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大國航母·第二部(增訂版)》(2)(1 / 1)

自序

回顧百年的航空母艦發展史和航空母艦戰史,從中我們到底能尋覓到什麼?

從百年前第一次完成了飛機在軍艦上的第一個起降,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百年航母的最初起源,百年戰火洗禮的航空母艦的發展史,恰恰折射出一部百年大國興衰史。要想說明航空母艦的發展對百年來大國興衰的重要影響,一定離不開這樣兩個字,那就是“海權”。

曆史上有這樣一個規律,凡是海權國家與陸權國家發生重大衝突或者說是爭奪和博弈的時候,陸權國家鮮有獲勝的先例。

19世紀初,一代梟雄拿破侖憑借著由步兵、炮兵和騎兵組成的強大陸軍,一度縱橫歐洲大陸,難逢敵手,1805年5月,拿破侖甚至成了意大利的國王。可是僅僅4個多月之後,當拿破侖的33艘戰列艦與英國皇家海軍的27艘戰列艦在西班牙南部的特拉法爾加相遇時,拿破侖在歐洲的霸業,就被英國皇家海軍的2 000多門側舷火炮撼動了根基。法國海軍被全殲之後,昔日“陸權強國”法蘭西帝國的輝煌,就逐漸被“海權”強國“日不落帝國”所取代。

如果說,英國幾百年的海上霸權是建立在“巨艦大炮”時代戰列艦的基礎上,那麼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確立起來的美國海上霸權,就完全是建立在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全新意義上的海上遠洋作戰力量的基礎上。美日兩國持續4年打得天昏地暗的太平洋戰爭,從開戰、轉折到最後美國決定性的獲勝,都與航空母艦力量的對比有著直接的聯係。

1941年12月7日,日軍悍然挑起了太平洋的戰火。美軍的太平洋艦隊,遭到了日軍艦載戰鬥機和轟炸機的猛烈攻擊,損失慘重。日軍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350架飛機,用100多噸炸彈驚醒了沉睡中的美國。

但是,這裏就有一個疑問,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美國的國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鋼鐵產量是日本的5倍,美國的汽車產量更是日本的80倍。那麼日本又是憑借著怎樣的優勢,膽敢挑戰比自己強大的美國的呢?

答案就是航空母艦!

開戰之前的日本認為,自己在航空母艦的戰力方麵,與當時的美國相比擁有10 : 7的優勢。正是因為如此,它才敢悍然發動太平洋戰爭,向美國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開戰。

後來,在中途島海戰中,日本的航空母艦部隊遭受了慘敗。隨後,在瓜達爾卡納爾海戰、馬裏亞納海戰、萊特灣海戰中,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航母輸得幹幹淨淨,這場戰爭才真正走到終點,太平洋海戰才真正畫上了句號。

大國要想成為世界強國,離不開航空母艦。

道理很簡單:

第一,有能力擁有;

第二,需要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