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有戰略眼光的李嘉誠,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就已經敏銳感覺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和互利性,他說:“我認為要像西方那樣,有製度,比較進取,用兩種方式來做,而不是全盤西化或者全盤儒家。儒家有它的好處也有它的短處,儒家在進取方麵是不夠的。”

於是,20世紀60年代初期的李嘉誠開始注意回避東方的家族化的企業管理,並在當時就開始大膽起用洋人。

到了20世紀70年代中期,長江工業的規模更為龐大,廠房除了北角及柴灣,另外又在新界的元朗建有分廠,廠房的總麵積有30萬平方尺,員工人數發展到2000人。

李嘉誠聘請美國人Erwin Leissner任總經理,之後,又聘請美國人Panl Lyons為副總經理。這二人是掌握最現代塑膠生產技術的專家。長江實業公司董事局副主席麥理思是個英國人,更是一名優秀的經濟管理專家,長江實業與香港本地洋行和境外財團打交道,多由麥理思出麵。李嘉誠入主和黃洋行後,提升英國人李察信為行政總裁。李察信離職後,李嘉誠又聘用了另一位英國人馬世民任董事行政總裁。在和黃、港燈兩大老牌英資集團的旗下,李嘉誠留任的各分公司的董事長、行政總裁多達數十人。李嘉誠說:“我並沒有想過用雇傭外國人來表現華人的經濟實力和華人社會地位的提高,我隻是想,集團的利益和工作確確實實需要他們。”

得人才者興,失人才者亡,這是企業的生存法則。人的強大不僅僅在於提升自身的智慧,還在於凝練他人的智慧為我所用。善集眾人之智慧於一身者,方能成大事、做巨人。

李嘉誠在商界以坦誠和守信著稱。李嘉誠說:“以誠待人是我生活上堅守不移的原則。”正是李嘉誠那廣為傳頌的誠信美德,使得眾多出類拔萃之才紛紛因他而來、由他而聚,心悅誠服地為李家商業王國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知人善任,大多數人都會有部分的長處,部分的短處,各盡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為原則。不僅如此,李嘉誠在逐步實現企業管理國際化的同時,也不放棄對西方科學管理知識的吸納,即使再忙他都會經常走出香港,到歐美各國巡回考察,從而既從理論上又從實踐上了解西方,學習西方。“隻有爭取了解對方,爭得同步,才有超越對方的可能,這就像軍事家所說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一家小的家庭式公司要一手一腳去做,但當公司發展大了,便要讓員工有歸屬感,令他們安心,這是十分重要的。獻給年輕奮鬥者的人生勵智書

建“感情銀行”,留人先留心

李嘉誠說:“隻有博大的胸襟,自己才不會那麼驕傲,不會認為自己樣樣出眾,承認其他人的長處,得到其他人的幫助,這便是古人所說的‘有容乃大’的道理。”

李嘉誠深諳用人之道,他寧虧自己,也不虧大家,使企業富有凝聚力。長江實業有起有落,但不管怎樣,公司卻很少有跳槽者,這不能不說是李嘉誠用人的成功。

跟隨李嘉誠創業的“老臣子”盛頌聲在1980年談到長江實業成功的原因時說:“這主要是靠李嘉誠先生的決策和長江實業同仁上下齊心的苦幹。”“李先生每天總是8點多鍾到辦公室,過了下班時間仍在做事,公司同仁也都如此,這就使長江實業成為一家最有衝勁的公司。”“李嘉誠先生做決策快速而準確,這麼多年來從沒有看錯過人,沒有做過錯誤的決定。”“長江實業盈利近10億港元。這麼大的生意,公司的工作人員總數不足兩百。”“事業有成之後,李嘉誠又盡量寬厚待人,使和他合作過的個人或集團,全賺得盤滿缽滿。這便奠定了長江實業今後做更大發展的基礎。”

李嘉誠事業上的“信”與他對人的“誠”是分不開的,而誠信相合,即為“義”。這一點,他屬下的員工感觸頗深。

在李嘉誠的公司裏,曾經有一個工作了10多年的中級會計,因為患了青光眼,而沒有辦法繼續工作,此時公司規定限度的醫療費用都已用完了,人生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李嘉誠知道後,說了兩句話,“第一,我再支持你去看病;第二,不知道你太太的工作是否穩定,如果不穩定的話,可以來這裏工作,我可以擔保她一份穩定的工作。你太太有一個穩定的工作,你就不用擔心收入和生活了。”

