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每一件武器都神秘莫測(2 / 3)

1939年7月24日,距德國入侵波蘭僅5周的時間,三名英國軍官和兩名法國軍官抵達華沙。其中的兩名英國人是密碼破譯專家,另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軍情6處頭子孟席斯上校。

次日上午,波蘭情報軍官將來訪的英法軍官帶到波蘭密碼中心,進入一間地下室——密碼破譯工作間。在這聖堂般的房間中擺放著幾張桌子,桌上放著幾個蓋著布的盒狀物。波蘭密碼破譯局局長格維多·朗格爾中校將大家召集到其中的一個盒狀物前,未加任何解釋,突然揭開蓋布。展現在英法軍官眼前的竟然是一部“艾尼格馬”機器,由縱橫交錯的線路相連接的鍵盤、轉子和輝光燈,一應俱全。這是波蘭密碼專家製造的德國密碼機的精確複製品。波蘭專家詳細介紹了其製造和使用過程。接著,朗格爾領著英法軍官來到下一個房間,這裏有一個更加令人吃驚的表演等著他們。6部波蘭人研製的被稱為“博姆”的機器裝置安放在這裏,排成一行。當朗格爾合上開關時,電動機嗡嗡作響,鼓輪轉動。當機器停止時,燈便閃亮表示一份電文的密鑰設置被找到了。英法客人們目瞪口呆,他們不敢相信自己竟然看到了納粹德國黨衛隊總部剛剛發送的已經脫密的一份電文。

朗格爾解釋道,對老式“艾尼格馬”密碼,同時運轉的6部“博姆”機可在2個小時內確定密鑰設置,但對付德國新近改裝的“艾尼格馬”機,將需要60部“博姆”運行10小時來完成同一任務,這是波蘭力所不及的。朗格爾表示,為抵抗共同的敵人希特勒,波蘭將把他們所有密碼學的秘密交給有大量高級設備的英國和法國,因為它們是歐洲唯一能抵抗德國的兩個強國。波蘭的“艾尼格馬”樣機和“博姆”機的圖紙抵達英國不到一星期,德國軍隊便越過了波蘭邊界。幾個月後,法國也遭到入侵。英國情報人員則在波蘭人奠定的基礎之上,向德國情報機構的秘密發起最後衝刺。很快,英國製表機公司製造出他們的第一部“博姆”——萬能機器,安裝在布萊奇雷莊園的一座磚樓裏。萬能機器並非電子計算機,當時還沒有這項技術,它隻是一台數據處理機,約2.4米(8英尺)高,底座寬2.4米(8英尺),外形酷似一個老式的鑰匙孔。它的工作原理十分複雜,其關鍵在於轉子的接線上,它們能自動模仿“艾尼格馬”的電路。此外,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的輸入,機器自身的脫密效率也在不斷提高。

1940年5月的一天,布萊奇雷莊園終於破譯出第一批“艾尼格馬”密碼情報,內容是有關德國空軍人員的調動和駐丹麥德軍的補給分配情況。情報價值並不大,但其意義卻非同尋常。從此,“超級機密”(奧爾特拉)便成為所有來自布萊奇雷莊園的情報代號,它也成為英國首相丘吉爾及盟國在整個二戰中的一張王牌。

戰爭中的核心機密德國人在戰爭期間共生產了十多萬部“艾尼格馬”密碼機。德軍的通信聯絡越多,布萊奇雷莊園的工作量就越大,破譯和情報分析速度也就相應提高。有時德國收報者由於接收條件太差而要求發報人重發電文時,英國監聽站僅用一遍就可把電文完整地記錄下來。這樣的高效率使英國情報機關能夠搶在收報者之前了解電報內容。據統計,從1943年底到1945年5月,布萊奇雷莊園每月破譯、發送“艾尼格馬”密電近8.4萬條。“艾尼格馬”通信無疑是整個戰爭期間盟軍最重要的高級情報來源。為了保證其安全,英國情報機構從一開始便采取了一係列保密措施。甚至在戰前,他們圍繞“艾尼格馬”機器展開活動時就瞞著政府。比如戰爭前夕重要的華沙之行,孟席斯隻是告訴張伯倫政府,他去華沙協商戰時兩國情報機構的協調問題。因為他們無法相信,這些身居要職但滿腦子綏靖思想的政治家和部長大臣們能夠保守這個秘密。

