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唱馬島
萬裏遠征馬島與
英國航母之路
馬島戰爭中,英國皇家海軍遭遇了出乎意料的挫敗,他們打算重新審視和選定自己的航母發展道路。麵對裝備一新的阿根廷空軍,一場現代海空戰即將打響,沒有製空權的英軍該如何應對?
英國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四個方麵,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掌握世界海洋霸權。為什麼他們認為一個國家即使再強大,也不能同時擁有陸地和海洋雙重霸權?在未來的海洋戰略中,英國的航母之路是否會出現新的變局?英國是否會以掌握世界的海洋霸權,作為自己的長期戰略目標?
曾經的航母鼻祖、昔日的“日不落帝國”,為什麼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竟然陷入大型航母“後繼無人”的窘境?
以“全通甲板巡洋艦”名義報批的“無敵”級,為什麼最終變成了搭載“海鷂”戰機的垂直起降輕型航母?
馬島戰爭突然爆發,英國皇家海軍為什麼派出兩艘以反潛為主要使命的輕型航母,率領特混艦隊萬裏遠征南大西洋?
在馬島海空戰中,隻能搭載20架“海鷂”的“無敵”號和“競技神”號,究竟麵對著何等嚴峻的生存挑戰?
已經沒有航母可派的英國皇家海軍,為什麼要緊急改裝兩艘集裝箱船,搭載著“海鷂”戰機趕往馬島前線增援?
馬島戰爭中,阿根廷海軍的“5月25日”號航母為什麼沒有發揮作用?英國皇家海軍的“無敵”號航母是否曾被擊中?
打贏了馬島戰爭的英國皇家海軍,為什麼又要重新建造大型航母?輕型航母與大型航母到底誰是“中等國家”的最佳選擇?
英國航母九十年
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距阿根廷本土276海裏,距英國本土7 000海裏,是連接南半球兩大洋的交通要道,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對於馬島,阿根廷誌在必得,英國卻將它作為在南大西洋的最重要的基地。兩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海軍都利用這一基地有效地掌握了南大西洋的製海權。
英阿對馬島的主權之爭由來已久。1816年阿根廷獨立後,派軍艦接管馬島,並任命了總督。1833年,英國炮艦“克裏奧”號重返馬島並宣布占領馬島。從那時起的150多年間,阿根廷不斷在各種外交場合中抗議英國,並聲明對馬島的主權。
1965年,聯合國大會第一次審議馬島問題,敦促兩國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問題。20世紀70年代初,經勘查發現,馬島南部海域可能儲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其他礦產資源。1973年,英阿談判氣氛急轉直下。一位英國議員說:“我們寧可失去五個北愛爾蘭,也不願失去一個馬島!”而阿根廷也不願意將家門口的財富拱手讓給英國。1982年2月,雙方在紐約的談判破裂,阿根廷的一切努力都無濟於事,似乎隻有依靠武力才能解決爭端了。
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人在南喬治亞島登陸,其中10人上島並在島上升起了阿根廷國旗,這一行為導致兩國關係惡化,成為英阿馬島戰爭的導火索。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總統加爾鐵裏下令出兵占領馬島,馬島戰爭正式爆發。
雖然阿根廷在南美也算是一個軍事大國,但跟英國相比,海軍空軍的實力還是有差距的。為什麼阿根廷敢於動手,主動出兵收複馬島?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當時阿根廷國內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需要振奮一下國內的民心士氣,並且他們認為英國不敢應戰。
為什麼他們認為英國不敢應戰?這是因為英國距離馬島非常遙遠,從英國本土到馬島去跟阿根廷進行海空爭奪戰,幾乎要跨過半個地球。整個航程13 800多公裏,沒有兩三艘以上的大型航空母艦,哪個國家都不敢貿然行動。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場戰爭的爆發是英國航母實力衰減被對手獲悉的一個直接結果。英國皇家海軍當時僅存的最後一艘“二戰”時期建造的“競技神”號航空母艦已經被列入了退役的名單,準備賣給印度。而且,剛剛建造好的“無敵”級輕型航空母艦隻造出了首艦,由於國內爭議不斷,據傳也會退役。英國當時就這兩艘航空母艦,一艘是剛造出來的垂直起降航母,另一艘是“二戰”時的老艦,都是20 000多噸,而且其中一艘很快就要退役。
從1692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皇家海軍一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它使英國成為18世紀和19世紀最強盛的軍事及經濟大國。