後來那位患病的會計接受了醫生的建議,到新西蘭去退休。事情本來應該過去了,然而難能可貴的是,多年來,每當李嘉誠在報章上看到有關治療青光眼方麵的文章,就會叫下屬把那些文章寄往新西蘭,寄給那位患有青光眼的會計,看看他知道不知道這個消息,知不知道這些新的治療方法。那個會計的全家都很感動,他的孩子們都很小,可能還不到10歲,但是孩子們自己用手畫了一個祝福卡,送給李先生,一張薄薄的卡片,說的卻是一個大寫的“人”字。

李嘉誠常說:“因為世情才是大學問,我年紀小的時候,已知道應認識那些人和長幼之序,如何教導‘給予’,教導“蝕底”才是大學問。世上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人家心服和喜歡與你交往,那才是重要的。我經常教導他們,一生之中,如這刻,有多十倍的資金都不足以應付那麼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別人主動找自己。世界金融波動隨時會發生,要時常提防,最重要的是教導他們要守信。對人守信用,朋友之間有義氣。今日而言,也許很多人未必相信,但我覺得‘義’字,是終身用得著的。”

兢兢業業是一家公司興旺的基礎,而與合作者利益共享,更是李嘉誠一貫的準則。李嘉誠很念舊情,對曾有功於長江實業者,都以恩相報。他留人先留心,因此才有了後來的人才濟濟、高人滿堂的大好局麵。

李嘉誠說:“隻有博大的胸襟,自己才不會那麼驕傲,不會認為自己樣樣出眾,承認其他人的長處,得到其他人的幫助,這便是古人所說的‘有容乃大’的道理。”

內賢外王,深諳用人之道“假如今日沒有那麼多的人替我辦事,就算我有三頭六臂,也沒有辦法應付那麼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業最關鍵的是要有人能夠幫助你,樂意跟你工作,這就是我的哲學。”

李嘉誠留人的方法,概括起來,有這樣幾條:其一是以身作則,其二是利益共享,其三是以情感人,其四是知人善任。這幾條,看起來簡單,但真正用起來,非有博大的胸懷不可。對下屬若是抱著過去的地主使喚“長工”的心理,不可能招攬到一群同心同德的追隨者。

“一家小的家庭式公司要一手一腳去做,但當公司發展大了,便要讓員工有歸屬感,令他們安心,這是十分重要的。管理之道,簡單來說是知人善任,但在原則上一定要令他們有歸屬感,要他們喜歡你。”

成就事業最關鍵的是要有人能夠幫助你,樂意跟你工作。為企業之道,先存員工。如果損害員工的利益,以積累個人財富,財富積累起來了,也就是眾叛親離的時候。存員工,看上去很平常,卻是商場上的至理。這不是一般的問題,而是涉及一個人、一個企業家如何把握自己的責任和使命的問題。

一個大企業就像一個大家庭,每一個員工都是家庭的一分子。內賢外王,深諳用人之道

企業富有凝聚力,員工精誠團結,為老板出力,這個企業必定大有前途。

企業和員工,到底是誰養活誰

不是老板養活員工,而是員工養活了整個公司,公司應該多謝他們才對。

一般常理,公司員工總是對老板感恩戴德,認為是老板給了他們飯碗。但李嘉誠卻不這麼看,他指出,是員工養活了公司。

當有人說:“李先生精神難能可貴,不少老板待員工老了,一腳踢開,你卻不同。這批員工,過去靠你的廠養活,現在廠沒有了,你仍把他們包下來。”這時,李嘉誠急忙解釋道:“千萬不能這麼說,老板養活員工,是舊式老板的觀點。應該是員工養活老板、養活公司。”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個大企業就像一個大家庭,每一個員工都是家庭的一分子。就憑他們對整個家庭的巨大貢獻,他們也實在應該取其所得,是員工養活了整個公司,公司應該多謝他們才對。”

