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童年說起
向老爹學習
正太也有煩惱
離開父母
混沌的日子
接手西裝店
經商是種快樂
從童年說起
1949年,是二戰結束後的第四年,作為柳井家的四個兄弟姐妹中的長男,柳井正出生在日本山口縣西部地區名叫宇部市的銀天街。那時,銀天街在宇部市屬於首屈一指的繁華商業街,直到柳井正考上早稻田大學去東京之前,18個年頭的人生都是在這裏度過的。
柳井正在報紙的報道中如此回憶他的童年時代:“我還是個孩子時,日本正逢經濟高速增長期,商業行情也越來越好,商業街也充滿了生機。煤礦周圍有很多性格粗暴的人,出手很大方,但是那個地方偷盜的人也不少,稍微不注意就有客人拿著襯衫和毛衣逃走了。那時候也經常能夠看見店員在後麵追小偷的情景。”(《日本經濟新聞》,2006年10月16日)在柳井正年幼的記憶中,還有那些脖子上掛著募捐箱,邊拉奏手風琴邊抽簽度日的傷殘軍人,那些穿著破爛、無家可歸的人,還有那些門可羅雀的商鋪,對他而言,是一段內心複雜的時代。好在當時每個人都在努力嚐試著讓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每天早晨,城市的每一條街道,都可以看到行色匆匆的上班男女,拎著皮包貫入各個辦公大樓;晚間的電視節目中也早已找不到任何宣傳法西斯思想的橋段了,娛樂節目開始不斷增多。日本的戰敗,讓民眾們終於回歸了理智。
柳井正的父親柳井等便是這樣一個典型。就在柳井正出生的這一年裏,柳井等在山口縣的宇部市創立了男士服裝零售店“小郡商事”,以販賣和定做高級男式西裝為主。
在這之前,柳井等一直在伯父開的西裝店裏做學徒工。在所有活計裏,學徒工是最辛苦且工資最少的一個工種。那些店主們總是打著教學收徒的口號,實則堂而皇之地使用這些廉價勞動力,不論是端茶倒水還是取信送報,這些統統都歸屬於學徒工的工作範疇。所以學徒工想要學到真正的經商門道,可不是一兩天就能夠悟到根本、抓到精髓的。
柳井等深諳此道,所以在學徒的過程中格外用心。很快,那種從傳統的樓道裏一步步走來的西裝店,其所保留的最古老、最傳統且最死板的經營模式在柳井等的腦海中形成了。於是柳井等漸漸生出了自己開店的想法,作為師父和長輩,其伯父自然不會阻礙他的發展。就這樣,柳井等帶著自己從伯父那裏學到的手藝和經營理念自立了門戶,店鋪就開在了臨近車站的商業街上。
當時,為了節省開支,柳井正與家人就擠在店鋪的小閣樓上,他的“房間”隻是一個十分狹小的空間。他每天最高興的事情,就是坐在自己的“小房間”裏去看外麵的世界,這看起來百般無聊的時光,卻也充滿了樂趣。因為柳井正發現在他家附近陸陸續續開了很多玩具店和書店,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玩具和動漫書的,柳井正也不例外。
那個時候,柳井正總是望著那些玩具店,眼中充滿了期待。當時全家人的生計都在父親柳井等一個人的身上,再加上西裝店這一行業的特點在於,可能某一個訂單做成了,取得的盈利就足夠全店鋪的人過上一陣好日子。但往往現實情況卻是,總是需要等好久才能迎來一個比較大的訂單。這不是正常的生存之道,但柳井正一家卻隻能靠這種模式來維持生計,因此,生活的壓力可想而知。那些琳琅滿目的玩具,柳井正隻有看看的份兒。在他小小的腦袋裏,漸漸衍生出一個想法:長大以後要開一家玩具店,這樣所有的玩具就都是自己的了。
比起玩具,書籍似乎要實惠得多。於是柳井正大部分的時間都泡在書店裏,沉浸在書中那些他未曾接觸過的領域中。時間一長,柳井正和書店的老板也熟悉了起來。書店的老板是一個略微有些禿頂的男人。因為和柳井等的西裝店鋪是鄰裏關係,老板對柳井正就顯得格外寬容。柳井正喜歡漫畫,所以書店每次有新漫畫上市的時候,老板總是不忘喊柳井正來先過把眼癮。老板還時不時地把一些過期書刊贈送給他,這讓柳井正感激不盡。
在這個書店老板的身上,柳井正感受到的不僅是鄰裏之間的和氣,他似乎更看到了自己期望中的父親的影子,父親應該是和藹的,對孩子們也總是充滿了笑容。可這一切也隻能是自己的幻想,因為父親柳井等從未對他這樣和藹過,柳井等的教子之道,隻有兩個字——嚴厲。
向老爹學習