1917年,英國海軍決定建造航空母艦。在吸收美國先進技術和教訓的基礎上,他們對意大利商船“庫帝羅索”號的船體進行了改造,於1918年5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擁有直通型平坦飛行甲板的“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它的排水量為14 450噸,可載機20架,同年9月正式編入英國皇家海軍。
因為它的島式結構非常成功,由此一舉奠定了現代航空母艦的基本結構,並且一直沿用至今。可以說,英國對世界航母的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世界航母發展史上,最早的水上飛機航母,最早改裝的航空母艦,最早建造的航空母艦,都與英國有關。而且,在世界航母相關技術的發展史上,很多對現代航空母艦有重要影響的技術,都來自英國,如最早的蒸汽彈射器技術,最早的斜角甲板技術,引導飛機著艦的“助降鏡”技術,以及能夠使常規起降作戰飛機不用彈射器就可以起飛的滑躍甲板技術等。
作為世界航空母艦的故鄉,英國的航母在“二戰”中有過出色表現。“二戰”結束時,英國擁有52艘各型航空母艦。戰後,英國皇家海軍在規模上僅次於美國海軍,位居世界第二。然而隨著國力的衰退,國防預算大幅削減,海軍艦隊的規模嚴重“縮水”,以致後來竟然到了要靠出售或拆毀航空母艦來維持生存的地步,到了20世紀60年代初就沒剩下幾艘航母了。到了20世紀70年代,英國的另一艘航空母艦——50 000噸級的“皇家方舟”號退役。這艘航空母艦有彈射器,能夠彈射常規作戰飛機,如當時的F-4“鬼怪”作戰飛機。
以“皇家方舟”號的退役為標誌,可以說英國皇家海軍結束了自己擁有大型航空母艦的曆史,也結束了自己擁有常規起降、彈射起降作戰飛機的曆史。隨著“皇家方舟”號的退役,英國基本上處於大型航母的空白期。
到了1982年,英國就隻有兩艘輕型航空母艦了。
頗具戲劇性的是,馬島戰爭發生時阿根廷正在服役的航空母艦,就是原來的英國“巨人”級輕型航空母艦。1948年4月,它被賣給了荷蘭海軍,20年之後,荷蘭又轉手賣給了阿根廷,成為了阿根廷唯一一艘航空母艦,以阿根廷的國慶日“5月25日”來命名。不過這艘航母由於缺乏配套的水麵作戰艦艇和有效的海空反潛力量,輕易不敢出港作戰。如今,昔日的“戰友”成為了“對手”。
麵對4月2日突然爆發的馬島戰爭,英國這個昔日的“日不落帝國”再也坐不住了,做出了強硬的反擊。當時出了一位強硬的首相,著名的“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她鐵了心要奪回馬島。
但是這個決心非常難下——距離遙遠,隻有兩艘輕型航母,20架“海鷂”,200多架固定翼作戰飛機。飛機在航母上垂直起降,作戰半徑隻有兩三百公裏,數量少,亞音速。這些情況使英國處於非常不利的境地。
然而,撒切爾夫人之所以在4月2日馬島戰爭突然爆發的時候敢下決心出兵馬島,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英國還有兩艘航空母艦,盡管其中一艘已經被列入了退役名單。英國是一個極富軍事傳統的國家,它的軍事傳統,以及潛在的戰爭動員能力都是阿根廷無法比擬的,而且皇家海軍也是幾百年打出來的一支軍隊。在一般的國家,即將退役的軍艦基本上就無所作為了,但是英國皇家海軍有一項不成文的原則規定,明天退役今天還要保持戰備狀態。正是這樣的戰備水平,保證了英國有這樣的實力,支撐國家決策層作出應戰的決策。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出兵收複馬島。4月3日,撒切爾夫人下決心出兵馬島。4月4日,皇家海軍特混艦隊開赴遙遠的南大西洋,它的核心是“競技神”號和剛剛建成下水服役的“無敵”級的首艦“無敵”號這兩艘輕型反潛航空母艦。此外這支艦隊還配備了20架“海鷂”式垂直起降作戰飛機、37艘戰艦、58架各型直升機和3 500名海軍陸戰隊員。一切準備工作在24小時內完成,不得不讓人佩服英國這個老牌軍事強國的備戰能力。
不過,這也是一個無奈之舉。在英國海軍曆史上,有兩艘以“競技神”為名的航空母艦。第一艘“競技神”號航空母艦是英國皇家海軍於1917年設計建造的,被認為是現代航空母艦的始祖,1923年完工服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於1942年4月在印度洋的錫蘭(今斯裏蘭卡),被日本海軍航空母艦編隊的轟炸機擊沉。參加馬島戰爭的這艘“競技神”號航空母艦,屬於英國“半人馬”級航空母艦,又稱“赫爾姆斯”號。1944年6月開工建造,曆時9年,於1953年2月下水,直到1959年才開始服役。原本是攻擊型航空母艦,經過多次改裝,變為兩棲突擊型航母,拆除了供固定翼飛機使用的彈射器。1976年,“競技神”號再次被改裝,除保持原有的兩棲支援能力外,又改裝成反潛航空母艦,它的飛行甲板既可搭載反潛直升機,又可搭載垂直起降飛機。1981年,“競技神”號又增裝了一個傾角為7.5°的滑躍式甲板,以利於“鷂”式垂直\/短距起降飛機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