李嘉誠對跟隨他多年的有功於長江實業的“舊臣老相”,始終懷有感激、善待、報答之心,以恩、以德相報,真情切切,感人至深。

盛頌聲是輔助李嘉誠從創業到公司發達的勞苦功高的元勳之一。幾十年來,盛頌聲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地為長江實業的發展、壯大貢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李嘉誠除了提拔他任長江實業的董事副總經理外,還委以負責長江實業公司地產業的重任。當盛頌聲舉家移民加拿大離開長江實業時,李嘉誠專門舉辦了盛大的酒會為他餞行,令盛頌聲十分感動。

李嘉誠在處理公司高管人員離職時,還給他們以低價購入長江實業係股票的機會,讓下屬分享公司的利益,使得公司擁有極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原和黃董事行政總裁馬世民離職時,用8.19港元\/股的價格購入的160多萬股長江實業股票,當日就按23.84港元\/股的市價出手,淨賺2500多萬港元。

據香港稅務局公布的1999~2000年度的前10名“打工皇帝”所交納的薪俸稅金額來推算,前10名的“打工皇帝”中,出自李嘉誠旗下企業者就占了4位,其中和記黃埔董事總經理、香港電燈副主席、長江基建副主席、長江實業執行董事霍建寧更是名列“打工皇帝”榜首。李嘉誠給長江實業係高層經理人士的高薪俸祿,既是“人有所值”的體現,又是“厚待人才”的結果。李嘉誠說過:“長江實業能擴展到今天的規模,要歸功於屬下同仁的鼎力合作和支持。”熟諳中國傳統文化的李嘉誠是真正能夠理解“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的道理。

獻給年輕奮鬥者的人生勵智書企業領導者對員工們好,員工們一定能感受得到,而且會因知遇之恩而努力工作。企業的生產效率一定會維持在高水平,而且不斷進步。

成功的企業家和失敗的企業家,在對待員工方麵,其實有一個很大的差別。成功人士都會認為下屬對他們是有幫助的,而且重用下屬。失敗的人士對下屬像當他們是機器一樣,任由領導差遣而已,一點都不看重下屬們的感受,這些人士最後都隻會失敗。

對企業而言,重視部下、員工、下屬,其實有同樣的重要性。如果一家企業,即使隻有一名員工,員工的工作量假設和老板的一樣,已經是占了這家企業生產效率的一半。如果這名員工的工作表現,因為老板對他不好而受到影響,可以想象,占一半生產效率的人,情緒出現問題,企業會產生什麼後果?如果這位員工的生產效率受到影響,即企業內有一半的工作都會受到影響,整個企業的生產效率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不為五鬥米折腰的人,在哪裏都有。你千萬別傷害別人的尊嚴,尊嚴是非常脆弱的,經不起任何的傷害。

做人最要緊的,是讓人由衷地喜歡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財力,也不是表麵上的服從。談到部下、員工和下屬,李嘉誠說:“對於我來說,人才是相當重要的,甚至比金錢還要看得重要!”

當然,一個普通員工的重要性,和一個企業領導人的重要性是不可以相提並論的,以上也隻是作一個比喻而已。不過,企業內的員工,他們所扮演的角色,對整個企業的運作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在一些情況下,沒有員工,企業根本就不能夠運作。

李嘉誠一直發自內心的關心員工們,而且認同他們對企業的貢獻,使大家了解到,自己的貢獻其實是沒有白費的。

長江大廈是李嘉誠擁有的第一幢工業大廈,是他地產大業的基石,又是他贏得“塑膠花大王”盛譽的老根據地。

20世紀70年代後期,香江才女林燕妮為采訪李嘉誠而以廣告商的身份跑到長江大廈看樓,發現李嘉誠仍在生產塑膠花。此時塑膠花早過了黃金時代,根本無錢可賺。長江地產業當時的盈利已十分可觀,就算塑膠花有微薄小利,對長江實業來說,增之不多,減之不少。見到這裏仍在維持小額的塑膠花生產,林燕妮甚感驚奇。李嘉誠說:“一個企業就像一個家庭,他們是企業的功臣,理應得到這樣的待遇。現在他們老了,作為晚一輩,就該負起照顧他們的義務。”