戰爭一爆發,軍情6處即組織所有知道“艾尼格馬”事宜的人員撤離波蘭和法國,他們來到布萊奇雷莊園與英國情報人員並肩戰鬥。軍情5處則逮捕了20多名在英國的德國間諜。至於布萊奇雷莊園,更是絕對機密的地方,除戰時內閣和軍方少數幾個決策人物外,無人了解其中的內幕。為防止德軍在戰場繳獲“超級機密”文件,規定隻能口頭向英軍作戰指揮官傳達“超級機密”情報。除少數幾名高級軍官,其他指揮官並不知道情報來源,隻知道這是絕對可靠的情報。

此外,德軍還有可能從英國對抗措施的有效程度上推斷其密碼已被破譯,因此所有“超級機密”情報都要偽裝成來自其他渠道,如間諜、德國叛徒、繳獲德國文件、納粹人員的疏忽輕率等。如果沒有合適的借口,寧可不使用“超級機密”。如在1940年11月12日,布萊奇雷莊園截獲並破譯了一批德國空軍總司令發給其駐西歐各航空站的密碼電報,獲悉德國空軍將出動500多架轟炸機對考文垂市進行空襲。此時,英國至少有48~60個小時的預警時間,若及時采取應急疏散和防禦措施,考文垂市不會有太大危險。然而,德軍一旦得知考文垂市民已在轟炸前疏散,肯定會考慮到密碼泄密。而當時戰爭剛剛開始,“超級機密”誕生不過半年之久,丘吉爾首相實在不忍就此斷送這個秘密武器。為了整個戰爭的勝利,丘吉爾斷然決定不將此情通知考文垂市,不惜付出重大代價以換取“超級機密”的安全。

從二戰至今,有些“超級機密”文件仍未解密,但是,已有充分證據表明,“超級機密”情報對下述作戰行動產生了極大影響:不列顛之戰;阿拉曼之戰;摧毀軸心國在地中海的補給運輸;攻占西西裏島的地麵戰與空戰;大西洋海戰;諾曼底登陸戰,包括成功的欺騙計劃和摧毀德軍在英吉利海峽附近的機場及諾曼底灘頭陣地;解放法國北部的地麵戰;對德國的戰略轟炸等。“超級機密”的作用正如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將軍於1945年7月致信孟席斯所說的:“你們提供的情報對我來說極其珍貴。它大大簡化了我的指揮工作,挽救了成千上萬名英美士兵的生命,並極大地加快了打垮敵人、最終迫其投降的進程。”

微縮攝影

美國情報局曾截獲一個克格勃間諜從美國寄往前蘇聯的信,在郵票背麵發現一個小黑點。經過放大,看出一排排由5位數字組成的密碼。

這種技術,叫做“微縮攝影”或“微縮照片”。平常,你拍了1寸照片,可以放大為2寸、4寸、8寸;同樣,也可以縮小為原麵積的1\/2、1\/4、1\/8。微縮攝影就是把情報縮小,便於秘密投遞。

微縮攝影在照相技術發明之後,就有人研究了。1839年,英國人約翰·丹森用顯微透鏡做微縮試驗,第一次把一張報紙那麼大的情報,縮小成一寸照片那麼小。

1860年,英國人大衛·布魯斯特已能把報紙那麼大的情報縮小到像一滴墨水那麼小。

在1870~1871年普法戰爭中,微縮情報得到了第一次實際應用。

當時,巴黎被普魯士軍隊團團圍困。法國政府便把長達3000頁的情報,縮製到幾英寸的膠片上,放在小盒裏,捆紮在一隻鴿子的尾巴上。鴿子從空中飛越了普魯士軍隊的防線,來到法國軍隊那裏。於是,法國軍隊把膠片放大,得到了關於孤城巴黎內的最詳盡的情況。

