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大國航母·第二部(增訂版)》(4)(2 / 3)

但是,隨著“企業”號環球大航行的成功,美國海軍看到了未來的希望,美國國會也因此批準了新一輪的國防預算,其結果是“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誕生了。它在當時被人們稱為“超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為什麼呢?這需要和“企業”號加以比較才能說明。

首先,“企業”號標準排水量70 000多噸,滿載排水量90 000多噸。而“尼米茲”號標準排水量約80 000噸,滿載排水量約10萬噸。10萬多噸的航空母艦,這在人類海軍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

其次,“企業”號航母最高航速下的續航力是14萬海裏,但是美國海軍仍然覺得不夠,所以到“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時續航力達到了80萬—100萬海裏。10萬噸排水量的航空母艦,在需要的時候航速經常可以開到33節,甚至35節,換算成汽車的時速大概是五六十公裏,但是航母不是汽車,它是一個“城市”。這樣一個10萬噸的“城市”以五六十公裏的時速在海上跑是什麼感覺?換作以前的動力水平是根本不能實現的。

大批量建造多達10艘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使美國在地球上絕對居於超獨霸地位。

“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首艦——“尼米茲”號於1975年開始服役。此後美國海軍以每3年左右1艘艦的速度陸續建造了10艘“尼米茲”級航母,目前均已服役。這些航空母艦作為美國海軍在大洋上的活動基地,日夜巡邏在全球各個熱點地區的海麵上。很快,它們就迎來了對自己作戰能力的最大考驗。

海灣戰爭航母大發威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武裝入侵科威特,並迅速占領科威特全境。如果不能迅速遏製伊拉克軍隊前進的勢頭,海灣地區與美國關係密切的沙特阿拉伯就很可能成為入侵的對象。美國政府絕不能容忍自己的利益在中東受到威脅,因此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向沙特集結兵力,遏製伊拉克軍隊的進攻。

當時,美國派出了6個航母戰鬥群前往海灣地區,那這6個航母戰鬥群是如何完成這樣一個規模空前的兵力集結的呢?

一旦哪兒局勢不穩,美國準備進行軍事幹預了,美國總統就會首先了解美軍的軍事部署情況,他們會問自己的顧問班子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們離這個事發地點最近的航空母艦在哪裏?第二個問題是:我們離這個事發地點最近的海軍陸戰隊在哪裏?這充分體現了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和海軍陸戰隊的地麵作戰部隊在美國全球遠洋戰略軍事幹預中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

美國雖然在中東地區事先有一些準備,但是陸海空三軍都沒有實施大規模的兵力部署,它最初作出的反應是派了兩個航母戰鬥群過去,一個是當時部署在印度洋的“獨立”號航空母艦戰鬥群,“獨立”號是“福萊斯特”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中的一艘。美方命令“獨立”號航空母艦戰鬥群迅速由印度洋經阿拉伯海,從伊拉克的東南方向進入波斯灣。

另外一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就是核動力航母戰鬥群,是“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二號艦。“尼米茲”級首艦是“尼米茲”號CVN-68,二號艦就是CVN-69——“艾森豪威爾”號。它當時正在東地中海,已經部署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快返回的時候戰爭突然爆發了。於是美國命令“艾森豪威爾”號馬上從東地中海經過蘇伊士運河進入紅海。

這樣,由印度洋進入波斯灣的“獨立”號和由地中海進入紅海的“艾森豪威爾”號,這兩個最早到達的航母戰鬥群就分別在伊拉克的東南方向和西南方向對它展開了鉗形攻擊態勢。

危機爆發之後美國空軍、陸軍都向戰區前沿展開了兵力集結。但是陸軍重型裝備運載緩慢,隻能派出輕裝部隊,而空軍戰鬥機、轟炸機都需要地麵機場。一旦伊拉克大軍直接進攻美軍基地,美軍作戰部隊將麵臨非常不利的戰鬥局麵。

在這種情況下,迅速趕到戰區的兩個航母戰鬥群,連同其攜帶的180餘架作戰飛機、數百枚“戰斧”巡航導彈,對伊拉克軍隊構成了第一道威脅。

在美軍的迅速反應下,伊拉克軍隊放棄了進攻的念頭,這給了美軍寶貴的反應時間。一時間,各個海域上整裝待發的航母戰鬥群迅速向海灣地區靠攏,最終美軍6個航母戰鬥群齊集海灣,共同打響了“沙漠風暴”行動。

1991年1月17日,“沙漠風暴”行動開始,海灣戰爭正式打響:美軍6個航母戰鬥群,分成兩個編隊,分別從波斯灣和紅海對伊拉克展開攻勢,波斯灣航母編隊重點打擊科威特境內的伊拉克軍隊,而紅海航母編隊則重點打擊伊拉克境內的重要軍事目標。6艘航空母艦上搭載的近500架作戰飛機,對伊拉克形成了絕對的空中優勢。

在海灣戰爭38天的空襲作戰時間內,美國的航母戰鬥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戰斧”式巡航導彈摧毀敵方的一些重要軍事目標,如雷達、防空導彈、機場之前,無論是空軍還是海軍都不敢作戰,唯恐遭到對方的打擊。所以海軍航空母艦戰鬥群中的潛艇等護航艦艇,先發射“戰斧”式巡航導彈將敵方軍事目標摧毀,然後飛機再加入戰鬥。從這個角度來講,空襲作戰的第一槍是由海軍打響的。

在這裏需要加以說明的是,進入了核動力時代的航空母艦作為一個更為先進的海上平台,它們搭載的艦載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防空就是靠兩個中隊的24架F-14“雄貓”,對艦攻擊就是靠3個中隊的24架A-7、10架A-6,30多架飛機;現在這3個中隊的攻擊機換成了F\/A-18“大黃蜂”,這意味著攻擊的力量已經是三代戰機,很明顯要比A-6、A-7的攻擊能力強得多。而且,在高危的海況下,麵對對方大規模空中打擊的威脅,如果24架F-14難以有效製空,F\/A-18還可以掛裝武器和F-14一起作戰。以前隻有24架F-14,現在多加了36架F\/A-18,那麼整個航母編隊的航空能力或者說與對方進行空戰的能力提高了不止一倍。所以它們在作戰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