一般人眼中商人皆為利來,隻為賺錢。商人不是慈善家,工廠沒有效益,關閉是無可厚非的。但李嘉誠卻化無情為有情,上演了一幕動人的人情戲。

李嘉誠“是員工養活老板,養活公司”的觀念值得我們深思。的確,沒有廣大的員工賣力苦幹,再有本事的老板也是孤掌難鳴,成不了氣候。相反,企業富有凝聚力,員工精誠團結,為老板出力,這個企業必定大有前途。

“對人守信用,朋友之間有義氣。今日而言,也許很多人未必相信,但我覺得‘義’字,是終身用得著的。”獻給年輕奮鬥者的人生勵智書

世上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人家心服和喜歡與你交往,那才是重要的。

人才缺乏,要建國圖強,亦徒成虛願。反之,資源匱乏的國家,若人才鼎盛,善於開源節流,則自可克服各種困難,而使國勢蒸蒸日上。

作為一家公司的最後決策者,一定要對行業有相當深的了解。不然的話,你的判斷力一定會出錯。

管理:“管”好就有“理”

“如果你任人唯親的話,那麼企業就一定會受到挫敗。”

“2002年5月17日下午,香港著名實業家李嘉誠先生來到汕頭大學,給汕頭大學商學院的同學一個忠告。

李嘉誠先生是汕頭大學的主要讚助人,但是此次他是作為汕大商學院“經濟沙龍”的主講人和師生們見麵。這堂課的講題是:“公司戰略”。

一位同學問道:“李先生手下有許多傑出的高層管理人員,可謂‘臥虎藏龍’。請問您是如何降龍伏虎,激勵和約束他們,使得他們既能接受管理又保持自主性和創造性?”

對此,李嘉誠回答說:“這個問題對我而言是比較幸運的。他們與我的關係非常好。一方麵,我自己也曾經打過工,受過薪,我知道他們的希望是什麼。所以,我所有的行政人員,包括非行政人員,在過去10~20年,變動是所有的香港大公司中最小的,譬如高級行政人員流失率低於百分之一。為什麼?第一,你給他好待遇;第二,你給他好的前途,讓他有一個責任感,公司的成績跟他是百分之百掛鉤的。另外要有個好的製度,否則,山高皇帝遠,一個人好的也會變壞。親人並不一定就是親信。如果你用人唯親的話,那麼企業就一定會受到挫敗。如果是一個跟你共同工作過的人,工作過一段時間後,你覺得他的人生方向,對你的感情都是正麵的,你交給他的每一項重要的工作,他都會做,這個人才可以做你的親信。如果一個人有能力,但你要派三個人每天看著他,那麼這個企業怎麼做得好啊!”

內賢外王,深諳用人之道一位同學提問:“當企業進行戰略調整時,公司內部應進行多方麵的變革以適應這種調整。請問,您認為哪些方麵的調整最為重要?哪些環節最容易出錯?哪些環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略?”

李嘉誠先生回答:“最要緊的是提出正確的方針,但是你作出正確的方針之前一定要拿到最確實的資料,這是絕對不能錯的,這是第一點。流動資金你一定要非常留意,沒有流動資金的時候,很多公司都會撞板。還有,這樣的改革,非常重要的是公司同事的士氣。我們是一個國際公司、綜合企業,就是不是一個行業的,有非常多的不同的行業。我們公司的組織是:原則上是西方管理模式,加入中國文化哲學。”

同學問:當您發現一個發展機遇,而你的意見與其他人的意見相左時,您怎麼處理?

李嘉誠:你自己應該知識麵廣,同時一定要虛心,聽聽專家的意見。我常常是這樣,假如一個項目我認為是不好的話,我還是非常虛心地聽。有的時候,可能百分之九十是你認為不好的,但他講的百分之十是你不知道的。那麼這個百分之十可能就是成敗的關鍵。當然,自己作為一家公司的最後決策者,一定要對行業有相當深的了解。不然的話,你的判斷力一定會出錯。今天跟從前有一個不同,傳統的行業如果出錯錯不了多少,但是今天的決定錯了,可以錯得非常離譜。

低調處世,高調慈善

“我的錢來自社會,也應該用於社會,我已不再需要更多的錢,我賺錢不是隻為了自己。”

