵。敘利亞王後澤諾比亞(公元3世紀),她身著用靛藍染製的藍布服裝。古羅馬人認識的靛藍是用來作畫的,塗在眼睛周圍作為化妝品或者當藥品使用,它是頂好的傷口愈合劑,這些都是普裏尼奧講的。使人感到好奇的是羅馬人不會將它用在染製布匹上,因為他們無法將其溶解:如果將它乳化而不是溶解,待布匹晾幹後,顏色就呈粉狀脫落了。隻是在數世紀前,歐洲人才學會以化學處理的方法溶解靛藍,使其得以滲入到纖維中去。

一種化學合成劑在此之後,這種印度豆科植物才順利地進入被殖民化不久的美國,並被廣泛種植。在18世紀末,從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查爾斯頓港每年要向歐洲出口五百噸這類產品。正是在美國,靛藍煥發了第二青春。那時,靛藍被用來染製很適用於工人和礦工穿的粗糙結實的褲子,這就是最早的牛仔褲。1850年在美國,奧斯卡.列維.斯特勞斯,這位至今仍然十分著名的牛仔褲工業的奠基人,使牛仔褲的生產實現了標準化。與此同時,在德國,化學家阿道夫.馮.貝耶爾(1905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同巴迪斯克.阿尼林和索達.法布裏克(今天是人們都熟悉的巴斯夫)染料企業密切合作,於1883年第一次揭示出靛藍的分子結構,從而開始了它的工業合成的第一個過程,並於上個世紀的1897年使合成變為現實,並一直沿用至今。接著,爭奪市場的激烈競爭開始了:英國人極力維護其在植物靛藍市場中的利益,但在1913年,英國產品向歐洲的出口量同1897年相比下降了百分之五;而此時,德國的工廠卻被“淹沒”在訂貨單中。1916年,德意誌號潛水艇在完成了引起一陣沸沸揚揚的舉動之後,得以衝破對德國施加的封鎖到達巴爾的摩港,向在已兩年之久的歐洲交戰衝突中尚保持中立的美國運去了藥品和合成染料,其中就包括靛藍。當時化學工業在新大陸還遠遠未得到發展。但也就是在二十年左右的時間裏情況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美國新的染料工業誕生了,特別是出現了染棉花纖維的陰丹士林。這種染料的固色性比靛藍更好,它開始博得了人們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