到了今天,攝影術已經非常發達,所以把情報縮小到隻有一個音符那麼小,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了。人們還在研究,把一個藏書100萬冊的圖書館內的所有資料,全部微縮,裝在一隻鞋油盒裏帶走。

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當一個間諜從某國出境時,受到極為嚴格的檢查,從他的行李到衣服口袋都檢查過了,沒有發現什麼可疑之處,隻得把他放走。誰都未曾注意到,他正在抽著的煙鬥裏,藏著一卷微縮膠片。

現在,各國間諜都普遍采用微縮技術傳遞情報,這麼一來,給反諜人員出了難題:怎樣才能搜查到那些隻有芝麻粒那麼小的微縮情報呢?最近,科學家們發現,如果用一種氮激光器射出的波長為3371微米的紫外線激光,照射信件或書刊,那麼“躲藏”在裏麵的微縮膠片會射出明顯的熒光,暴露出自己的“麵目”。

商人間諜

艾裏克森是一名瑞典籍美國石油商人,他有著自己的石油進出口公司。由於頻繁的商務活動,他的足跡遍布於世界各地,並能說一口流利的德語。

1939年12月,他的舊時好友斯丹哈特邀請他在斯德哥爾摩的“大光明飯店”共進晚餐,席間斯丹哈特與他談論了一些戰爭情況,並且還和他談了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是的,艾裏克森,一旦美國投入戰爭,我們肯定非常需要了解德國石油工業方麵的情況。你能否幫助我們獲得這方麵的情報?”斯丹哈特說完就靜靜地看著艾裏克森。他非常了解艾裏克森,也猜得出他會作出怎樣的答複。

果然,艾裏克森當即回答道:“好吧,我將盡力而為!但是您知道,這談何容易,我在他們眼裏並不是一個親納粹分子,假如我要和德國做生意,我就必須采取一種親納粹的態度和立場。”

“是的,確實如此。你必須疏遠你的朋友,你在精神上也會痛苦萬分,但這樣你卻會獲得德國人的好感。”斯丹哈特喝了一口白蘭地說。

“好的,我一定盡力而為!”

一星期後,艾裏克森開始謹慎地慢慢進入角色。比如:在很多人麵前他大聲說納粹製度好;預言希特勒會取得勝利……最後他終於與德國駐瑞典大使取得了聯係。

直到1940年夏天,即在“大光明飯店”之後的一年半,艾裏克森終於接到了一個神秘的電話,電話裏的人告訴他去德國的時機已經成熟。此後,艾裏克森開始了他以石油商人為掩護的間諜生涯。

柏林泰柏霍夫機場。

作為這裏的常客,艾裏克森透過舷窗看到機場周圍很濃密的樹林,同時還發現了許多精心隱蔽的飛機及一排排防空武器。一下飛機,艾裏克森就立即行動,他先是拜訪了柏林的一些重要官員和企業家,接著又不斷舉辦舞會和雞尾酒會,逐漸恢複了和他過去在石油界的舊友的聯係。

現在,艾裏克森在慎之又慎的情況下,首先發現了奧爾登堡男爵。奧爾登堡是普魯士的一名貴族地主,戰前他曾向艾裏克森流露出對納粹的不滿,但本能的愛國主義情緒會不會又使他去蓋世太保總部出賣自己呢?艾裏克森清楚,危險是存在的,可他決定還是去冒一次險。

一天晚上,艾裏克森認為時機已到,他單刀直入地對正喝著白蘭地的奧爾登堡說道:“我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要告訴你,我正在為德國的敵人——盟國工作!請求你的幫助!”

