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戰爭的概述(3 / 3)

人在戰爭中起到的作用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具有自覺性的特殊物質,是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統一。

人首先是一種物質的力量,人的物質力量在於其本身就是一種物質的實體,就個體的人來說,人的體質和體力是戰鬥力的一種表現形式;就群體的人來說,軍隊數量上的優勢,就是一種物質力量上的優勢。戰爭作為人類社會活動的一部分,其社會實踐比任何其他活動更艱苦、更複雜,它要求人們經受惡劣的戰爭環境和物質困難的嚴峻考驗,所以,戰爭中的人首先必須是一種很強的物質力量。

我們承認人是物質的實體,是自然存在物具有的物質力量,但也絕不可否認它有著其他物質所沒有的思維能力和自覺能動性。人的自覺能動性包括思想和行動兩個方麵,思想是主觀的東西,行動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東西,\\\"是人之所以區別於物的特點。\\\"戰爭中人的士氣、意誌、知識和才能等精神因素,同樣有著重要的作用,甚至在一定條件下,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人的因素是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的有機結合,離開了人的物質因素,精神因素就不會存在;同樣,沒有人的精神因素,物質因素也就不會自覺地發揮作用。人這種自覺能動性的特殊屬性,是區別於其他一切物的根本特征,所以它能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這就決定了人和其他物質的關係無論是在戰爭中,還是在其他方麵,都處於支配和操縱的地位,具有根本的決定作用。

武器在戰爭中起到的作

克勞塞維茲在《戰爭論》中寫到:“戰爭是迫使敵人服從我們意誌的一種暴力行為。”在這種暴力行為中,雙方誰有先進的武器,巧妙的布陣,充足的財源,誰就可以取得戰爭的勝利。“暴力用技術和科學的成果裝備自己來對付暴力”。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戰爭一直促進著科學的發展。

武器在戰爭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亨利約米尼在他的《戰爭藝術》中認為:“一支盡善盡美的軍隊的條件之一,是無論在攻勢和守勢方麵,盡可能保持著裝備和武器的優越性。”

他並強調指出:“武器的優越可能增加戰爭勝利的機會,雖然武器本身並不能夠獲得勝利,但它卻是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武器的發展可以日新月異,所以一個國家在這一方麵居於領先地位,是可以占了不少的便利。”武器的發展對科學的刺激是科學受戰爭影響發展的主要原因。

武器在戰爭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優良的裝備和儀器其重要性同樣是不可忽視的。如:在我國春秋時期,戰爭主要是以車戰為主的。由於車輛的好壞、堅固程度、靈活性對戰爭的勝負有很大的關係,所以那時的車輛製造要求是十分嚴格的。工匠在戰爭的這種要求下,總結出許多方法來達到要求。他們用水的浮力檢查車輪質量分布是否均勻。“揉輻比齊,平沈必均。”為行駛迅速,必須減少車輪與軸之間的摩擦:“欲其微至也。無所取之,取諸圈也。”“輪已崇,則人不能登也;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弛也。”這是關於滾動時阻力與輪子半徑有關的這一理論的樸素描述。而在近代,戰爭更需要優良裝備和儀器,而且效用也越來越明顯了。而且,這些新型的裝備和儀器的出現,擴展了戰爭對科學影響的範圍,將科學開拓到一個又一個的新領域。我們可以從雷達的出現看到這一點。雷達的出現也是戰爭促進的結果,它是為了從較遠的地方內能發現敵機而研製的。德國在雷達開始應用於戰爭時,雷達還處於實驗階段,而在戰爭中卻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由於這種“秘密武器”能有效地發現目標,提供準確方位,因此能有效的消滅敵方,保存己方。在1916年,平均11000發炮彈擊落一架飛機,1918年為3000發擊中一架飛機;雷達出現後,在1945年這個數字驟減為365發。由於雷達具有如此大的威力,所以交戰雙方都投入了一定的力量來研究。