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大國航母·第二部(增訂版)》(7)(2 / 3)

英國在“二戰”後國力日漸衰弱,再也無力建造像美國那樣的大型核動力航母,但相信航母實力的皇家海軍又不想放棄這個海戰製勝法寶,無奈之下便建造了能夠搭載垂直起降作戰飛機的“無敵”號航母。在建造“無敵”號輕型航母時,皇家海軍采取了折中之策,用所謂的“全通甲板巡洋艦”來代替傳統的艦隊型航母,它最大的特點是采用了皇家海軍中校道格拉斯?泰勒發明的滑躍跑道,就是將飛行跑道前端約27米長的一段甲板做成平緩曲麵向艦首上翹的形態,最終搭載上了“海鷂”式垂直起降作戰飛機。這一起飛方式後來普遍被各國的輕型航母所采用。“無敵”號成為英國皇家海軍在戰後建造的第一代還能夠稱得上是航母的航母,但是它的標準排水量還不到20 000噸,是典型的以反潛為主要使命的輕型航空母艦。

從上麵的介紹中就可以看出,“競技神”號和“無敵”號這兩艘完全不適合作為遠洋艦隊、遠洋海軍旗艦主力的航母被派到13 800公裏之外的馬島進行萬裏遠征,隻是因為它們是當時英國海軍僅有的兩艘還能夠稱得上是航空母艦的船了。

馬島戰爭是海空戰。阿根廷收複馬島之後首先要對那裏進行封鎖,進行空戰,打空戰就要有固定翼飛機;封鎖馬島後要登陸作戰重新收複,而登陸作戰需要火力支援和固定翼飛機。所以麵對突然爆發的馬島戰爭,英國皇家海軍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派出了“競技神”號和“無敵”號兩艘輕型反潛航空母艦奔赴馬島。

馬島戰爭與航母震懾力

包含兩艘輕型航空母艦的特混艦隊出發了,英國需要一次重振雄風的勝利,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打響的第一場正式的海空大戰,全世界都屏住了呼吸。

實際上這場仗對於英國非常不好打。因為從根本上來講馬島戰爭是一場海空戰,海空戰的核心是製空權,沒有製空權就沒有製海權。

製空靠什麼?阿根廷可以靠岸基作戰飛機,英國距離馬島13 800公裏,飛機無法飛過來,隻能靠航空母艦的艦載機。但是,英國“無敵”號輕型航空母艦的排水量有限,一般隻能帶8架“海鷂”,最多不超過10架。“競技神”號也如此,大約可以帶10架到12架“海鷂”。換言之,英國特混艦隊的兩艘航空母艦,一共隻能帶20架“海鷂”式垂直起降飛機開赴馬島,而它們麵對的是阿根廷空軍一支龐大的軍事隊伍。

英軍的特混艦隊經過萬裏遠征到達南大西洋之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阿根廷空軍有200多架各種型號的作戰飛機,其中包括很先進的戰機,如法國“幻影”係列飛機和“超級軍旗”攻擊機,“超級軍旗”攻擊機還帶著“飛魚”導彈。

麵對裝備一新的阿根廷空軍,一場現代海空戰即將打響,沒有製空權優勢的英軍該怎樣應對呢?

1982年4月7日,英國宣布將對馬島周圍200海裏實施全麵的海空封鎖。4月12日,英軍的核潛艇最先到達馬島海區,開始執行封鎖任務。

然而在整個馬島戰爭期間,特別是一個多月的海空封鎖作戰期間,英軍特混艦隊的主力——“競技神”號和“無敵”號始終不敢靠近馬島。馬島距離阿根廷大陸500多公裏,馬島東西兩個主島還有50多公裏寬。阿根廷的飛機從大陸上起飛,飛到馬島上空時,作戰半徑已經快到極限。英國海軍的兩艘航空母艦始終躲在馬島以東、東北或者東南方向100多公裏的地方,躲在阿根廷飛機作戰半徑之外。這一方麵是因為英方不敢打,其艦載垂直起降飛機由於垂直或短距起降耗油量非常大,航程有限,載彈量有限,航速、機動能力,都跟岸基飛機無法比擬,跟常規起降作戰飛機打仗,會吃很大的虧;另一方麵是因為英方艦載機數量太少。

那麼由誰來執行對馬島的封鎖任務?一般情況下,英國在以航空母艦編隊為核心的海軍艦隊封鎖一個島嶼的時候,會首先用艦載機進行空中封鎖。然而在馬島戰爭中卻出現了另外一番景象:英軍在對馬島建立封鎖的時候,外層封鎖任務由核潛艇執行。對馬島的內層封鎖,由於艦載機夠不著,航空母艦不敢靠上去,就派驅逐艦、護衛艦組成小編隊,在脫離航空母艦掩護的情況下,在馬島周圍執行海上封鎖任務。

