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西亞,湄公河流域是古代文明發祥最早的地區之一。後來,柬埔寨人在這裏建立了帝國,創造了燦爛的文化。12世紀的吳哥王朝是它的極盛時期。列為東方四大奇觀的吳哥窟,是這段輝煌曆史的見證。那時,它的版圖幾乎占了大半個中南半島。隻是到了13世紀,隨著泰人暹羅帝國的興起,吳哥帝國才走向了衰敗。後來,在暹羅和越南不斷對它進行爭奪和瓜分之後,版圖急劇縮小。到19世紀中葉,當安東王登位的時候,柬埔寨已經成為暹羅和越南的納貢國。暹、越兩國達成協議,各自從柬埔寨割取了大塊領地:越南得到了交趾支那,而暹羅得到了柬西北部的大片領地,雙方承認安東為柬埔寨國王。柬埔寨成了暹羅和越南的共同的保護國。
正當安東王為他國家的存亡憂心忡忡的時候,法國的傳教士米希主教來到了安東的王宮。他很快博得了安東國王的信任,並成了他的顧問。安東王天真地相信法國人會幫助他收複被越南吞並的領土,保障柬埔寨的獨立。正當法國人草擬了一個不平等條約、要求安東王簽字的時候,這位國王病逝了。王位傳給了他的長子安·沃代,正式執政時改名為諾羅敦,這是暹羅王給他起的名字,此人就是本書主人公西哈努克的諾羅敦家族的始祖。
他就位後不久,就遭遇了他弟弟西伏塔親王的反叛。於是,諾羅敦攜帶象征王權的寶物——金劍和長矛逃到了暹羅。這時,法國人進行了幹預。米希主教號召柬埔寨的天主教徒起來扞衛諾羅敦的王位,平息西伏塔的叛亂。原先支持西伏塔叛亂的法國軍人這時也轉向了效忠諾羅敦的軍隊。結果西伏塔的叛軍被驅趕到了湄公河東岸人煙稀少地帶。
在法國駐曼穀領事的幹預下,暹羅蒙庫王派兵用汽船把諾羅敦送回柬埔寨,並恢複了王位。由於法國在扞衛和恢複諾羅敦王位中所起的作用,諾羅敦於1864年同法國簽署了《法暹條約》,正式確立了法國對柬埔寨的保護權。為換取泰國對法國保護權的承認,法國同意將柬埔寨的馬德望、詩梳風、暹粒三省割讓給暹羅。
1884年,當法國在越南確立了殖民統治之後,法國駐交趾支那的總督帶領一支軍隊闖入了柬埔寨王宮,用刺刀對準國王的喉嚨,迫使諾羅敦簽署了另一項柬法條約,從而最終確立了法國對柬埔寨的宗主權。
從此,國王的權力被大大削弱,法國人成了柬埔寨的太上皇。他們控製了柬埔寨的軍政大權,這激起了諾羅敦的極大不滿,他感到了亡國的恥辱。於是,他決定同法國宣戰。但他又不想冒險丟掉自己的王位,因此采取了特別隱秘的手段——支持一個表麵上看來似乎是自發起義的抗法運動。這場反法鬥爭持續了兩年多。雖然法軍進行了血腥的鎮壓,但反抗此伏彼起。最後,法國作了讓步,歸還給國王部分權力。但卻派一個高級專員協助國王處理政務。由於專員的權力很大,特別是後來駐金邊的代表直接擔任了內閣的主席,使國王的權力降到了最低點。諾羅敦國王一氣之下,含恨而死。
諾羅敦去世以後,本來按照傳統,王位應該由他的長子諾羅敦·尤根托繼承。但是這位王子有強烈的民族主義傾向。他曾受他父王的委托前往巴黎,要求法國恢複高棉君主的權力。他無情地向法國政府揭露了法國殖民統治的種種罪行和弊端。於是,他被當作反法的激進分子,被禁止返回柬埔寨。後來,他被流放到泰國,在那裏度過了他的餘生。
諾羅敦·尤根托顯然被剝奪了繼承王位的資格,這樣,理所當然的應該輪到諾羅敦的次子諾羅敦·功他羅親王,即西哈努克的祖父。他被法國當局選為“法定繼承人”。但是,這位王子性格倔強,在一批民族主義者的支持下,對法國人常出言不遜。這樣,法國又剝奪了他的王位繼承權。
法國當局為了維護自己的殖民利益,決定打破柬埔寨王位繼承的傳統,尋找一個馴服溫順的國王。於是,西索瓦被選中了。
西索瓦是諾羅敦國王的異母兄弟,他野心勃勃,盡管已經60歲,仍伺機攫取王位。為此他對法國人俯首貼耳,最後終於繼承了王位。
這樣,王位沒能在諾羅敦家族中繼續下傳,而是轉到了西索瓦家族手裏。從此,兩大家族關於王位繼承權的糾紛不斷。
西索瓦執政時期,在法國的壓力下,暹羅歸還了曾經被暹羅割走的柬埔寨西北部地區。由於西索瓦同法國采取了合作態度,這期間雙方關係沒有出現大的波折。
1927年,西索瓦國王逝世,法國當局看中了西索瓦的長子西索瓦·莫尼旺,所以,又恢複了長子繼承王位的傳統。西索瓦·莫尼旺畢業於法國軍校,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他戰功赫赫,譽滿法國。由於他同法國的親密關係,被法國當局推上了王位。這樣,王位就在西索瓦家族傳下來。
莫尼旺的叔伯兄弟蘇他羅,對此耿耿於懷。因為王位本來應由諾羅敦的後嗣來繼承。不過,這兩個家族也不會結成世仇,因為按柬埔寨王族的傳統習慣,各家族之間可以相互聯姻。自安東王以後,國王的男性後嗣達數千人,有的國王和親王的妻妾達幾十個或上百個。各親王之間都可有血緣關係。表兄妹之間、堂兄妹之間、同父異母兄妹之間,甚至不同輩份之間的青年男女都可通婚。西哈努克的祖父蘇他羅的妻子,就是他的異母妹妹。西索瓦家族的莫尼旺國王的妻子,則是他的侄女,即諾羅敦國王的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