“你說什麼?”奧爾登堡大吃一驚,連酒杯也掉在了地上。艾裏克森的開門見山一下子使得室內的空氣緊張起來,他連忙作了一大堆必要的解釋,才使男爵安靜下來。艾裏克森向他詳細敘述了他來德國的使命:提供德國在石油工業的情報;弄清各類煉油廠的方位、產量;德國為保護煉油廠的殲擊機情況……最後他向奧爾登堡保證,男爵本人不會為此冒多大的風險,而且還能狠賺一筆!

奧爾登堡男爵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陷入了沉思。最後,男爵還是恢複了常態,重新端起酒杯放到了嘴邊。

出於商人的敏感,艾裏克森知道這樁生意已經敲定,於是他不失時機地問:“那麼……我現在購買什麼樣的石油產品最容易呢?”

奧爾登堡沒等他把話說完就回答說:“依我之見,眼下購買潤滑脂最容易。”

兩個人的交談持續到淩晨兩點也未結束,特別是男爵,顯得意猶未盡。

在此後的幾個星期內,艾裏克森又在石油界發展了幾個人,他慢慢建立起了自己的諜報網,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石油情報。

自從艾裏克森在德國工作的那一天起,他時時刻刻受到蓋世太保的跟蹤與騷擾。然而,他非常幸運,躲過了一切可能發生的災難。

他的夥伴們向他提供了大量情報,艾裏克森根據這些情報作出了這樣的判斷:納粹德國將不得不依賴他們的合成汽油儲備,以保證軍用與民用的日常用油。他對自己即將完成的任務更加充滿了信心。

艾裏克森後來又在漢堡、哈勒等城市繼續他的使命。每天晚上,他都將白天搜集到的情報詳細記錄下來,甚至畫出油廠的方位圖,再把它們熟記於心,然後燒毀。

當艾裏克森重新回到柏林後,他返回瑞典的申請已獲得批準。蓋世太保頭子還饒有興趣地聽取了艾裏克森對自己在德國活動情況的敘述,甚至還提了幾個有關商業合同方麵的問題。

艾裏克森在離開德國之前還同男爵開了個玩笑。他請男爵猜謎:“一架飛機上坐著兩個人,一個是戈林,另一個是希特勒,後來飛機墜毀了,機上人員全都摔死了。你猜是誰得救了?”

“德國人民!”男爵肯定地說。

次日上午,艾裏克森到達機場,他順利地通過了一道道檢查。幾分鍾後,他終於激動地走進了飛往瑞典的機艙,腳下的納粹德國很快就消失在了夢幻般的雲霧中了。

殺人傘

1978年9月7日,在英國倫敦,一個年近50的男人匆匆忙忙地去上班,走在擁擠的人行道上。他的右大腿被一個身材魁梧的人用雨傘刺了一下。那大漢在轉眼之間就不見了。

那個男人上班後,感到右大腿很痛,被送到醫院裏。4天之後就死去了。

死者名叫格奧爾基·馬爾科夫,本是保加利亞的一個劇作家,在1969年訪問意大利時叛離了祖國,後來在英國廣播公司工作。他常常在廣播中抨擊保加利亞當局。

由於馬爾科夫是被雨傘刺死的,於是這一案件便被稱為“殺人傘案件”。

奇怪,一個人被傘尖碰了一下,怎麼就會喪命呢?

馬爾科夫之死,引起了英國警察當局的注意。法醫解剖了馬爾科夫的屍體,在他的右大腿肌肉中,找到一顆直徑為1.7毫米的銀光閃閃的小圓珠。經法醫鑒定在小圓珠上,有兩個微小的孔,小圓珠的中心是空的,容積約為0.4微升。在小孔附近,找到蠟跡。估計兩個小孔本來是用蠟封死的,進入人體後,蠟化了,小圓珠裏的東西流了出來。

小圓珠裏裝了什麼東西呢?