在日本的家庭教育上,男孩子和女孩子有著明顯的區別。因為家族的產業最終都會由家中的男孩子來繼承,尤其是柳井正作為家裏唯一的男孩,從小父親對他的態度,不是過分的溺愛,而是過分的嚴厲。比如:女孩子們可以自由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作為男孩子的柳井正就不可以,他必須按照父親的意願去做。
因為自己沒有受過學校的教育,所以柳井等將希望都寄托在了唯一的兒子——柳井正身上,他希望兒子能夠接受教育,並且有一個好的學習成績。但現實卻事與願違,上了小學後的柳井正學習成績並不理想,至少沒有達到父親柳井等對他的期望水平。因此,打罵成了柳井正的“家常便飯”。
為了躲避來自父親的打罵,每天晚上,柳井正總是趕在父親回來前就上床睡覺。即便睡不著,躺在床上數星星,他也不願意麵對父親那張嚴厲的臉。
而在眾人的眼中,隻要柳井等在場,柳井正總是會溫順得像一隻綿羊。人人都誇柳井等生了一個好兒子,但隻有柳井等自己知道,這個兒子究竟是有多麼讓人操心;同時也隻有柳井正自己知道,他是究竟有多麼討厭這個父親。
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柳井正並不會、也不敢做出什麼出軌的事情來。
同樣的道理,他想要獲得區別於常人的成功也是很困難的事情。但好在,在父親的嚴加管教之下,柳井正順利地考上了初中。到了初中,但凡涉及家長、學校和孩子三者麵談的情況時,無論多忙,父親柳井等都是親自出席,即使是家訪,也完全是由父親出麵接待。
這個時候的日本,在經濟上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援助。隨著大批資金的湧入和西方商業思想的灌輸,日本開始走上一條通往現代市場經濟的高速路。在大城市裏,高樓大廈遍地而起,人們早出晚歸,出沒於各個高檔寫字樓之間。當市場經濟漸趨成熟之時,銀行業和證券業成為最有吸引力的行業。人們爭先恐後地想要在這兩個充滿挑戰性的行業中謀得一席之地。而在日本,從事銀行業和證券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每位員工都必須身著西裝,以此給客戶留下足夠的信任度。為此,身處金融、證券等相關行業的員工們,開始在城市內外的大街小巷搜尋上好的西裝店。
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們已經不能滿足買一件西裝要等上十多天甚至一個月的時間了。如果自己能夠讓人們立刻穿上新的西裝離開,那麼無疑會為忙碌的人們節省下不少的時間。柳井等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於是他將傳統的西裝定製店變成了西裝成衣銷售店,並起名為“小郡商事”。
雖然賣的東西還是西裝,但是在經營理念上卻有了天壤之別,已經從手工作坊走上了商業發展的道路。但任何形式的創業都不是簡單的事情。有人曾經戲謔地說,成功者在艱辛地爬上了大樓後,他總是會先撤掉自己的梯子,然後向樓下的崇拜者們大喊:“飛上來吧,你看我就是這麼做的!”在柳井等沒有經曆過失敗之前,的確小看了“經商”這個問題。
告別了傳統的西裝店,就意味著柳井等放棄了自己一度堅守的、賴以生存的思維模式,開始真正去接觸以販賣為主的經商思維。這種巨大的轉變,最初讓已經不再年輕的柳井等苦惱不已。麵對紛繁複雜的競爭環境,柳井等自以為“滿腹經綸”,但終究經不住市場的真正考驗。其實在柳井等這麼多年的學徒生涯中,他隻學會兩個詞,那便是情理和道義。他不懂得應該如何去經營自己的生意,更不懂得在做任何買賣之前都要先樹立起自己的經商理念。不同的理念代表著不同的企業文化,沒有理念的經營,如同行屍走肉。
因為不再是定製的西裝,意味著每件西裝都是沒有主人的,柳井等每天最焦慮的一件事情,就是西裝會賣不出去,如果賣不出去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沒辦法生活。所以那時候,柳井正聽父親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如果沒人買我們的衣服,我們就會餓死。”這種危機感深深地影響到了柳井正,幾乎成為他身上的烙印。
