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身處異地的胡適與韋蓮司常有書信往來,共訴衷腸。1933年胡適作為文化使者應邀訪美時,這對有情人終於有機會得以鴛夢重溫。
1939年6月10日胡適將自己寫的幾首詩詞寄給韋蓮司,告訴她,這是為她寫的。其中有《臨江仙》雲:隔樹溪聲細碎,迎人鳥唱紛嘩。共穿幽徑趁溪斜。我和君拾葚,君替我簪花。更向水濱同坐,驕陽有樹相遮。語深渾不管昏鴉,此時君與我,何處更容他?
狂狷的韋蓮司,也曾給胡適寫過這樣火熱的情書:“沒想到,我會如此愛你……胡適……我崇拜你超過所有的男人……”“我整好了我們那個小得可憐的床……我想念你的身體,更想念你在此的點點滴滴。我中有你,這個我,渴望你中有我……”
1958年夏天,韋蓮司為祝賀胡適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特意定做了一套銀質餐具作為贈禮。直到1962年胡適逝世後,韋蓮司也沒有嫁人,一直獨守著她與胡適的那段感情。
胡適去世後,韋蓮司竟和江冬秀成了朋友,並忙著整理胡適給她的書信,忙著為他成立出版基金。9年之後,空候一生的韋蓮司在一個小島上孤獨地死去,遺物裏竟然完好無缺地保存了胡適的書信和稿件。
胡適的感情世界裏,又闖進了另一位去美國留學的中國才女陳衡哲。
胡適當時正在辦一個留學生的雜誌。陳衡哲就給他投稿,從實踐上支持胡適的新文化運動。陳衡哲當時也寫了很多白話詩和白話小說。這些白話作品使得胡適感到找到了知己。胡適跟陳衡哲之間在短短半年時間裏麵,通了四十幾封信。就在陳衡哲滿以為好夢成真的時候,胡適不得不回老家與江冬秀辦婚事。陳衡哲萬般無奈,隻能退而與別人結婚。
後來胡適為他自己的第三個女兒取名叫素斐,與陳衡哲在美國的英文名字同音。1921年7月31日,胡適在日記中記有這樣的話:“得冬秀一信,知叔永、莎菲新得一女。因重到雞鳴寺,作一詩賀他們。”詩曰:重上湖樓看晚霞,湖山依舊正繁華。去年湖上人都健,添得新枝姊妹花。胡適在詩尾加注說:“三個朋友(胡適、陳衡哲、任鴻雋)一年之中添兩女,吾女名素斐,即用莎菲之名。”
紐約市立大學東亞語文係主任唐德剛,曾將他在上個世紀50年代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曆史係時與胡適的交往和對話寫成《胡適雜憶》。他認為胡適與陳衡哲的關係,當與曹誠英、韋蓮司無異。
陳衡哲是中國第一位新文學女作家,中國第一位女教授。
胡適與曹誠英第一次見麵是在他與江冬秀的婚禮上。曹誠英是胡適三嫂的妹妹,被請來為江冬秀做伴娘的。此時他們都沒想到,這次婚禮上的邂逅,注定了他們後來漫長的苦澀戀情。
曹誠英,乳名行娟,又名曹珮聲,1902年生於安徽績溪。她同父異母的姐姐是胡適異母三哥的妻子。她父親生前將她與鄰村的富戶指腹為婚。她17歲時嫁給這家富戶的公子胡冠英。婚後,曹誠英考入杭州第一女子師範學校讀書。但因曹誠英結婚後三年仍無身孕,胡冠英在母親的安排下納一小妾。為此,接受了五四新思潮洗禮的曹誠英憤而提出離婚。
胡適對這位比自己小11歲的伴娘很有好感,曹誠英也很景仰大名鼎鼎的年輕學者胡適。此後,他們開始通信,曹誠英給胡適寫信,請求胡適指導她寫詩和修改詩作。1921年在杭州女師讀書的安徽籍學生擬編輯《安徽旅杭學會報》。曹誠英自告奮勇,請著名教授胡適為她們編輯《安徽旅杭學會報》的寫發刊詞。胡適很爽快地答應了她的要求。1923年4月,胡適到上海參加研究新學製課程起草委員會的會議。休會期間胡適到杭州遊玩,順便看望已經離婚的曹誠英。這次胡適在杭州玩了五天,曹誠英始終陪伴左右,使他們的感情發生了飛躍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