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大國航母·第二部(增訂版)》(9)(3 / 3)

這些疑問很快有了答案,原來,俄羅斯是答應送這艘航母給印度了,但是,由於印度還不具備改裝航母的能力和條件,俄羅斯便提出願意“有償”幫助印度改裝“戈爾什科夫”號,附加條件是這艘航母上要搭載俄羅斯生產的米格-29K戰鬥機。

印度在多方麵綜合考慮之下,最終還是接受了俄羅斯的條件,畢竟此時的軍火市場上,沒有其他合適的二手航母了。更何況“戈爾什科夫”號作為“基輔”級航母中的第四艘,它的排水量是40 000噸級,基礎相對不錯。比起此前印度兩艘20 000噸級的航母,跨越了一大步。再加上航母是免費贈送的,給一些加工費看起來也理所當然。於是20世紀90年代,為加緊實施“印度洋控製”戰略,印度加快了發展航母的步伐。經過數年艱難的談判和討價還價,印度最終於2004年1月20日與俄羅斯簽署了關於購買、改裝“戈爾什科夫”號航母以及28架米格-29K艦載機等裝備的協定。

“戈爾什科夫”號原計劃於2008年交付印度海軍,並冠名“維克拉瑪蒂亞”號,意為“時代創造者”。後受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改裝原材料價格不斷上升,俄方將改裝費用從原15億美元提高至29億美元,交付日期也一拖再拖,從2008年延期到2010年。2010年,俄印雙方最終達成協定,2012年底前交付印度海軍。

改裝後的“戈爾什科夫”號仍采用蒸汽動力,由8台鍋爐和4台蒸汽輪機組成,采用4軸推進,自身可裝載1 500噸航空燃油和260噸機載武器。其機庫長130米,寬23米,高57米,能停放24架米格-29K戰鬥機和6架卡-28\/31直升機,或混合搭載34架飛機。為搭載更多戰機,印度計劃將11架米格-29K戰鬥機停放在飛行甲板上。

如果說改裝之前的“戈爾什科夫”號還是一個“鳥中蝙蝠”的話,那麼改裝之後,按照這個計劃最終完成改裝的“戈爾什科夫”號,或者是“維克拉瑪蒂亞”號,將變成具有滑躍起飛甲板的,並且完全以航母的麵目出現的一艘40 000噸級的中型航空母艦。它與法國的“戴高樂”號中型航空母艦,除了動力上有區別以外,另一個區別就是沒有安裝彈射器。法國的“戴高樂”號40 000噸級航空母艦以彈射的方式起飛飛機,而“維克拉瑪蒂亞”號攜帶的作戰飛機是俄羅斯提供的米格-29K艦載機,通過艦首的一個滑躍起飛甲板實現起飛,這也是俄羅斯航母艦載機的起飛方式。

“戈爾什科夫”號航母改裝完成後,由於搭載有米格-29K等戰鬥機和先進的電子係統,單艦作戰能力明顯優於現役英、法、意等西方國家的輕型航母,這使得印度海軍的海上製空能力大幅提高,進入一個新的時代,也就是從“海鷂”的垂直起降時代,進入米格-29K滑躍起飛時代;從20 000噸級的“維克蘭特”號和“維拉特”號時代,進入40 000噸級的“維克拉瑪蒂亞”號時代。

自主設計的航母“藍天衛士”號

就在印度不斷注入巨資改裝“戈爾什科夫”號的時候,美國也向印度拋來了橄欖枝,美國前總統小布什當時準備把即將退役的“小鷹”號航母贈送給印度。那麼有前車之鑒的印度會對如此厚重的“大禮包”動心嗎?

“冷戰”幾十年間,美國不得罪印度,蘇聯不得罪印度,蘇聯要拉攏印度,美國後來也要拉攏印度,所以印度成為了一枚各方大國爭相拉攏、用來製衡其他國家的棋子。印度這條二手航母發展之路之所以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與這樣的國際環境有很大關係。

印度引進的二手航母,不僅有從英國引進的“維克蘭特”號和“維拉特”號,也有從俄羅斯引進的“維克拉瑪蒂亞”號。2009年,美國最後一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小鷹”級的首艦“小鷹”號麵臨退役,由於當時美印一度關係緊密,曾傳出這樣一個消息:美國總統可能在訪問印度的時候,提出要把即將退役的“小鷹”號作為一個禮物送給印度。