清晨六點起床,打打高爾夫球,或者遊泳,然後便投身於忙碌的工作之中;堅持身著藍色傳統西服,佩戴僅值26美元的手表;跟家人的聚餐通常是簡簡單單的四菜一湯;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籍,主要是哲學、政治、經濟、中國文化以及新技術方麵的書籍。

這就是華人首富李嘉誠的簡單生活。

在李嘉誠的身上似乎存在著一個顯著的矛盾:他的事業與經曆擁有典型的好萊塢電影式的情節——財富、權力、名聲與時代風雲,但他卻以罕見的低調方式行事,過著簡單樸素的生活。

雖然在對社會捐贈方麵李嘉誠始終都是大手筆,但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卻是十分平淡、克勤克儉。在李嘉誠自己的住宅裏沒有遊泳池,他的兩個兒子在上學時隻有有限的零用錢。多年來,他一直自掏腰包支付各位董事的薪金;從公司收取的酬金,不論多少,全部撥歸公司;他在公司裏不領薪水,每年隻拿600多美元的董事費,沒有其他福利津貼,所有私人用品,甚至午餐也從不開公賬。直到今天,他穿的仍舊是10年前的西裝,居住的是30年前的房子。

賺錢本身不是一種目的,而是實現人生價值、挑戰自我的手段,所以無論我有多少財富,我的生活享受,與30年前無異。有一次,李嘉誠接受《財經》雜誌的采訪,記者看見他穿了一套已經洗得褪色的西裝,皮鞋的前麵已經裂開了一個小口,便說道:“看到您我簡直難以相信您是華人首富,我覺得您更像一個平凡的慈祥的長者。”李嘉誠聽後哈哈大笑。後來他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原來,在李嘉誠少年時代,曾經遇到一個算命人。算命人說他天庭飽滿,雙目有神,生辰屬龍命,保護星乃水星,若勤勞苦幹,堅持不懈,將來定會大富大貴。於是,很多人將李嘉誠的發家史看做是命中注定的,大家也以為發家以後的李嘉誠肯定過著奢侈的生活。講完這個故事,李嘉誠淡淡地說:“我不相信什麼龍命,也不知道什麼叫大富大貴,但我堅信隻要能勤勞肯幹,堅持不懈,定有所成。”“如果說我從14歲開始做推銷員,為養家糊口,不得不如此而已,那麼已經是億萬身家的我完全沒有必要再過簡單的生活。但我之所以選擇30年如一日的生活,是因為生活簡樸便是最理想的生活狀態。賺錢本身不是一種目的,而是實現人生價值、挑戰自我的手段,所以無論我有多少財富,我的生活享受,與30年前無異。”

事實上,李嘉誠簡樸的生活理念和對待金錢的態度也表現在他的每一次投資裏。

內賢外王,深諳用人之道有一次,李嘉誠基金會西部教育計劃訪問團一行到西寧訪問。在青海大學座談會上,當青海大學負責人談到校園網絡建設需要資金800萬元時,李先生詳細詢問了光纖鋪設等情況,沒等校方介紹完,他便抓起桌前的礦泉水瓶,走上前台,指著手中的水瓶說,本來生產這瓶水需要8萬元,但在申請資金時卻說需要10萬元,那麼多餘2萬元就是浪費,辦多少事就該花多少錢。等李嘉誠拿著水瓶走下台時,對迎上前來的青海省領導說:“要我馬上拿出一個億,我麵不改色,但誰要在地上丟一元錢,我會立刻撿起來的。”後來在勝利賓館聽取青海省政府介紹的幾個項目時,李先生再次舉起桌前的礦泉水對在場的人說:“這個水瓶的厚度已完全夠用,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花錢把它加厚呢!再有錢,也不能浪費;再花錢,也要花到實處。”

當一個人真正覺悟的一刻,他放棄追尋外在的財富,而開始追尋他內心世界的真正財富。獻給年輕奮鬥者的人生勵智書簡單生活,花錢有方,是李嘉誠一貫律己的標準,也可以說是一位華人首富難得的思維方式,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

推銷員是一門十分複雜而且不容易學會的工作,首先必須學會善於從容自得地進行交際。獻給年輕奮鬥者的人生勵智書

擴張中不忘謹慎,謹慎中不忘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