為了能夠盡快從這種困境中走出來,柳井等幾乎每天都是早出晚歸,回到家後,與妻子談論的話題也無非是 “今天賣出去了多少件”“今天沒開張呀”,從當天的生意到應繳納的稅金,總也離不開經營。在少年柳井正的心中,一個商人的形象就這樣呼之欲出了。
雖然柳井等這一步“棋”走得有些艱難,但這總比一輩子像上一代人那樣固守不合時宜的經營模式要積極、奏效得多。作為這一過程的見證者,柳井正從那個時候就明白了一個道理——經商的能力不是從店鋪中學來的,隻有真正地去接觸市場,去靠自己大量的實踐經驗,才能最終摸到自己的經商門道。
對於晚輩而言,沒有什麼比“言傳身教”來得更加實在和有用。柳井正對他父親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這些失敗的經曆。這讓柳井正意識到,一個經商者首先應該有一顆具備商業思考模式的大腦。如果經商者始終站在自家店鋪的門檻之上,就永遠無法摸清時代變化的脈搏。
不管父親的經商過程艱辛與否,潛移默化地,都對柳井正發揮著啟蒙的作用。如果沒有受到父親的影響,今天的柳井正不一定能夠走上經商這條道路,並且走得如此輝煌。父親的這些經曆成為無數在成長中不斷回憶和體味的片段,最終繪成柳井正心中的一個標杆,時刻提醒著奔跑中的自己,不僅是抵達,更是不斷地超越!
正太也有煩惱
當西裝店的生意開始有了起色後,柳井等雇了幾個打雜的學徒夥計。每天早中晚飯的時候,大家都會坐在一起吃。當時店鋪裏通行的準則是在吃飯的時候不允許說話,如果不快點把自己的飯吃完,就必定會被責罵。
所以每一次吃飯,柳井正都感覺像是要逼自己上刑場一樣,可惜柳井等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對於父親的苛刻,柳井正起初並不能理解。他更不能理解父親總是對他說的那句話:“要做第一名,不管是在什麼方麵,隻要給我拿回第一名就行!”
這句話在已經是個中學生的柳井正聽來十分刺耳。他已經不再是一個小孩子了,而是一個有思想的少年,他也有著自己的夢想,可現實是他總是被父親掌控在手中,這讓柳井正十分不快,甚至產生了逆反的心理。
這種心理最具體的表現,就是學習成績的下降。在一次考試中,柳井正考出了全班倒數第五的成績,他不敢將試卷拿回家,就拿著試卷滿大街轉悠,並故意將試卷弄丟了。原本以為可以這樣躲過一劫的柳井正為此高興不已,卻沒有想到,有人撿到了他的試卷,並交還到了老師的手中。這一次,柳井正不僅遭到了父親的責罵,老師也狠狠地批評了他。
此時父親對柳井正而言,更像是一個敵人,而不是親人。他在自我臆想中把父親看成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不服氣的柳井正信誓旦旦地說,自己一定要做出一項值得驕傲的事情來,讓父親從此對自己另眼相看。
在他看來,父親是因為不喜歡自己才會用如此苛刻的要求來對待自己。於是,柳井正開始認真學習起來,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一個不錯的老師,不但對柳井正進行了特殊的關照,每次在考試前,還會專門給他補習功課。在老師的幫助下,柳井正的學習成績終於過了及格線。從來沒有表揚過他的父親,此時破天荒地對他說了一個“好”字。
盡管這根本算不上是真正的表揚,但對柳井正來說,這一個“好”字就抵得過千千萬萬。他得到了父親的承認,這成為年幼的柳井正敢於正麵生存、麵對一切的最大動力。
同時,柳井正的人生也在悄悄進行著轉變。隨著服裝店日益走上正軌,柳井等已經不滿足於在服裝店上的“小打小鬧”了。他做了這輩子最大的一次冒險——涉足建築行業。實際上這樣的選擇與柳井等的哥哥柳井政雄密切相關。
他在二戰前就混跡於社會,戰後搖身一變成為企業家,後來又從宇部市議會議員升到了山口縣議會議員,是當地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柳井等能夠把那些閑散的社會年輕人組織起來而建立的土木建築公司都與哥哥有著直接關係。
西裝店的經營雖沒有掙到足夠豐盈的鈔票,也算是站穩了商業腳跟。此時,柳井等又悄悄地把目光瞄向了建築業。這是兩個幾乎不相關聯的行業,隔行如隔山,他究竟能不能做好這一完全沒有涉足過的行業,最初就充滿了疑問。然而,柳井等依舊選擇了冒進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