是有名的毒藥氰化鉀嗎?不是。按照小圓珠裏的容積計算,最多隻能容納0.4毫克以下的毒劑。然而,氰化鉀使一個成年人致死,起碼要100毫克,比半粒米還大,無法裝進那顆小小的圓珠裏。另一類跟氰化鉀差不多劇毒的藥物是砷化物,它的致死量也是100毫克。有機劇毒藥“氟代醋酸”和“二甲基汞”,雖然比氰化鉀更毒,致死量也要50毫克,無法容納在小圓珠之中。是放射性元素嗎?不是。經過檢查,馬爾科夫的血液裏,並沒有放射性物質。是細菌或者病毒嗎?也不是,因為馬爾科夫並沒有明顯的細菌或病毒中毒的症狀。

經過法醫們的仔細鑒定,並研究了有關的間諜情報,最後查明小圓珠內裝的是劇毒的“蓖麻毒素”(Ricin)。

蓖麻毒素是從蓖麻籽中提取的。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化學生物戰研究機構就開始提取蓖麻毒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開始生產這種毒素。後來,前蘇聯獲知了有關情報,也著手研究、製造蓖麻毒素。

那顆使馬爾科夫致死的小圓珠,是裝在一把特殊的雨傘裏。這是一把“殺人傘”,內有彈簧、槍管、扳機等。一扣板機小圓珠就沿槍管射出,刺入人體。小圓珠用白金來做,為的是防止蓖麻毒素變質。

除了“殺人傘”之外,間諜們還製造了種種小巧偽裝的暗殺武器,如自來水筆、打火機、照相機等。另外,間諜們還研製了比蓖麻毒素更毒的毒劑。目前已經製成最毒的毒劑,是一種肉毒杆菌產生的毒素。0.1克這種結晶體,足以毒死1700萬人。

暗殺馬爾科夫一案,據英國警察局調查,是保加利亞受前蘇聯克格勃訓練過的秘密警察幹的。隨著間諜們使用的毒劑越來越毒,用量越來越少,法醫們的化驗技術也不斷改進。如今,法醫們已能從1毫升的尿中,查出幾微微克(一微微克等於一萬億分之一克)的毒物。

除了用各種毒劑進行謀殺之外,間諜們還采用“致幻劑”使人產生幻覺,不能自製,或者說出真話,或者神經錯亂。在古代,人們就已發現,誤食墨西哥的裸蓋菇或中國雲南的小美牛肝蕈和華麗牛肝蕈之類,會產生幻覺。

據統計,全世界已發現的致幻植物有150種,其中有130種分布在西半球。致幻植物能使人產生幻覺主要是因為其中含有某些特殊的生物堿。在古代,巫師利用致幻植物宣揚迷信,說什麼是“神靈附身”;如今,這些致幻植物經科學家們研究,可以提取治療神經疾病的藥物。

現在間諜使用的致幻劑,大都是用化學方法合成的。間諜趁人不備,把致幻劑摻入茶、酒之中,或者偽裝成藥片,來達到他們的作案目的。

墨水瓶裏的間諜

一個德國納粹間諜被捕了。在他的住處,搜出許多氨基比林藥片和牙簽。

審訊開始了。

“你幹嗎帶那麼多氨基比林藥片?”

“我常常偏頭痛。那是一種解痛藥。”

“你幹嗎帶那麼多牙簽?”

“我的牙齒不好。吃了肉,老塞牙縫,要用牙簽來剔。”

然而,經過暗地裏的觀察,他並沒有飯後剔牙的習慣,而且偏頭痛也沒有經常發作。

經牙醫檢查,他的牙齒長得很整齊,不大會“塞肉”。

他,被判處20年徒刑!

為什麼呢?

因為法官經過仔細調查:那氨基比林藥片,用水衝開以後,便成了一種無色“墨水”。用牙簽蘸著,寫在紙上,看不見字跡。然而,這樣的密寫信用特殊的方法處理後,紙上的字便清楚地顯示出來。當地查獲的好幾封密寫信,就是用這種方法寫的。一核對,正是那個納粹間諜的筆跡……。

密寫,是間諜們常使用的秘密傳遞情報的手段。看似白紙,經過顯影,便出現字跡,這就是密寫。也有的是在白紙上寫些無關緊要的話,而顯影之後,在行間出現“潛台詞”。密寫,最普通的是用米湯水寫在紙上,用碘酒一噴,便顯出藍字。

1974年2月25日,我公安部門在北京東北部西壩河橋下,抓獲了某國派遣的間諜分子李某。李某的身上帶著一些大頭針。

帶大頭針幹嗎?