在參加海上封鎖任務的艦艇中,有一艘“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它是當時英國皇家海軍最先進的防空導彈驅逐艦,專門為航空母艦編隊提供對空掩護,被視為英國艦隊的驕傲。當它在馬島以北執行封鎖任務,同時為航母編隊擔任哨兵的時候遭到了滅頂之災。

1982年5月4日,正在巡邏的“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遭到了阿根廷“超級軍旗”攻擊機發射的“飛魚”導彈的襲擊,被擊沉,這是“二戰”之後英國軍艦第一次被擊沉。這既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對艦導彈的第一次實戰應用,也是大中型水麵作戰艦艇第一次被空對艦導彈擊沉。在此後的馬島海域,以及登陸作戰中,英國特混艦隊損失慘重。大約1\/4—1\/3的艦艇不同程度地被擊沉、擊傷,甚至兩艘航空母艦都多次受到了阿根廷空軍、海軍、航空兵飛機的嚴重威脅。原因就在於它們太輕了,並不適合遠距離作戰,不能搭載飛機奪取製空權。

“謝菲爾德”號是英國皇家海軍中現代化程度非常高的、專門用來防空的驅逐艦,卻自身難保,一時間震驚了整個世界海軍界。

其實,“謝菲爾德”號是為英國航空母艦作出的犧牲。其一,由於英國隻有兩艘輕型航空母艦,隻能帶20架“海鷂”作戰飛機,而20架“海鷂”作戰飛機是垂直起降式的,作戰半徑極為有限,飛起來之後留空時間也極為有限,所以它們不可能到馬島周圍去執行封鎖作戰任務,在這種情況下隻能派水麵艦艇執行任務。

其二,由於英國這兩艘輕型航空母艦是勉為其難地帶了“海鷂”,所以它沒有能力再搭載現代航空母艦、大型航空母艦所必備的預警機。沒有預警機,光靠艦載雷達無法對遠程目標進行空中探測。麵對阿根廷空中飛機和導彈的威脅,特混艦隊就把驅逐艦、護衛艦派了出去,用它們的艦載雷達當自己的雷達哨兵,通常把它們叫作雷達哨艦。它們是出去站崗當哨兵的,給航空母艦起一個提前預警的作用,但實際上就是犧牲品。

不過讓皇家海軍感到無比幸運的是,阿根廷雖然也有潛艇卻絲毫沒有發揮作用。據最新的資料披露,阿根廷常規潛艇曾經3次攻擊英國艦隊,結果一次也沒有命中目標,原因是阿根廷海軍訓練不足,慌亂中軍械人員接反了SUT魚雷的重要電極,從而使魚雷接到的發射參數正好與射控儀輸入的數據相反!阿根廷人為此痛惜不已,因為如果沒有這個錯誤,那麼,馬島海戰的結局完全有可能是另外一個樣子!

“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被擊沉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對艦導彈的第一次成功應用。在馬島海戰中也有可能發生“二戰”之後的航空母艦之間的對攻戰,因為雙方都有航空母艦參戰,但是最後戰鬥卻沒有打響。就在擊沉“謝菲爾德”號的前兩天,5月2日,阿根廷以國慶日命名的“5月25日”號航空母艦已經做好了用艦載“天鷹”式攻擊機進攻英國航母的準備。但這艘航母是“二戰”時期的老艦,另外它搭載的A-4“天鷹”式攻擊機起飛時需要比較大的甲板風。所以飛機在航空母艦上起飛的時候需要逆風行駛,以增加飛機起飛時對空氣的相對速度。但奇怪的是,平時風高浪急的南大西洋,到“5月25日”號上的艦載機準備出發的那天卻沒有一絲風,整天都如此,所以這場航空母艦之間的對攻戰沒有打起來。

5月2日,阿根廷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被英國的核潛艇擊沉,阿根廷的航母受到了來自水下的巨大威脅,最後受命撤回本土,從此以後就再也沒有參戰。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阿根廷在家門口發起航母對航母的對攻戰,並在作戰半徑內起飛A-4“天鷹”式攻擊機發起有效攻擊,是完全有可能擊傷、重創,甚至擊沉英國一艘航空母艦的。這一點,從此後阿根廷的飛行技術嫻熟的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駕駛“天鷹”式攻擊機在不用導彈的情況下,使用普通的航空炸彈擊沉擊傷無數英國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水麵艦艇的結果中可以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