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千古一帝君士坦丁(1)(2 / 2)

就在君士坦丁之父克洛魯斯從軍、贏得首次晉升,並在危險的多瑙河邊境擔任小小的指揮官之際,短短的一個世紀內,羅馬帝國即陷入有史以來的最低潮。邊境部落侵略帝國境內各地,邊境相繼淪陷。公元二六○年,來自波斯(現今伊朗)的大隊人馬征服了重要省份美索不達米亞和敘利亞,嚴重威脅到整個帝國東邊的貿易,最令人震驚的是——他們俘虜了羅馬皇帝瓦列裏安。這位代表羅馬至高權威的皇帝,機運不佳,成為羅馬千年曆史中唯一遭敵人俘虜的帝王。

在三千英裏外帝國最北的不列顛,經常與羅馬人發生邊境戰爭的野蠻民族皮克特人攻破哈德良城牆。在帝國最南部,沙漠部落首次運用駱駝作戰,攻擊富饒省份埃及。日耳曼部落甚至越過阿爾卑斯山侵入羅馬本土。雖然奧雷裏安皇帝已將他們逼退,他還是強化防禦工事,加高羅馬原本向南延伸三百多英裏的巨大城牆。

波斯戰爭後,染上瘟疫的羅馬士兵將病傳回羅馬,後來蔓延至羅馬東部,肆虐十五年,造成各大地區和城市空無一人,並因此招致羅馬受到進一步侵略。此外,一場毀滅性的地震更使羅馬慘境雪上加霜。一些野心勃勃的軍事將領趁著局勢混亂,號召軍

隊擁護他們稱帝,並且允諾,事成之後將提高軍餉和戰利品回報他們,結果產生了兩位或更多位皇帝爭權的擾攘情勢。他們的統治期都很短,但是其暴力手段卻嚴重破壞國家的統一。有識之士窮於應付物資短缺和錢幣貶值,他們預見了不可能發生的事——羅馬帝國的滅亡。

逐漸崛起的年輕羅馬軍官君士坦提烏斯,把這些年投注在指揮家鄉伊利裏亞邊境地帶的軍隊,日耳曼部落經常在當地探察羅馬的弱點。他首次遇見海倫娜,可能是在其軍旅生涯之初。此女後來生下君士坦丁,並成為著名的基督教聖徒。

關於海倫娜的出身,有很多種傳說——最吸引人的一種(而且最不可能)是,她是不列顛凱爾特國王寇爾的紅發女兒。蒼白而含蓄的克洛魯斯在執行皇帝吩咐的一次秘密任務時遇見她。另一種較為傳統的說法是,克洛魯斯某天放假時在河口城市內索斯的一家頗受歡迎的小酒館裏,遇見老板年輕的女兒海倫娜,兩人陷入情網。雖然海倫娜後來的政敵謠傳,她以前是妓女,其子是私生子,但實際上他們可能是合法結婚的。

君士坦丁是他們的獨子,即使後來他們的婚姻破裂,又與兒子長期分離,兩人一生都摯愛這個孩子。他是個金發、藍眼、討人喜歡的結實小子。就像現今一般的軍人家庭,他和母親必須在許多營地駐留,通常要等好長一段時間,才盼到克洛魯斯放假回家。根據一項舊消息來源,克洛魯斯擔任達爾馬提亞省長時,他們必會隨之遷徙。達爾馬提亞瀕臨伊利裏亞的美麗海岸,當地氣候溫和。對一個從基層幹起的人來說,省長職位是朝上發展的一大步。

君士坦丁四歲左右,紐莫裏安皇帝從波斯灣遠征回來,他一直緊閉轎子的窗簾,以免強烈日光刺激他發炎的眼睛。他那詭計多端的嶽父趁人不備,一刀將他刺死。不知情的轎夫仍抬起轎子,帶著屍首繼續上路。同時凶手將消息先行傳給在羅馬的另一位皇帝卡裏努斯。

但是數天後,有人發現轎中的死皇帝,軍隊為此相當憤怒,舉行了戰時會議。由於他們不喜歡在羅馬的另一位皇帝,便宣布他們愛戴的將領戴克裏斯為帝。這位在曆史上以戴克裏先知名的軍人,與前任統治者作風大相徑庭,在其非凡的二十年統治期間,他阻止羅馬世界每況愈下,並且大開改革之風,使得年幼的君士坦丁得以在其中茁壯成長。

紐莫裏安皇帝被謀殺和戴克裏先獲擁皇帝的消息,一路從小亞細亞的尼考米迪亞城迅速傳至伊利裏亞軍營。克洛魯斯、妻子海倫娜和四歲的兒子君士坦丁就駐守在該地。克洛魯斯必曾盼望新皇帝注意到他,並且予以擢拔,因為戴克裏先正好也是出身寒微的伊利裏亞人,而且同樣具有誠實可靠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