哦,大頭針是空心的,裏麵裝著幹燥的密寫劑。原來,大頭針是一枝密寫筆。間諜們真是挖空心思,“發明”了種種密寫工具。

有的間諜身帶火柴。這些火柴看似平常,一劃就著,可以點燃香煙。然而,把火柴的灰燼用水一泡,那便是一種特殊的密寫墨水。因為這些火柴杆,事先是用密寫藥劑浸泡過的。

還有一種“密寫複寫紙”,複寫之後,字跡看不見。然而,采用特殊的藥劑顯影,便出現清晰的字跡。

各間諜機關都招收聘用了化學專家。這些專家的才智,花費在墨水瓶裏。他們絞盡腦汁,利用化學反應。發明了一種又一種密寫劑及其相應的顯影劑。

如果說密寫劑是鎖的話,顯影劑就是鑰匙。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種密寫劑,要用一種相應的顯影劑才能顯示出字跡。

對密寫劑的要求是,寫出來的字跡是無色的;

對顯影劑的要求是,能把無色的字跡變為有色。

密寫信,常常通過郵局投遞。由於字跡無色,不易被人發覺。

然而,反間諜機關長期跟間諜們打交道,對密寫劑的種類、成分及其顯影規律,也掌握得八九不離十,因此,往往能很快配出開“鎖”的“鑰匙”。

但是間諜機關的化學專家們呢,又努力創造新花招,發明新的密寫劑,使反間諜機關無法顯影。

這種鬥爭,隻是在小小的墨水瓶裏激烈地進行……

間諜的蘋果

警探主管威廉姆·莫利裏斯先生站在愛丁堡市的巨幅地圖前,麵對著擠滿整個房間的男男女女,語氣平靜但速度飛快地說道:今天早晨7點30分,有兩個外國人抵達了普高登火車站,他們是一男一女。在女人打聽火車站站名時,站長約翰·唐納德產生了懷疑,當然了,由於戰爭,所有的標記都已經去掉了。那個男人指著牆上的列車時刻表,要買兩張去福雷斯的火車票,站長注意到男人的錢包裏塞滿了英鎊。他還注意到男人的褲腳全都濕透了,而女人的長襪也同樣如此。於是,他讓搬運工約翰·蓋茨纏住他倆聊天,自己趁機給當地警察局的格裏夫警長打了個電話。

房間內身穿製服的警察一個個表情嚴肅。尼克森警長,一向自詡為邊防警察部隊的福爾摩斯,轉頭對著左邊的女警員艾倫·約翰絲敦說道:“聽著,是來旅遊的,”他嘀咕著,“趕上漲潮而已。”

“真的嗎?”她懷疑地問道,“那他們跑到偏遠的東北海角幹什麼呢?”

“釣魚啊。”尼克森警長得意地眨眨眼。

警探主管莫利裏斯繼續說道:“很顯然,他們是間諜。”

尼克森警長輕輕地咳了一下說:“我早就料到了,是化裝成旅遊者的間諜。”

莫利裏斯還在繼續,“格裏夫警長急忙從警局趕到火車站,要求檢查這對夫妻的身份證件。他們聲稱是流亡的難民,但是他們證件上沒有能夠顯示入境地點的簽注。而且兩份證件都是手寫形式。”

“嘖!嘖!嘖!”尼克森又嘰嘰地說道,“我一眼就看出來了。”

“格裏夫向他在布凱的主管彙報了情況,並搜查了這對男女。除了三百多英鎊的銀行支票,他們還帶有一把手槍和子彈,一個無線發報機和密碼本。但是真正在無意之中泄露秘密的還是他們隨身攜帶的德國香腸,自從戰爭爆發以來,在蘇格蘭還沒有人能夠買得到這種香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