最終這個傳聞被證明隻是傳聞,有關兩個國家都予以了否認。那麼為什麼印度最終沒能從美國引進那艘報廢退役的二手航空母艦——“小鷹”號?“維克蘭特”號和“維拉特”號才是20 000噸級的,俄羅斯的“維克拉瑪蒂亞”號是40 000噸級的,“小鷹”號可是80 000噸級的,是連彈射器都具備的完全現代化的最大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印度為什麼不再購買?這是由極力發展遠洋海軍的印度和全球海洋頭號霸主美國之間,既要互相拉攏又要互相防範的很微妙的關係決定的。

作為一個擁有10多億人口的大國,印度始終不甘心靠引進航母過日子。60多年來,有誌於發展航母的印度海軍,在取得輝煌業績的同時也飽嚐了寄人籬下、仰人鼻息的滋味。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環境和極其險惡的國際軍火市場,促使印度下決心要建造自己的航母。在積極引進航母的同時,自20世紀80年代起印度就一直醞釀著自主設計和建造國產航母。由於資金和技術等種種條件的限製,自主建造航母的計劃多次流產,直到2003年10月,印度政府才最終批準了自建航母的計劃。

被冠名為“藍天衛士”號(後改名為“維克蘭特”號)的印度國產航空母艦,造價為326億盧比。設計排水量40 000噸,艦長260米,寬60米,高度相當於14層建築。將安裝4台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仿製的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研製的LM-2500燃氣輪機,驅動兩個螺旋槳,總功率達12萬馬力,最高航速28節,續航力為7 800海裏\/18節,後勤自給力45天。艦員編製1 560人,其中水兵1 400名,軍官160名。

“藍天衛士”號航母共有5層甲板,最上層為飛行甲板,其次是機庫甲板,下麵還有兩層甲板和最底層的支撐甲板。飛行甲板上設有兩條約200米長的跑道,一條為專供飛機起飛的滑躍式跑道,另一條為裝備有3個飛機製動索的著陸跑道。航母首部有一個12°—14°的滑躍甲板,供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使用,艦島前後各有一個飛機升降機。該艦最多可搭載30架艦載機,其中17架可存放在機庫內。配備的機型有印度國產的LCA戰鬥機、俄製米格-29K戰鬥機和卡-31預警直升機。其中米格-29K戰鬥機性能先進,最遠可以打擊1 600公裏左右的目標,其打擊範圍超過英國海軍的“海鷂”艦載機,僅次於美國和法國的海軍艦載機。此外,航母還將裝備防空導彈垂直發射係統和4門意大利製造的76毫米艦炮。

印度海軍對“藍天衛士”號航母寄予厚望。“藍天衛士”號在浪高8—10米的惡劣海況下仍然能夠執行作戰任務。它將比俄製“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更加出色,因為“維克拉瑪蒂亞”號隻能搭載米格-29K戰鬥機,而“藍天衛士”號可搭載多種不同型號的戰鬥機,還將部署可攜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

2005年4月11日,印度國防部長在國營科欽造船廠宣布,印度航母製造工程正式啟動。2009年2月28日,印度海軍迎來了一個曆史性時刻,在南部港口城市科欽舉行了“藍天衛士”號龍骨安裝儀式。

下圖所示就是印度科欽造船廠建造的印度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40 000噸級的“藍天衛士”號。人們可以發現,它的整個上部結構,包括艦首的滑躍甲板與俄羅斯改裝的“維克拉瑪蒂亞”號,也就是“戈爾什科夫”號幾乎如出一轍。但由於它是全新建造的航空母艦,設計更先進,考慮更周全。它的艦體的上部結構,特別是艦島,已經考慮到了20世紀90年代以後世界隱形艦艇發展的趨勢。它的整個上層建築不僅安裝了大量電子戰、信息戰和雷達探測等設備,而且整體外形還考慮到了隱形,所有這些與“維克拉瑪蒂亞”號相比更先進,是一艘具有一定隱形能力的40 000噸級的中型航空母艦。當然它的艦載機跟“維克拉瑪蒂亞”號一樣,都是以米格-29K為主要艦載機,戰機的起飛也仍然采用滑躍起飛的方式。

不過,這艘自建航母的艦載機起飛方式與印度海軍的要求還相去甚遠,由於解決不了彈射器技術問題,這艘航母的艦載機依然隻能采用滑躍式起飛。並且,究竟何時能下水服役,是“藍天衛士”號麵臨的難題。

但不管怎樣,值得人們關注或者借鑒的是印度這個國家發展航空母艦的執著。從當初不惜巨資,以重金,甚至以“挨宰”為代價一艘又一艘地引進二手航空母艦,到下決心以這樣大的投入生產國產航空母艦,這種發展遠洋海軍的決心和理念,是任何一個未來想成為海洋大國的國家都必須認真思考和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